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3章 暗流涌动,谁在掌灯前行?

东宫禁足第七日,阳光透过糊满灰尘的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承乾斜倚在软榻上,翻阅着一本泛黄的《礼记》,手指却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徐惠,”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平静,“把东西取来吧。”

徐惠闻言,缓缓起身,走到书架前,看似随意地抽出一本《礼记》。

她纤细的手指在书脊上轻轻一按,一个隐秘的夹层便显露出来。

从里面,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略显陈旧的图纸,双手捧着,递到李承乾面前。

那是一张炭窑的图纸,线条粗犷,笔触略显稚嫩,显然出自工匠之手。

李承乾接过图纸,仔细端详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增烟道三尺,控火温,以水淬之……”他拿起笔,在图纸上细细批注着,字迹遒劲有力,与图纸的粗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说这是‘东宫旧匠遗方’,想来孙思邈会感兴趣的。”

徐惠心领神会,接过图纸,轻声应道:“奴婢明白。”她知道,太子殿下这是要借孙思邈之手,改良炭窑,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次日,城南的炭窑升起了阵阵黑烟,与往日里那种带着呛鼻气味的白烟截然不同。

窑工们按照“东宫旧匠遗方”的指示,对炭窑进行了改造,开始烧制一种全新的炭——黑炭。

这种黑炭乌亮疏松,一经点燃,便散发出淡淡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轻烟。

更令人惊奇的是,它比寻常的木炭更加耐烧,足足能多烧三成的时间。

百姓们喜出望外,纷纷称之为“轻烟炭”,争相购买。

孙思邈得知此事,心中颇为疑惑。

他来到炭窑,仔细观察着这种新炭,又询问了窑工烧制的过程,隐隐觉得其中蕴含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玄机。

他将一些“轻烟炭”带回太医院,暗中试用于病患的帐中。

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原本咳血不止的病人,症状竟然有所减轻。

“莫非……这真是古方之力?”孙思邈抚须沉思,仰望天空,他行医一生,见识过无数奇方妙药,却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炭。

与此同时,武媚娘正忙碌着另一件事。

“媚娘,这双绣鞋,务必亲手送到赵十三手中。”李承乾的声音在武媚娘耳边响起。

武媚娘接过那双绣着精致花纹的鞋子,心中明白,这并非普通的绣鞋,而是一件重要的信物。

她不动声色地应道:“奴婢遵命。”

她回到自己的绣房,关上房门,从针线盒里取出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将绣鞋的鞋跟剖开。

在鞋跟里,她发现了一枚小小的铜管,打开铜管,里面是一张用娟秀字体写成的密信:“炭窑三日一更,车轴七出八入。”

武媚娘看完密信,将铜管重新藏好,又将鞋跟恢复原状,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她提着绣鞋,来到了宫门口,找到了负责采买的太监,说明了来意。

那太监见是东宫的侍女,也不敢怠慢,连忙安排人将她送出宫去。

武媚娘一路打听,找到了位于城郊的炭窑。

她见到炭窑管事赵十三,脸上堆满了笑容:“赵管事,这是我家主子特意为您做的绣鞋,感谢您这段时间对东宫的照顾。”

赵十三接过绣鞋,眼神闪烁不定。

他原本是魏王府的旧人,魏王死后,他便被贬到这偏远的炭窑当管事,心中对李承乾充满了怨恨。

“有劳太子殿下了。”他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利用这双绣鞋。

他按照密信上的指示,调度着马车进出的时间,使那些运送零件的马车与运送炭料的马车错峰而行,完美地避开了高履行的耳目。

高履行这几日一直在监视着东宫的动静,他总觉得李承乾在暗中搞什么鬼。

他派人搜查了东宫的每一个角落,却一无所获。

“真是奇了怪了,难道是我多疑了?”高履行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将此事禀报给李二。

御史台的同僚得知此事,纷纷嘲笑他:“高大人真是谨慎过头了,竟然把防蚊子当成防老虎!”

与此同时,徐惠也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这井水……似乎有些浑浊。”徐惠站在东宫的井边,仔细观察着井水的颜色,眉头紧锁。

为了查明真相,她连夜以醋煮布覆口,潜入东宫的偏院,重新取了一份水样。

她将水样仔细封存好,交给了一名常来东宫抄经的小沙弥——法缘。

“法缘师父,这是我家主子托您带给太医院的净水,劳烦您了。”徐惠轻声说道。

法缘并不知道水样有问题,只当是徐惠施舍的善举,连忙答应下来。

他将水样带到太医院的煎药房,恰好被孙思邈亲眼看见。

“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孙思邈拦住法缘,沉声问道。

法缘不敢隐瞒,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孙思邈听完,脸色大变。

他立刻取来水样,仔细检验,发现井口已经被污水倒灌,水中含有大量的病菌。

“不好!这是有人要害东宫!”孙思邈心中一惊,连忙将此事禀报给李二。

“陛下,东宫井水已被污染,恐疫源未绝,臣请立刻修缮水渠!”孙思邈跪在地上,语气急切地说道。

长孙无忌却站出来反对:“孙御医,疫病已经平息,岂可劳民伤财,大兴土木?”

李承乾得知此事,心中冷笑。他知道,长孙无忌这是在故意阻挠。

“媚娘,”他唤来武媚娘,低声吩咐道,“将那张旧账单,塞到父皇常看的《贞观政要》里。”

武媚娘心领神会,悄悄地将一张旧账单塞入了《贞观政要》的夹页中。

当晚,李二在御书房批阅奏折,随手拿起一本《贞观政要》,翻开书页,却发现里面夹着一张陈旧的账单。

他拿起账单,仔细一看,顿时勃然大怒。

这张账单是当年魏王府承修西渠的工料清单,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每一笔开支,甚至还有李泰亲笔批示的“速竣,勿扰市井”的字样。

“好你个李泰!竟然敢偷工减料,草菅人命!”李二怒不可遏,将账单狠狠地摔在地上。

他立刻下旨,重查渠务,命工部会同大理寺彻查旧案。

当夜,一道圣旨悄然下达,直指东宫。

高履行奉命带人前往东宫,搜查太子李承乾“私通外臣”的证据。

高履行领命而去,心中暗自得意。

他早就怀疑李承乾与外界有所勾结,如今终于有机会将他绳之以法了。

他带着一队士兵,气势汹汹地冲进东宫,将书房翻了个底朝天,却一无所获。

高履行站在一片狼藉的书房中,脸色铁青。

他不甘心地四处搜寻,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书桌上的一只笔筒上。

他走上前去,拿起笔筒,仔细端详着。

这笔筒看起来十分普通,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当他的手指触碰到笔筒底部的时候,却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他用力一拧,笔筒底部竟然被打开了。

高履行心中一喜,连忙将笔筒倒过来,从里面倒出了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

他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娟秀的字迹:“静观其变,以待时机。”

高履行看完纸条,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他知道,这一定是李承乾与外界联系的证据。

然而,他却不知道,这张纸条,只是一个诱饵。

武媚娘站在窗前,看着高履行带着人马离开东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她知道,好戏,才刚刚开始。

她缓缓地走到书桌前,拿起那张长安城的地下水道图,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东宫禁足第七日,这水……该往哪里流呢?”

高履行那张老脸,此刻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臭。

搜了半天,只搜出一张写着“静观其变,以待时机”的废纸,这玩意儿能证明个屁啊!

正当他准备打道回府,回去吃瘪的时候,眼角余光瞥见了焚炉里那一堆灰烬。

“给我翻!”高履行一声令下,几个士兵七手八脚地扒拉着灰烬。

突然,一个眼尖的士兵捏起一小块没烧透的纸角,递了上来。

“大人,上面好像有字!”

高履行凑近一看,借助月光,依稀辨认出两个字:“炭……火……”

“炭?火?”高履行眉头紧锁,这俩字连起来,能代表啥?

难道是……烧炭也能延年益寿?

这太子殿下,莫不是个炼丹的?

不敢怠慢,高履行连夜将那半片纸角呈给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接过纸角,放在灯下仔细端详,良久,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

“太子烧的不是图,是人心。”长孙无忌缓缓说道,声音低沉得像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

与此同时,东宫的院子里,李承乾负手而立,望着远处炭窑方向升起的缕缕青烟。

夜风吹拂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火灭烟不散……”李承乾轻声低喃,眼神深邃得仿佛能看穿这重重夜幕,“风起自会燃。”

真正的风暴,从来不在朝堂之上。

徐惠端来热茶,关切道:“殿下,夜深露重,还是回屋歇息吧。”

李承乾接过茶杯,却没有喝,而是递给了身后的薛仁贵。

“去,告诉老魏,加快速度。”

薛仁贵领命而去,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李承乾望着炭窑的方向,

“殿下,您在看什么?”武媚娘走到李承乾身边,轻声问道。

李承乾没有回答,只是将手中的茶杯递给了武媚娘,轻声说道:“媚娘,你说……这水,该往哪里流呢?”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