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79章 群贤来学:商潮涌动,手艺生辉

咸阳的彩布还没挂满街巷,各郡的奏报已像雪片般飞进章台殿。上郡郡守奏“愿派百人学烧砖,解边塞土屋漏雨之苦”,

楚地郡守奏“求学染布、造铁锅,让江汉百姓穿彩衣、食热菜”,胶东郡守更直接:“臣已备车马,百人即刻启程,学不会不归!”

嬴政看着案上堆积的奏报,对李斯笑道:“你看,不用朕催,他们自己就急了。”当即传旨:“各郡准派百人,按‘衣食住行乐’分五组,每组二十人,赴咸阳‘传艺棚’学习,由赢欣、李斯督教,三月结业,学不会者,郡守连带受罚。”

一、群贤聚咸:拜师学艺,手手相传

不出十日,各郡派来的学员挤满了咸阳城外的传艺区。上郡的汉子扛着铁锹来学烧砖,楚地的妇人挎着织篮来学染布,胶东的渔民放下渔网来学造车——人人眼里都闪着“要学真本事”的光。

“衣”组的传艺棚里,王大娘正教二十个楚地妇人调“茜草红”。她抓起一把茜草,在石臼里捣成浆:“这草要加石灰水才红得正,

你们看——”浆汁倒进染缸,原本泛黄的水瞬间变成艳红,妇人里有人惊呼:“比楚地的朱砂还亮!”王大娘笑着把木槌递给最年长的周婶:“你来试试,别怕错,错了才记得牢。”

“食”组的铁锅坊更热闹。李老铁的铁匠铺前,三十个来自赵地的铁匠围着看他打锅,火星溅在他们黧黑的脸上,没人躲。“铁要烧到发白,捶打要匀,不然锅底容易漏。”

李老铁抡锤如飞,半炷香敲出一口铁锅,递给赵地铁匠头目:“你来,我看着。”那铁匠手都在抖,却咬着牙抡起锤,李老铁在旁喊:“左边再重些!对,就这劲!”

“住”组的砖窑边,赵窑头正教上郡学员辨黏土。“你们那边沙土多,得掺三成黏土,烧出来的砖才硬。”

他抓起一把咸阳的土,又抓起一把上郡学员带来的沙,混在一起:“看,这样捏成团不散,就成了。”上郡的汉子们当即蹲在地上,用手揉土团,揉得满手泥,却笑得憨实。

最让人意外的是“乐”组。胶东来的二十个说书人,围着定远的说书先生学讲“张小三开荒”。

先生说:“讲的时候要带劲,说到‘他用曲辕犁耕出第一垄地’,得把犁的样子比划出来,听的人才信。”胶东的说书人练了三遍,终于让围观的百姓拍了手,他抹着汗笑:“这比说《荆轲刺秦》还难,却更实在!”

赢欣每日去传艺区巡查,见各郡学员白天跟着师傅实操,夜里围着篝火记笔记(用的还是定远传来的新纸和简体字),有的甚至睡在棚子里,就为了早起多练半个时辰。

“这股子劲,比当年的菜鸟营还足。”他对李斯道。李斯点头:“百姓要过好日子,官员自然急着学本事——这才是大秦该有的样子。”

二、商潮涌动:闻风而动,利民生财

咸阳的变化,最先嗅到商机的是商人。

楚地大商黄歇刚在咸阳街头转了半日,就直奔传艺棚。见王大娘的染布坊日销彩布百匹,当即拍板:“我要开十家染坊,用你的法子,聘你的徒弟当师傅,工钱给双倍!”

王大娘的大徒弟是个西域女子,名叫阿依莎,黄歇亲自给她作揖:“阿依莎师傅,求您去楚地教徒弟!”

临淄盐商田氏更狠。他见李老铁的铁锅铺前百姓排队抢购,直接包下巧成城来的十个铁匠:“我在关中开五十家铁锅铺,

管吃管住,每月工钱三百钱,干得好还分利!”铁匠们以前是奴隶,如今被喊“师傅”,红着眼圈应:“俺们拼了命也给田老板干好!”

烧砖、造车、开茶社的商人接踵而至。关中富商吕不韦的儿子吕泽,一口气投了百万钱,在咸阳周边开了五座砖窑、三座车坊,招工牌上写着“招烧砖匠、木匠、车匠,管吃住,月钱二百钱,女子同酬”。

告示贴出三日,就招了两千人,其中有三百多个是妇人——她们有的跟着牡丹学过堆肥,有的跟着蒙嫣的工坊学过纺线,此刻都成了“师傅”。

“以前当奴隶,干活像牲口;现在当师傅,商人给俺们端茶!”

来自赵地的织匠张大姐,如今在吕泽的织坊教姑娘们织木棉布,每月工钱比丈夫还多,她摸着新做的紫布袄笑,“这日子,做梦都不敢想。”

商人们的竞争,让手艺人成了香饽饽。染匠师傅走在街上,会被商人拦住塞钱;铁锅匠刚出棚,就有车在门口等;连烧砖的窑工,都被各郡的窑主抢着预定。“

现在不是商人挑工匠,是工匠挑商人。”李斯查商税时笑着说,“哪家给的工钱低、不尊重人,根本招不到人。”

三、税入盈库:民生兴旺,国帑充盈

商潮涌动,最直观的变化是商税。

李斯捧着新算的账册,跑进章台殿时,声音都在抖:“陛下!上月商税……翻了三倍!”他指着账上的阿拉伯数字:“染布坊缴钱五十万,铁锅铺缴三十万,砖窑、车坊各缴二十万,连茶社、戏台都缴了五万……加起来一百五十万钱,比去年全年的商税还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请大家收藏:()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嬴政接过账册,指尖划过“楚地黄歇染坊”“临淄田氏铁锅铺”“吕泽砖窑”等名字,忽然笑了:“以前总愁打仗、修驰道没钱,现在才知道,让百姓过好日子,钱自然就来了。”

更让他欣慰的是民生。各郡来的学员结业回乡后,楚地的染坊、上郡的砖窑、胶东的车坊陆续开张,百姓有了活干,手里有了钱,买彩布、换铁锅、盖砖房的越来越多。

上郡郡守奏报:“边塞土屋渐少,砖房日多,冬雪压塌房舍的事,少了七成。”楚地郡守奏:“江汉女子皆穿彩衣,铁锅炒菜成风尚,百姓说‘日子比以前甜’。”

赢欣在咸阳的最后几日,特意去了趟新建的“工匠市”。这里聚集了来自各郡的手艺人,有染布的、打铁的、烧砖的,甚至有女子开的“巧娘坊”,专卖绣着简体字的帕子。

一个卖铁锅的赵地师傅,正给买锅的百姓讲“炒菜要旺火”,旁边染布的楚地妇人,在教姑娘们调“天蓝色”(用紫草加槐叶)。

“你看,”赢欣对身边的胡亥道,“这就是‘民生’——不是官府逼出来的,是百姓自己想过好日子,手艺人想挣体面钱,商人想赚踏实利,合在一起,就成了大秦的气脉。”

胡亥看着眼前的热闹,想起自己以前在咸阳斗鸡走狗的日子,脸有些红:“二十二弟,我以前真是不懂事。往后我巡视,不只看菜鸟营,更要看这些手艺人过得好不好——他们过得好,大秦才真的好。”

嬴政站在章台殿的高台上,望着咸阳城升起的烟火,那里有染坊的蒸汽、砖窑的浓烟、铁锅炒菜的香气,还有百姓的欢笑声。

他知道,这些烟火里藏着的,不只是商税,更是大秦最坚实的根基——百姓有盼头,手艺人有尊严,国家有钱粮,这样的王朝,才能像润疆城的麦子,一季比一季旺,一年比一年强。

而那些从定远来的传艺者,那些从各郡来的学员,那些奔涌的商人,那些忙碌的手艺人,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正在改写大秦的历史,只知道:好好干活,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朴素的道理,恰恰是最强大的力量。

喜欢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请大家收藏:()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