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76章 忠烈李孝基破千年典制,成汉唐之间首位获双字谥宗室重臣

武德二年(619年)腊月中旬,长安城中突然传来噩耗:永安壮王李孝基被刘武周俘获后,因密谋逃归事泄,惨遭杀害。

前文我们讲过,三十日前,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李孝基率军征讨吕崇茂叛军时,遭刘武周大将宋金刚与尉迟恭合围。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载,因行军总管独孤怀恩(隋炀帝表侄)暗中通敌,导致唐军防线崩溃。李孝基与唐俭、刘世让等将领一同被押往太原。

当时雀鼠谷的寒风裹着雪粒抽打城堞。李孝基望着城外遮天蔽日的"定杨"旗幡,手中长剑重重劈在垛口,怒道:"宋金刚这厮,竟用突厥人的铁骑截我粮道!"

自三日前尉迟恭率两千精骑突袭张难堡,唐军粮草断绝的阴影便笼罩着这座孤城。

黎明时分,城南突然传来震天杀声。监军宇文歆疾奔上城汇报道:"夏县豪强吕崇茂反了!带着刘武周给的五百具装铁骑冲阵!"

李孝基心头一沉,这是月前圣上特意叮嘱要防范的地方豪强。

他抓起强弓连发三矢,却见叛军阵中跃出一员黑甲大将,双鞭舞动如风,正是刘武周帐下猛将尉迟恭。

"取我马槊来!"李孝基一边说着一边披甲上马,却见行军总管刘世让死死拽住缰绳:"殿下不可!您若有三长两短,河东诸军便群龙无首!"

话音未落,南门轰然洞开,浑身浴血的独孤怀恩踉跄奔入:"城门失守!”

李孝基此时还不知这位隋唐两朝皇亲,已背叛唐朝。

经过激烈的巷战,唐军将领死伤惨重,李孝基等主将均受伤被俘。

三日后太原牢狱中,李孝基在腐草堆里苏醒,隔着铁栅望见对面囚室里满面血污的唐俭,方知独孤怀恩已投靠刘武周。这位隋炀帝表亲出身的唐将,竟将五万大军引入死地。

独孤怀恩,这位流淌着西魏皇族元氏血脉的隋炀帝表侄,在雀鼠谷的烽烟中完成了人生最失败的转身。当他在唐军大帐中展开《周书·独孤信传》,字里行间先祖的荣耀与现实的屈辱形成刺目对比。

皇帝李渊曾戏谑的"次当至舅子乎"绝非玩笑,而是关陇集团对前朝贵胄的集体戒备。这种深入骨髓的身份焦虑,在武德二年十月蒲州城外的火光中达到顶点,尉迟恭的铁骑踏碎了他三十艘战船,也碾碎了孤独怀恩最后一丝尊严。

河东道行军副帅的金印在案头泛着冷光,独孤怀恩凝视着李孝基"深沟高垒"的军令,耳畔回响着慕容罗睺向长安密奏的"用兵失当"。汾水对岸的刘武周阵营却送来三重诱惑:突厥可敦处罗氏以隋义成公主身份许诺"共复隋室";"河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的官牒盖着定杨可汗金印;胞弟独孤怀让被削去的左耳盛在玉盒里,血迹早已凝固成黑褐色。十一月廿三日的寒夜里,他提笔写下"开西南水门"的手谕,羊脂玉扳指在烛火下泛着幽幽青光。

这场精心策划的叛变如同多米诺骨牌,引发唐军河东防线的雪崩。孤独怀恩假传的"秦王援军"军令诱使李孝基放弃雀鼠谷工事,心腹张纶开启的西南水门放进敌军宋金刚铁骑,八百独孤亲信倒戈冲阵时,唐军帅旗在火光中轰然倒塌。

远在长安的李渊接到急报时,竟将手中茶盏捏得粉碎——御案上摊开的《册府元龟》记载着"三日不御朝"的天子之怒,而晋阳大牢里,四十余名被俘唐将的镣铐声正为这场背叛作注。

"圣上......"李孝基以指蘸血在囚衣上书写,耳边忽然传来狱卒低语:"秦王已夺回龙门渡。"抬头望去,送饭的老卒袖口隐约露出半块鱼符,正是唐军斥候的凭证!当夜,他忍痛用食指在土墙上勾勒出河东地形图。

凛冽寒冬,李孝基与唐俭、刘世让等将领被囚于太原水牢。这位唐室宗亲并未放弃希望,每日放风时总佯装蹒跚,实则用靴尖将不同形状的石子踢向特定墙角—,三枚圆石代表"已联络旧部",五枚方石意指"需外界接应"。关押在相邻牢房的户部尚书唐俭心领神会,这位精通文墨的重臣竟将《离骚》词句刻在牢饭木盘底部,借狱卒收餐之机传递暗语。

转机出现在腊月初七。当李孝基发现狱卒王三腰间悬着的残缺军牌时,瞳孔猛然收缩,那分明是旧部刘弘基麾下的标识!他趁送饭之际低声吟诵《太原王氏谱牒》中的联句:"九原山下埋忠骨,五凤楼前续华章。"

王三闻言浑身剧震,这个因临阵脱逃被除籍的士卒,竟在敌营重逢当年在河东道赈灾时救过自己的宗室将军。三日后,王三将半块鱼符塞入发霉的炊饼,这是打开水牢闸门的关键信物。

为将情报送出死牢,唐俭的侍卫张慎微乔装成运尸人,将血书缝在阵亡士卒的衣襟内层。

他们更独创"璇玑密语",把尉迟恭铁骑的布防位置编入《楚辞·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实指突厥骑兵辰时在城阳门换防。最精妙者当属用醋汁在《金刚经》背面绘制的城防图,当这卷被佛教徒狱吏送往长安大兴善寺的经书在香炉上烘烤时,晋阳城的虚实要冲尽现无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上元节前夜,李孝基在放风场地用碎石摆出"三横一竖"的暗记,这是唐军斥候标注重要目标的秘符。汾河冰面下的暗流仿佛呼应着将军的心跳,只要王三按时打开水闸,他们就能沿冰裂隙潜行二十里,与陕州总管于筠派来的接应部队在清源县芦苇荡会合。

可惜天命难违,正月初三清晨,尉迟恭亲兵在查验送往长安的佛经时,偶然发现经卷边缘的醋渍遇热显形,这场精心筹划半载的逃亡就比败露。

几日后,狱外忽起骚乱。李孝基正待动作,却见独孤怀恩引着刘武周亲兵破门而入。"堂兄好计谋!"这个李渊表弟笑得狰狞,"可惜你联络陕州总管于筠的密信,早被尉迟将军截获了。"

孤独怀恩扬手抛出半片染血的衣襟,正是李孝基前日传递的布防图。

晋阳宫刑场上,李孝基望见台下被缚的唐俭、刘世让等人,突然仰天长笑:"竖子不足与谋!"

他转头向北,仿佛透过漫天风雪看见长安太极殿:"臣弟先行一步,待二郎踏破定杨贼巢,勿忘以刘武周头颅酹我!"

腊月十八日,长安城头铅云低垂。太极殿前的青铜丧钟忽作轰鸣,惊起寒鸦数点。殿内金吾卫将军浑身缟素,捧着的漆盘里盛着半截染血玉带,正是三年前李渊亲赐永安王李孝基的生辰礼。

"竖子安敢!"李渊暴喝声震殿宇,鎏金御案上的奏章哗啦啦散落一地。阶下跪着的兵部侍郎额角渗汗,满腔哀怒的皇帝犹自高声道:"刘武周将永安殿下首级悬于晋阳南门,扬言…扬言…"其话音未落,皇帝伤心欲绝,已踉跄跌坐龙椅,五爪金龙的袍袖剧烈颤抖。

太子李建成疾步上前搀扶,却见父皇浑浊老泪滚落在玉带蟠龙纹上:"昔年雀鼠谷赈灾,孝基与朕同乘牛车,雪夜分食半块胡饼…"他突然抓住太子手腕,力道大得惊人:"告诉二郎!把他叔父的尸骨带回来!"

殿外风雪呼啸,秦王李世民正率玄甲军星夜兼程。当信使在潼关追上大军时,这位二十三岁的统帅正擦拭着李孝基昔年赠他的鱼鳞铠。探报还未念完,青瓷茶盏已在铁甲上迸裂:"传令全军缟素!不破晋阳,此甲永不卸!"

长安永兴坊的永安王府内,女眷们的恸哭惊落了廊下冰凌。李孝基长子怀仁突然拔剑斩断廊柱:"儿当随秦王东征!"剑锋过处,露出三年前父亲手书的家训——"忠孝不可两全"的墨迹犹新。

次日大朝,太极殿丹墀前赫然摆着刘武周使臣的首级。裴寂捧着《谥法》出列:"臣议追封永安郡王,谥曰'壮'。"

李渊却将谥册重重合上:"朕要亲定谥号——'忠烈'!"满朝朱紫俱震,自汉以来从未有宗室得此双字谥。

当夜,朱雀大街三百坊同时响起招魂铃。太常寺的巫祝们捧着李孝基旧甲登上圜丘,却见东南天际红光灼空。钦天监急奏:"昴宿分野有将星陨而复升,主克定河东之兆。"

李渊独坐两仪殿,对着舆图上雀鼠谷的位置喃喃:"玄甲军该过霍邑了…"

千里之外的柏壁关前,李世民正指着尉迟恭的铁骑对秦琼说:"此等虎将,当为大唐所用。"

谁也不知,这场河东血战埋下的因果,将在两年后玄武门前化作惊天雷霆。

忠烈李孝基虽然惨死,然历史总在细节处显露残酷的幽默,也算是人世间的因果报应,不久后,刘武周战败,晋阳狱中试图再度叛归李唐的独孤怀恩,竟死在尉迟恭手中。

这位后来成为大唐门神的猛将,用曾经绞杀过隋炀帝的弓弦结束了叛徒性命。史书中"怀恩目眦尽裂"的记载,与《新唐书·逆臣传》"缢杀之"的冰冷笔触,共同勾勒出时代裂变中的个人悲剧,当关陇贵族集团完成权力重构,前朝余脉终究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