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59章 他不抬头,可所有人都在看他

“灯种使”赴弘农授法第三日,当地的刺史突然下令查封了讲棚,理由是“私传宫法,扰乱民治”。

消息迅速传回东宫,徐惠显得有些错愕。

她立刻开始查源,却发现刺史与崔明远有着不浅的旧交,心中愈发疑虑。

“柳如意,派王玄策去弘农,务必查个水落石出。”徐惠的声音虽然轻柔,但不容置疑。

夜晚再次降临,王玄策默默地接受了任务,消失在夜色中。

徐惠在灯下继续审阅文件,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份《民医灯守则》。

窗外,风声渐起,纸莲轻巧地落在她的手中,带来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你让灯自己走,可路是弯的。”

过了几日,王玄策带回了确凿的证据。

刺史不仅与崔明远勾结,还在暗中囤积“清瘟正方”,欲借疫情牟利。

徐惠将所有证据封存,只给李承乾送上了一纸简报:“风已出城,有人想截风点火。”

李承乾接过简报,沉默片刻,随后吩咐道:“高履行,来东宫一趟。”

高履行匆匆赶来,心中满是疑惑。

李承乾微笑着问道:“若我说,愿将‘协济’之法赠予天下州县,任其自建药园、自立灯使,只求年终报个数——陛下会信吗?”

高履行愣了一下,随即面露震惊:“此非放权,乃布势。殿下,此举若成,天下州县必将效仿,民心归附,太子之势如虹!”

李承乾点了点头,神色中带着一丝决然:“高卿所言极是。当夜,我亲自撰写了《协济天下疏》,题曰:‘非东宫之术,乃万民可践之道’,呈递内廷。”

疏文递入内廷,李二览疏三日未批,但民间已经闻风而动。

七日后,汴州、益州、荆州三地刺史联名上奏,请求“依长安例设协济园”,百姓欢呼雀跃。

长孙无忌密奏:“太子不争一城,却争天下民心。”

李二沉默片刻,终于批了:“可试行,须太医院派员监理。”

李承乾接旨,欣然允之,反命孙思邈亲自挑选十名弟子,分赴三州“监理”。

临行前,他密授孙思邈一策:“不查账,不审药,只问一句话——‘百姓认不认灯使?’若认,便保;若不认,便换。”

孙思邈领命而去,徐惠则将《民医灯守则》刻成木版,随药种使广为印发。

东宫内,李承乾站在窗前,目光凝重地看着远处的灯火。

他轻声问道:“如果有人想截风点火,那我便让他尝尝风暴的厉害。”

徐惠微微一笑,轻声应道:“殿下,民心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现在,您的船已经扬帆,风势正猛。”

李承乾点了点头,转身向内走去,只留下一句话在空气中回荡:“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场风暴会将我们带往何处。”

夜色深沉,长安城内的灯火如织,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密语。

夜幕低垂,长安城像一块缀满星辰的巨大丝绒,灯火辉煌。

武媚娘独自站在城南那处能俯瞰众生的高坡上,感受着晚风拂过脸庞,带来一丝凉意,也吹动了她鬓角的发丝。

视线越过重重屋檐,落在远方那片闪烁的灯海,忽地,一道流星撕裂夜空,曳着长长的尾光,精准地坠向…弘农的方向!

她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喃喃自语:“你啊,不再亲自点灯了,可这天下人,都开始学着你的样子,燃起了这燎原之势。”这漫天灯火,不就是李承乾种下的“星星之火”么?

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如同猫咪落地般无声无息。

法融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她的身后,双手递上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

信封上没有任何标记,仿佛是从虚空中飘来的一般。

武媚娘接过信,展开,快速浏览。

信上短短几行字,却蕴含着惊人的信息:弘农刺史昨夜暴毙,死因不明,新任代刺史走马上任,而此人,正是当年那个“铁眼郎”的父亲!

这老家伙,可不是什么善茬啊!

更让她玩味的是,信中最后一句——新任代刺史已下令,重开讲棚!

好家伙,这是要搞事情啊!

她将信纸随手扔向空中,任凭它被风撕扯成碎片,消失在无垠的夜色之中。

抬起头,望着这漫天星火,仿佛看到了无数双渴望的眼睛。

“不是你赢了,李承乾…”她轻声说道,语气坚定而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是光,终于不再惧怕黑暗了!” 这场变革,已经不是某个人的胜利,而是人心的觉醒!

她转身,准备下山。

就在这时,法融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娘子,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武媚娘停下脚步,头也不回,只是用一种低沉而又充满磁性的声音说道:“静观其变,等待时机…现在,我们只需要…好好活着!”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