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50章 李元吉畏战失太原,唐高祖暗藏私心险杀忠良

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大败裴寂三万唐军精锐,军队士气大振,刘武周趁士气正旺,亲率大军逼近并州(今山西太原)。

武德二年(619年)秋,晋阳城的谯楼刚报三更,齐王李元吉的鎏金战甲却已浸透冷汗。这位年仅十七岁的皇子皇子指着沙盘对司马刘德威高声说道:"你带老弱残兵守城,明日五更,本王亲率三万精骑出迎宾门,与刘武周决死城下!"

老将刘德威不知这个坏小子是在哄骗自己,待其整顿老弱残兵上城布防后,李元吉这小子却带着宠姬郑氏与三十车珍宝,悄然自玄武门潜出,向长安方向逃奔而去。其"夜弃旌旗,单骑走潞州,妃妾衣履尽染泥泞"彰显其怯战逃亡丑态。

当刘德威察觉被坏小子哄骗时,东方已经既白。他冲上城楼,只见空荡的演武场散落着撕碎的《并州布防图》,护城河上漂浮着仓皇丢弃的鎏金箭囊。

此时刘武周的突厥狼骑已抵城西龙山下,晋阳豪强薛深突然倒戈,这位曾受李渊赐铁券的功臣,竟亲手斩落守城校尉首级,将血淋淋的人头捧给敌将黄子英。史载"城门洞开时,灶膛炊烟未熄,守军晨炊半在釜中"。

《隋书·食货志》记载:"太原仓廪,积谷百万石。"按唐初府兵制"一兵岁食十二石"计算,百万石粮可供八万军队十年所需。这可是李唐的兴王之基,却被“败家子”李元吉一旦弃之。而刘武周兵不血刃即得"晋阳粟支十年,械四十万"。

深秋的长安城中太极殿内,李渊手中那只西域进贡的于阗白玉盏突然炸裂,琥珀色葡萄酒泼溅在《晋阳宫图》的汾水河道上,恰似龙兴之地泣血的伤口。

礼部尚书李纲躬身阶下,听见帝王颤抖的声音穿透九旒冕的玉藻怒言道:"朕遣窦诞、宇文歆辅佐元吉,是要他们做晋阳城的铁闸!四万玄甲精兵、三百座粟仓,竟不如竖子一夕荒唐!朕听说弃城是宇文歆的主意,这次定要斩了他!"

李纲拾起一片碎玉,青筋凸显的手掌托着它如托山河,进言道:"陛下可闻宇文歆八月甲戌密奏?'齐王畋猎无度,践民稼穑;夜开府库,以锦缎裹犬',身为姐夫的窦诞非但不谏,反为其遮掩劫掠民女之事!"李纲稍微停顿,猛然指向殿外灞桥方向,"今晨流民跪哭宫门,控诉齐王亲卫掳其妻女充作辎重,此等恶行,宇文歆冒死三谏,陛下当真不知?今日之败实乃窦诞之责。宇文歆曾多次进谏,齐王不听,他还及时向朝廷禀报实情,是忠臣啊,怎能问斩?"

次日五更,李渊亲扶李纲共坐御榻,晨光照见帝王眼底血丝,说道:"昨夜朕独对晋阳城图,方悟卿之苦心。有爱卿在,朕才免于滥刑。元吉自己行事荒唐,不能怪罪辅臣。宇文歆非但无罪,当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当晋阳城头的烽烟染红黄河波涛时,长安太极殿的青铜鹤灯正映照着帝王权谋的修罗场。李渊手中那盏于阗白玉盏的突然炸裂,仿佛预示着大唐龙兴之地陷落的宿命,琥珀色葡萄酒在《晋阳宫图》上蜿蜒成血河的形状,而真正的鲜血正在五百里外流淌。

十七岁的皇子齐王李元吉带着三十车珍宝与美妾,马蹄踏过守城将士的尸骸,史书只轻描淡写记作"单骑走潞州"。在这场惊天溃败中,真正的生死博弈却在长安的朝堂上演。

佞臣窦诞因娶得唐朝襄阳公主,竟将劫掠民女、强征军粮的罪证化作齐王府的"劳军义举";而三次冒死进谏的宇文歆,却险被皇帝亲自问斩。

这场荒诞的审判恰似权力祭坛的血腥献祭。当李纲冲冠怒斥"陛下欲斩忠骨以全龙颜乎",他撕开的不仅是晋阳沦陷的真相,更是帝王心术的暗面。斩杀皇子等于承认李唐教子无方,诛杀谏臣却可营造"明君纳谏"的幻象;宇文歆背后盘根错节的北周旧贵族势力,正可借机剪除;而真正的战略失误,却是低估了刘武周与突厥的钢铁联盟,则被悄然转化为"佞臣误国"的戏码。

直到被俘的卫尉少卿刘政会用血书揭开敌军虚实,那封穿越突厥三道封锁线、藏于阵亡斥候断臂中的密报,才让这场权力游戏勉强收场。

雁门地牢内,冰棱垂挂的囚室里,卫尉少卿刘政会用冻裂的指尖蘸着伤口渗出的血,在粗麻布上勾勒出刘武周军的布阵图。这位曾参与太原首义的元勋,此刻须发结霜,却将突厥狼骑的屯驻点、粮道隘口乃至将领恩怨,以暗语密写于《金刚经》残卷的夹层。有历史小说虚构创作其"佯装疯癫,日诵佛经",实则借鲜卑奴仆之手,将情报缝入死囚裹尸的草席。

据《旧唐书》载,刘政会被俘期间曾秘密向唐廷传递刘武周军事情报,但具体方式不详。佯疯、诵经、利用裹尸草席等细节为后世文学演绎。

不管怎么说,当这份染血的经文辗转送至李渊案头时,附着三样铁证:一撮河东特有的紫蒙矿粉(暴露敌军冶铁工坊位置)、半枚突厥叶护的金箭镞(印证突厥参战规模)、以及被血渍晕开的"丙戌日汾水冰薄"六字(暗示反攻时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渊深夜召秦王入宫,李世民抚卷长叹:"此图胜过十万雄兵!"次年柏壁之战,唐军正是凭借图中标注的雀鼠谷暗道奇袭得手。

而此时的刘政会,正被铁链悬吊在晋阳城头示众。凛冽北风中,他望见东南天际的烽燧突然三明三灭,那是唐军接获情报的暗号。

刘政会在被俘期间曾向唐廷传递情报,后平安归朝,官至刑部尚书。刘政会作为李唐开国的奠基性人物,虽无显赫战功,但其在晋阳起兵中的关键作用及被俘期间的忠节表现,使其跻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尽管后世传说存在艺术加工(如被俘细节),但其历史地位确凿无疑。

太原失守历史事件的吊诡之处在于,当宇文歆最终戴着"银青光禄大夫"的虚衔走向黄河渡口时,对岸的晋阳城头正插满突厥狼旗。李元吉丢弃的鎏金箭囊成为敌酋的玩物,而长安城的流民依然在朱雀大街哭诉皇子亲卫的暴行。

这场权力博弈的终章,早在三百年前就被《南史》点破:"天子之怒,不在惩恶,而在固权。"如今重读这段往事,犹见太极殿的玉阶之下,谏臣的血与佞臣的笑,仍在时光长河里泛着冷冽的寒光。

当赦免诏书飞驰河东时,宇文歆正在黄河渡口组织残兵。他撕下囚衣上的"罪"字布条,对跪拜的士卒长叹:"非圣上明鉴,乃苍生血泪洗目耳!"而对岸的晋阳城头,刘武周正用李元吉丢弃的金箭,射落最后一面唐旗。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真相。

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