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124章 刘武周寇并州

大唐凌烟志 第124章 刘武周寇并州

作者:凌云朗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1:40:29 来源:全本小说网

619年四月,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国号“郑”,成为唐朝统一天下的重要障碍之一。然而,唐朝并没有立即出兵攻打洛阳,而是选择暂时按兵不动。这一决策的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与唐朝初期的内外形势有关,也体现了李渊和李世民在战略上的谨慎与深谋远虑。

首先,唐朝内部尚未完全稳定。虽然唐朝于618年建立,但当时天下并未统一,各地割据势力林立,唐朝的统治基础尚不稳固。李渊称帝后,首要任务是巩固关中地区(长安周边)的统治,确保后方安全。且唐朝内部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也处于初步建立阶段,贸然发动大规模战争可能会引发内部动荡。因此,唐朝需要时间整合内部资源,为未来的统一战争做好准备。

其次,北方突厥的威胁是唐朝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唐朝建立初期,北方突厥是最大的外部威胁。突厥势力强大,时常南下侵扰,对唐朝边境构成严重威胁。李渊为了集中力量应对突厥,不得不暂时搁置对王世充的军事行动。甚至在早期,唐朝还曾向突厥称臣,以换取时间和空间来巩固自身实力。这种外交上的妥协,为唐朝争取了喘息之机,但也使得唐朝无法立即对王世充采取行动。

此外,王世充的实力不容小觑。他占据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兵精粮足,且洛阳城防坚固,易守难攻。王世充本人也是隋朝旧将,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唐朝若贸然进攻,可能会陷入持久战,消耗大量资源。因此,唐朝选择先观察局势,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同时,唐朝还通过外交手段分化瓦解其他割据势力,为最终消灭王世充创造有利条件。

除了王世充,其他割据势力也对唐朝构成牵制。例如,窦建德占据河北,杜伏威、辅公祏在江淮地区活动,刘武周在西北割据。这些势力分散了唐朝的注意力,使得唐朝无法集中全力对付王世充。因此,唐朝需要先解决这些周边威胁,才能集中力量攻打洛阳。

最重要的经济与后勤压力也是唐朝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大规模战争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而唐朝初建,经济实力有限,无法支撑长期战争。贸然发动对洛阳的进攻,可能会导致财政崩溃或民不聊生,进而引发内部危机。因此,唐朝选择先巩固自身实力,同时通过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来为未来的战争积累资源。

尽管唐朝没有立即攻打洛阳,但一直在为东征做准备。

四月初,刘武周率领突厥军队驻扎在黄蛇岭。黄蛇岭位于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北乌金山镇黄蛇岭村附近,距古晋阳城约四十里(20公里)左右。

齐王李元吉官复原职后,正在晋阳城王府中饮酒作乐,好不自在。

“报——”一名斥候匆匆跑进营帐,单膝跪地,“殿下,刘武周的突厥骑兵已驻扎在黄蛇岭,兵力约有两万。”

李元吉年仅十八岁,心高气傲,急于立功,对眼前的局势却缺乏足够的判断。他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立即招来在此辅佐他的右卫将军宇文歆,说道:“刘武周乃乌合之众,竟敢借助突厥侵犯我唐朝疆土,正是我们立功的好时机,传令下去,命车骑将军张达率步兵前去试探敌情!”

宇文歆听后,赶忙劝说道:“齐王殿下,万万不可!刘武周虽为草寇,但其兵锋正盛,且突厥骑兵骁勇善战,我军步兵贸然出击,恐难取胜。张达将军所部兵力有限,若遇敌军主力,恐有全军覆没之险。不如先固守城池,待我朝援军到来,再作打算。”

李元吉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轻蔑:“宇文将军,你未免太过谨慎了!刘武周不过是借突厥之势虚张声势,何足挂齿?本王刚刚官复原职,正需一战立威,岂能坐视敌军猖獗?张达乃我军宿将,区区试探敌情,岂会失手?你勿再多言,速去传令!”

宇文歆见李元吉态度坚决,心中焦急,但仍试图再劝:“殿下,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武周占据地利,突厥骑兵又擅长野战,我军若贸然出击,恐正中其下怀。不如先派斥候打探敌情,待摸清敌军虚实,再作定夺。”

李元吉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耐:“宇文歆,你身为右卫将军,怎如此畏首畏尾?本王意已决,你若再敢多言,便是违抗军令!”

宇文歆见李元吉如此固执,心中暗自叹息,只得拱手道:“末将遵命。”他退出营帐,抬头望了望阴沉的天色,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深知李元吉年轻气盛,不听劝谏,此战恐怕凶多吉少。

张达接到李元吉的军令后,也认为兵力不足,而且刘武周狡诈加上突厥骑兵的凶猛,不可贸然行动,他年过四十,是唐军中的老将,匆匆赶到李元吉王府,抱拳道:“殿下,刘武周兵力雄厚,且突厥骑兵机动性强,我军步兵贸然出击,恐难取胜。”

但李元吉还是强行命令他前往,怒道:“张将军,你未免太过谨慎了!刘武周不过是乌合之众,何足挂齿?本王命你即刻出击,不得有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达还想再劝,但看到李元吉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得将话咽了回去。他走出营帐,抬头望了望阴沉的天色,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宇文歆召来几名心腹将领,低声吩咐道:“齐王殿下执意命张达将军出击,此去恐有不测。你们务必暗中做好准备,若前线战事不利,立即接应张达将军撤退,不可恋战。”

一名将领愤愤不平地说道:“将军,齐王殿下如此鲁莽,岂不害了我军将士?”

宇文歆苦笑道:“军令如山,我等只能尽力而为。但愿张达将军能全身而退。”

车骑将军张达迫不得已,只得率领一百名步兵前往黄蛇岭,充当“炮灰”,前去试探刘武周的兵力。

春寒料峭,寒风卷着沙尘,吹得人睁不开眼。黄蛇岭下,突厥骑兵的铁蹄声震得大地微微颤抖。刘武周早已设伏兵于黄蛇岭谷道两侧,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唐军旗帜,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身旁的突厥将领拍了拍他的肩膀,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刘将军,唐军不过如此,何不直接杀过去?”

刘武周知道突厥人善于骑兵野战,对于兵法可以说是一窍不通,附和道:“莫急,待他们进入我们的埋伏,必可一网打尽。”

张达率领一百步兵行进入黄蛇岭山谷时,突然听到四周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张达心中一凛,立即下令:“列阵!准备迎敌!”

然而,为时已晚。突厥骑兵从两侧山坡上冲杀下来,箭如雨下,唐军步兵瞬间陷入混乱。张达挥舞长刀,奋力拼杀,但敌众我寡,唐军很快被分割包围。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张达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张达被几名亲兵拼死救出,只有十余人侥幸逃脱。

李元吉得知张达战败的消息后,不仅没有安慰张达,反而冷嘲热讽:“张将军,你不是自诩老将吗?怎么连刘武周都打不过?”

张达对此感到极度愤恨。几日后,张达的伤势稍有好转,但他心中的仇恨却愈发强烈。他暗中派人联系刘武周,表示愿意投降,并助其攻破唐军。

刘武周接到张达的信后,哈哈大笑:“天助我也!张达若能为我所用,何愁唐军不破?”

次日,张达以巡视外城防务为名,带领一队人马悄悄离开唐军大营。他来到刘武周的营地,单膝跪地:“刘将军,张达愿效犬马之劳,助将军攻破唐军。”

刘武周扶起张达,笑道:“张将军深明大义,刘某感激不尽。不知将军有何良策?”

张达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榆次城防薄弱,且守军多为新兵,不堪一击。我可为将军引路,一举攻破榆次。”

唐初的榆次城是现今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榆次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素有“太原南大门”和“省城门户”之称。此地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榆次老城、常家庄园、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后沟古村等。这些地方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提供了多种旅游体验。

古榆次位于晋阳城的东南方向,两地相距约8公里。

当夜,刘武周率领突厥骑兵,在张达的引导下,悄悄逼近榆次城。城上的守军毫无防备,直到突厥骑兵冲入城中,才仓促应战。然而,为时已晚,榆次城很快陷落。

榆次陷落的消息传到晋阳城,李元吉大惊失色。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轻敌和鲁莽导致了如此惨重的损失,慌忙派人前往长安城请求支援。

四月十九日,刘武周率军包围了并州。并州是太原的古称之一,太原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城市。

此时,求援信尚未到达长安,李元吉虽年少鲁莽,却也知道并州的重要战略意义。这里不仅是其父亲李渊的起兵之地,承载着李唐王朝的根基与荣耀,更是唐朝的后备粮仓重地,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若是并州失守,不仅会动摇国本,还会让突厥和刘武周势力进一步扩张,威胁关中腹地。而且并州一旦有失,他必将再次遭到父皇的严惩,甚至可能失去齐王的爵位和兵权。没办法,李元吉只能倾尽全部兵力,亲自率军前往并州进行抵抗。

刘武周因粮草不济,加之唐军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传来,只得下令暂时撤军。

到了四月二十一日,长安城内才收到李元吉的紧急战报,唐高祖李渊立即下诏,命令太常卿李仲文率军火速前往并州救援。

然而,李仲文的援军能否及时赶到并州?刘武周和突厥联军的攻势是否会因援军的到来而减弱?并州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下章再继续讲述。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