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慈恩庵在月色下显得格外静谧。
武媚娘藏身于此已是第三日,白日里帮着庵中的尼姑们整理药草,诵经礼佛,晚上则把自己关在房中,借着昏黄的烛光,一页页地翻阅着法融搜集来的《药政院备案册》。
这《备案册》记录着长安城内所有药园的详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种植种类、产量等等。
武媚娘知道,这是李承乾接手药政之后,为了更好地管理药材而做的备案。
她翻得很慢,很仔细,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她的手指在粗糙的纸面上摩挲着,感受着那份历史的厚重感。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让她感到一丝心安。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其中一页上。
长安城南,七处新药园,赫然标注着“东宫协济”的名义。
这七处药园的位置,让她心中一动。
她记得,当年为了秘密培育赤金蕊,她曾暗中考察过长安城南的土地,在那里选定了几个隐秘的育种之地。
她连忙往前翻阅,找到了那七处药园的具体位置。
仔细比对之下,她发现,竟然有五处药园,正好位于她早年秘密育种之地!
武媚娘的指尖轻轻抚摸着纸面,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她不知道李承乾是如何得知这些地方的,也不知道他为何要以“东宫协济”的名义在那里建立药园。
但她隐隐感觉到,这其中似乎隐藏着某种深意。
她的目光落在那五处药园的产量记录上。
其中一处药园,标注着“亩产赤金蕊三斗”。
武媚娘的眉头微微皱起。
她很清楚,那里的土壤偏碱性,并不适合赤金蕊的生长。
即使经过改良,也不可能达到亩产三斗的产量。
“除非……”
她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除非是改变了赤金蕊的品种。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推开,法融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他手中端着一盏清茶,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媚娘,夜深了,喝杯茶歇歇吧。”
武媚娘抬起头,看着法融,问道:“大师,这《备案册》上的产量记录,可是真的?”
法融将茶盏放在桌上,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媚娘,有些事情,你不必太过在意。”
“不,我必须知道。”武媚娘的语气坚定,“这几处药园的土壤,我曾经考察过,并不适合赤金蕊的生长。如今却记着亩产三斗,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法融沉默了片刻,终于缓缓说道:“非土变,是种改。”
“种改?”武媚娘的
“东宫试药堂去年冬天便在西原试种新苗,根细茎韧,耐碱抗寒。”法融解释道,“这种新苗,是经过改良的赤金蕊,更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武媚娘怔住了。
她万万没有想到,李承乾不仅接过了她的火种,还改良了她的赤金蕊。
她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法融摇了摇头,说道:“老衲也不清楚。殿下的心思,深不可测。”
武媚娘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拿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茶水入口,有些苦涩,但却让她感到一丝清醒。
但现在看来,李承乾已经走在了她的前面。
他不仅掌握了朝廷的权力,还拥有着先进的技术。
她想要超越他,恐怕并非易事。
但她并没有放弃。
她相信,只要她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灯光摇曳,映照着武媚娘坚毅的脸庞。
她的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几日后,南郊,杜曲旧井坊遗址。
昔日的荒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药田。
田埂上,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协济第一圃”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药田中,农夫们正在辛勤地劳作着。
他们穿着东宫配发的麻衣,胸前绣着“药助”二字,显得格外精神。
徐惠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奉命巡查南郊药园,亲至此处,她也是想看看,这所谓的“东宫协济”,到底做得如何。
她招来药园的管事,询问药材的产量和种植情况。
管事一一作答,神情恭敬。
徐惠得知,这些药田里种植的药材,都是由太医院种库提供的种苗,种植方法也都是按照《东宫药植图经》上的记载。
她翻阅着管事递上来的账本,发现药材的产量确实比往年有所提高。
看来,李承乾的“东宫协济”,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就在她准备离开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徐惠连忙命人找地方避雨。
一行人匆匆赶到慈恩庵外廊,躲避风雨。
雨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朦胧。
徐惠站在外廊上,看着远处被雨水冲刷的药田,心中突然感到一丝烦躁。
就在这时,她隐约听到内殿传来一阵低语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