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110章 开设 “兰馨粥铺”

雍正七年腊月,京城的寒风裹着雪粒子,刮在人脸上像刀割。江兰从包衣妇女工坊出来,打算绕路去瑞祥号对账,刚走到南城的胡同口,就见几个挑着粥担的小贩缩着脖子吆喝:“热粥嘞!三文钱一碗!”

胡同里挤满了赶早的平民 —— 拉车的脚夫、挑担的货郎、上学的孩童,都围着粥担抢着买。江兰停下脚步,却见小贩用黑乎乎的木勺从缺了口的大桶里舀粥,桶边还沾着米粒,几个没带碗的食客,直接用小贩递来的粗陶碗喝,那碗沿上还留着前一个人的口水印。刚喝了两口粥的脚夫,突然捂着肚子蹲在地上,脸色发白:“这粥…… 怎么喝着发苦?”

小贩连忙摆手:“别瞎说!俺这粥是用昨天剩下的米熬的,怎么会苦?你怕是自己冻着了!” 脚夫疼得说不出话,旁边的人也不敢再买,小贩见状,挑着粥担匆匆走了。

江兰看着这一幕,心里不是滋味。她穿越前在医学院学过卫生知识,知道变质的粮食、不消毒的餐具最容易滋生细菌,冬日天寒,平民本就容易生病,再喝这种不卫生的粥,更是雪上加霜。而且京城的平民大多靠体力谋生,早上若能喝上一碗热乎、干净、有营养的粥,既能暖身子,又能有力气干活,可现在街头的粥摊,要么卫生差,要么粥品单一,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若是开一家干净卫生的粥铺,肯定能帮到大家。” 江兰心里忽然冒出这个念头。她做兰馨皂、香膏是为了改善生活品质,办包衣妇女工坊是为了帮妇女就业,那开粥铺,就是为了让平民能吃到安全的热食 —— 这不仅是门生意,更是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好事,还能积累民间声望,为以后推动更多新政打下基础。

当天晚上,江兰把开粥铺的想法跟家人说了。江老实正在擦桌子,闻言停下手里的活:“开粥铺?俺看行!你大哥在军营里,早上也常喝不上热粥,要是你这粥铺开了,俺让他带兄弟们来光顾。” 江王氏也点头:“是啊,南城的平民冬天都爱喝热粥,可那些粥摊太脏了,你开个干净的,大家肯定愿意来。”

大嫂更是主动请缨:“兰丫头,俺以前在家熬过粥,你要是信得过,俺来帮你管后厨,保证粥熬得香!” 小妹丫蛋拉着江兰的手,小声说:“姐姐,俺也想去粥铺帮忙,俺能给客人递碗筷!”

有了家人的支持,江兰更有底气了。第二天一早就开始筹备 —— 首先是选址,她想选在人流量大、靠近平民区的地方。南城的骡马市街正好合适,这里一边是脚夫、货郎聚集的地方,一边是包衣聚居区,还有两所私塾,学生也多,不愁没客源。

江兰带着春桃在骡马市街转了两天,终于找到一间合适的铺面 —— 以前是个杂货铺,老板要回老家,正打算转租。铺面有两间房,前屋能摆四张桌子,后屋能当厨房,还有个小院子能堆食材,月租只要两百文,比旁边的铺面便宜五十文。

跟房东谈转租时,房东见江兰是御前侍读,又听说要开干净的粥铺,当即爽快答应:“江侍读是做实事的人,这铺面租给你,俺放心!要是以后想续租,租金还能再便宜点。”

接下来是装修,江兰把 “干净卫生” 放在第一位。她让大哥江石头带着军营里的兄弟来帮忙 —— 兄弟们帮着把前屋的墙面刷成白色,用石灰水消毒;把后屋的灶台翻新,砌了三个新灶眼,分别用来熬不同的粥;还在院子里搭了个棚子,用来存放食材和消毒碗筷。

江兰还特意让人做了二十个粗瓷碗和十个粗瓷勺子,每个碗上都刻着 “兰馨” 两个字,避免和其他粥铺的碗弄混。她还在厨房旁边隔出一个小间,用来消毒碗筷 —— 每天早上用沸水把碗筷煮半个时辰,再用干净的粗布擦干,放进带盖的木柜里,确保卫生。

分餐制是江兰重点考虑的 —— 清代人吃饭大多共用碗筷,容易传播疾病。她让工匠做了四个小木盒,每个木盒里放一套碗筷,食客来了就拿一套,吃完后把碗筷放回指定的桶里,再统一消毒。她还在每张桌子上放一个装着粗布的篮子,让食客擦手用,这些细节,在当时的京城粥铺里,都是从未有过的。

装修的同时,江兰开始设计粥品。她结合自己的护理专业知识,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不同的养生粥:

针对脚夫、货郎这些体力劳动者,推出 “杂粮粥”—— 用小米、红豆、绿豆、燕麦一起熬,熬得软烂,管饱又有营养,还能补充体力;

针对老人和小孩,推出 “山药莲子粥”—— 山药去皮蒸熟后压成泥,和莲子、大米一起熬,软糯易消化,还能健脾养胃;

针对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平民,推出 “红枣桂圆粥”—— 红枣去核、桂圆去壳,和糯米一起熬,加少量红糖,暖身又补血;

还有最基础的 “小米南瓜粥”—— 用新收的小米和本地的南瓜一起熬,香甜可口,价格最便宜,适合学生和穷苦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为了让粥品更受欢迎,江兰还让大嫂帮忙做小菜 —— 大嫂擅长腌萝卜干,她把萝卜切成细条,用盐、醋、辣椒腌三天,酸甜可口,配粥正好。小菜两文钱一碟,食客可以自愿购买。

粥品的价格也定得亲民:小米南瓜粥五文一碗,杂粮粥六文一碗,山药莲子粥七文一碗,红枣桂圆粥八文一碗,比街头粥摊贵不了多少,却干净卫生得多。江兰还打算推出 “买三送一” 的活动 —— 食客买三碗粥,送一碟萝卜干,吸引回头客。

人员招募方面,江兰优先考虑包衣家庭的闲散人员。张婶的小叔子李二柱,以前靠打零工为生,冬天活少,经常没饭吃,江兰让他来当伙计,负责迎客、端粥、收碗筷,每月给三百文工钱;包衣妇女工坊里的刘婶,家里有个十岁的儿子,丈夫去世了,江兰让她来帮忙洗食材、切菜,每月给两百五十文工钱;还有春桃,每天早上来帮忙熬粥,下午再回护理坊。

开业前三天,江兰给李二柱和刘婶做了培训。她教他们怎么迎客:“食客来了,要笑着说‘您里面请,想吃什么粥?’” 教他们怎么端粥:“端粥的时候要小心,别烫着食客,粥碗要放在食客面前的小木盒里。” 还教他们卫生习惯:“每天早上要洗手,擦桌子要用干净的粗布,食客吃完后要及时把碗筷收走,送去消毒。”

李二柱和刘婶学得很认真,李二柱说:“江姑娘,您放心,俺一定把活干好,不辜负您的信任!” 刘婶也红着眼眶说:“江姑娘,要不是您,俺娘俩冬天都不知道怎么过,俺一定好好熬粥,让食客吃得开心。”

开业前一天,江兰带着家人来试粥。大嫂熬的杂粮粥软烂香甜,红豆和绿豆都熬开了花;山药莲子粥里的山药泥细腻,莲子也熬得软糯;红枣桂圆粥里的红枣和桂圆分量很足,甜而不腻。江老实喝了一碗杂粮粥,笑着说:“这粥比家里熬的还香!明天肯定能卖火!” 江大宝和江小宝喝的是山药莲子粥,两个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大宝说:“姑姑,这粥真好吃,明天俺还要来!”

雍正七年腊月十六,“兰馨粥铺” 正式开业。江兰在铺面门口挂了个红色的幌子,上面写着 “兰馨粥铺 —— 干净卫生,养生热粥”,还放了一挂鞭炮,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

第一个来的食客是个拉车的脚夫,他听说这家粥铺干净,又便宜,犹豫着走进来:“姑娘,给俺来一碗杂粮粥。” 李二柱连忙迎上去,递上一套碗筷:“您请坐,杂粮粥马上就来!”

脚夫看着干净的桌子、雪白的墙面,还有刻着 “兰馨” 的碗,心里暗暗惊讶 —— 这粥铺比他去过的任何一家都干净。不一会儿,刘婶端着一碗杂粮粥过来,粥冒着热气,里面的杂粮清晰可见,香气扑鼻。脚夫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粥熬得真烂!比街头的粥好喝多了!” 他一口气喝完粥,又买了一碗,说要带回去给媳妇尝尝。

第一个客人刚走,就来了几个私塾的学生。学生们听说有香甜的小米南瓜粥,都吵着要喝。江兰给他们端上小米南瓜粥,粥里的南瓜熬得软糯,甜丝丝的,学生们喝得很高兴,一个学生说:“这粥比家里的还甜,明天俺还来!”

一上午下来,粥铺就卖了五十多碗粥。中午的时候,包衣聚居区的张婶也来了,她买了一碗红枣桂圆粥,喝了一口说:“兰丫头,这粥真暖身子!俺回去跟姐妹们说,让她们也来尝尝。”

下午,江兰让春桃去瑞祥号拿些油纸来 —— 有食客想把粥打包带回家,江兰就让人用油纸把粥包起来,再用绳子系好,方便携带。一个货郎买了两碗山药莲子粥,打包带回家给母亲和孩子,他笑着说:“江姑娘想得真周到!这样俺娘和孩子就能喝到热粥了!”

开业第一天,粥铺就卖了一百二十碗粥,小菜也卖了三十多碟。晚上算账的时候,江兰算了算,除去食材和租金,还赚了两百文。李二柱和刘婶都很高兴,刘婶说:“江姑娘,没想到第一天就赚了这么多!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接下来的几天,兰馨粥铺的生意越来越火。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有食客在门口排队。脚夫、货郎、学生、老人,还有包衣妇女工坊里的妇女们,都来喝粥。有的食客每天都来,成了回头客;有的食客还带着家人和朋友来,口碑很快传开了。

有一天,一个老人来喝山药莲子粥,喝着喝着就哭了 —— 老人的牙不好,平时吃不了硬东西,兰馨粥铺的山药莲子粥熬得软糯,他不用嚼就能咽下去。老人拉着江兰的手说:“江姑娘,你真是个好人!俺活了七十岁,第一次喝到这么合口味的粥!” 江兰连忙给老人递上粗布擦手,笑着说:“大爷,您要是喜欢,以后常来,俺给您留一碗热粥。”

还有一次,两个私塾的先生来喝粥,看到粥铺的卫生情况,连连称赞:“江侍读真是有心人!这分餐制和碗筷消毒,比官府的驿站还讲究,不仅让食客吃得放心,还能避免传播疾病,真是件好事!” 先生们还把兰馨粥铺推荐给了私塾的学生家长,家长们也纷纷来喝粥,粥铺的生意更火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江兰的家人也常来帮忙 —— 江老实每天早上来帮忙挑水,确保厨房有足够的干净水;江王氏来帮忙熬粥,偶尔还会给食客推荐适合的粥品,比如给咳嗽的食客推荐小米南瓜粥,说能润嗓子;大嫂每天来做萝卜干,还会根据食客的反馈调整口味,比如有的食客喜欢辣,就多放些辣椒;二哥江柱子放假的时候,也会来帮忙搬食材,他笑着说:“妹妹的粥铺这么火,俺这个做二哥的,也得帮衬帮衬!”

兰馨粥铺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平民爱来,连一些小官员也来光顾。顺天府的周大人听说后,特意来尝了尝杂粮粥,喝了之后对江兰说:“江侍读,你这粥铺开得好!既解决了平民的吃饭问题,又推广了卫生理念,以后要是想在其他地方开分店,顺天府肯定支持!”

有一次,苏培盛奉胤禛的旨意,来南城考察民生,路过兰馨粥铺,见排队的人很多,也好奇地进来尝了一碗红枣桂圆粥。喝了之后,苏培盛笑着对江兰说:“江侍读,这粥果然名不虚传!皇上要是知道你开了这么一家惠民的粥铺,肯定高兴!”

没过多久,胤禛就召见了江兰。养心殿里,胤禛笑着说:“朕听说你在南城开了家粥铺,干净卫生,平民都很喜欢,还有官员推荐给百姓,做得不错。” 江兰躬身回话:“谢皇上夸奖!臣只是想让平民能吃到干净的热粥,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

胤禛点点头:“你能时刻想着民生,这很好。以后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尽管跟朕说。朕看你这粥铺的理念很好,要是能在京城多开几家,让更多平民受益,那就更好了。”

从养心殿出来,江兰心里满是感动 —— 皇上的认可,让她更坚定了开粥铺的决心。她知道,兰馨粥铺不仅是一家小吃店,更是她推动民生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她能让更多平民感受到新政的好处,积累更多的民间声望,为以后涉足军政外交核心领域打下基础。

腊月三十那天,兰馨粥铺照常营业。江兰让李二柱和刘婶多熬了些粥,还准备了免费的萝卜干,给那些没回家过年的脚夫、货郎送粥。脚夫们喝着热粥,感动得说:“江姑娘,您真是个活菩萨!过年还想着俺们,俺们以后肯定常来照顾您的生意!”

晚上,江兰一家在粥铺里过年。前屋的四张桌子拼在一起,摆上了饺子、肉菜,还有熬好的红枣桂圆粥。江老实举起碗,笑着说:“今年是咱们家过得最好的一年,兰丫头开了粥铺,帮了很多人,也让咱们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俺们一起敬兰丫头一杯!”

大家都举起碗,江兰喝了一口粥,心里满是温暖。她看着家人的笑脸,又想起粥铺里食客的笑脸,想起蒙古草原上巴图首领的笑脸,想起通州田地里农民的笑脸,想起包衣妇女工坊里张婶她们的笑脸,心里忽然明白 —— 她穿越到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下去,更是为了让更多人活得更好。

兰馨粥铺的灯火,在腊月三十的夜里显得格外温暖。这小小的粥铺,就像一颗种子,在京城的平民心里扎下了根,也在江兰推动时代变革的路上,留下了又一个坚实的脚印。未来,她会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让更多的 “兰馨” 品牌走进平民的生活,让这大清的日子,因为她的努力,变得更红火、更安稳。

席间,丫蛋捧着碗,夹了一块饺子递到江兰碗里,软声说:“姐姐,这饺子好吃,你多吃点。今天粥铺里好多人跟我说,谢谢姐姐开了这么好的粥铺,让他们冬天能喝上热粥呢!” 江兰摸了摸妹妹的头,笑着把饺子放进嘴里 —— 家人的支持、百姓的认可,就是她在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底气。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