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33章 杜才干诱杀邴元真,实系于地理与人脉之经纬

武德三年(620年)九月廿七日,隋末唐初风云中一桩充满江湖义气与政治算计的经典事件在河南濮州上演。

彼时王世充疲于应对秦王李世民的围城困局,为避免其“郑”政权治下不多的城池叛降唐军,便派遣麾下滑州行台仆射邴元真奉命招抚河南州县,此人原是瓦岗军核心谋士,曾担任李密长史,却在两年前(618年)偃师之战关键时刻私通王世充,临阵叛变,导致瓦岗军粮仓失守、全军溃败、李密惨死。这份背叛不仅终结了李密问鼎中原的野心,更让瓦岗旧部对其恨之入骨。

李密旧将邴元真叛投王世充后,任滑州行台仆射。而李密心腹杜才干仍据守濮州,表面依附王世充洛阳政权,实则在暗中积蓄力量。时值李世民围困洛阳,河南诸州暗流汹涌,杜才干趁机在濮州城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为旧主李密报仇雪恨。

隋唐年间的濮州大致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隋开皇16年(596年)置濮州,治所在鄄城(今山东鄄城北旧城),领鄄城、范县、观城、朝城、临濮、雷泽等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濮州,鄄城县为州治。不过在武德三年时,濮州治所仍在鄄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濮州降为县。景泰三年(1452年)因黄河水患,濮州徙治濮阳王村(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1983年,随范县由河南省安阳地区划归河南省濮阳市,同年设镇,即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

今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界处。在隋唐时期,其地域大致涵盖了当时濮州、魏州等部分区域,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

古濮州地处中原腹地,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水陆交通便利。它连接着华北平原与山东半岛,在古代交通网络中占据重要节点。陆路方面,是连接洛阳、开封等重要城市的重要通道,便于军队和物资的运输调配;水路方面,临近黄河等水系,虽然黄河在隋唐时期时有泛滥改道等情况,但在相对稳定的时期,水运可以为军事行动提供一定的运输支持,方便粮草辎重的转运。

因濮州位于中原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于拱卫中原核心区域具有重要意义。它像一道屏障,以阻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东方其他势力的侵扰。一旦北方势力南下,濮州可以作为前沿防御阵地,延缓敌军的进攻速度,为中原地区的防御争取时间和战略调整的机会。

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濮州在隋唐时期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在隋末唐初的战乱中,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天下,纷纷将濮州纳入战略规划之中。例如李密、窦建德等势力都曾试图控制濮州及其周边地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获取战略优势。李世民攻打洛阳时,王世充派遣邴元真前去抚慰杜才干据守的濮州,也是看到了濮州的战略重要性,希望通过坚守此地来牵制唐军的力量。

在军事补给方面,濮州周边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能够为军队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其他物资补给。在长期的战争中,稳定的后勤保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濮州的农业资源可以为驻守军队提供足够的粮草,支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当地的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能够制造和供应部分军事装备和物资。

隋唐时期,濮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承担着区域管理的职责。州府所在地的濮阳(今属濮阳部分区域)是当地的政治中心,设有各级官府机构,负责管理地方政务、征收赋税、维持治安等工作。州府的有效管理对于稳定地方秩序、保障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濮州的战略地位重要,当时虽处战乱,但经济相对发达,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谋士武将汇聚于此。这些人才不仅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隋唐时期的政治格局。他们有的参与地方治理,有的投身军旅,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九月廿六日夜,濮阳城楼之上,杜才干抚摸着城墙箭垛上的缺口,这是三年前与宇文化及血战留下的痕迹。三日前,他以遣使向邴元真递送投诚文书,刻意在文书中流露彷徨无措之态,又命士卒拆除城防器械以示诚意。此刻,他凝视着黄河对岸王世充郑军的点点篝火,对身后副将说道:"邴元真明日将至,尔等须将旌旗换成郑国旗号。"

副将领命退下,前去安排相关事宜。自负于官威的邴元真果然中计,仅率百余名亲卫便大张旗鼓进入濮州。

次日辰时,黄河渡口邴元真乘楼船抵岸,其麾下百余甲士的鳞甲在秋阳下泛着冷光。这位以"舌辩"着称的李密叛将拱手笑道:"杜将军坚守孤城三载,郑帝特赐金鱼符,加封镇军大将军!"

杜才干单膝跪接诏书时,史载其"阳为屈膝,阴蓄死士"。午间宴席酒过三巡,当叛将邴元真在州衙正堂高坐接受拜谒时,杜才干突然掷杯为号,二十名甲士自屏风后涌出将其擒拿。面对惊惶失措的邴元真,杜才干厉声痛斥道:"昔年魏公(李密)待你如萧何,你却做丁公之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罢,杜才干遂亲执陌刀斩其首级,命快马将这颗血淋淋的人头星夜送往黎阳李密墓前。三日后,濮州城门洞开,杜才干率八千精锐并三十万石粮草归降秦王李世民,这场充满戏剧性的复仇不仅瓦解了王世充在黄河以南的重要据点,更成为瓦解郑政权士气的关键转折。

当邴元真首级传示河南诸州县时,史载"世充将吏降者相继于道",为次年李世民决战虎牢关、平定王窦联军埋下重要伏笔。

李世民得报杜才干斩杀邴元真献濮州城后,他对满帐将领笑道:"昔日在桃林驿,此贼曾讥孤'黄口小儿',今观之,不过冢中枯骨已。"

当杜才干将邴元真首级装入鎏金漆匣时,黄河岸边的晨雾正笼罩着这座战略要冲。这位李密旧部出身的将领心里明白,这份血腥的投名状绝非简单的城池交割,而是撬动中原战局的战略支点。

漆匣内邴元真怒目圆睁的首级,首先斩断的是王世充的东北生命线。濮州(今山东鄄城北)地处黄河渡口要津,既是洛阳连接河北的咽喉,更是郑军粮秣经永济渠南运的中转枢纽。濮州仓储存有二十万石粟米,足供王世充十万守军三月之需。杜才干献城后三日,唐军斥候已沿濮阳渡口渗透至滑州(今河南滑县),将郑军粮道拦腰截断,迫使困守孤城的王世充不得不杀马为食。

而杜才干献给秦王李世民的七卷户籍黄册,则在河南大地引发政治地震。濮州作为瓦岗军旧势力范围,其归降标志着李密旧部对李唐的集体效忠。旬日之间,曹州刺史周文举焚毁郑国旌旗,戴州刺史孟啖鬼绑缚王世充监军来降,河南道七城传檄而定。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恰如《旧唐书·王世充传》所载"河南州县,望风款附",原本观望的豪强纷纷改换门庭,甚至王世充族侄王弘烈亦在襄阳举兵响应,改旗易帜投降了唐军。

最深层的战略冲击,则在于那曾经飘扬在黎阳仓上空的"蒲山公营"战旗,此刻已悄然融入玄甲军的黑色洪流。杜才干以诛杀叛将邴元真的血誓,完成了瓦岗残余势力与李唐政权的精神交割。

李世民在洛阳军帐中感叹:"得濮州,胜十万精兵!"

杜才干叛归唐朝,不仅因它瓦解了郑军王世充整体防御体系,更因其象征着隋末最大农民武装集团的政治遗产终归李唐。这场献城本质上是以"濮阳之血"洗净了瓦岗军的草莽印记,使其蜕变为唐初关陇军事贵族体系的新鲜血液。

当杜才干斩杀邴元真献濮州归唐的战报传进长安,皇帝李渊特赐杜才干丹书铁券,诏书中有"卿杀一叛而安河南"之语。这轻描淡写的八字评语,背后是三重战略势能的叠加释放。首先是地理要冲的易手切断了郑军命脉,其次是政治示范效应摧垮了割据同盟,而最重要的则是精神符号的转换重塑了天下人心,这正是李唐能从群雄混战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也在昭告后世,王朝鼎革的密码,往往藏匿于细节的血色经纬之中。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