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41章 西域风云起,长安城内政治外交博弈深

第141章 西域风云起,长安城内政治外交博弈深

武德二年(619年)七月中旬,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和高昌王麴伯雅分别派遣使者来到长安城,向唐朝朝廷进贡。

唐朝初年接待外国使臣的程序非常严谨而繁复,既要彰显天朝威仪,又要“玩些心思”暗含着满满的政治博弈。

首先是两国之间的外交消息传递与前期筹备。当边关烽燧升起特定组合的狼烟,或河西驿道快马送来盖有";蕃国信印";的牒文时,鸿胪寺便知有使团将至。贞观年间成书的《唐六典》记载,鸿胪卿需立即调阅《职贡图》,核查该国地理方位、服饰形制及朝贡历史。

此次统叶护可汗使团入境前,接到牒文后,鸿胪寺典客署的铜铃骤响,值班人员需立即上报主管领导鸿胪丞郑元璹,值夜的录事开始连夜查阅隋朝旧档翻查《职贡图》。却发现西突厥上次朝贡的事情竟在二十年前曷娑那可汗时期,在";西突厥";条目下发现条朱批:";曷娑那入隋,贡珊瑚树二尺,开皇十八年事。";

慌忙赶来加夜班的鸿胪卿郑元璹捧着隋朝旧档的手微微发颤,二十年前被炀帝扣押斩杀的曷娑那可汗族侄统叶护,如今竟遣使来朝。他当即奏请朝廷加派通晓突厥语、粟特语的译语人三十名,组成接待团赴凉州接应。

第二日,接待团临行前,郑元璹特意叮嘱:";若见狼头金符,当以亲王仪仗迎之。";

唐朝接待团先于外国使团到达玉门关或阳关主要关隘。

玉门关和阳关都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

玉门关在长安城的西北方向,两地相距1100公里左右。但古代交通路线并非直线,若以古代行军、商旅的大致路线来算,距离会更长一些,大约1400至1500公里。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的戈壁滩上。它处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之一。

在古代,玉门关是中原王朝抵御西域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凭借着周边的天然地理屏障,如戈壁、沙漠等,有效地控制人员和物资的进出。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玉门关见证了东西方之间大规模的贸易活动。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从这里运往西域乃至欧洲,而西域的香料、珠宝、玻璃制品等也通过玉门关进入中国。众多使者、僧侣、商人等通过玉门关往来于中原和西域之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佛教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国,很大程度上就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玉门关进入中原地区的。

阳关在长安城的西南方向,古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前往阳关,路程大约在1700至2000公里左右。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距离敦煌市区约70公里。它同样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与玉门关一南一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阳关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中原王朝在西域地区的军事据点之一。通过控制阳关,可以有效地防范来自西域的军事威胁,保障中原地区的安全。阳关也是丝绸之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古代,从长安出发的商队和使者,在穿越河西走廊后,需要经过阳关才能进入西域。许多文人墨客也以阳关为题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反映了阳关在当时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它象征着离别和对远方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玉门关和阳关的军事防御功能逐渐减弱,但它们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遗产,至今仍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遗迹。

当外国使团抵达玉门关或阳关时,戍将会同户部官员按《关市令》勘验";过所";(通行证),重点检查贡品与随身物品比例。开元年间敦煌文书残卷显示,某次回纥使团因私带玉石超六百斤,被扣留至鸿胪寺特批。此外,贡品中凡属";奇器异兽";者(如永徽元年拂菻国进献的狮子),须由画工绘制《异方贡物图》快马送往京城提前汇报。

当西突厥使臣阿史德啜率领的使团在阳关外卷起漫天黄沙,玉门关的烽燧立即升起三道狼烟,得知是西突厥朝贡来使后,守关将领命令戍卒推开包铁城门,一队驼铃悠扬的西突厥使团正踏碎戈壁晨霜进关,前往驿站休整。

为首的阿史德啜身披白狼裘,腰间别着镶有瑟瑟宝石的金狼头符节,这是统叶护可汗亲赐的";伊难珠匐";(外交特使凭证)。当鸿胪寺译语人在关隘核验刻着突厥如尼文的牒文时,十峰骆驼正将龟兹硇砂、于阗玉雕、波斯珊胡帽等贡品卸下查验,其中那具镶嵌三百颗东罗马金币的马鞍,引得守关校尉倒吸凉气:";当年曷娑那入隋,贡物不及此三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戍将验看过所时,发现贡品单上的";天山冻葡萄十筐";竟用冰蚕丝包裹,这令户部主事想起大业五年高昌进献冰荔枝的旧例。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狼噬鹿铜镇,鹿角上錾刻着粟特文";自金山至乌浒水";,暗合统叶护新拓疆域。画工连夜将贡品绘成《异方贡物图》时,特意在葡萄藤纹银壶的箭簇痕旁注朱批:";疑为射匮可汗伐高昌所获战利。";

待验明正身,“安检”之后,唐朝接待团将陪同外国使臣入境,沿官道东进,沿途驿站需按照";蕃主一等";标准供给物资保障,正使每日细米二升、羊肉三斤,从人则给黍米一升,马匹草料须掺三成黑豆。

使团行至泾州驿站,鸿胪丞早已带着《职贡图》快马迎候,按照贞观后成书的《大唐开元礼》记载,其仪轨实则沿袭武德旧制:使臣至望春亭须更易缦胡缨、蹀躞带等唐制服饰。

然而,鸿胪寺的礼导官捧着《朝仪辑要》犯了难。原来,朝贡使团出发时,统叶护特意交代让使臣到达唐朝时,必须坚持佩戴镶有瑟瑟石的卷檐虚帽。这顶结合突厥王族与波斯风格的冠冕,竟与《职贡图》所载";西突厥白狩耳冠";大相径庭。典客丞急中生智,将帽檐垂下的瑟瑟石串解释为";彰可汗兼统昭武九姓之功";,方才化解礼仪危机。

使团至长安郊外长乐驿,鸿胪寺少卿率仪仗相迎,此时便暗流涌动:据《通典》载,显庆年间大食使臣拒穿唐制";襕袍";,坚持披大食锦袍戴缠头入城,鸿胪寺连夜赶制镶金鱼袋妥协。

西突厥使臣进入长安城后,十二名突厥武士抬着鎏金狼首祭器走过夯土官道,围观胡商窃语:";昔年射匮可汗入隋,祭器尚用青铜...";

唐廷典客署先将使臣安置于四方馆,又派遣";礼导";官员教授他们朝觐礼仪,当时尤重";舞蹈礼";(跪拜节奏)与";山呼礼";。史书记载,麟德二年吐蕃使臣因拒绝行";再拜蹈舞";之礼,竟在太极殿僵持半日,最终唐高宗特许其";揖而不拜";方才继续。

武德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天还未亮,盛夏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却因走来一队胡商装束的使团而骚动起来。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使者身披狼皮大氅,身后骆驼驮着龟兹美玉、波斯锦缎与西域宝马,走向唐朝皇宫太极殿。

五更三点,宫门击鼓六百声,使臣由监门卫引至太极殿丹墀。巳时三刻(上午9时45分),太常寺《舒和之乐》奏响,李渊着绛纱袍升御座。

阿史德啜以突厥九跪礼参拜后,展开羊皮国书朗声道:";自金山至乌浒水,四千帐落皆沐唐风。";

鸿胪卿郑元璹注意到,国书边缘绘着金线勾连的狼爪纹,这正是二十年前射匮可汗与隋朝缔约时的旧印。随着二十八种贡品次第陈列,最引人注目的并非高昌冻酒、疏勒绯毡,而是用天山雪水冻着的十筐马乳葡萄,这暗合《唐六典》记载";西蕃贡物,必择其地灵秀者";的规制。

当使者以生硬的汉语宣读";统叶护愿与唐朝永结盟好";时,端坐龙椅的李渊眼角微动,这可是自他称帝以来,第一个以平等姿态遣使朝贡的突厥可汗。

这声来自西域的问候,勾起了殿内隋朝老臣们对二十年前旧事的回忆。彼时隋炀帝在榆林宴请曷娑那可汗,席间突然发难扣押了这位西突厥首领,朝堂上至今流传着炀帝醉醺醺的狂言:";突厥狼种,岂配与朕同席!";之后,被囚禁的曷娑那在江都宫变中惨遭宇文化及斩杀,却意外成就了射匮可汗的霸业。

史料记载,早年间,西突厥的曷娑那可汗曾到隋朝朝见,但被隋朝扣留未归。于是西突厥国内民众拥立他的叔父为可汗,称为射匮可汗。射匮可汗是达头可汗的孙子,继位后开疆拓土,东起金山(今阿尔泰山),西达里海(一说咸海),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并因此与北突厥形成敌对态势。他将王庭设在龟兹(今新疆库车)以北的三弥山地区。

射匮可汗接过权柄时,西突厥正被东突厥始毕可汗压制在金山以西,他挥鞭东指,铁骑踏碎了东突厥在西域的最后据点,将王帐扎进龟兹北麓的三弥山,临终前给儿子统叶护留下覆盖波斯的版图。

射匮可汗去世后,其子统叶护继承汗位。统叶护勇猛且富有谋略,向北吞并了铁勒诸部,掌握数十万精锐骑兵,占据古代乌孙国的领地(今伊犁河流域至中亚地区),随后将王庭迁至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以北的千泉(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此时西域各国都臣服于西突厥,统叶护向各国派遣";吐屯";(突厥官职名,意为监国官)进行监管,负责督促这些国家缴纳赋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统叶护即位时不过二十余岁,却在接见波斯流亡王子时展现出惊人手腕。他命人将装满金沙的铜盆倾倒在波斯使者面前:";告诉你的敌人,西突厥的刀锋比这些金子更闪亮。";

短短五年间,他的苍狼旗插遍乌孙故地,千泉草原的新王帐里,粟特商人献上的葡萄酒夜夜飘香。

此刻,西突厥向唐朝伸出的橄榄枝,实则是针对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杀招,因为,就在半年前,东突厥汗国的颉利可汗的使者在长安城外纵马踩踏农田,索要的";岁赐";比隋朝时多了三倍,早已引起唐朝皇帝李渊的不满。

在朝堂时接纳外国使臣献贡时,中书省舍人会记录使臣每句言辞,甚至留意其使臣";目视御座时长";,作为研判该国态度的依据。献贡环节,那尊狼噬鹿铜镇被抬上丹墀的瞬间,东突厥使者阿史那咄苾突然冷笑,心中暗自说道:";此鹿角纹路,倒似我部落在阴山的牧区。";

中书舍人看在眼里,立即疾书记录:";西突厥使目视御座七息。”

因为高昌王国的使者也已经到达长安城中,唐朝朝廷便安排他们与西突厥使臣“同堂献贡”。

隋唐时期,高昌王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其地域大致在火焰山以南,盐山以北,白龙堆以东,库鲁克塔格山以西,是古代西域交通枢纽之一,扼守着丝绸之路的要道,有着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

当时麴伯所属的麴氏家族统治着高昌,麴氏高昌政权在公元460至640年统治高昌地区,麴伯在唐初是这个家族中的一位君主,因史书中确切资料缺乏,难以确定其家族王位顺序等情况。在麴氏统治时期,高昌国积极吸收中原文化和西域周边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唐初,麴伯统治下的高昌面临着与唐朝建立关系的重大抉择,当时唐朝统一中原后国力强盛,影响力不断向周边扩展,麴伯需要考虑如何在唐朝的势力扩张下保持高昌的独立与发展。从历史发展来看,高昌之前与北魏等中原政权有着复杂的关系,麴伯时期也延续了这种与中原政权互动的模式,既要保持一定的政治独立性,又要避免与唐朝发生直接冲突。

麴伯延续了麴氏家族在国内的治理模式,高昌国内实行郡县制与部落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郡县地区,推行类似中原的行政管理,设置各级官员管理民政、财政等事务;对于境内的游牧部落,则采取相对宽松的管理政策,通过部落首领进行间接统治,以维护国内的稳定。

高昌地区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具备着良好的发展农业条件,麴伯时期,农业生产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种植小麦、粟等农作物,并且由于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还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或者农业技术。水利设施也得到一定的维护和发展,以保证农田的灌溉用水。

凭借其位于丝绸之路要道的地理位置,高昌的商业贸易十分繁荣,麴伯统治下的高昌,是东西方商品交换的重要中转站。从东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在这里汇聚,再转运到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制品等也通过高昌进入中原地区,同时高昌本地也有一些特色手工业产品,如纺织品、陶器等参与贸易。

高昌在麴伯时期呈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由于丝绸之路的连接,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佛教文化等在这里相互交融。在建筑风格上,既有中原式的佛塔建筑元素,又有西域特色的建筑装饰;在宗教信仰方面,佛教在高昌广泛传播,同时也有其他宗教的存在。麴伯可能对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午间,光禄寺";蕃主贡宴";设九道主菜,其中";浑羊殁忽";(整羊烤鹅)必由太官令亲自切割。不过,这期间却突现“小插曲”,按礼制,光禄寺应安排演奏《宴蕃部》,乐工却错奏了隋炀帝为曷娑那可汗所作的《高昌乐》。

现在看来,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不知是事前朝廷有所交代,还是此刻确为乐工无意之举。不过,史书却有记载,因高昌**队不久前曾劫掠过西突厥骑施商队,在此次宴会开始前,导致西突厥使者愤然掷杯抗议。

《高昌乐》响起之时,“老谋深算”的房玄龄瞥见西突厥使者脸色骤变,急中生智道:";此曲新填《破阵乐》词,正颂可汗铁勒之功。";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唐朝与周边政权关系中的微妙之处,音乐在外交礼仪场合成为一种涉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元素。

暗流涌动的宴席间,西突厥使者又突然献上统叶护亲铸的";毗伽可汗剑";,剑格上并排錾着唐国日月纹与突厥狼图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宴后赏赐环节,鸿胪寺按例准备五百段锦彩作为回礼,同时遵循";加等回礼";原则,但实际厚薄全凭战略和政治关系需要,但见李渊将随身玉带钩掷入赐品,这枚刻有";受命于天";的鎏金钩原是东突厥所求之物。

直至暮鼓响起,鸿胪寺的录事还在疾书:";...赐锦彩五百段,金银镂鞍一具,其狼头符节宜造册存典客署。";

之后,统叶护进献的";狼噬鹿铜镇";,被李渊当场转赐东突厥常驻长安城的使者,从而引发西突厥吐屯(监国官)事后愤然折断笏板。

三年后唐玄奘取经途中经过西突厥碎叶城,在统叶的护牙帐前,目睹当时唐高祖李渊赐给统叶的鎏金钩被改制成日晷指针,而当年进贡的葡萄藤纹银壶,早被熔铸成攻打伊吾城的箭簇。那些浸透葡萄酒液的贡箱木板,则被能工巧匠改制成跨越天山冰坂的云梯,正如鸿胪寺旧档最末页的批注:";蕃礼之器,终化王师之刃。";

是夜,太极殿的蟠龙藻井下,房玄龄捧着统叶护的国书沉吟:";狼居胥山(东突厥王庭)与千泉相隔万里,然两狼相争...";

话音未落,屏风后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原来侍茶的宫女听闻";狼";字手抖,当年她家乡凉州正是被东突厥掠为";羊圈";。

三个月后,当统叶护的";吐屯";(监国官)开始在于阗征收战马时,长安西市的胡商发现,往年专卖给东突厥的镔铁,突然都流向了高昌方向。

唐朝初年,外国使臣留京期间可入西市贸易,但须由互市监陪同,且";禁兵器、铁器交易";。

离境前,外国使者需至鸿胪寺领取";赐国书";,使团返程时,唐廷兵部会派";护送使";监视其路线,若发现使臣私绘陇右地图,按律可当场格杀。

这套精密如齿轮咬合的外交程序,在七世纪的长安城中日复一日运转。当开元末年安西都护府送来最后一批波斯流亡王族的朝贡记录时,谁也不会料到,那些曾被鸿胪寺反复校勘的贡品清单,终将成为后世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发掘的残卷,而当年太极殿上剑拔弩张的礼仪之争,早已化作敦煌壁画里使臣模糊的衣冠轮廓。

不过,当年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和高昌王麴伯雅分别派遣使者向唐朝朝廷进贡,这一事件不仅是简单的朝贡行为,更是唐初西域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缩影,展现了唐朝在西域影响力的初步确立,以及各方势力在权力博弈中的微妙平衡。

统叶护可汗的使者带着天山冻葡萄、狼噬鹿铜镇等贡品,高昌王麴伯雅的使者则献上冻酒、绯毡等物,这些贡品不仅象征着西域的物产丰饶,更暗含了政治寓意。统叶护的贡品中,狼噬鹿铜镇尤其引人注目,狼象征突厥,鹿则暗指东突厥或西域其他部族,这一贡品无疑是在向唐朝展示西突厥的强盛与扩张野心。而高昌王的贡品则显得更为恭顺,表明其作为唐朝与西域之间的桥梁,试图在唐与突厥之间寻求平衡。

这一朝贡事件显示了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尽管唐初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但李渊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成功吸引了西突厥和高昌的归附。统叶护可汗的朝贡,不仅是对唐朝的示好,更是对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牵制。西突厥与东突厥的矛盾由来已久,统叶护希望通过与唐朝结盟,增强自身在草原争霸中的优势。而高昌王麴伯雅的朝贡,则反映了西域小国在唐与突厥两大势力之间的生存之道,既不得罪强邻,又试图借助唐朝的力量维护自身利益。

然而,这场朝贡背后的博弈远未结束。统叶护的野心、高昌的摇摆、东突厥的威胁,以及唐朝对西域的进一步经略,都将成为未来局势发展的关键。

至于唐朝将如何利用这一契机,统叶护的扩张会否引发新的冲突,高昌又能否在夹缝中维持独立,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继续讲述。

历史的帷幕刚刚拉开,西域的风云变幻,正等待着下一个**的到来。

读者朋友们,凌云朗月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将每日连载更新,感谢您支持关注原创作品,敬请在章节后方评论追更。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