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52章 西突厥曷娑那可汗之死,印证“弱国无外交”的千年警示

武德二年(619年)秋,当刘武周在突厥铁骑支援下连破唐朝十三城、河东告急的烽烟遮蔽长安日月之际,北突厥始毕可汗的镶金狼头使旗突然出现在金光门外。

"报——北突厥颉利可汗遣执失思力为使,携金狼头箭求见!"

通事舍人的急报打破朝堂沉寂。李渊展开羊皮国书,面色骤变,羊皮卷上用朱砂写着:"献曷娑那首级,否则秋高马肥日,我二十万控弦儿郎当自取!"

殿中霎时死寂,唯有铜漏声声催人。

前面章节我们曾经讲过,曷娑那(又称阿史那·摸末)原为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驻中原的使节,隋炀帝大业年间留居长安。宇文化及弑炀帝后,挟持曷娑那北上,欲借其突厥背景谋求外援。后来宇文化及败于李密、窦建德之际,曷娑那审时度势,于618年底率部众两千余骑脱离宇文化及投靠了唐朝,被高祖李渊安置在长安颁政坊,赐爵归义王。

西突厥曷娑那可汗与北突厥的恩怨,要追溯至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当时曷娑那作为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叔父,曾率部劫掠北突厥牙帐,掳走始毕可汗幼弟,致使两部落结下血仇。

隋唐时期所称的"东突厥"与"北突厥"实为同一政治实体,即突厥汗国(552-630年)的核心部分。因其牙帐位于漠北(今蒙古高原),中原史书常称其为"北突厥";又相对于西突厥而言,也称"东突厥"。西突厥则是突厥汗国分裂后(583年)形成的独立政权,控制西域地区。

始毕可汗当时正全力支持刘武周攻唐(同年四月已陷太原),此举既为报复曷娑那旧怨(西突厥曾攻掠北突厥牙帐),也是为震慑唐朝。

《唐与突厥往来国书》中,始毕可汗称曷娑那为"叛狼",要求"去唐之爪牙"。

太极殿上,宰相裴寂率先出列:"陛下,当年曷娑那来投,不过两千疲卒。今北突厥控弦百万,若因一人而失和,恐九边烽火再起啊!"

兵部尚书杜如晦补充道:"去岁并州之围,突厥游骑距长安不过四百里。今国库空虚,实不宜开衅。"

秦王李世民跨步出班,甲胄铿锵:"儿臣当年在雁门关亲见曷娑那死战隋炀帝车驾,此人虽桀骜,却有救驾之功。今若杀归附者,日后四夷谁肯来投?儿臣请以玄甲军三千,必破突厥于泾阳!"

李渊扶额长叹:"二郎勇烈,朕岂不知?然去岁幽州罗艺反叛,今岁辅公祏未平..."

话音未落,中书令封德彝呈上急报:"灵州都督奏,突厥骑兵已破石门障!"

是日黄昏,一队禁军护送着曷娑那可汗来到承香殿。殿内烛火通明,却掩不住暗流涌动。李渊身着常服,亲自为曷娑那斟满西域葡萄酒,手指却微微颤抖。酒过三巡,乐师奏起《高昌乐》,曲调慷慨激昂,却与殿内凝重的气氛格格不入。

宴毕,李渊以商议军务为由,命人将微醺的曷娑那送至中书省。途经永巷时,早已埋伏在此的北突厥使者阿史德乌没啜突然现身。

月光下,弯刀寒光一闪,曷娑那尚未及反应,便已血溅宫墙。临终前,他用沾血的手指在墙上写下西突厥文字"背信"二字,随即气绝身亡。

翌日清晨,当值的中书舍人发现这一惨状时,血迹已凝,血渍掩盖了那句"唐人不义"的遗言。

李渊闻讯,闭门三日不朝,只命人厚葬曷娑那于长安西郊,并赐其子阿史那忠为左骁卫将军,以示抚慰。而北突厥使者早已带着曷娑那的首级,快马加鞭返回漠北复命。

这一事件在长安城中引起轩然大波。当时有西域商贾在东西两市罢市三日,以示抗议。贞观元年(627年),曷娑那旧部阿史那社尔率西突厥残部投唐时,曾以长安当街刺杀北突厥商队为投名状,引发两市骚乱。

而秦王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在府中怒摔茶盏,誓言他日必雪此耻。这一誓言,在十年后,随着李靖率军攻破颉利可汗牙帐而得以实现。李靖灭东突厥时,颉利可汗被俘后讥讽:"唐人待客之道,本王领教过!"李世民为此特设鸿胪寺"蕃客簿",完善外交庇护制度。

正是此次屈辱,促使李世民在《帝范》中写下:"突厥强盛之时,朕甘受渭水之耻;待其衰微,方摧枯拉朽。"为贞观四年阴山大捷埋下伏笔。

历史的尘埃中,总有一些瞬间令人扼腕叹息。

一千四百年前长安城内发生的这一幕至今仍让人深思。西突厥曷娑那可汗,这位曾经的草原雄主,此刻却成为强权博弈下的牺牲品。他因与北突厥的世仇流亡至唐,本指望得到庇护,却在唐高祖李渊的默许下,被北突厥使者杀害于中书省官署。临死前,他在墙上刻下的"唐人不义"四个字,道尽了弱国流亡者的绝望与不甘。

这一幕,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弱国无外交"这一残酷政治法则的生动写照。

当时的唐朝初立,内忧外患交织。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下,连陷河东十余城。面对北突厥始毕可汗"不杀曷娑那,即挥师南下"的最后通牒,李渊虽心有不忍,却不得不做出妥协。这个决定背后,折射出的是强国与弱国之间永恒的权力不对等。曷娑那的命运,从始至终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历史的轮回总是惊人的相似。

时间来到18世纪,波兰这个东欧大国在三度被俄、普、奥瓜分的过程中,同样体验了弱国的无奈。尽管波兰人屡次起义抗争,但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他们的命运早已被注定。直到一战结束,波兰才获得短暂复国的机会,然而1939年纳粹德国与苏联的再次瓜分,又让这个国家陷入更深的苦难。波兰的遭遇证明,在强权政治面前,弱国若没有可靠的盟友,终究难逃被宰割的命运。

20世纪中叶的越南战争期间,南越总统吴庭艳的遭遇同样令人唏嘘。这位美国扶持的代理人,最终因为政策不符合美国利益而被默许政变杀害。美国驻越大使那句"如果吴庭艳下台,美国不会反对"的表态,**裸地揭示了依附强国的政治风险。小国领导人的命运,往往与其对强国的利用价值紧密相连,一旦失去这个价值,就随时可能被抛弃。

进入21世纪,利比亚的卡扎菲用生命再次验证了这个定律。这位曾经的"非洲雄狮",在西方态度转变后迅速沦为弃子。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北约的空袭直接导致了他的政权垮台,最终落得被反对派虐杀的悲惨结局。

卡扎菲的末路警示世人:强权国家的立场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而小国元首的生死,往往只是大国战略调整的附带牺牲品。

放眼当今世界,乌克兰的处境与历史上的这些案例何其相似。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时,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在大国博弈下被轻易撕裂。西方国家的谴责止步于口头,并未采取实质性军事干预。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虽然西方提供了大量援助,但这种支持始终带有明显的条件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多次请求的F-16战机直到2023年才获批准,加入北约的申请也一再被拒。

这些事实无不说明:西方支持乌克兰,但绝不会为乌克兰与俄罗斯全面开战。如果未来西方因经济或政治因素减少援助,乌克兰很可能被迫接受不利的和谈条件,重蹈历史上那些依赖大国援助却最终沦为谈判筹码的小国覆辙。

从曷娑那可汗到今日的乌克兰,历史一再向我们展示着相同的规律。过度依赖某个大国,最终可能成为弃子,中国近代史"以夷制夷"的失败、朝鲜半岛的分裂都印证了这一点。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李光耀、印度的尼赫鲁等政治家展现出了更高明的外交智慧,他们擅长在大国间周旋,既不彻底倒向某方,又能确保国家安全。

而以色列和瑞士的例子则告诉我们,发展自身实力才是根本之道。以色列虽小,但凭借强大军力和科技实力在中东屹立不倒;瑞士坚持永久中立,却因雄厚的金融和工业实力让任何国家都不敢轻犯。

弱国无外交,这是国际政治中残酷却真实的法则。但历史同样告诉我们,弱国可以通过智慧与实力,让自己不再弱小。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培养人才、科技创新,这些才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否则,曷娑那可汗的悲剧,仍将在世界各个角落不断重演。在这个依然奉行丛林法则的国际社会中,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弱国辛酸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