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 第19章 首要之务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第19章 首要之务

作者:崔山口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6 04:16: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退朝的钟声,终于响起。

太极殿上的文武百官们,带着满脑子的震撼与思绪,缓缓散去。

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一切,如同一场剧烈的地震,将他们固有的认知,冲击得支离破碎。

而风暴的中心,太子李承乾,却没有丝毫停歇。

李承乾直接在东宫的偏殿——崇文馆,设立了“关中农田水利督造总司”的临时官署。

刚刚领命的户部尚书戴胄与工部尚书段纶,甚至还没来得及回到自己的衙门,便被太子“请”到了这里,一同议事。

长孙无忌则以“需与吏部堂官商议遴选官员事宜”为由,暂时告辞,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国舅爷需要时间,去消化今日发生的一切,并重新评估自己的外甥。

崇文馆内,热茶刚刚奉上。

李承乾却没有半点寒暄的意思,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戴尚书,段尚书,时间紧迫,孤便不绕圈子了。”

李承乾的目光,首先落在了户部尚书戴胄的身上。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兴修水利,雇佣民夫,每日所需钱粮,皆是天文数字。”

“孤想知道,以我大唐国库目前之储备,能支撑起多大的工程?”

这是一个最核心,也最现实的问题。

戴胄显然早有腹稿,他放下茶杯,神色凝重地回答道:“回禀殿下。自贞观以来,休养生息,国库确有盈余。”

“但若要支撑起覆盖整个关中的水利大计,并且还要应对可能到来的大旱与蝗灾……说实话,仅凭国库,压力巨大,恐难以为继。”

这位以清廉耿直着称的户部尚书,没有丝毫的隐瞒。

“孤明白了。”李承乾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

李承乾继续说道:“所以,我们的首要之务,并非立刻开工,而是……找钱,找粮。”

“找钱?找粮?”戴胄和段纶都愣住了。

国库都没钱,还能去哪里找?总不能……总不能去抢吧?

看着两人困惑的表情,李承乾微微一笑,从书案上,取出了另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书。

“戴尚书,你且看此物。”

戴胄疑惑地接过文书,展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大唐皇家第一劝农债券发行章程》。

“债……券?”戴胄看着这个闻所未闻的词语,满脸茫然。

“不错,债券。”李承乾耐心地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朝廷,或者说,是我们这个‘水利总司’,向民间‘借钱’。”

“这章程上写明,我等将面向长安城内的富商、豪族,乃至普通百姓,发行这‘劝农债券’。”

“他们可以用钱,也可以用粮食,来购买。凡购买者,皆可得到一张盖有东宫及总司大印的凭证。”

“待到三年之后,水利修成,关中丰收,朝廷财政宽裕,他们便可凭此债券,向朝廷兑付本金。”

“并且……”李承乾加重了语气,“……还能额外得到一成的‘利息’作为回报!”

“一……一成利息!”戴胄的手,猛地一抖。

他被这个全新的概念,彻底震惊了!

向民间借贷,并支付利息!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自古以来,朝廷只有向民间收税、征发的道理,哪有反过来向百姓借钱,还给好处的?

“殿下!此事……此事恐怕不妥!”戴胄立刻反对道,“朝廷乃天家威仪,怎可如商贾一般,行借贷之事?有损国体!再者,若是到期无法兑付,岂非失信于民,动摇国本?”

“戴尚书的顾虑,孤明白。”李承乾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其一,此债券,非是以朝廷名义,而是以我东宫及水利总司的名义发行,一切债务,由孤一力承担,绝不牵扯朝廷国体。”

“孤,是在用我这个太子的‘信誉’,来为万民做保!”

“其二,关于兑付。”

“戴尚书难道对‘以工代赈’之策没有信心吗?”

“对关中水利修成之后,粮食增产,赋税大增的前景,没有信心吗?”

“孤有!”李承乾的眼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这笔买卖,对百姓而言,是安稳的收益;对朝廷而言,是解了燃眉之急;对我等而言,则是撬动民间财富,用以兴办国家大业的杠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李承乾看着依旧在震惊中挣扎的戴胄,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而且,孤还会在章程中,加入一条。”

“凡购买债券,数额巨大者,孤,可以其本人,或其子侄之名,刻碑留念,立于未来建成的水渠之畔,彰其‘乐善好施,利国利民’之德行!此等青史留名的荣耀,千金难换!”

名利双收!

既能赚钱,又能博一个好名声,甚至能让自己的名字,和太子殿下的不世之功,一同流传后世!

戴胄不说话了。

他虽然是个理财的专才,但也深知人性。

长安城里那些富得流油的商贾和想要博取名望的世家,在这样的诱惑面前,根本无法抗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请大家收藏:()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这哪里是借钱?这分明是“阳谋”!是一场裹挟着大义、名望和利益的巨大浪潮,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把钱粮掏出来!

一旁的工部尚书段纶,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此刻,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已经从单纯的欣赏,变成了深深的敬畏。

这位太子殿下,不仅仅懂工程,他更懂经济,懂人心!

他的脑子里,到底还藏着多少惊世骇俗的东西?

“此事……此事重大,臣……臣需仔细思量。”戴胄最终还是没能立刻接受这个超越时代的概念。

“理应如此。”李承乾并不逼迫他,“孤给戴尚书一天的时间。明日此时,孤需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以及一份由户部精算的,整个工程,究竟需要多少钱粮的详细账目。”

“臣……遵命。”戴胄艰难地应下。

解决了“钱”的问题,李承乾的目光,转向了段纶。

“段尚书。”

“臣在。”段纶立刻正襟危坐。

“图纸,您已经看过了。”

“孤想知道,以工部的技术能力,要将图纸变为现实,最大的难点,在何处?”李承乾问道。

段纶沉吟片刻,答道:“回殿下。图纸设计,堪称完美,臣……自愧不如。若论难点,有二。”

“一是‘勘探’。”

“图纸虽有,但关中地势复杂,地下土石情况不明。”

“需派出大量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实地勘测,方能制定出最精准的施工方案。此举,耗时耗力。”

“二是‘管理’。”

“殿下计划,雇佣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民夫。”

“如此庞大的人数,如何调度,如何分工,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如何防止官吏贪腐克扣……这其中的管理难度,比修建一座昭陵,还要复杂十倍!”

“段尚书所言,一针见血。”李承乾赞许地点了点头。

“关于勘探,孤,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李承乾从书案上,又取出一张图纸。

“我的想法名为‘分段包干,责任到人’。我们可以将整个关中水利工程,划分为数十个标段。”

“每一段,都任命一位工部的得力官员作为‘渠长’,全权负责此段的勘探与施工。”

“同时,再从吏部遴选的官员中,为其配备一名‘监察’,专门负责监督账目与工程质量。”

“渠长与监察,互相配合,也互相制衡。”

段纶接过图纸,看着上面那清晰的网格化管理结构图,眼神一亮。

这种将巨大工程,化整为零,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他从未想过,却又觉得无比科学,无比高效!

“至于管理,”李承乾笑了笑,“孤,也为段尚书,准备了一件小礼物。”

李承乾拍了拍手。

殿外,两名东宫的护卫,抬着一个奇怪的东西,走了进来。

那是一个用木头和竹子扎成的、巨大的、长方形的架子。

架子上,用绳子,挂着一排排大小不一的算珠。

是一个放大版的算盘,这东西虽说在汉代就已经有其雏形“珠算板”,但算盘到宋代才定型得到广泛应用。

“此物,孤称之为……‘算盘’。”李承乾走到那巨大的算盘前,手指在算珠上快速拨动,发出一阵清脆的“噼啪”声。

“用此物,进行加减乘除,其速,十倍于筹算!一个普通的账房先生,经简单培训后,便可轻松管理上千人的工食账目,而不错分毫!”

“孤,会将此物的制作与使用方法,全权交予段尚书。”

“有了它,总司管理十万民夫的账目,亦将易如反掌!”

看着那个奇特的“算盘”,听着太子殿下那充满自信的介绍,段纶,这位大唐最顶级的工程专家,彻底呆住了。

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在今天,被这位年轻的太子殿下,一次又一次地,无情地碾碎,再重组。

如果说,之前的“债券”和“分段包干”,还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

那么眼前这个“算盘”,就是真正的“器”!是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大唐行政效率的……神器啊!

喜欢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请大家收藏:()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