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98章 雀鼠谷之战 秦王缔造冷兵器战争史“单日八战八捷”奇迹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秦王李世民攻破吕州,乘胜追击刘武周部溃兵。《资治通鉴·唐纪三》载:"秦王世民乘胜逐北,一昼夜急行二百余里,接连交战数十次。"这短短二十余字背后,是一场改写河东格局的闪电追击战。

吕州城外,火把在夜风中明灭不定,李世民嚼着混着血沫的胡饼,指尖划过羊皮地图上蜿蜒的雀鼠谷:"传令!人衔枚,马裹蹄,寅时前必须楔入鼠尾峡。"

身后八千玄甲军沉默如铁,唯有甲叶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昨夜攻破吕州的欢呼早已消散,他们知道,真正的炼狱才刚刚开始。

"金刚丧胆,此天亡之时也!"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将沾血的兜鍪掷于案前,沙盘上的铜马已推过霍邑地标。

寅时的残月还未沉入霍山,李世民已率玄甲军撕开血色黎明。八千铁骑的马蹄轰鸣震得霜草簌簌,黄龙般的烟尘吞噬天光,寒雾中八千柄横刀泛着冷芒。忽然斥候战马人立而起:"禀秦王!三里外尘头乱卷!"

话音未落,李世民手中那杆鎏金虎头沥泉枪已划破晨霭:"全军衔枚,不死不休!"

此刻,溃逃的刘武周残部与混编的胡骑如惊雁掠过枯草甸,听得唐军铁骑之声已经瑟瑟发抖。断后的突厥狼卫刚在土坡架起强弓,却见玄色铁流已碾碎最后一道拒马桩。

李世民突阵时宛若银龙破云,沥泉枪尖洞穿百夫长咽喉的刹那,第二枪已挑飞突厥千户的狼头圆盾。染血的皮盾尚未落地,程知节的宣花斧凌空劈下,将举槊迎战的敌将连人带甲斩作两段。

"唐军破阵!"敌军的惊呼声未传过半里,恐慌已如野火燎原。中箭的胡马拖着流出的肠肚尸首横冲直撞,落鞍的武将被铁蹄踏成肉泥。

只见秦琼冲入溃兵之中,双锏横扫,敌军士卒七柄淬毒弯刀应声崩折,残刃插进冻土时犹自震颤。唐军玄甲军阵如同绞轮随之推进,所过之处唯见断戟裂旗,连染血的草根都被马蹄掀翻三尺。

血雾漫过李世民的金兽面甲,他忽地勒住嘶鸣的特勒骠。越过混战的兵卒,溃兵主阵正在汾水渡口疯狂集结,浮桥上的火把映得河面猩红点点。

只见李世民战靴猛夹马腹,龙驹人立而起,他反手扯下残破的猩红披风:"儿郎们!今日教胡儿永记中原槊锋!"

他的吼声震落身旁松枝上的积雪,身后铁骑瞬间应和如雷,整片河滩开始震颤,这场追逐,终究要以血浪淹没最后一座敌垒。

“杀!”李世民一马当先,手中的长枪如蛟龙出海般刺向敌军。身后的骑兵们也纷纷呐喊着冲入敌阵,与敌军再次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

刘武周部的士兵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就乱了阵脚。他们有的试图组织抵抗,但唐军的攻势太过猛烈,根本无法抵挡;有的则丢下武器,转身逃跑,却被后面的唐军追上,一刀砍翻在地。

李世民在敌阵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他的长枪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秦王神勇!敌军溃不成军!”唐军士兵们士气大振,喊声震天。在激烈的战斗中,唐军逐渐占据了上风,刘武周部的殿后部队被彻底击溃。

追至高壁岭时,行军总管刘弘基抓住李世民马缰劝谏:"秦王殿下击溃敌军、追击至此已是大功告成,若继续深入恐有危险!况且将士们饥饿疲惫,应在此扎营休整,待粮草兵马齐备再进军也不迟。"

高壁岭是隋唐时期山西地区的重要军事关隘,位于雀鼠谷道中部,具体位置在今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境内。其地现称"韩信岭",属太岳山系支脉,海拔约1200米,位于灵石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 这一险要山岭得名源自其独特地形,汾河在此切开太行山脉形成峡谷,两侧崖壁陡立如削,构成天然屏障。唐代时高壁岭与南侧的贾胡堡、北侧的鼠雀谷共同构成雀鼠谷道防御体系,控制着太原盆地通往河东地区(今临汾、运城)的交通咽喉。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此处"道狭仅容单车,崖高可蔽日月",至今仍保留有明清时期修建的十八盘古道遗迹。如今灵石县韩信岭立有"秦王岭"石碑,当地还流传着李世民在此驻马分粮的民间传说。

李世民面对刘弘基的劝谏,语重心长的答道:"宋金刚已穷途末路,军心涣散。战机易逝难寻,必须趁此良机彻底击溃。若拖延时日,待其重整旗鼓,就再难攻克了。我既以身许国,岂能顾惜自身!"

说罢扬鞭催马,将士见状也不敢再提饥饿。

李世民在雀鼠谷追上刘武周麾下将领宋金刚的残军,方圆十里的麦田顷刻间化作修罗场。史载"一日八战"的惨烈场景在此达到顶峰。

巳时(9:00-11:00)灵石隘口,晨雾尚未消散,尉迟敬德的狼头纛已插满隘口两侧山崖。这位突厥化的猛将将重斧横架马鞍,冷笑道:"李世民小儿敢追至此?教他见识真正的骑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晨雾中突然炸起突厥角号声。尉迟敬德亲率两千铁骑从峭壁扑下,这是宋金刚布下的第一道杀阵。

"取槊来!"李世民反手扯下猩红披风,玄甲骑兵瞬间化作三股洪流,秦琼带左翼抢占制高点,程知节领右翼截断退路,中军铁骑如楔子般凿穿敌阵。

"尉迟贼!可识得秦琼乎!"

但见秦叔宝双锏如电,生生劈开三列盾阵。尉迟敬德急引亲卫反扑,却见李世民立于崖顶张弓搭箭,白羽流星般贯穿其副将咽喉。

《旧唐书》载此战"获其骁将,虏众大溃",正是此景写照。至隅中时分,隘道已堆满插着狼牙箭的尸首,唐军用敌军的箭矢在崖壁刻下"玄甲破胡处"五个血字。

午时(11:00-13:00)韩信岭,骄阳当空,敌军张万岁部的具装骑兵在岭上列成新月阵。这支刘武周最精锐的"铁林军"身披波斯锁子甲,战马皆覆面当胸。

"取陌刀来!"李世民振臂高呼,三千步卒自后方疾驰列阵。当突厥重骑发起冲锋时,陌刀阵如银墙乍现,《唐六典》所载"人马俱碎"的恐怖场景在此重现,程咬金赤膊抡斧劈开马腹,热腾腾的肠脏挂满斧刃;尉迟敬德回马再战,被李世积以钩镰枪拽落马下,其扯破战甲,仓皇逃脱;李世民坐骑"特勒骠"胸甲此时已嵌满箭矢,仍载着主人冲上制高点。

残阳映红韩信岭时,敌军八百具铁甲骑兵的尸骸竟在坡顶堆成京观。

申时(15:00-17:00)汾水河滩,溃兵争渡的汾水泛起诡异暗红,千余断后死士背水列阵。李世民卸去残破的明光铠,露出浸透鲜血的中衣,大声道:"玄甲军!可敢与我赴死?"

八千铁骑齐吼“敢!敢!敢!”怒吼之声震碎河涛。

这场《资治通鉴》仅以"全歼殿后"四字记载的血战,实际惨烈更甚, 战马在浮尸上滑倒,骑士便以敌首为踏石;长槊折断后,牙齿成为最后兵器;濒死的突厥武士引爆火油罐,方圆百步顿成火狱。

当李世民踩着浮尸登岸时,手中陌刀已砍作锯齿状,汾水下游三十里内鱼虾尽绝。

尉迟默然,掷槊于地:"若知唐军有君,铁林军何敢南下!"

这段正史未载的对话,预示着一代名将的归心。当第一缕晨光照亮染血的"唐"字大旗时,河东大地已换了人间。 史家点睛

《新唐书》称此战"兵锋之锐,旷古未闻",实则字字凝血。从雀鼠谷到汾水畔,每一里路都铺着三具尸骸,每个时辰都在重写战争极限。当22岁的李世民在尸山血海中说出"吾宁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纵敌"时,一个帝国最锋利的剑刃已然淬火成型。

秦王李世民亲率精锐一日之内连战八场皆告大捷,歼灭并俘获敌军数万之众。是夜唐军驻扎雀鼠谷西原时,主帅李世民已连续两日未曾进食,三日未曾卸下战甲,全军粮草殆尽,仅余一只羸羊。这位年轻统帅未显丝毫骄矜之态,亲自操刀分肉,与将士分食此羊以充饥,甲胄未解便又投入战事筹谋之中。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