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 > 第416章 劳力引进、劳务狂潮!

御驾之中,王扬急匆匆的赶了过来,他的头还有点晕乎,还没有彻底从昨晚上的欢宴之中醒酒完毕。

“陛下!”

李元吉闻着他身上还未完全散发干净的酒味呵呵一笑,随即指着边上的胡床说道:“坐下说。”

说话间,李元吉挥手招来了侍从,给王扬端上了一盏红茶。

这一盏是真正的清茶,除了茶叶之外,根本没有放置任何的添加佐料。

李元吉始终喝不惯大唐的茶汤,还是习惯喝清茶。

上有所好,下必奉焉。

这种清淡的绿茶、红茶很快就在大唐普及了开来。

此刻,一碗温热又不烫嘴的红茶顿时就驱散了王扬还未消解干净的酒意,头脑为之一清,不再像刚才那样晕晕乎乎。

见状,李元吉方才继续开口说道:“朕之前一直都忘了询问,当初从草原上弄回来的牛、马等牲畜,可都已经分发给了百姓?”

王扬闻言回忆了一下,旋即开口说道:

“回禀陛下,当初缴获牛共计五十三万一千八百七十六头,除却其中十万零九百八十二头牛犊之外,其余牛不论年龄,不论公母,尽皆都分发给了沿途各州,由各州统计各县人口情况,再酌情分发下去,确保每十户人家能够共有一头牛可以耕种。”

“马当初共计缴获一百七十一万三千九百六十六,还是一百七十一万三千六百六十九,臣有些记得不太清楚。除却其中被挑选出来,能够作为战马之外,以及齿龄尚幼不能耕种的马驹之外,尚有一百二十多万匹出头,多数分给了关中道、河北道以及河南道百姓,确保每户都分到了一匹。”

王扬一口气说了出来,顿了顿,接着说道:

“当初陛下虽然在朝堂上说过每一户百姓都能够分一头牛或者一匹马,但当时百姓多有困苦,不少人家人丁不旺,不能独立承担起一头牛或者一匹马,加之牛马从草原一路迁徙过来,多有患病,折损颇多,因此最终朝廷按照各州上报之具体情况,令其据实、酌情安排分发。”

“陛下,这就是当初那些牛马的具体安排,陛下还有何垂询?”

王扬放下了茶盏,一脸恭敬的问道。

李元吉点了点头:“这件事是朕的疏忽,当初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细节,也未顾及到实际情况。”

“只是今日忽然间想起这件事情,特来询问一番结果,好在有你们一帮人查漏补缺,才不至于让朕闹出笑话。”

王扬当即躬身说道:“这都是臣等份内之事。”

“现在牛和马也都分到百姓手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下面各州县可有过后续的汇报?是否满足了百姓们对于耕地的需求?”李元吉直接问出了自己关切的事情。

王扬当即回道:“各地州县有过上禀。原本耕牛和马大致上能够满足百姓所需,但是陛下后来每户都额外分给了口分田和永业田,百姓们对于牛马的需求又出现了新的缺口。”

“但每户多出来的永业田和口分田,又极大的消耗了畜力,以至轮在后面百姓使用时,牛马多出现疲劳之态,百姓不忍强用,耕地多少都受到了影响。”

“这件事,民部已经派人前往各地调查,正在想办法协调。不过幸赖翼国公神勇,征服东北方向的草原部落,缴获牛马百万头也陆续抵达幽州,只待民部和太仆寺官吏赶到,处理好一应筛选、甄别以及防病害等事宜之后,就可以再次进行分配,大致上能够满足所有大唐民户。”

李元吉再次点了点头:“你们做的很好。太仆寺上下也都用心。你下去之后,替朕拟一份旨意,有所嘉奖。”

“臣遵旨。”

“你之前说过,部分百姓家里人丁不旺无力承担牛马所带来的负担,抛过这些百姓之外,其余人丁正常的百姓户,牛马可算是加重了负担?”

“这?”

“你照实了说。”

“是。”

王扬在脑海里斟酌了一下语气,方才对着李元吉禀告道:

“分配牛马一事,对于人丁正常的百姓人家而言,独自承担一头耕牛或者马匹,皆是一件压力不小的事情,自然是会增加负担。”

王扬说话间,目光一直留意着李元吉的神色,见其面不改色,也未开口示意,因此就继续说道:

“陛下,牛马对于农耕之家,作用之大,毋庸置疑。但想要将牛马养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白日间要喂水、喂料,夜间也得分人照看,晚上一样得添加草料。”

“这事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极为的费神,至少需要一名成年男子来照料。若是有那脾气爆裂的牛马,一个男子甚至还没有办法,更加需要多人,或者是专门的人来照看。”

“可一个成年男子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劳力,轻易决不能缺失。”

“因此,多地才会出现十户共养一牛或是一马之事。不是百姓不想,实是人丁不旺,家底不丰,暂时无力独自承担养牛,养马的负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还仅仅只是喂养之事就消耗极大的精力,若是牲畜疲惫、生病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元吉听到这里心里已经大致有了数,当即摆了摆手,开口说道:“即是说根子还是百姓家底不丰,人丁不旺,多一头牛和马,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负担大过助力。”

“是。”王扬沉声说道。

李元吉深吸了一口气,这件事也是他跟普通百姓脱节太久,只是单方面的认为多一头牛或者马可以有助于百姓耕种,可以减轻一下负担的想法而造成。

后世的牛马看起来好养,那也是他没有真的去养,丝毫不清楚其中的成本。

不过。

既然知晓问题所在,那解决起来就很容易。

劳力不足。

百姓不丰。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解决劳力就行。

但是这个劳力不能跟牛马一样,给普通百姓带来负担……

问题的关键一出现,李元吉的脑海里面瞬间就跳出了答案。

人力。

人就是第一劳动力。

吃的比牛马少,干的比牛马好,还比牛马好养。

但是,他也不愿意让系统村民直接承包自然人的耕种,他要的是数十亿大唐百姓,不是数十亿大唐懒人。

不过。

这世上除了系统村民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真人‘牛马’。

想到这些,李元吉随即就对王扬说道:“朕有意从天竺、波斯,甚至更远的地方引入劳力,以缓解普通百姓耕种之压力,付出的代价仅仅只是一日三餐,你觉得如何?”

王扬当即就说道:“陛下之策,臣等已经谋划已久,一直在等合适时机上奏。”

“这次想到了一起。”李元吉笑了笑,接着说道:“说说你们的想法。”

王扬正色道:“陛下,此刻放眼天下诸国,臣不敢说全部,但是至少九成国家,绝对过不上大唐百姓如今的生活。甚至,他们连之前陛下尚未登基之时,大唐百姓过的日子都不如。”

“臣不说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也不说扶南、林邑等国,仅说这西域之地,若非陛下仁德广布,此地百姓多数都还在一日一餐,甚至两日一餐的温饱上挣扎,绝无现如今一日两餐,餐餐都饱的日子。”

“丰衣足食,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难。大唐百姓之赋税已经很低,可陛下未登基之前,各州县百姓也不过是在为一日两餐奔波。”

“可即便如此日子,也被诸多的胡商所推崇,所向往,每年前来大唐的异族之人数量一直都在增多,仅今年,便已经有不下于三万多人来投奔大唐。”

“这还是陛下登基之后,大唐百姓生活逐渐富足,消息还未彻底传播开来所故,若是消息传播开去,臣敢断定,前来大唐求生存的异族、异国之人数量绝对会翻倍。”

“这帮人前来大唐,无非就是求一个温饱,继续想要在大唐赚取更多的钱财,或者是等待更多的机会。”

“若陛下明文允许,消息一出,必定能够吸引十倍、百倍之贫瘠之人前来投奔大唐,前来大唐谋生。”

“臣知晓诸位征战在外的大将军们,肯定给陛下奏报过,边境之外的异邦之人如何偷摸进入大唐。这不是今日才有,也不是我大唐才有,早至隋朝便已经屡禁不止了。”

李元吉听着王扬的话语,心里面充满了自豪和感慨。

巨唐的强盛。

王扬不清楚,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可他却是实实在在的从书本中知晓过。

唐人。

唐朝。

历史上的大唐,论起真正的吸引力,一点都不比后世的阿美莉卡小。

大唐就是此世此时的世界灯塔。

不过,这灯塔受限于地理条件,受限于出行条件,极大的限制了异族他国之人,前来投奔。

“朕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我也清楚,并不是所有外来人都有大唐子民那么高的道德感。”

“这帮异国他邦之人皆是底层的底层,畏威而不怀德,若是大量涌入,必定影响一地的安宁,若是要大量引入,则需要严刑峻法约束。”

“另外,这帮人的语言也是一个问题,习惯的风俗也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些东西若是不处理好,日后到处都是矛盾。”

大唐只是如今需要大量牛马来解放大唐子民的生产力,可不是想要一连串的问题和矛盾。

不能一出问题就大杀特杀,杀个几次,就没有人敢来了。

谣言可比刀剑、虎狼还要凶猛。

他心里不是没有办法,没有吃过猪肉,可也见识过猪跑,后世太多的例子在,只是他在等待王扬的建议,然后再两者结合,总结归纳出一个最为合适的办法。

他可没有那么多的耐心,一次次的来解决这些事情。

王扬闻言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陛下,臣以为可以放开边关让外邦之人前来为大唐效力,只是需要签订契约,通晓语言,另外还需要有人专门看顾,统一管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下去。”

“我们并不需要他们长时间的停留在大唐,或者说如今还不需要他们长时间停留。”

“只需要在忙碌的时候,吸纳这么多的外人前来,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等到大局稳定,则让其离开。”

“如此一来,既能吸引到足够数量的苦力、劳力,解决百姓当下的困难,也不至于让其造成太大的影响和矛盾。”

“等到这些人回归之后,见识了大唐的繁华,领教了大唐的富庶和安稳,他们未必就会继续安稳的待在各自的故国故乡。亦能扩大大唐的影响力,待日后征服其地,他们也能够安抚更多的异族之人,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

李元吉听的眼底发亮,这跟他的部分想法不谋而合,大唐般劳务派遣、劳务外包。

“这件事不能由朝廷出面。”李元吉提了一句。

王扬当即说道:“臣知晓。朝廷威严不能损,也需朝廷为百姓兜底。”

“这件事完全可以交给那些海商们,他们各种条件都具备。”

“但这件事做之前,需得告知其等规矩,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规矩。

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规矩。

这可以说是融入血脉里面的钢印了。

李元吉点了点头:“这件事就交给尚书省去办。并且越快越好。”

马上就要去昆仑山祭祀。

【祈年殿】能够【风调雨顺】,无论东西南北,马上就要进入忙碌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手。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

日后的大唐帝国注定是唐人为主,其余人为辅,但他们首先,也是必须要华夏化。

“招募条件也不用太苛刻。”

粮食是任何时代的硬通货,更是现在这个时代里最硬的硬通货。

这些前来大唐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在当地活不下去的人,粮食也绝对是他们的首选。

而粮食,对于此刻的大唐,或者说对于此刻的李元吉而言,完全不是问题。

系统栏里面的食物单位,早就已经爆表了不说,每日的系统农田仍旧在一刻不停的生产。

“就这么办,你且下去拟定具体细节吧。”

“臣,遵旨。”

言罢,王扬便一脸振奋的告退,留下了李元吉坐在御座上沉思。

这口子一放开,首先得利的肯定是世家、门阀和各地豪强。

他们拥有超过普通百姓人家的底蕴和实力,自然也需求更多的人手和劳力。

唐人不得为奴为婢,这是李元吉颁布的铁律,世家等之前不敢冒犯,所有的人身依附关系全部都被解除。

这一次,他们必定抓住机会。

喜欢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