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244章 商业版图的新边界

雍正二十八年十月初一,瑞祥号总号的书房里,晨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铺满整张紫檀木桌的大清疆域图上。地图边缘的牛皮包边已被摩挲得发亮,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像撒了一把彩色的星子 —— 红色的 “瑞祥号分店” 最是密集,从江南苏州的水巷码头,到塞北宣化的风沙市集,再到岭南广州的商船口岸、西南成都的茶坊街巷,十八省的关键节点上,红点都用红绳连缀着,像一条贯穿全国的血脉;蓝色的 “兰馨银行” 标记则沉稳地嵌在二十座城市的核心地段,通州的漕运码头旁、济宁的粮市街口、伊犁的军营外,连蒙古草原边缘的驿站附近,都新添了一个小小的蓝点;绿色的 “兰馨护理坊” 与黄色的 “兰馨学院” 更显贴心,沿着运河驿道一路延伸,新疆伊犁的军营帐外、蒙古宣化的牧民聚居区,甚至西南山区的村落旁,都能看到这两抹温暖的颜色。

江兰站在桌前,指尖轻轻划过苏州的红点,那里的分店是去年秋天开的,掌柜吴顺之前是江南的丝绸商,被八爷党压榨得几乎破产,后来跟着瑞祥号才有了转机。她正出神,书房门被轻轻推开,小宝捧着一本烫金封面的账册快步进来,账册边角还沾着新鲜的墨痕,显然是刚核算完:“姑母,这是上个月十八省分店的销量汇总!苏州分店卖得最红火,光杭绸和苏绣就卖了两千三百匹,其中吴掌柜接了江南织造局的订单,一百匹上等苏绣要做宫装,还给咱们预付了一半定金;广州分店的蔗糖和武夷岩茶也卖爆了,一个月就赚了五百六十两,陈阿福掌柜说,现在广州的商户都认瑞祥号的货,说‘比八爷党那时候的掺假糖强十倍’!”

他翻到账册中间,指着 “宣化分店” 那一页,上面用红笔圈出的数字格外醒目:“最意外的是宣化分店!咱们运过去的五千斤抗冻麦种子,不到半个月就卖完了,农户们还挤在分店门口,求着签明年的收购合同。爷爷在信里说,有个叫李大叔的农户,试种了咱们的抗冻麦,亩产比普通麦多了四斗,特意拉了一车新麦来分店,让大家尝鲜呢!”

江兰接过账册,指尖抚过 “五千斤种子售罄” 的字样,心里泛起暖意。宣化靠近蒙古草原,之前是八爷党囤粮的重灾区,百姓们常年吃的是掺着沙子的陈米,去年冬天还有农户因为买不起粮,只能靠挖野菜度日。上个月瑞祥号在宣化开分店时,江老实主动请缨去坐镇,出发前还特意让农科园的王师傅装了两袋抗冻麦种子样本,说 “要让百姓们亲眼看看好种子长什么样”。

“你爷爷在宣化身子吃得消吗?你奶奶天天在家念叨,说他六十多了还跑那么远,怕他冻着。” 江兰问,想起江王氏前几天还在缝厚棉袄,说要给江老实寄去,连领口都缝了两层棉花。

“爷爷身子好着呢!” 小宝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信纸,信纸边缘沾着点沙果的汁水,“爷爷昨天寄的信,说宣化的百姓可热情了,张大爷天天早上送热粥到分店,还送了一筐自家种的沙果,说‘瑞祥号来了,咱们再也不用怕粮价涨得吃不起饭’。他还说,想在宣化城外开个小的农科站,请王师傅去常驻,教农户们选种、施肥,让咱们多运些种子和农具过去,明年争取让更多人种上抗冻麦。”

江兰展开信纸,江老实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干劲,“百姓们围着看种子时,眼睛都亮了”“李大叔说要带乡亲们跟着瑞祥号干”,这些话像一股暖流涌进心里。她想起穿越前,自己在出租屋里投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那时从未想过,有一天能靠着自己的知识,让家人跟着一起为百姓做事,让边疆的农户因为一粒种子而露出笑容 —— 这份踏实的成就感,比任何高薪工作都更让她满足。

正说着,丫蛋抱着一叠厚厚的记录册跑进来,辫子上还沾着几片桂花,显然是从后院的桂树下跑过来的:“姐!伊犁军营的护理坊传回好消息!刘巧师傅帮士兵们治好了风湿,连之前走路都要拄拐的张强士兵,现在都能跟着巡逻了!二哥还在信里说,将军特意召集了所有军官,说‘瑞祥号的护理坊比太医院的医官还贴心’,想让咱们再派两个师傅过去,把护理坊开到附近的几个军营,连蒙古部落的牧民都来问,能不能也给他们看看腿疾呢!”

“张强士兵?” 江兰记得这个名字,江柱子之前在信里提过,张强是伊犁军营的老兵,守了十年边疆,每到冬天腿就疼得钻心,连马都骑不了,只能在营里做些杂活。

丫蛋翻开最上面的记录册,指着其中一页手绘的关节操图:“刘师傅在记录里写,她给张强用了咱们护理坊的膏药,是用当归、红花熬的,还教他做关节操,每天早晚各一遍,现在张强不仅能骑马,还能跟着新兵一起训练呢!她还说,士兵们现在站岗前后都会做关节操,有的还把操图抄下来,寄给家里的亲人。对了,二哥还说,军营里的伙房特意给护理坊留了个小灶,让师傅们能煮热敷用的草药,说‘不能让帮咱们治病的师傅受委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江兰接过记录册,上面不仅有士兵们的康复记录,还有密密麻麻的签名,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一句感谢的话,“谢谢刘师傅”“瑞祥号的膏药管用”,有的还画了小太阳、小树苗,透着一股子质朴的真诚。她忽然想起自己学护理时的初心 ——“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人”,如今在这边疆军营里,这份初心终于有了更广阔的意义,不仅是治病,更是把现代的护理理念带到这里,让士兵们少受些病痛的苦。

当天下午,兰馨银行的总掌柜赵明来了,他穿着一身干净的青布长衫,手里捧着二十家分行的账册,账册上还系着不同颜色的绸带,代表不同地区:“江姑娘,这是二十家分行的十月账本,成都分行给茶农贷了三千两,其中有个叫老周的茶农,之前种的老茶树产量低,贷款换了新的福鼎大白茶苗,现在茶叶的成色好了,咱们瑞祥号的茶铺已经跟他签了收购合同,保证他的茶叶能卖上好价钱;济宁分行帮十家商户周转了两千两,解决了漕运的运费问题,之前这些商户因为八爷党欠了货款,连雇船的钱都没有,现在都能正常运货了;最难得的是伊犁分行,刚开一个月,就有蒙古商人来存钱,其中一个叫巴图的牧主,存了五百两银子,还说想跟咱们瑞祥号合作,把草原的羊毛运到江南,再把江南的丝绸运到草原,他还愿意用自家的牛羊做抵押,在咱们银行贷款呢!”

“巴图牧主?” 江兰来了兴趣,伊犁靠近蒙古草原,之前八爷党想通过蒙古商号走私粮食,把草原的牛羊低价收购,再高价卖给内地,坑了不少牧民和商户。现在巴图主动来合作,说明瑞祥号的信誉已经传到了草原。

“是啊,” 赵明笑着说,“巴图牧主说,之前他在草原的钱庄存过钱,结果钱庄掌柜卷款跑了,他再也不敢信那些小钱庄。这次来伊犁,看到咱们兰馨银行的伙计在给百姓讲存钱的规矩,还看到瑞祥号的分店在卖平价粮,觉得咱们是实在做买卖的,才敢来存钱。他还说,草原上的羊毛多的是,就是运不出去,要是能跟咱们合作,不仅能让牧民们多赚钱,还能让草原的孩子穿上江南的丝绸衣裳。”

江兰让赵明把巴图的资料整理好,包括他的牧场规模、每年能产出多少羊毛,还有草原上的运输路线,准备下个月亲自去伊犁一趟。现在瑞祥号的漕运已经贯通十八省,要是能打通蒙古的陆路贸易,不仅能拓展商业版图,还能让边疆和内地的物资流通更顺畅,这正是新政 “互通有无、惠民利民” 的初衷。

十月初五,江兰收到了兰馨学院宣化分院的消息。兰馨学院是她上个月刚创办的,初衷是让百姓们能识点字、算点账,还能学些农科知识,之前只在京城和苏州有分院,宣化分院是边疆的第一家,负责的李老师是之前太学的落第秀才,为人踏实,还懂些农桑。

李老师的信写得很长,字里行间满是欣慰:“江姑娘,宣化分院十月初一正式开课,第一天就来了五十六个学生,有农户的孩子,有码头的漕工,还有四个蒙古小牧民。咱们先教他们认‘粮’‘蚕’‘麦’‘羊’这些常用字,再教他们算收成 —— 比如一亩地种多少种子,能收多少粮,扣除成本能赚多少。王师傅也来上课,带了抗冻麦和普通麦的种子样本,教孩子们怎么看种子的饱满度,还做了个小实验:在两个花盆里种上不同的种子,让孩子们每天观察发芽情况,现在抗冻麦的芽已经比普通麦高了半寸,孩子们都围着花盆看,问‘为什么这个芽长得快’,眼里满是好奇。”

信里还附了一张孩子们的画,画的是瑞祥号分店和农科站,分店门口站着江老实,手里拿着一袋种子,农科站里王师傅在教大家种地,旁边的蒙古小牧民举着写有 “抗冻麦” 的牌子,虽然笔画稚嫩,却透着一股子认真。江兰把画贴在书房的墙上,看着地图上越来越多的红、蓝、绿、黄点,忽然明白,自己构建的不是普通的商业版图,而是一张 “惠民网”—— 粮食、丝绸、金融、护理、教育,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业务,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让百姓们过得更好。

十月初十,江老实从宣化回来了。他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袄,脸上带着风霜,却精神头十足,刚进门就拉着江兰的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兰丫头,你看,这是宣化百姓给你的礼物!张大爷晒的沙果干,甜得很;李大叔装的新麦粉,说让你尝尝抗冻麦磨的面;还有蒙古草原的娜仁老太太,织了条羊毛毯,说感谢瑞祥号给草原送种子,让她的孙子能穿上暖和的棉袄。”

江王氏端来刚煮好的猪肉白菜饺子,热气腾腾的,她笑着说:“你爷爷在宣化,天天天不亮就去分店开门,晚上还帮着整理种子,比在家里还忙。有天晚上下霜,他怕种子冻着,还把自己的棉袄盖在种子袋上,结果自己冻得感冒了,还是百姓们送了姜汤来,才好利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