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唐储君 > 第12章 山北解围 唐旗插岛

大唐储君 第12章 山北解围 唐旗插岛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16:06:1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琉球山北的晨雾里,飘着久违的炊烟。阿麻和利蹲在重建的茅草屋前,看着唐兵把一袋袋糙米搬进新搭的粮仓,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袋口的麻布——这是薛仁贵从楼船上搬下来的,足有五十石,足够山北部众吃三个月。

“头领,您看!”阿勇举着一把崭新的铁矛跑过来,矛尖在朝阳下闪着寒光,“大唐的工匠说,这矛能捅穿倭人的皮甲!”

阿麻和利接过铁矛,掂量着分量,又摸了摸打磨光滑的矛杆。这比他们自己削的木矛沉得多,也结实得多,矛尖淬火的痕迹清晰可见,是真正能杀人的家伙。他想起昨天薛仁贵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说的话:“这些粮食和兵器,是大唐陛下赐的。从今天起,有我们在,倭人再敢来,就用这些家伙打回去!”

山北的废墟上,唐军和岛民正一起忙碌。唐兵们教岛民用夯土筑墙,把原来简陋的栅栏换成三尺高的土墙;老渔民则领着探海队的人,在港湾入口处布下削尖的木桩,防备倭船偷袭。王二郎带着几个渔户出身的唐兵,正在教孩子们辨认洋流——这些孩子里,最小的才六岁,亲眼见过倭人砍杀他爹娘,此刻握着小木桨的手,紧得指节发白。

“薛将军说了,等城寨修好了,就教你们练箭。”王二郎摸着一个孩子的头,指着远处飘扬的唐旗,“等你们长大了,也像咱们一样,守着这片海,不让坏人进来。”

那面唐旗就插在山北最高的礁石上,红底黄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昨天插旗的时候,薛仁贵亲自踩着石头爬上去,老将军年过半百,却不让士兵搀扶,一步一步走得稳当。当旗帜升到顶端,他对着海的方向行了个军礼,身后的唐军和岛民跟着跪拜,山呼“大唐万胜”,声音震得晨雾都散了几分。

“将军,城寨的图纸画好了。”赵虎拿着一卷麻布图纸走过来,上面用炭笔标着土墙、粮仓、箭楼的位置,“工匠说,按这个样子修,能挡住五百倭兵的进攻。”

薛仁贵接过图纸,目光落在港湾内侧的位置:“这里再加个了望塔,高些,能看见十里外的船。倭人要是再来,咱们得提前有准备。”他顿了顿,指着礁石下的平地,“还有,在这里建个戍所,用石头砌墙,能住五百人,留一队弟兄驻守。”

赵虎有些犹豫:“将军,咱们的主力还要去端奄美岛的倭寨,留五百人……够吗?”

“够了。”薛仁贵望着正在搬运石料的岛民,“山北的人恨倭人入骨,咱们教他们操演阵法,再配上这些兵器,守住寨子没问题。再说,咱们的楼船就在附近海域巡逻,真有动静,一天就能赶到。”

他心里清楚,留兵驻守不仅是为了防备倭人,更是李承乾的深意——大唐既然要护琉球,就得留下实实在在的印记。这戍所,这唐旗,这五百士兵,就是告诉整个海东:这里是大唐罩着的地方。

三日后,“大唐戍所”的石墙砌到了一人高。薛仁贵带着主力准备出发去奄美岛,临行前,他把戍所的校尉叫到跟前,递给他一枚铜符:“这是调兵的信物,遇事可派快船去博多湾找我。记住,对山北的人要宽厚,但规矩不能少——咱们是大唐的兵,不能丢了朝廷的脸面。”

校尉接过铜符,郑重地塞进怀里:“将军放心!只要末将在,唐旗就绝不会倒!”

阿麻和利带着部众来送行。他给薛仁贵献上了最好的海螺酒,又让女儿阿珠给老将军系上用贝壳串成的护身符。阿珠才十四岁,是山北最勇敢的姑娘,倭人来的时候,她带着几个孩子躲在山洞里,三天没吃东西。此刻她望着薛仁贵,眼睛亮晶晶的:“将军,我能跟你们去打仗吗?我会划船,还会认草药。”

薛仁贵笑了,摸了摸她的头:“等你再长大些,要是还想学,我就奏请陛下,让你去长安的尚武堂读书。不过现在,你要好好跟着唐兵学本事,帮着守好家。”

阿珠用力点头,把护身符系得更紧了。

船队离开山北时,岸上站满了人。唐军的楼船渐渐远去,可那面唐旗始终在视野里飘扬,像一颗定海神针,让每个山北部众的心都安稳下来。阿麻和利站在礁石上,看着楼船消失在海平线,忽然对身边的阿勇说:“把部落里的年轻人都叫来,从今天起,跟着唐兵操练。咱们不能总靠着别人,得自己也硬气起来。”

消息传回奈良,苏我入鹿正在府里摔东西。他面前的案几上,摆着从琉球逃回来的武士带回的残箭——那是唐军床弩射出的铁箭,箭杆上还刻着“登州督造”四个字。

“废物!一群废物!”苏我入鹿一脚踹翻案几,铁箭散落一地,“六十艘船,五千人,居然被二十艘楼船打跑了?还让唐人在琉球插了旗?!”

跪在地上的武士们瑟瑟发抖,没人敢抬头。带头逃跑的小队长颤声道:“大人,唐军的船太厉害,石弹能砸穿咱们的船板,铁箭能射穿三层木盾……实在是打不过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大唐储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打不过?”苏我入鹿气得浑身发抖,“我养你们这群废物有什么用!”他猛地拔出刀,刀光一闪,小队长的人头滚落在地,鲜血溅了周围武士一身。

府内瞬间死寂,只有苏我入鹿粗重的喘息声。过了许久,他才收刀入鞘,指着剩下的武士:“传令下去,博多湾的战船全部回港整修,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出海!”

武士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苏我入鹿瘫坐在塌上,望着窗外奈良城的方向,眼神阴鸷。他知道,自己这次是栽了——不仅没能吞下琉球,反而让大唐有了驻军的借口,天皇和中臣镰足那边,怕是又要借机生事。

果然,没过多久,中臣镰足就派人来了。使者捧着天皇的诏书,说是“倭唐本为友邦,不应兵戎相见,望苏我大人约束部众,勿再滋扰海东”,话里话外都是指责。

苏我入鹿捏着诏书,指节发白。他何尝听不出天皇的意思?这是借着大唐打了胜仗的由头,想削弱他的兵权。可他现在确实没底气翻脸——水师新败,士气低落,仓库里的粮食也只够支撑半年,真要和天皇撕破脸,怕是讨不到好。

“告诉天皇陛下,”苏我入鹿对着使者冷笑,“我知道该怎么做。只是大唐欺人太甚,在琉球驻军,分明是想染指海东,还望陛下早做打算。”

他想用“大唐威胁”来转移视线,却不知中臣镰足正等着这句话。使者离开后,中臣镰足立刻进宫见天皇,把苏我入鹿的话添油加醋说了一遍,最后道:“陛下,苏我氏失了琉球,已露颓势。大唐水师势强,若我们能借其力除了苏我氏,再向大唐称藩,既能保国,又能安民生,实为上策。”

天皇看着窗外的樱花树,沉默了许久。他何尝不想亲政?只是苏我氏把持朝政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如今大唐在琉球驻军,倒真是个机会——借大唐的刀,斩掉苏我氏这根毒瘤。

“你说得对。”天皇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决断,“再派个人去登州,告诉薛仁贵,就说我愿助大唐荡平奄美岛的倭寨,只求事成之后,大唐能‘公正’处置苏我氏。”

中臣镰足躬身领命,退出御所时,嘴角扬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他知道,苏我入鹿的好日子,不多了。

而此刻的奄美岛,倭寨里的守兵正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听说了琉球海战的惨败,看着远处海面上偶尔驶过的大唐楼船,连巡逻都不敢走太远。寨子里的粮食快见底了,派去博多湾求援的人也没回来,守将整日喝得醉醺醺的,对着空酒瓶喊着要“踏平大唐”,却连寨门都不敢出。

薛仁贵的船队就在不远处的海域待命。王二郎带着探海队的人摸了趟奄美岛,回来报告说:“寨子里只有两百来号人,兵器都是些破烂,守将是个草包。将军,咱们一鼓作气,准能端了这窝!”

薛仁贵站在“镇海号”的甲板上,望着奄美岛的方向,手里的马鞭轻轻敲击着掌心。他在等长安的旨意——李承乾在给他的密信里说,若倭国朝廷愿合作,可暂缓进攻,先看看他们的诚意。

“再等三天。”薛仁贵对赵虎说,“三天后,不管有没有消息,都动手。”

海风吹拂着楼船上的唐旗,红得像一团火。远处的琉球山北,阿麻和利正带着年轻人在戍所前操练,铁矛的寒光在阳光下连成一片。山脚下的农田里,岛民们播下了大唐送来的稻种,新翻的泥土里,仿佛已经能闻到丰收的香气。

这面唐旗,不仅插在了琉球的礁石上,更插在了海东诸部的心里。它像一个信号,一个承诺,告诉这片海域的每个生灵:大唐来了,带着刀枪,也带着安宁的希望。而那些潜藏在波涛下的暗流——苏我氏的不甘,天皇的算计,大唐的布局——正随着这面旗帜的升起,开始涌动得更加剧烈,一场更大的风暴,已在酝酿之中。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大唐储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