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29章 安兴贵智擒李轨,兵不血刃平凉国

前面章节中提到,唐高祖李渊派遣使者与吐谷浑首领伏允联合,让他攻打李轨,并承诺将伏允的儿子慕容顺送回吐谷浑。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十五日,伏允大败凉王李轨,斩杀梁军八千人,李轨的势力从此一蹶不振。

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初,唐朝朝廷筹划平定西北割据势力,凉州豪族出身的安兴贵主动向朝廷上表请缨,请求招抚李轨。安氏家族属中亚粟特后裔(昭武九姓之一),世代扎根河西的粟特裔豪族,在凉州拥有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凭借家族在军事、政治、文化领域的深厚积淀,安氏兄弟不仅熟稔河西民情,更掌控着连接西域与中原的商贸网络,成为唐高祖经略西北不可替代的关键力量。

安兴贵对李渊上表道:“臣家族世居凉州,累代为河西豪望,百姓与夷族皆对我家信赖有加。臣弟安修仁深受李轨信任,子弟中亦有十余人任职于李轨麾下。若陛下允臣前往凉州,臣可凭借家族声望劝其归顺。若李轨听从,则河西可兵不血刃而定;若其不从,臣亦可借机从中图谋,里应外合,助朝廷一举平定。”

李渊听后,起初颇为疑虑,说道:“李轨据险而守,又与吐谷浑、突厥勾结,朕即便发兵征讨,亦未必能速胜。仅凭口舌之利,岂能轻易说服?”

安兴贵从容答道:“凉州乃臣家族根基所在,百姓夷族皆愿依附。臣以平民身份前往,李轨必不设防。若得陛下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为朝廷分忧。”

李渊见安兴贵言辞恳切,且其家族在凉州确有深厚根基,遂同意其计划,未授予官职,仅以特使身份派其前往凉州。

唐代从长安通往凉州的主要路线是陇右道,这是连接关中与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具体路径是从长安出发,经过陇州(今陕西陇县)、秦州(今甘肃天水)、渭州(今甘肃陇西)、兰州(今甘肃兰州),最终抵达凉州(今甘肃武威)。这条路线是唐代西北交通的干线,沿途设有驿站,便于通行。

从长安西行,首先需要翻越陇山(今六盘山),这是关中与陇西的分界线,地势险要,是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越过陇山后,进入秦州,这里是陇右道的枢纽之一,地势逐渐开阔。继续西行至渭州,再经兰州,最终进入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唐代军事与商贸的核心区域,连接着中原与西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安兴贵前往凉州时,可能以商队或平民身份行进,以避免引起李轨的怀疑。由于安氏家族在河西地区拥有深厚的势力,他很可能得到沿途地方豪族的支持,确保安全通行。安氏家族作为凉州豪族,世代扎根河西,熟悉当地的地理与民情,这使得安兴贵在行进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家族资源,顺利完成使命。

安兴贵抵达武威后,首先秘密与家弟安修仁会面。

安修仁时任李轨麾下将领,深受信任。兄弟二人相见,安兴贵低声说道:“如今唐朝已定鼎中原,天下归心,李轨割据凉州,不过是困兽之斗。我此次前来,正是为唐朝朝廷招抚李轨,若能成功,既可免去刀兵之祸,亦可保全家族荣禄。你需助我一臂之力。”

安修仁点头应道:“兄长所言极是,李轨虽待我不薄,但大势已去,我愿与兄长共谋大事。”

数日后,李轨得知安兴贵到来,召其入宫相见。李轨素闻安氏家族在凉州的声望,便对安兴贵说道:“卿家世代为凉州豪族,今既来投,朕当重用。”

随即任命安兴贵为左右卫大将军,以示笼络。安兴贵假意谢恩,心中却已谋划如何劝降李轨。

一次朝会后,安兴贵趁机对李轨进言道:“凉州地不过千里,土地贫瘠,百姓困苦,难以久持。如今唐朝自太原起兵,已夺取函谷关与秦地,控制中原,战必胜,攻必取,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抗衡。陛下若能以河西归附唐朝,必能如汉时窦融一般,名垂青史,功业长存。”

李轨听罢,脸色一沉,冷笑道:“朕凭借山河之险固,纵然唐朝强大,又能奈我何?卿从唐朝而来,莫非是为其游说?”

安兴贵见状,连忙躬身谢罪道:“臣闻‘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臣全家皆受陛下荣禄,岂会背弃陛下而归附唐朝?臣只是心怀愚见,愿为陛下分忧,采纳与否,全在陛下。”

李轨虽未采纳安兴贵的建议,但亦未深究。安兴贵退下后,立即与安修仁密谋,暗中联络凉州各族胡人以及平日不满李轨的部众,准备起事。不久,安氏兄弟率众起兵,李轨仓促应战,大败而归,只得退守武威城中。

安兴贵在城下高声宣告:“大唐天子遣我诛杀李轨,敢助逆者,诛灭三族!”

城中军民闻讯,纷纷出城投奔安兴贵。李轨见大势已去,携妻子儿女登上玉女台,摆酒诀别,哀叹道:“朕今日之败,非战之罪,实乃天意!”

五月十三日,安兴贵率兵攻入城中,擒获李轨,随即派出驿卒快马上报唐朝朝廷,河西之地至此全部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长安城唐朝朝廷收到安兴贵平定河西的捷报后,唐高祖李渊大喜过望,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封赏事宜。

李渊对群臣说道:“安兴贵以一己之力平定河西,免去朝廷刀兵之劳,其功甚伟,当重赏以彰其忠。”

随即下诏,封安兴贵为右武侯大将军,授上柱国勋爵,并赐爵凉国公,食邑千户。此外,其弟安修仁亦因功受封,兄弟二人同享殊荣,成为唐初显赫一时的功臣。

安兴贵因功受封,成为唐朝平定西北的关键人物。他的成功不仅为唐朝稳定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也为唐朝后续经略西北奠定了坚实基础。安氏家族凭借此功跻身唐初显贵,其子安元寿后来亦成为唐太宗时期的亲信将领,家族声望延续数代,在唐朝军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李轨割据凉州时,曾派使者邓晓前往长安,向唐朝递交书信,试图与唐朝周旋。然而,唐高祖李渊阅信后,发现李轨并无归顺之意,反而言辞傲慢,意图继续割据自立。李渊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邓晓扣押在长安城内,作为对李轨的警告。

邓晓被扣押期间,心中忐忑不安,既担心李轨的命运,又忧虑自己的前途。然而,当他听说安兴贵生擒李轨、河西平定后,竟一反常态,手舞足蹈地庆祝起来。这一举动被宫中侍从报告给李渊,李渊大为震怒,立即召见邓晓。

李渊冷眼注视着邓晓,厉声训斥道:“你身为李轨的使臣,听闻其国破家亡,非但不悲伤,反而欣喜若狂。你如此行事,不过是为了讨好朕,对旧主毫无忠诚可言。像你这般不忠之人,朕岂敢任用?”

邓晓闻言,面色惨白,跪地求饶,但李渊心意已决,当即下令将其驱逐归家,废黜为民,并终身不再录用为官。

与此同时,李轨被押送至长安,李渊下令将其与子弟一同处死,以儆效尤。李轨的覆灭标志着河西地区正式纳入唐朝版图,安兴贵因功受封,成为唐朝平定西北的关键人物。而邓晓的结局,则成为历史上不忠之臣的反面教材,令人唏嘘不已。

唐朝朝廷对安兴贵的封赏体现了唐初对边疆豪族的笼络政策。唐朝通过授予高官显爵,将安氏家族纳入统治体系,同时借助其家族在河西的深厚影响力,巩固西北边疆的统治。安兴贵平定河西后,唐朝得以集中力量对付其他割据势力,如王世充、窦建德等,加速了全国统一进程。这一胜利不仅彰显了唐朝的军事与政治智慧,也为后续的开疆拓土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轨势力的灭亡,标志着唐朝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河西走廊的平定,不仅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也为唐朝后续经略西北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兴贵凭借此功跻身唐初显贵,其家族在河西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成为唐朝统治西北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李轨的覆灭也震慑了其他割据势力,为唐朝加速统一全国扫清了障碍。

然而,西北的平定仅仅是唐初统一大业的一部分。此时的中原地区,仍有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虎视眈眈,天下纷争未止。唐朝如何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运筹帷幄,逐步实现全国统一,成为李渊及其臣僚们亟待解决的难题。至于历史将会如何发展,我们下面章节将继续讲述。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