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3章 刘肇仁献“假道伐虢”之计,尚未起事李渊痛失二子

前章讲到李渊和家人在晋阳团聚,由于诬杀了隋炀帝的“耳目”王威和高君雅,形势非常紧急。李渊命李世民召集刘肇仁(刘文静)、裴寂等人前往府中商议起义兵之事。

见面后,刘文静便向李渊提出了与突厥通好的建议,他认为,只有确保后方稳定,义军才能专心致志地攻打隋朝,夺取天下。

他向李渊建议道:“唐公,我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局势,当前主要威胁是来自于突厥的滋扰侵袭,因此,我建议您先与突厥建立友好关系,大丈夫能屈能伸,必要时,您就是向突厥俯首称臣又有何妨?只要换取突厥的支持,包括借兵和提供军马,能解除后顾之忧才是当务之急,然后我们再举兵反隋,才无后顾之忧。”

李渊听后,紧皱眉头,说道:“肇仁啊,朕与突厥通好,于礼恐有大亏,且一旦称臣于彼,日后恐生后患,惹人耻笑。”

刘文静起身拱手道:“大人,我也深知此中利弊。然当下,隋军尚强,而我等举事之初,兵力尚寡。突厥骑兵剽悍,若其在我们身后不时侵扰,我军必腹背受敌。且突厥人贪财好利,您只需先许他些财物和些许虚名,待我大业稍成,再行计较也不迟。”

李渊轻轻摇头,拒绝道:“但称臣于胡虏,我心实难坦然,我李渊本欲举义旗,兴华夏正统,此非长久之策。”

刘文静忙道:“大人,这只是权宜之计。且不说胡虏,如今隋炀帝杨广失德,群雄并起,我军若不图迅速发展,恐错失良机。突厥近在迟尺,如果结为盟友,定不会骚扰冒犯我军后方。只要我军根基稳固,羽翼渐丰,彼虽有心,亦不敢犯。我们以财帛、美物暂得安宁,可专心攻打隋室,待四方归服,天下尽入吾手,还怕他突厥作甚?”

李渊沉思片刻,问道:“那依你之见,当许突厥何物,才能收买其心,方能使其出兵相助?”

刘文静以坚定的口吻答道:“大人您可许予其战后缴获的战利品,再多给其财宝丝绸。彼见有利可图,定不会放过此等机会,且突厥骑兵若助我军,我军攻城略地可得巨大助力。”

李渊缓缓起身,在议事厅来回踱步,良久方才停了脚步,向刘文静问道:“肇仁啊,我与突厥,一旦称臣,有此交集,恐后世对此会有非议。”

刘文静赶忙说道:“大人明鉴,史书之言皆后人论断。今您若为一时之名节,致霸业难成,此非大智。且鄙人以为,唐公您有圣德仁义,待大业告成,再徐图突厥以正华夏威名。”

李渊停下脚步,看着眼前众人急切的目光,说道:“罢了,权衡利弊,我今日便依你所言。但你需密切留意突厥动向,定不能让其有机可乘,扰我后方百姓。”

刘文静面露喜色,再次拱手道:“唐公圣明,我等必殚精竭虑,不负大人所托。”

李渊环顾四周,在座的幕僚以及儿子李世民皆无异议,众人对刘文静的建议和说辞颇为赞同,于是便决定采用这一策略。

紧接着,李渊便派遣刘文静即刻出使突厥,并让他携带一封求和信。这封信的内容彰显出李渊的智慧与策略,其目的在于通过示弱和利益诱惑来实现自身的目的。

李渊在信中称突厥可汗“主上”并以“启”字开头,以表自己低姿态的尊重对方,极尽显示主动示好,信中提出:“隋朝统治**不堪,隋炀帝杨广暴政荒淫无度,如果大汗愿意支持我李渊南下伐隋,并出兵支援唐军,不再侵扰百姓,我李渊将把所有战利品,譬如美女珍宝赠予突厥可汗。同时,如果突厥可汗愿意,我将会像隋文帝杨坚一样和大汗保持和亲关系,同时每年都愿意献上大量财物以示诚意”等内容。

刘文静携带信件出使突厥,暂且不提。

再说李渊,他起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翻隋炀帝的暴政,建立自己的王朝。此时面临着突厥的强大威胁和隋朝末年的混乱局面,只有选择与突厥求和则能成功避免腹背受敌的困境,如果突厥可汗同意出兵支援,那将是如虎生翼,势如利箭。

只是他的求和信中存在过于示好的行为,确实如李渊所料,被一些后世历史学家批评为“对其辉煌成就的一生蒙上了一层灰”,因为这种过度的示好,可能会让人质疑他的政治智慧和领袖形象。

但笔者认为,李渊此时主动降低身份向突厥可汗示好的行为,看似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大格局、大智慧和长远谋略。俗话说:“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同时,他的这一行为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和外交策略的珍贵案例。

刘文静前去突厥和谈之时,李渊派出打探李云智消息的人传回消息,称李文智被隋朝官员逮捕,而后被押解送往长安,最终被留守长安的阴世师杀害。

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哀叹道:“玄霸自幼聪颖过人,然而天妒英才,年仅十六岁便因病离世,这或许是命中注定,非我等凡人所能挽回。智云却刚刚十四岁,他不仅擅长骑射,书法也颇有造诣。谁能料到,他竟遭官军逮捕,最终惨遭杀害。我的宏伟抱负尚未实现,却先得这西河之痛,这实在是让我悲痛欲绝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斐寂众人听后,也只是叹息,劝李渊要想开一点,倘若有一天攻破长安,必报此仇。

阴世师,是隋朝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出身于显赫的宦官世家,他的父亲阴寿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幽州总管,封赵国公。阴世师本人也因武艺高强,备受隋炀帝器重,历任骠骑将军、左翊卫大将军等职。隋炀帝杨广对阴世师极为信任,在杨广巡游江都时,任命他为西京(隋朝时称大兴城,今西安市)留守,负责保卫长安的安全,并辅佐代王杨侑驻守长安。代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王爵之一,通常是由皇帝任命的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所担任的分封国王,暂时替代皇帝坐镇京都。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王爵是最高等级的爵位之一,代王作为王爵的一种,享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权力。杨侑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的第三子。他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大业三年(607年)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为代王,年仅十四岁,食邑一万户。隋炀帝亲征高句丽、外出巡游时,通常命杨侑留守长安。

在李渊起兵反抗隋朝前,阴世师作为长安的留守,得知李渊杀害王威和高君雅有反隋之心后,为了彰显其对朝廷的忠心,杀害了李渊十四岁的儿子李智云。他的这一行为极大地激怒了李渊。

李渊起兵反隋之后,阴世师作为隋朝在长安的守将,为了打击李渊,下令挖掘了李渊家的祖坟。在当时的观念下,挖人祖坟是严重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在古人看来是大逆不道、不可饶恕的。这一行为不仅反映出当时隋朝政权与李渊之间激烈的政治对抗,也从侧面体现出个人、家族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

李渊攻占长安后,为了报复阴世师的这一罪行,将其处死。阴世师之子阴弘智和女儿阴月娥被俘,阴月娥后来被赐给李世民为妾,并生下儿子李佑。阴弘智年纪尚幼,免于一死,收留为秦王府李世民的官吏,后来因参与李佑(李世民的第五子)的谋反之事而被赐死。

李智云的死亡,尽管对李渊个人而言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然而从更为宏大的历史视角来分析,此事却进一步坚定了李渊反隋的决心。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它并非唐朝建立的决定性关键事件。唐朝的创立乃是李渊、李世民等一代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而李智云为家族的牺牲,仅仅是隋末那动荡不安局势中的一个令人悲痛的悲剧罢了。

李智云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他个人生命的终结,更是隋末乱局中无数无辜受害者命运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充满了曲折与起伏,悲欢和离合。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战争常常伴随着不确定性与悲剧色彩,战争,是人类社会之恶。

再看当今世界,俄乌战争的硝烟弥漫,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这些冲突不仅改变了地缘政治的面貌,更给无数无辜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创伤。战火中,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亲人之间阴阳两隔。孩子们失去了父母的庇护,面临着艰辛与未知的危险。妇女和老人,则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境。这两地的战争,在当今世界,再次以极其残酷的方式,撕裂着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与和谐。

因此,作为后世之人,在我们强大祖国母亲的庇护下,我们要珍惜当下,在谈古论今中,汲取历史的血泪教训,珍惜现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和幸福生活。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深入探索这段大唐历史,去体会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生百态。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