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08章 窦夏兵败幽州,听信谗言猛将蚀骨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底,随着秦王李世民彻底平定盘踞山西北部的刘武周势力,唐军兵锋直指中原,开始对洛阳王世充的“郑”政权实施战略合围。同年五月,河北窦建德夏政权势力趁中原战事胶着之机,亲命大将高士兴率军北上,突袭镇守幽州的唐将李艺(原名罗艺,归唐后赐皇姓李)。

大业十四年(618)江都兵变的硝烟尚未散尽,盘踞幽州(今北京及河北北部)的罗艺虽仍打着隋朝旗号,实则已掌控燕赵精骑五万余众,成为雄踞北方的关键势力。

当李渊在武德元年(618)十一月派遣使者张道源携《赐幽州总管罗艺书》北上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正面临生死困局,东有窦建德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北有突厥铁骑游弋边塞,而西面的李唐政权却以"永镇北藩"的承诺递来橄榄枝。

唐高祖李渊当时攻克长安仅半年,即遣使者张道源北上游说,向罗艺承诺"授尔幽州总管、燕国公,永镇北藩",此为史载首次正式招抚。

转年正月,当窦建德的劝降使者携伪诏踏入幽州城门时,罗艺当众斩杀来使、焚烧诏书,随即派快马向长安呈递归附表文,这个戏剧性场面被《旧唐书》浓缩为十六字:"斩窦建德使,焚伪诏,奉表称臣",标志着隋末最具战斗力的边军集团正式倒向李唐。

归附绝非简单易帜,罗艺深谙乱世生存法则。武德二年四月,他令骁将薛万均率三千精骑星夜奔袭窦建德占据的瀛州(今河北河间),烈焰腾空的粮仓不仅摧毁了河北义军的后勤命脉,更向长安展示了燕赵铁骑的锋芒。三个月后,当突厥颉利可汗趁唐军主力西征之机进犯马邑,又是罗艺亲率主力北上截击,以幽州兵特有的重甲骑兵冲锋战术击退胡骑,为唐王朝稳住北疆防线。

这些精准的军事投名状背后,是罗艺高超的政治智慧:他将府库钱帛尽数押送长安,仅留维持边镇运转的最低储备;又送侄子罗寿入朝为质(后世演义虚构为其子罗成),既表忠心又避免亲子涉险;更在武德二年十月接受李渊赐姓诏书,从此以"李艺"之名载入宗正寺属籍,成为唐初唯一获赐国姓的外姓节镇。此番操作使其身兼左翊卫大将军、天节军总管等要职,实封食邑一千二百户,待遇远超秦王府多数嫡系将领。

而当时幽州归唐的战略价值远超一城一地得失。在军事部署上,燕山防线的易手使窦建德、高开道等河北势力失去北扩通道,突厥南下的传统路径被拦腰截断;军事实力上,燕赵突骑的加入极大提升了唐军骑兵战力,李世民后来组建玄甲军时,幽州系将领薛万彻、薛万均兄弟及其部属构成核心班底;政治上,罗艺带地归附开创先例,促动武德三年李轨、杜伏威等割据者相继效仿,加速了天下归一进程。

隋末唐初的河北战场上,此次窦建德派遣攻打幽州的大将高士兴,虽不似窦建德、罗艺等枭雄般耀眼,但这个名字犹如一柄淬毒的短刃,在关键战役中屡屡闪现致命锋芒。

这位出身渤海高氏旁支的武将,早年追随窦建德起兵于漳南,从帐前亲卫一路攀升至左领军大将军,其人生轨迹与窦建德政权兴衰紧密交织。

当武德三年(620年)五月窦建德决意北攻幽州时,选择高士兴为主将绝非偶然。此人精通骑战,尤擅利用河北平原的地理特性实施快速机动,更曾在武德元年(618年)的聊城之战中,率五百轻骑迂回百里,突袭宇文化及粮道,为窦建德歼灭隋室残军立下奇功。

此番出征幽州,既是窦建德政权向燕赵之地扩张的关键一步,也是高士兴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而笼火城这个如今深埋在北京顺义区地下六米的唐代军镇遗址,就此成为见证这场攻防拉锯战的地理坐标。

因此,高士兴的崛起之路,同时折射出窦建德军事集团的独特生态。高士兴其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隋大业七年(611年)窦建德在漳南聚众反隋时,年仅二十二岁的高士兴以"善驰射,能日行三百里"的特长被擢为斥候队正。

在随后征讨郭绚、薛世雄等战役中,高士兴逐渐展现出超越普通骑将的战术眼光。大业十三年(617年)河间之战,他建议窦建德"伪退诱敌,设伏七里井",导致隋朝名将薛世雄中伏身亡;武德元年(618年)攻陷聊城后,又是他力排众议保留宇文化及麾下的骁果卫建制,为窦建德组建重甲骑兵奠定基础。

这种兼具勇猛与谋略的特质,使他在窦建德"宽厚驭下"的统治风格中脱颖而出,武德二年(619年)获封博陵郡公,成为夏政权核心决策层中最年轻的成员。

当年,窦建德命令高士兴北征幽州李艺的战略布局,实为多重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当时中原战场正值关键转折。唐军已击溃刘武周,李世民正率主力围攻洛阳王世充,而窦建德虽控制河北大部,却面临三面困局,西有太行山阻隔难窥并州,南与王世充结盟掣肘难以全力南下,唯北方的幽州罗艺新附李唐立足未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若此时趁机攻取幽州既可解除侧翼威胁,更能打通与高开道、突厥的联络通道,获取战马资源。更微妙的是,突厥处罗可汗武德三年四月刚册封窦建德为"定杨可汗",北征幽州既是履行盟友义务,也是向突厥证明实力的政治表演。

夏军高士兴所部三万人马中,特意编入了八百突厥附离骑兵,这些头戴豹皮帽、背负复合弓的草原武士,将成为撕开幽州防线的尖刀。

武德三年五月初三,高士兴大军自河间府开拔,选择的进军路线暗藏玄机。他没有沿永济渠直扑幽州治所蓟城(今北京),而是取道平州(今卢龙),迂回至鲍丘水(今潮白河)上游。这条被称为"幽燕锁钥"的河谷走廊,既能避开李艺经营多年的潞县(今通州)、昌平防线,又可利用初夏水势较缓的鲍丘水进行后勤运输。

五月十七日,夏军前锋抵达狐奴县(今顺义东北),在此建立粮草中转基地。高士兴采纳降将曹旦建议,分兵两路,命偏师五千人佯攻昌平,吸引守军注意;主力则夜渡沽水(今白河),企图突袭军都陉(今居庸关)。这个精心设计的"声东击西"之策,却因一个意外事件流产。五月二十日夜,突厥附离骑兵在渡河时惊起群雁,鸣叫声被唐军斥候察觉。

而李艺的应对堪称经典。这位久经沙场的幽州统帅,在接到警报后立即识破高士兴的真实意图。他亲率两千轻骑驰援军都陉,同时密令蓟城守军大张旗鼓地"增筑城防",营造主力仍在城内的假象。五月二十一日拂晓,当高士兴主力抵达军都陉南口时,等待他们的是李艺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狭窄的山道上堆满浸透火油的枯木,两侧崖顶埋伏着三百名幽州弩手,这些使用四石蹶张弩的射手,配备的特制"燕尾箭"能在百步内穿透双层皮甲。更致命的是,李艺提前派人掘开上游堰坝,汹涌的洪水在夏军半渡时突然冲下河谷。

战时,高士兴部的突厥附离骑兵首当其冲,战马在急流中惊蹶,八百精骑折损过半。首战受挫的夏军被迫后撤三十里,在笼火城(今顺义区南彩镇)重整旗鼓。

笼火城这个地名,源自汉代在此设立的"锻铁营",因日夜炉火不熄而得名。北魏时期扩建为军事要塞,控扼沽水与鲍丘水交汇处,城墙依地形呈不规则五边形,东南两侧借天然河道为护城河,西北角建有十五米高的烽火台,可俯瞰整个潮白河冲积平原。

高士兴选择此地作为退守据点,显示出极高的战术素养,城西五里的榆林水(今小中河)提供淡水补给;城南的官道直通涿郡,方便与后方联络;更重要的是,笼火城地处潞县与狐奴县之间,恰似插入幽州防线的楔子,既能牵制李艺主力,又可作为二次进攻的跳板。

为强化防御,高士兴随即驱使当地万余民夫在一昼夜内完成三项工程。在城墙外挖设两道品字形陷马坑,引入沽水形成护城河外环;拆除城南民宅,用梁柱制成五百具"拒马枪";更在城北高地设置十八架抛石机,射程覆盖方圆三里。

李艺的攻城战术则展现出幽州军特有的凌厉风格。五月二十五日黎明,他派薛万彻率两千"跳荡兵"发起首轮突击。这些选自山民的精锐步兵,背负三十斤重的虎头盾,在两百步内发起冲锋时竟能保持队形齐整。守军箭雨倾泻而下,却被包铁木盾尽数弹开。

当先头部队抵近城墙时,士兵突然向两侧散开,露出身后五十架改良型云梯,梯身包覆湿牛皮防火,顶端装有铁制鹰爪勾,能牢牢扣住城墙雉堞。就在守军忙于应对云梯攻势时,李艺真正的杀招悄然降临,三百名"穴地军"通过预先挖掘的地道潜入城内,这些擅长土木作业的工兵来自范阳矿工世家,手持特制"锹刃"(铁锹边缘开刃)近战凶悍无比。

当西门敌楼升起狼烟时,高士兴才惊觉城内混入敌军,急调预备队围剿。此时李艺亲率两千具装骑兵从东门突入,人马俱披铁甲的幽州铁骑如同移动堡垒,将仓促组织起来的夏军长矛阵冲得七零八落。

这场持续六个时辰的笼火城攻防战,最终以夏军溃退告终。高士兴在亲卫拼死保护下从水门逃脱,三万人马折损过半,八百突厥附离骑兵仅存七十六人。

但这场惨败背后,暗藏着更深层的冷兵器时代的战略得失。窦建德虽未达成夺取幽州的战略目标,却成功牵制李艺主力达月余之久,为夏军主力南下介入洛阳战局赢得了时间。

而李艺虽保住幽州,却因消耗过大无力西进配合李世民,导致虎牢关之战初期唐军陷入孤立。笼火城墙垣上密布的箭痕,至今仍在诉说着那个决定天下归属的夏天,当李世民在洛阳城下苦战王世充时,东北方三百里外的这场战役,早已为中原决战的胜负埋下伏笔。

幽州之战,窦建德夏军溃败的同时,还折损了麾下一员大将王伏宝。而王伏宝并非战死,这位本该在沙场马革裹尸的悍将,最终竟陨落于窦夏政权内部的权力倾轧之下。《资治通鉴》载:“王伏宝勇猛善战、谋略出众,堪称全军第一,但遭其他将领嫉妒。众人诬告他谋反,窦建德下令处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