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30章 刘武周旧部寻相等降将叛逃

武德三年秋(620年)九月,当李世民指挥唐军主力在洛阳西北构筑壁垒、实施"深沟高垒"围城战略时,其后方河东降营突发变故,原隶属刘武周的麾下寻相等降将发生哗变。

这场被《资治通鉴》记为"刘武周故将多叛"的事件,实为多重矛盾激化的结果。突厥颉利可汗遣密使策反刘武周旧部、降卒对唐军"别营"制度的抵触、以及河东士族对"马邑武人"的排斥形成共振,最终在李世民专注东线战事时引爆危机。

五个月前(武德三年四月),李世民在介休击溃刘武周主力宋金刚部后,刘武周余部寻相、张万岁等将领携马邑(今山西朔州)、浩州(今山西汾阳)残兵归降唐朝,被安置于河东唐军大营。但至当年九月,随着刘武周在突厥被杀的消息传开,这些降将出现了大规模叛逃。

寒露初凝的九月秋夜,一座檐角崩缺的旧庙蜷缩在唐军别营西北角。残破的泥塑神像在蛛网间半睁怒目,剥落的《药师经变》壁画下,三道披甲身影被摇曳的火把投上斑驳砖墙。庙外二十步,四名胡人面孔的亲兵按刀警戒,他们的皮甲反着冷光,与远处主帐连绵的灯火遥相对峙,唯有断续鸦鸣刺破死寂。

庙内,寻相压低嗓音说道:“诸位可曾见今日粮车?又是半袋陈粟!李唐视我等如犬彘,白日驱为前锋挡箭,入夜连口热汤也不给足!当年在马邑,我等铁骑踏平雁门时,何曾受过这等腌臜气!”

张万岁踢翻脚边空酒坛冷笑道:“何止粮饷?昨日行军,那河东裴氏的参军竟当众辱我‘马邑蛮子’!李渊口称天下共主,却纵容士族欺我弟兄,这唐营,老子是一日也待不得了!”

刘季真推开半扇庙门,环顾四周,示意亲兵盯紧帐外,回身说道:“二位慎言!某探得消息,刘公(刘武周)上月已被突厥所杀,颉利可汗的使者前日密会于我,许诺若北投,仍以部酋相待。窦建德亦遣人传话,称愿接应我等东去!”

寻相拍案而起,突然的声响震落庙墙墙灰,言道:“投窦建德?笑话!王世充那洛阳孤城早晚被李世民踏平,窦氏又能撑到几时?依某之见,不如趁今夜月晦,分头突围,某率精骑渡河投突厥,张兄可西奔灵州借梁师都之兵,刘兄若想投窦,便向东穿王世充地界,总好过在此等死!”

张万岁接着言道:“寻将军所言极是!李唐既不信我等,索性反他娘的!某已命亲信在灵武备好快马,待出了这鸟营,塞外千里,看他李世民能奈我何!”

刘季真沉思片刻,说道:“既如此,三更点火为号!各带亲兵冲营——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若苍天有眼,他日塞外再会!”

帐外忽闻马蹄声近,三人噤声按刀,亲兵轻推庙门,探头急报道:“唐军巡营将至!”

几人忙掐灭烛火,密议遂散。深夜时分,寻相率嫡系骑兵八百余人趁夜突破黄河防线,试图北投突厥;张万岁带三百亲兵西窜灵州(今宁夏灵武),欲联络梁师都残部;苑君璋旧部刘季真等人则向东潜行,妄图穿越王世充控制区投奔窦建德。究其叛因,除对突厥反复策反的响应外(《资治通鉴》载"突厥遣使潜诱故将"),更深层在于降将群体遭受的系统性歧视,唐军按"河东旧制"将降卒编为"别营",粮饷供给仅及唐军半数,且行军时常被驱为前锋。这种境遇与他们在刘武周麾下"马邑精骑"的待遇形成强烈反差,最终触发连锁叛逃。

寻相、张万岁、刘季真等人的叛逃结局,史书记载虽简略,但结合唐初战争态势与后续事件,及史籍片段可梳理出清晰脉络。

寻相率八百骑兵突破黄河防线后,成功北投突厥。两年后,武德五年(622年)春,颉利可汗命其率部参与突厥对代州(今山西代县)的劫掠,遭唐将李大恩伏击,寻相身中流矢坠马,被唐军俘虏。押解至长安后,李渊以“反复无常,不可再赦”为由,斩于西市。“武德中,降胡复叛者多诛”,唐廷对二次叛变的胡将采取铁腕政策。寻相作为刘武周集团核心将领,其死亡标志着代北胡骑集团彻底瓦解。

张万岁率部叛逃西窜途中,遭唐河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追击,三百亲兵战死大半。其残部逃至灵州鸣沙河(今宁夏中宁黄河段),被当地豪强拓跋赤辞(党项族首领)出卖,张万岁遭绑送唐营。李世民念其曾参与介休之战,欲再次招降未果,张万岁夺刀自刎。张万岁未能抵达目的地即被截杀,反映唐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已趋严密。

刘季真可谓是河北乱局的牺牲品,其东逃至王世充控制的河阳(今河南孟州)时,被郑军误认为是唐军细作被扣押。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窦建德虎牢关兵败后,刘季真趁乱逃脱,欲投奔刘黑闼。武德五年(622年)三月,在洺州(今河北永年)被唐军查获,李世民以“三叛其主”罪名,将其车裂示众。史评“山东豪杰多轻死重义,然首鼠两端者终不齿”,刘季真之死凸显唐廷对河北降将的警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次降将叛乱事件促使李渊开始改革“别营”制度,新制规定“诸道降卒一体给赐”,消除待遇差异。而突厥颉利可汗通过策反降将扰乱唐朝的企图受挫,加速了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定襄道行军”灭亡东突厥的决策。

这些叛将的个人悲剧,本质是隋末唐初胡汉融合阵痛的缩影。但千年之前他们的命运轨迹,既印证了陈寅恪所言“关陇集团与山东豪杰之矛盾”,也昭示着新兴王朝在血火中重构秩序的历史必然。

唐军发生寻相等刘武周旧部叛逃事件后,因尉迟敬德同属刘武周旧部,虽然未参与此次叛乱,但李世民麾下行军总管殷开山、行军长史屈突通等将领因猜忌降将群体,未经请示便下令将尉迟敬德囚禁于军营中。之后,两人前去向李世民进言道:"尉迟敬德骁勇非凡,如今既遭囚禁,心中必生怨恨,留着恐怕后患无穷,不如直接处决。"

李世民当即反驳道:"两位将军糊涂!若敬德真要叛逃,怎会比寻相还晚?"

秦王立即下令释放尉迟敬德,并亲自将其引入寝帐,赠予黄金道:"大丈夫当以气节相交,不必在意小嫌隙。我绝不会听信谒言残害忠良,望公能体察此心。若尉迟将军执意要离开,这些黄金权作盘缠,以表共事之情。"

尉迟敬德听后,内心深受感动,立即跪地顿首,用力之猛导致前额流血,谢道:“臣听说解狐举荐仇人、祁奚推荐亲子的典故(两人皆为春秋晋国大夫,以公正举贤闻名),但这些都比不上大王您这般推心置腹的信任啊!”

言罢,尉迟敬德伏地再拜,道:“大王不疑,敬德非木石,岂敢负德!”

此时,尉迟敬德援引春秋时期晋国解狐举荐仇人、祁奚外举不避亲的典故,将李世民比作明察秋毫的贤主,自喻为受知遇的忠臣,建构起"圣主-义臣"的信任框架。

这段凸显历史多重面相的事件,既有寻相等人因现实利益再度倒戈,也有尉迟敬德把握时势的选择,共同构成隋末唐初群雄角逐中降将命运的典型缩影。

九月二十六日,李世民率五百轻骑巡视战场,登上北邙山魏宣武陵勘察地形时,突遭王世充亲率万余步骑合围。郑军猛将单雄信挺着长矛直冲李世民,危急时刻尉迟敬德策马怒吼,横刺单雄信落马。趁郑军阵脚稍乱,尉迟敬德护着李世民冲出包围圈,随即又调转马头率骑兵反复冲杀,在敌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待屈突通率主力赶到,郑军全线溃败,王世充仅以身免。此役唐军阵斩千余人,生擒冠军大将军陈智略,俘获六千持盾矛的精锐步兵。

战后李世民握着尉迟敬德的手感慨:"公的报答竟来得如此之快!"特赐金银满箱。经此一战,尉迟敬德不仅洗刷嫌疑,更成为李世民最倚重的猛将。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