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151章 改良织布机

雍正十四年十一月,京城的寒风裹着细雪,刮得人脸上发疼。江兰裹紧墨色披风,跟着春桃往城南的包衣妇女工坊走 —— 前几日苏培盛递来消息,说后宫需赶制三百套冬衣,可负责供应布匹的工坊进度已落后大半,不少包衣妇女因传统织机效率太低,一天织不满一匹布,赚的工钱连买玉米面都不够,已有十余人收拾行李,准备去城郊给地主做短工,只求混口饱饭。

工坊设在一处废弃的贝勒府旧宅里,推开吱呀作响的朱漆木门,一股潮湿的木头味混着丝线的腥气扑面而来。二十多个妇女围着十几台发黑的老旧织布机,手指冻得通红,仍飞快地穿梭引线,可织机的节奏却慢得揪心 —— 每织一寸布,就得停下用手提起经线综框,调整张力,梭子还时不时卡在织机缝隙里,一扯就断了线,引得妇女们频频叹气,指尖的茧子被丝线勒出更深的纹路。

刘大娘是工坊的带头人,今年四十多岁,丈夫早逝,独自拉扯着十岁的儿子小柱子。见江兰来,她连忙放下手里的梭子,粗糙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声音带着焦虑:“江姑娘,您可来了!这织机比老牛还慢,我们娘几个从天亮织到天黑,眼睛都熬红了,一天顶多织一匹布,还尽是断线的瑕疵。后宫要的布还缺一百五十匹,再过十天交不上,我们不仅拿不到工钱,还要赔五十两违约金,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江兰走到一台织机前,蹲下身仔细观察 —— 这是传统的单综单蹑织布机,只有一个木质踏板,织的时候必须一手提综(控制经线开合)、一手投梭(带动纬线),每织一行就得停下调整,效率极低;而且经线的张力全靠手劲控制,力气小了经线松散,力气大了又容易扯断,织出的布面满是高低不平的纹路,连做里子都嫌粗糙。她穿越前在民俗博物馆当过志愿者,见过明代改良的脚踏双综织机,还跟着老匠人学过基础原理,知道只要增加一个踏板、改进梭子结构,就能让织机实现 “脚踏提综、自动控张力”,效率至少能翻一倍,布面也会平整许多。

“刘大娘,不是你们手艺不行,是这织机的结构太旧了。” 江兰捡起地上一根枯树枝,在积雪融化的泥地上画起织机草图,“咱们加一个踏板,变成双踏板 —— 左边的踩下去,经线自动分开;右边的踩下去,纬线张力能跟着调,这样不用手提着综,两只手都能用来投梭;再把梭子改成中空的,里面装个小线轴,投梭的时候线不会打结,也不容易卡壳。这样改完,你们一天织两匹布都轻松,布面还能跟瑞祥号卖的细布一样平整。”

妇女们围过来看草图,眼里满是疑惑。张二嫂今年三十出头,之前在丝绸庄当过学徒,对织机还算熟悉,她摇了摇头:“江姑娘,这改织机可不是缝补衣裳,咱们没见过这样的机子,要是改坏了,连现在这点活都干不了,我们娘几个就得喝西北风了。”

“我先改一台试试,改坏了我赔你们新的织机,工钱也照给。” 江兰语气笃定,转头对春桃说,“你去瑞祥号找王瑞,让他请城里最好的木匠张师傅来 —— 就是上次给咱们做护理坊药柜的那位,再让他带些结实的槐木、黄铜轴和细麻绳,我现在就画详细图纸。”

春桃刚转身,丫蛋就从江兰身后探出头来 —— 她今天跟着姐姐来,本是想帮忙递东西,见大家犹豫,便扯了扯刘大娘的衣角,声音清脆:“刘大娘,我姐姐很厉害的!她之前改牛痘方子,救了弘瞻阿哥;还教我们认字,我现在都能写自己的名字了,她改织机肯定能成!”

刘大娘看着丫蛋认真的模样,又看了看江兰坚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好,我们信江姑娘!” 说着就端来一碗热姜汤,“江姑娘,天这么冷,您暖暖身子。我家小柱子要是知道您帮我们改织机,肯定也高兴 —— 他总说,长大了要像江姑娘一样,帮大家做实事。”

江兰接过姜汤,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她蹲在织机旁,一边用尺子量着综框的尺寸,一边让丫蛋帮忙记录:“丫蛋,你记一下 —— 综框高度三尺二,踏板长度一尺五,梭子要七寸长、两寸宽。” 丫蛋从怀里掏出识字班用的小本子,用炭笔认真记着,字迹虽还有些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很是工整。

当天下午,张师傅就带着工具和材料来了。他年过五十,手上满是老茧,接过江兰画的图纸,眯着眼睛看了半晌,突然拍了下大腿:“姑娘,您这想法太妙了!双踏板控经纬,中空梭子装线轴,这要是改成了,织机的效率至少能翻一倍!我这就动手,三天内准能改好第一台。”

接下来的三天,江兰每天都泡在工坊里,丫蛋也跟着帮忙 —— 她帮着给张师傅递钉子、磨梭子,还把妇女们反映的问题记在本子上,比如 “梭子边缘太尖,容易勾线”“踏板太硬,踩久了脚疼”,再念给江兰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一天傍晚,张师傅做好了双踏板和中空梭子,可安装的时候发现踏板的位置太低,妇女们得弯腰才能踩到。江兰就让张师傅把踏板垫高两寸,还让丫蛋找来了几块厚棉布,包在踏板上:“这样踩起来不磨脚,长时间织也不累。”

第二天试织时,又出了问题 —— 经线的张力还是不稳定,织到半匹布就断了三次线。江兰蹲在织机下观察了半晌,发现是经轴的转动不够灵活,便让张师傅在经轴两端加了两个黄铜轴套,还在轴套里涂了些猪油润滑:“这样经轴转得顺,张力就稳了。”

第三天清晨,第一台改良织机终于完工。刘大娘第一个坐上去试织,她深吸一口气,双脚分别踩下双踏板 —— 左边的踏板踩下,经线自动分成两层;右边的踏板踩下,纬线顺着梭子的轨迹穿过,不用再用手提着综,两只手稳稳地投着梭子,织机 “咔嗒咔嗒” 的声音比之前快了一倍,织出的布面平整光滑,连之前常有的断线瑕疵都没了。

“成了!真的成了!” 刘大娘织完半匹布,激动得站起来,声音都在发颤,“我刚才织这半匹布,只用了一个时辰,比之前快了一半还多!这布面,比我之前织的最好的布还平整!”

妇女们都围过来看,张二嫂迫不及待地坐在织机上试了试,笑着说:“这踏板踩着得劲,梭子投起来也顺溜,再也不用总停下来调整了!江姑娘,您真是我们的救星!”

丫蛋也凑过去,小心地摸了摸布面,笑着对江兰说:“姐姐,这布好软啊!咱们以后能用它给大宝、小宝做新衣裳了吗?” 江兰点点头,揉了揉她的头发:“当然能,等咱们织出更多布,给全家人都做新衣裳。”

接下来的五天,张师傅又按这个样式改了十台织机。江兰还特意编了《改良织机使用口诀》,教妇女们记忆操作步骤:“左踩经线开,右踩纬线来,梭子中间过,布面平又快。” 丫蛋跟着学,还把口诀写在小本子上,教那些不识字的妇女念。

妇女们渐渐熟练起来,效率一天比一天高 —— 刘大娘一天能织两匹半布,张二嫂能织两匹三,连之前最慢的李婶,一天也能织两匹。工坊的进度很快赶了上来,不仅完成了后宫需要的三百套冬衣布匹,还多织了二十匹细麻布。

江兰让王瑞把多出来的布拿到瑞祥号售卖,没想到刚摆上柜台,就被济南来的商号掌柜李万财看中了。李万财常年做布匹生意,手里握着十几个州县的布庄订单,他拿起细麻布,对着光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笑着说:“这布的密度均匀,布面平整,比我们当地织的细布还好,我要订五十匹,运回去做冬装,肯定好卖!要是质量一直这么好,我以后每个月都订一百匹!”

消息传开后,保定、太原的商号也纷纷来订货,工坊的订单排到了明年开春。妇女们的收入比之前多了一倍还多 —— 刘大娘不仅能供小柱子上学,还能给孩子买羊肉改善伙食;张二嫂攒了些钱,把乡下的老母亲接到了京城,母女俩终于团聚;李婶也不用再去给地主做短工,每天织完布就能回家陪孙子。

后宫的年妃收到冬衣,见布匹质量比往年好太多,特意让锦儿去问是谁家织的。得知是江兰改良织机后,年妃笑着对胤禛说:“皇上,江姑娘真是个有本事的人 —— 之前改良牛痘救了弘瞻,现在又改良织机,让包衣妇女能多赚钱,后宫的布匹也能按时供应,这样的人才,真是朝廷的福气。”

胤禛听了也很高兴,让苏培盛传旨,赏江兰黄金五十两、云锦二十匹,还让内务府给工坊拨了两百两银子和一批上好的槐木,让张师傅再做二十台改良织机,推广给京城其他包衣妇女工坊。

江兰带着赏赐去工坊时,妇女们正在织新订单的细麻布,织机 “咔嗒咔嗒” 的声音像一首欢快的歌。刘大娘拿着赏银,非要分给江兰一半:“江姑娘,这赏银有您的一半,要是没有您改织机,我们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这是皇上赏给你们的,我不能要。” 江兰笑着推辞,又从包里拿出一本线装书,“这是我和丫蛋一起编的《织布机保养手册》,里面写了怎么给织机上油、怎么修梭子,你们照着做,织机用得久,布也能一直这么好。”

丫蛋凑过来,指着手册上的插图说:“刘大娘,这是我画的梭子,里面装线轴的地方要经常擦干净,不然会卡线。” 刘大娘接过手册,看着丫蛋画的稚嫩插图,笑着说:“丫蛋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以后肯定跟你姐姐一样有本事。”

江兰的家人也为她高兴。江老实坐在院子里,看着江兰带回来的改良织机模型(张师傅特意做的小模型,方便展示),笑着对江王氏说:“兰丫头真是能耐,连织机都能改,现在城南的工坊都在夸她,说她是包衣妇女的救星。你看丫蛋,现在也能帮着编手册、画插图了,真是长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江王氏正在给丫蛋缝新棉袄,用的就是工坊织的细麻布,她笑着说:“可不是嘛,丫蛋现在不仅能认字,还能帮着兰丫头做活。昨天她还跟我说,以后要学织布,织最好的布给咱们家人做衣裳呢。”

丫蛋听到父母的话,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一块自己织的小帕子 —— 帕子是用彩线织的,上面还有一个歪歪扭扭的 “兰” 字,她递给江兰:“姐姐,这是我跟着刘大娘学织的帕子,送给你。以后我还要织更多帕子,送给大宝、小宝,还有军营里的二哥。”

江兰接过帕子,心里暖暖的。她知道,丫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会跟在身后要糖吃的小丫头了,她在慢慢长大,学着用自己的方式帮家人、帮别人。而这,也是她一直希望看到的 —— 不仅自己能推动变革,还能让身边的人一起成长,一起为这个时代变得更好而努力。

晚上,江兰坐在灯下,看着工坊送来的布匹样品 —— 有给后宫做冬衣的厚棉布,有给瑞祥号售卖的细麻布,还有妇女们自己织的花布,上面绣着简单的梅花、兰草。她拿起笔,在《民生改良记录》上写下:“雍正十四年十一月,改良传统单综织布机为双综双踏板织机,增设中空梭子,效率提升 120%,布面合格率从 60% 提升至 98%。推广至城南包衣妇女工坊,完成后宫 300 套冬衣布匹订单,远销济南、保定等地,23 名妇女月收入从 2 两增至 5 两。后续计划:协助内务府推广改良织机至直隶各府县工坊;编制《花纹织布教程》,教妇女织简单花纹,提升布匹附加值;设立‘织女互助会’,帮助贫困妇女学习织布技艺。”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窗棂上,积起薄薄一层。江兰看着样品布,心里满是踏实 —— 改良织机看似是件小事,却能让二十多个妇女保住生计,还能推动纺织业发展,这就是她想做的 “实事”。从护理坊到女子识字班,从商业管理到织机改良,她每走一步,都在践行 “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 的初心,而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正一点点汇聚成推动时代变革的力量。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花纹织布教程》去了内务府。总管太监马德清见教程上不仅有花纹的织法步骤,还有丫蛋画的简单插图,笑着说:“江姑娘,您想得真周到!有了这教程,各地工坊的妇女一看就懂,就算不识字也能照着学。皇上要是知道您连丫头都教得这么能干,肯定更高兴。”

江兰笑着说:“马总管,这教程也有丫蛋的功劳,她帮着画插图、抄口诀,学得很认真。以后各地工坊要是有不懂的地方,让她们派人来京城,我让刘大娘和丫蛋一起教,保证她们都能学会。”

离开内务府时,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江兰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有的穿着用工坊布匹做的冬衣,脸上带着暖意。她知道,改良织机只是纺织业变革的开始,以后还能改进染料、设计新的花纹,让清朝的布匹不仅供宫廷使用,还能远销海外,成为朝廷的又一项重要产业。而丫蛋这些孩子,也会在这样的变革中慢慢长大,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

回到瑞祥号,王瑞正拿着济南商号的订单,笑着说:“兰丫头,李掌柜又订了一百匹细麻布,还说要跟咱们长期合作。现在咱们瑞祥号不仅卖丝绸、药材、盐,还卖改良织机织的布,生意越来越红火了!对了,丫蛋呢?上次她跟我说想学算账,我给她准备了小算盘。”

丫蛋听到王瑞的话,立刻从江兰身后跑出来,眼睛亮晶晶的:“王大叔,我在这儿!我现在能算十以内的加减法了,您教我算布匹的账好不好?比如一匹布卖五十文,十匹布能卖多少钱?”

王瑞笑着点头:“好啊,咱们现在就教你算。”

江兰看着丫蛋认真学算账的模样,心里满是感慨。她穿越前从未想过,自己能靠改良织机帮助这么多人,还能看着身边的人一起成长。而现在,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尝试,都在为这个时代添砖加瓦 —— 从一个找不到工作的护理毕业生,到能影响民生、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她走的每一步,都离 “时代变革者” 的目标越来越近,而身边人的成长,就是她最珍贵的收获。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