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55章 李子通的逆袭称王之路

大唐凌烟志 第255章 李子通的逆袭称王之路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武德四年正月,当唐朝主力正于中原逐鹿、河北经略,全力推进统一大业之际,长安城突接东南急报,李子通已大破沈法兴,并迁都余杭。

当东南急报传入长安城时,太极殿内御阶下并无皇子身影,太子李建成正督师蒲坂防御突厥,秦王李世民鏖战洛阳,齐王李元吉坐镇太原。丹墀前唯有宰相裴寂、侍中陈叔达、中书令封德彝等重臣肃立朝堂之中。

"李子通吞并三吴,竟在余杭称制!"封德彝边说着边展开舆图,指尖划过长江,继续说道,"若其沿运河北犯,恐与徐圆朗呼应..."

陈叔达闻言,立即打断道:"徐圆朗困守兖州自顾不暇!当务之急是绝其西进之路,请敕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即刻东出三峡控扼江陵!"陈叔达此种考虑不无道理,因为他深知李子通曾联络萧铣,巴蜀兵锋可震慑两方。

裴寂却抚须冷笑道:"诸公未见杜伏威已据丹阳?此人鹰视狼顾,今授其江南道招讨大使,令剿李子通,则江淮可坐收渔利。"他刻意加重"大使"二字,此职有权征调江南诸州兵马,实为驱虎吞狼之策。

御座上的李渊听着众臣的激烈讨论和献策,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突然下达旨意道:"传诏,封晋杜伏威吴王爵,赐锦袍玉带。再命光州总管张镇周——"他稍一停顿,继续说道,"令其率舟师佯攻海陵,扬言断李子通盐路!"

听闻皇帝李渊谕旨,阶下顿起低议,大家都知道,海陵乃是李子通起家之地,盐枭出身的部众最惧断盐,皇帝之诏令真乃诛心之计!

"陛下圣明!"封德彝敏锐率先打破大家的议论,补充道"臣请遣谒者持空白告身三百道赴吴越,明示:凡献李子通首级者,授正四品下!"殿角记注官疾书的手微微发颤,这分明是要把江淮变成群狼撕咬的猎场。

李子通,我们在本书开篇已经介绍过,他是隋末唐初江淮地区重要的割据势力首领,出身东海郡(今江苏连云港一带)的贫苦渔民家庭。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实施暴政,民不聊生,李子通早年为生计所迫,曾短暂依附于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左才相身边为将,但因其作战勇猛、颇得人心,而遭道左才相猜忌,被迫脱离起义军,率为数不多的部众南下,活跃于淮南江都(今江苏扬州)地区。

隋炀帝大业末年(约615-617年),李子通投奔了当时江淮地区最强的起义军领袖杜伏威,然而杜伏威唯恐对方“功高震主”,亦忌惮其才能,在一次宴会上意图加害李子通。

杜府宴客厅内,炭火盆将帅厅堂烘得燥热,杜伏威摩挲着面前满酒金樽,用余光扫过身旁席间畅饮的李子通。心中暗道:“此人不过投奔月余,竟引得三支溃军来附,连自己心腹阚棱都称赞他“驭卒如臂使指”。”

想到此,杜伏威拿起金樽,又重重顿在案上,说道:“李贤弟近日连破两座隋堡,当饮此御酒,以示敬意!”

帐中霎时陷入死寂,樽内那酒液泛着诡异的青绿色,正是月前毒杀叛将苗海潮的鸩酒!

李子通早在赴宴之前,便得身边同乡提醒:“要防备杜伏威猜忌之心,要!当心此酒局是鸿门宴!”

李子通观杜伏威眼色,略带杀气,心中不免有些戒备,他将指尖在刀环上轻叩两下,面上却不露声色,浮起感泣之态,拱手道:“若无大帅借兵五百,末将岂能建功?”

说罢,他举盏趋前三步,外衣内提前穿戴的护甲甲叶铮然作响。杜伏威身后王雄诞见状立即握紧刀柄,却见李子通突然转向副帅辅公祏,笑着说道:“此战首功当属辅帅斥候!请辅帅同饮!”说着,接过杜伏威手中酒盏直递到辅公祏鼻尖下。

“且慢!”杜伏威霍然起身欲拦,袍袖却不小心带翻酒盏,毒鸩酒随之泼溅在桌面烤羊上,羊皮顿时腾起细密白沫!

帐中众将领惊骇后退间,李子通已纵声长笑:“原来大帅的庆功酒如此之烈,烫得烧穿羊胃啊!”

李子通一边说着,腰间佩刀应声出鞘,雪亮刀光一闪,已经架在杜伏威亲信王雄诞的脖颈之上,押为人质。宴会厅外埋伏的刀斧手不见杜伏威下令,一时亦不敢上前。待李子通架刀押着王雄诞转出杜府门外,只见数骑赤马奔腾而出,马上人弯弓连珠三箭,箭箭穿透杜府追兵咽喉,围兵瞬间躲入府内,李子通抬脚踹开王雄诞,翻身登上接应亲卫送来的战马,大喝一声:“后会有期!”便率众消失在巷道尽头。

“好个李子通...”杜伏威一脚踹翻刚欲起身的王雄诞,盯着那道消失在雪夜里的背影,怒道:“坏我大事!”。

王雄诞急问:“末将带轻骑追杀?”杜伏威冷哼一声,雪光映着他阴晴不定的脸颊,转身走入府内,其心中不由暗道,“放虎归山留后患!”

李子通大难不死,躲过一劫,连夜率亲信部众突围逃脱,与杜伏威双方从此结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脱险后的李子通并未沉寂,他迅速转战至海陵(今江苏泰州)一带,收拢流民、整编溃散的隋朝官军和地方武装,势力急剧膨胀,短时间内拥众数万。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江淮局势更加混乱,李子通趁机攻占了江都重镇,并以江都为根基自称皇帝,国号吴,建元明政。他随即开始向四方扩张,首要目标便是攻占另一割据势力沈法兴占据的毗陵(今江苏常州)、吴郡(今江苏苏州)等江南富庶之地。

武德二年(619年),双方在江都附近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展开激战,沈法兴大败,其子沈纶被俘,李子通得以巩固江北地盘。次年(620年),李子通野心更炽,亲率大军南渡长江,意图一举吞并沈法兴的江南领地。他首先攻克了沈法兴控制的丹阳(今江苏南京),兵锋直指毗陵(常州),沈法兴遣其仆射蒋元超在庱亭(常州西北)设防阻击,结果蒋元超战死,沈法兴仓皇放弃毗陵逃往吴郡(苏州),丹阳、毗陵等郡尽降李子通。

至此,李子通已控制了长江下游两岸的大片区域,并收降了沈法兴麾下的文士李百药等人才,声势瞬间达到鼎盛。然而,他的崛起再次引发了占据淮南上游的杜伏威的警惕,杜伏威立即派遣辅公祏渡江南下争夺丹阳。

武德三年底(620年)冬十二月,李子通与辅公祏在溧水(今属江苏南京)激战,虽一度击退辅公祏,但终因杜伏威部将王雄诞的奇袭而惨败。

当时,辅公祏精心挑选了一千名手持长刀的精锐士兵作为前锋,又部署了一千长矛士兵紧随其后,并严令道:“有后退者立斩!”

之后,辅公祏亲率其余部队作为后应,压住阵脚。面对李子通指挥排成方阵的军队迅速推进,辅公祏的千人前锋勇猛冲锋,殊死搏杀,他随即命令左右两翼伏兵展开夹击,首战成功击退了李子通。

然而,当辅公祏率军追击时,反遭李子通组织的反击战败,只得退守营寨,闭门不出。其副将王雄诞见状进言道:“李子通营地既无坚固营垒,又因初胜而会轻敌懈怠。若趁其不备突袭,必能破敌!”

辅公祏听后未予采纳其提议。王雄诞想起当年李子通把自己当为人质时的窘态,越想越恨,遂亲率麾下数百名非正式编制的亲兵,于夜间悄然出击,并借风势纵火焚烧敌营。李子通猝不及防,遭遇惨败而逃,数千部众投降敌军。

粮草耗尽的李子通丢失丹阳,被迫放弃江都,退守京口,江北领土尽归杜伏威之手,杜伏威随后将统治中心也迁至丹阳郡。

正是在这接连受挫、困守京口的低谷时期,李子通展现了他的韧性,他并未屈服,而是迅速调整战略,在武德四年初(621年)抓住战机,东走太湖流域收拢残部,重整旗鼓,最终上演了对沈法兴的致命一击,并迁都余杭,迎来了其割据生涯的最后一个高峰。

李子通战败后,再次向东撤退到太湖地区(太湖位于苏州吴县东南五十里),在那里收拢溃散的部众,重新集结起两万人的军队。随后,他再次突袭了前期兵败逃脱后占据吴郡的沈法兴,并将其打得大败。沈法兴仅带着身边数百名亲兵弃城逃跑,吴郡的地方武装首领闻人遂安派遣其部将叶孝辩前去迎接他。然而,沈法兴在半路上又反悔了,他企图杀掉叶孝辩,转而逃往会稽(即越州)。

叶孝辩察觉了沈法兴的意图,率先出兵袭击沈法兴,沈法兴部落得后有李子通追兵,前有叶家军堵截的困境,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跳入长江溺水而死。

李子通因此军威重新振作起来,他再次恢复吴国,册封群臣,并将都城迁到了余杭(即杭州)。之后,他接收了沈法兴原有的全部地盘,势力范围北起太湖,东面囊括会稽,西面直抵宣城,这片广大的区域都归属了李子通。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