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56章 唐高祖赐姓封王布棋局 罗艺大败夏军回敬大礼

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八日,唐高祖李渊对北方军政体系作出重要调整。

太极殿上,唐高祖李渊凝视着北疆舆图,手指划过河西走廊,说道:"昔年杨雄助隋定鼎,今其子绥靖西陲,当承父志。"遂挥毫在诏书上朱批:"擢杨卿为纳言,总领门下。"

宰相裴寂手持笏板出列进言道:“陛下,杨恭仁镇抚凉州三载,羌胡宾服,当为国之柱石。”

由此,唐朝朝廷将出身弘农杨氏的凉州总管杨恭仁擢升为门下省长官"纳言",这位隋观王杨雄之子在凉州总管任上以"绥抚边鄙,甚得人心"的政绩,成为其晋升的重要依据。史书强调其"素有能名",这项任命既体现了新建立的唐朝政权对关陇集团旧族的倚重,也透露出高祖通过启用前朝宗室成员来彰显政权包容性、借助其威望巩固西北边防的深意。

幽州都督府内,唐廷信使快马送来另一道敕令。罗艺抚摸着诏书中"赐国姓,封燕郡"的字样,心中甚是激动。

幽州总管罗艺(字子延)被唐高祖李渊赐予皇族"李"姓并晋封燕郡王,这位早在武德元年便献地归附的将领,因掌握幽州精锐"突骑"而成为唐朝强化北方军事屏障的关键人物。

唐廷此次封赏不仅意在安抚地方实力派,更为后续对抗窦建德势力作出战略准备。

罗艺帐下突骑统领薛万彻按剑笑道:"主公今为皇族,我等当效死力!"

罗艺却望向南方若有所思:"窦建德拥兵二十万,朝廷此封,怕是要借我幽州铁骑为盾。"

话音未落,斥候急报已至:"窦贼前锋抵衡水!"

当时,唐朝官员任免遵循严格的行政程序。尚书省吏部作为主管机构,依照《唐六典》规定执掌"天下官吏选授",具体事务由吏部尚书统领,下设司封司负责爵位授予、司勋司管理勋级评定。

时任吏部尚书封德彝(字文懿)以"明达吏事"着称,在其主持下,官员任命形成层级分明的体系:五品以上需经中书门下"制授"并由皇帝亲自画敕;六品以下则由吏部通过考察身(体貌)、言(言辞)、书(书法)、判(决断)的"铨选"程序确定;重大人事任命还需政事堂会议审议。

杨恭仁获授的纳言之职作为正三品宰相级要职,必然经过高祖与裴寂等重臣的集体商议,而罗艺受封郡王的殊荣更需履行尚书省奏请、门下省审核、中书省宣奉的三省联署程序。

历史发展印证了此次人事调整的深意。就在此次任命两日后的十月十日,新晋燕郡王李艺(即罗艺)便率军在衡水大破窦建德部,向朝廷的恩赐回敬了一份大礼,同时也显示出唐初人事布局与军事行动的高度协同。

唐代衡水县即今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一带,位于冀中平原腹地,地处黄河故道与滏阳河交汇处,是河北地区南北交通要冲。

今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东与沧州市及山东省德州市接壤,西邻石家庄市,南接邢台市,北靠保定市与沧州市。这片土地不仅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作为大禹治水划定的九州之首冀州的核心区域,衡水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冀州古城遗址至今仍矗立于此,其残存的城墙与出土文物生动展现着古代城市营建智慧,成为研究汉唐时期北方城邑形态的重要实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衡水孕育出独特的文化印记。起源于清代的衡水内画,以毫厘之间的精微笔触在鼻烟壶、水晶瓶等器皿内壁创作书画,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工艺美术完美融合,被誉为"鬼斧神工"的艺术瑰宝。

与之相映成趣的深州形意拳,作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自清代李洛能创派以来,以其"象形取意、形神兼备"的拳理,在武术界开枝散叶,至今仍是中外武术爱好者研习的重要流派。

此外,自然与人文在此和谐共生。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华北平原唯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水域、沼泽、草甸、林带交织成独特的生态画卷。每年数以万计的丹顶鹤、白枕鹤等珍稀候鸟在此驻足,使这里成为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

湖畔的芦苇荡与古城遗址遥相呼应,现代生态保护理念与古代文明遗存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多维魅力。从冀州古城的夯土城墙到衡水湖畔的万鸟翔集,从内画艺人的纤毫妙笔到形意拳师的刚柔并济,衡水正以兼容并蓄的姿态,续写着跨越千年的文明篇章。

窦建德当时以洺州(今河北永年)为都城,控制河北大部,而李艺(罗艺)据守的幽州(今北京)是其北境最大威胁。

窦建德于武德二年九月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黎阳(今河南浚县)等地,势力逼近太行山东麓。李渊为遏制窦建德北上,特于十月八日加封罗艺为燕郡王。两日后爆发的衡水之战,实为唐朝针对窦建德扩张的主动反击,史载称"艺率众数万破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衡水之战中,李艺(即罗艺)凭借幽州骑兵的机动优势发动了一场精妙的突袭。

滏阳河畔晨雾未散。李艺(罗艺)立马高岗,望着正在渡河的窦军冷笑:"张君立这莽夫,竟不知'半渡而击'的兵法。"

副将赵慈皓急谏:"彼众我寡,当慎之!"李艺扬鞭指向河滩:"吾突骑皆百战精锐,彼乌合之众,何足道哉!"

说罢亲率两千精骑如利刃般切入敌阵,马蹄踏碎薄冰,刀光映照朝阳。

当时窦建德部正在衡水一带休整,其前锋部队渡滏阳河支流洚水时,李艺抓住敌军半渡之机,亲率精锐骑兵发起冲击,显示出李艺对战场时机的精准把握。

从兵力对比来看,窦建德部虽拥众约五万人,但多为新归附的杂牌军;而李艺统率的两万幽州“突骑”则是隋末留存下来的职业边军,尤以骑射见长。这种质量差异在遭遇战中成为决定性因素。

此役唐军取得显着战果,斩首夏军士兵三千级并俘虏了窦军大将张君立。

此战夏军失利,窦建德残部被迫放弃北进计划,退守饶阳(今河北饶阳)重整旗鼓。

唐军在衡水战场的胜利不仅挫败了窦建德势力向幽州方向的扩张进程,更为唐朝争取到调整河北防线的关键时间窗口。

唐代衡水县辖区远小于今衡水市,结合滏阳河古河道走向与考古发现,具体交战地点应在今桃城区邓庄镇附近。该区域曾出土唐初制式横刀、箭镞等兵器窖藏,为这场千年前的突袭战提供了实物佐证。

此战既验证了李艺麾下幽州骑兵的强悍战力,也凸显出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二年对北方军事布局的前瞻性。

"报——斩首夏军三千,擒敌将张君立!"捷报传入长安时,吏部尚书封德彝正与考功郎中核验官员簿册。

这位以"明达吏事"着称的重臣捻须叹道:"杨恭仁制授纳言,罗艺特封郡王,皆出三省联署。今观衡水大捷,方知圣上深谋。"

封德彝案头放着的《唐六典》在烛火下泛着微光,记载着这个新兴帝国精密运转的官僚体系。

退守饶阳的窦建德则摔碎战报怒斥群臣:"罗艺小儿竟坏我大事!"

谋士凌敬却道:"唐廷以关陇旧族掌枢要,用山东豪强为藩屏,此乃分而治之策。"

这番对话无意间道破了李渊的帝王心术,既要用弘农杨氏这样的关陇贵族稳定朝局,又需借罗艺等地方势力巩固边疆。

值得注意的是,杨恭仁在次年即转任中书令,反映了唐初"三省长官"频繁调动的政治特点;而罗艺虽因赐姓封王显赫一时,但最终因其性格骄纵难逃被诛的命运,这也揭示了唐朝对地方实力派系既拉拢又防范的双重策略。

当杨恭仁次年转任中书令时,尚书左仆射萧瑀曾私下议论:"三省长官岁易其位,圣意难测啊。"

这番感慨在甘露殿梁柱间悄然消散。

而远在幽州的李艺,抚摸着御赐金甲对心腹说:"昔汉高祖云'非刘氏不王',今吾既为李姓,当与国同休!"

其豪言壮语中殊不知已暗藏危机,为日后悲剧埋下伏笔。

这些后续事件的演变生动展现了武德年间"关陇本位"与"山东招抚"并重的用人智慧,以及唐初制度设计与现实政治间的复杂互动,恰似那段历史最精妙的隐喻:关陇贵族的笔墨与山东豪强的刀剑,共同写就了大唐盛世的序章。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