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107章 建立 “包衣妇女工坊”

雍正七年六月,京城的热浪裹着蝉鸣扑在瑞祥号的门脸上,王瑞却站在账房里急得直搓手。他面前的订单册上,兰馨皂、新款手帕、驱蚊香囊的预订量密密麻麻记了三页 —— 后宫每月要两百块香皂、三百块手帕、一百个香囊,京城贵族的订单更是翻了倍,连江南裕丰号都追加了五百块手帕的订单。可如今负责制作的包衣妇女们都散在各自家里做活,张婶要照顾生病的老伴,每天只能绣半块手帕;李婶家的娃太小,缝香囊时总被哭闹打断;还有十几户包衣人家住得远,送原料、收成品要跑大半天,上个月就有三批货误了时辰。

“江姑娘,再这么零散做下去不是办法啊!” 王瑞见到赶来的江兰,赶紧把订单册递过去,“光后宫的手帕订单,现在就得五十个妇女做,可散在各家,有的快有的慢,质量也没法统一。昨天娴妃宫里还派人来问,说这次的手帕绣得歪歪扭扭,不如之前的精致。”

江兰接过订单册,指尖划过 “江南裕丰号五百手帕” 的字样,心里也犯了愁。之前让母亲江王氏组织包衣妇女做活,是想着让大家在家就能赚钱,可如今订单量翻了三倍,零散生产的弊端全暴露了:没有统一场地,绣活时缺线少布得自己跑买;没有固定时间,有的妇女白天要洗衣做饭,只能半夜赶工,熬得眼睛通红;更别说质量把控,有的人为了赶工,缝制的香囊边缘都没锁好,送到贵族手里还得返工。

“得建个专门的工坊。” 江兰突然开口,“把包衣妇女们集中起来,统一提供原料、场地和工具,再定个合理的规矩,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

王瑞眼睛一亮,随即又皱起眉:“建工坊好是好,可场地、木料、工具都得花钱,而且包衣妇女归内务府管,咱们私自招人,会不会不合规矩?”

江兰心里清楚,这事绕不开胤禛。包衣群体虽已不是奴籍,但仍受内务府监管,要大规模组织她们做工,必须得皇上点头;而且建工坊需要的闲置院落、启动资金,也得靠朝廷支持才能顺利落地。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解决生产问题 —— 让包衣妇女有稳定活干,能赚钱补贴家用,正好契合胤禛推行的 “民生新政”,说服他应该不难。

第二天一早,江兰特意带着两份东西去了养心殿:一份是包衣妇女的家庭情况册,上面记着张婶家每月只靠老伴打零工赚两百文,连药钱都不够;李婶家三个娃,最大的才五岁,连件像样的夏衣都没有;另一份是订单与民生的关联账,算着建工坊后每月能让五十户包衣家庭多赚三百文,还能按时供应后宫与民间订单,避免商户因缺货损失。

养心殿内,胤禛正对着新政奏折皱眉,见江兰进来,放下朱笔:“又有什么事?是兰馨牙刷的供应出了问题?”

“回皇上,牙刷供应一切顺利。” 江兰躬身递上手里的册子,“臣今日来,是想跟皇上说件关乎包衣民生的事。如今兰馨皂、手帕、香囊订单激增,可负责制作的包衣妇女都散在各家,效率低还误事。臣想建一座‘包衣妇女工坊’,把她们集中起来做工,统一提供场地、原料,定合理工钱和休息制度,让她们既能赚钱,又不耽误照顾家庭。”

胤禛拿起家庭情况册,翻到张婶那页,指腹划过 “药钱欠三百文” 的字样,眉头微蹙:“这些包衣人家的日子,竟还这么难?”

“是。” 江兰轻声回话,“包衣虽已脱奴籍,可大多只会些针线活,男人要么去做苦力,要么没活干。去年冬天,还有两户人家因为没钱买炭,冻病了孩子。若是建了工坊,每户每月能多赚三百文,够买两石米、三斤肉,日子能松快不少。而且工坊供应的订单,一半是后宫和官府所需,能省了内务府采买的周折,也能避免商户以次充好,一举两得。”

胤禛放下册子,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着 —— 他推行新政,最看重的就是 “藏富于民”,包衣群体是汉军旗的重要组成,若是能让她们安稳度日,不仅能减少流民,还能让其他旗人看到新政的好处。江兰这主意,既解决了订单问题,又能推动民生,确实可行。

“你要多少支持?” 胤禛抬眼问。

“回皇上,臣想请皇上赐一处闲置院落做工坊,再拨两百两银子用于改造和购置工具;另外,还请皇上允准臣从内务府备案,招募包衣妇女时能顺利些,不被地方管事刁难。” 江兰早把需求想好了,既不过分,又能解决关键问题。

胤禛爽快答应:“南城有处内务府的旧仓库,去年失火后修好了,一直空着,离包衣聚居区也近,就拨给你用。银子让苏培盛从内库支,务必把工坊建好。” 他顿了顿,又道:“若是做得好,往后内务府的针线活,也可交给工坊来做。”

江兰连忙谢恩:“臣定不辜负皇上信任,定让工坊既利民生,又助新政!”

从养心殿出来,江兰立刻去找苏培盛对接。苏培盛听说要建包衣妇女工坊,笑着说:“江侍读这主意高明!前些日子还有御史奏报,说包衣妇女无事可做,容易生是非。你这工坊一建,既给她们找了活,又能让她们赚钱,皇上肯定高兴。” 他当即让人去南城看仓库,还派了两个内务府的工匠,帮忙规划工坊改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天后,江兰跟着苏培盛派来的人去了南城。那处旧仓库是个三进的院落,前院有三间大瓦房,后院有个小花园,还有两间厢房。虽有些陈旧,可屋顶不漏,墙壁也结实。江兰站在前院大瓦房里,指着空间规划:“这里改造成生产区,左边两间做手帕和香囊的缝制,右边一间做兰馨皂的包装 —— 香皂制作有瑞祥号工坊,这里只负责包装,省得油烟味影响绣活。后院的厢房改造成原料库和成品库,花园留一半做休息区,摆几张石桌石凳,妇女们累了能歇歇,带孩子的还能让娃在园子里玩。”

工匠们听得连连点头:“江侍读考虑得真细,连带孩子的情况都想到了。” 江兰笑着补充:“还要在休息区隔出个小间当哺乳室,有的妇女还在喂奶,得有个私密地方。”

改造工坊的日子里,江兰每天都来盯着。大哥江石头听说妹妹要建工坊,主动带着军营里的几个兄弟来帮忙 —— 他们帮着修补屋顶,把大瓦房里的地面铺得平平整整,还在生产区装了窗户,让光线更亮,绣活时能看得清楚。大嫂也没闲着,带着几个妯娌来打扫院子,把后院的花园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种上了从家里移栽的薄荷,既能驱蚊,又能让院子里飘着清香。

江王氏更是天天泡在工坊里,跟工匠们商量针线筐的摆放,跟江兰一起定原料的存放规矩:“兰丫头,针线得按颜色分筐放,不然绣牡丹时找红线得半天;布料要叠整齐,放在通风的架子上,免得受潮发霉。” 江兰都一一记下,还让春桃把这些规矩写在木牌上,挂在生产区的墙上。

二十天后,工坊改造完成。前院的生产区里,每张桌子上都摆着崭新的针线筐、剪刀、木尺,墙上挂着各色丝线和布料;休息区的石桌上铺着粗布,薄荷在风里摇着叶子;哺乳室里放着两张小床,铺着柔软的褥子。江兰站在院子里,看着这规整又温馨的工坊,心里满是踏实 —— 这不仅是个生产的地方,更是能让包衣妇女们安身赚钱的家。

接下来就是制定制度。江兰和江王氏、王瑞一起,坐在工坊的休息区,琢磨了整整一天:

工钱方面,不能按天算,得按件算,这样手脚快的能多赚,手脚慢的也不亏 —— 绣一块手帕十文,缝一个香囊五文,包装一块香皂两文,每月做满三十天还能有五十文的全勤奖;

休息方面,每月休四天,逢初一、十五和节气放假,每天辰时开工,申时收工,中午有一个时辰的吃饭休息时间,带孩子的妇女要是娃哭闹,还能请半个时辰的假,不扣工钱;

原料和工具方面,工坊统一提供,不用妇女们自己带,要是弄丢了工具,按成本价赔偿,可若是工具用坏了,工坊免费换新;

还有质量把控,江王氏和大嫂负责每天检查成品,绣得好、缝得整齐的,每块手帕多给两文 “精细奖”,要是不合格,就指导着修改,不白忙活。

“这样的规矩,俺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江王氏把制度跟常一起做活的张婶、李婶说时,张婶激动得直擦眼泪,“以前给绣坊做活,每天得绣到半夜,还得自己带针线,做错了还要扣工钱。现在不仅管工具,还能放假,娃哭了还能请假,这真是遇到好人了!”

招募包衣妇女的消息,江王氏和张婶、李婶一起去包衣聚居区传的。那天清晨,南城的包衣巷里挤满了人,江兰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跟大家说工坊的规矩和工钱:“只要是包衣家庭的妇女,不管会不会做针线,来了都教,学会了就能赚钱。做得好的,每月能赚四百多文,够给家里买米买肉,还能给娃买新衣服!”

人群里,一个穿补丁衣裳的妇女怯生生地问:“江侍读,俺家娃才一岁,带着去工坊行不行?俺保证不耽误做活。” 江兰笑着点头:“当然行!工坊有休息区,娃能在园子里玩,你要是喂奶,还有专门的哺乳室。”

当天就有四十三个妇女报名,第二天又来二十七个,一共七十人,正好能分两批做活 —— 第一批辰时到午时做手帕和香囊,第二批午时到申时接着做,下午收工后还能赶回家做饭。江兰按大家的手艺分了组:手艺好的张婶、李婶带十个妇女做手帕绣活,细心的王婶带十个做香囊缝制,手脚麻利的刘婶带二十个做香皂包装,剩下的三十个没做过针线的,由江王氏和大嫂手把手教。

开工第一天,工坊里热闹得像过节。张婶带着组里的妇女坐在生产区左边,手里的针线飞快地在细棉布上穿梭,她教身边的小周媳妇:“绣牡丹的花瓣时,线要拉匀,别太松也别太紧,这样花瓣才好看。” 小周媳妇以前只会缝补丁,学得慢,张婶也不着急,手把手地教,到中午时,小周媳妇终于绣好了半朵牡丹,高兴得直拍手:“张婶,俺也会绣牡丹了!”

另一边,刘婶带着妇女们包装兰馨皂。她手里拿着紫檀木盒,教大家怎么把香皂轻轻放进盒子里,怎么铺云锦衬布:“这是给后宫的金箔皂,可得轻拿轻放,金箔掉了就不好看了。” 妇女们都学得很认真,手里的动作小心翼翼,包装好的香皂整齐地摆放在竹篮里,闪着细碎的金箔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休息时间,妇女们都聚在花园里,有的给孩子喂奶,有的拿出家里带的干粮吃,还有的拿着刚赚的工钱(江兰按天先发了当天的工钱),笑得合不拢嘴。小周媳妇拿着五文钱,激动地跟身边的人说:“俺长这么大,第一次靠自己赚这么多钱!晚上就能给娃买块糖吃了!”

江兰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暖暖的。她走到原料库,见江老实正帮着搬布料 —— 父亲听说女儿建了工坊,每天都来帮忙,要么搬原料,要么整理成品,累得满头汗也不歇。“爹,您歇会儿吧。” 江兰递过一块手帕,“这么热的天,别中暑了。”

江老实接过手帕,擦了擦汗,笑着说:“兰丫头,你做的这事,比爹这辈子做的任何事都强。你看这些妇女,以前都愁眉苦脸的,现在个个都笑着,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工坊运营半个月后,效果就显出来了。之前零散做活时,五十个妇女每月最多做两百块手帕,现在七十个妇女,半个月就做了三百块手帕、两百个香囊,包装了四百块香皂,不仅按时完成了后宫的订单,还多做了五十块手帕给瑞祥号商铺,王瑞笑得嘴都合不拢:“江姑娘,这工坊建得太值了!现在不仅不缺货,质量也比以前好太多,昨天李尚书家的夫人还来夸,说这次的手帕绣得比之前还精致。”

更让江兰高兴的是,包衣妇女们的生活真的改善了。张婶用赚的钱给老伴抓了药,老伴的病渐渐好了,她每天来工坊时都带着笑容;李婶给三个娃各买了件新夏衣,娃们穿着新衣服在花园里跑,笑得像花儿一样;小周媳妇攒了五十文钱,给家里买了袋米,还买了块肉,她说:“俺家娃长这么大,第一次吃肉,晚上抱着俺哭了半天。”

这些事,江兰都一一记在心里,还写成了折子,呈给胤禛。胤禛看折子的时候,苏培盛在旁边伺候,见皇上嘴角一直带着笑,也凑过去看了看。折子上写着:“包衣妇女张王氏,月赚四百二十文,为夫买药,病愈;包衣妇女李氏,月赚三百八十文,为三子添新衣,阖家欢……”

“江兰这丫头,总能把事办得这么妥帖。” 胤禛放下折子,对苏培盛说,“她建这工坊,不仅解决了订单问题,还让这么多包衣家庭过上了好日子,这才是新政该有的样子。”

苏培盛笑着回话:“皇上说得是。奴才听说,现在南城的包衣人家都夸江侍读是‘活菩萨’,还有的妇女说,要是没有这工坊,她们都不知道怎么过下去。江侍读这招,既赚了钱,又赢了人心,真是高明。”

八月初,工坊运营满一个月,江兰给妇女们发了工钱。张婶拿到四百五十文(全勤奖 精细奖),激动得给江兰磕了个头:“江侍读,您就是俺家的救命恩人!俺老伴的药钱、娃的学费,都靠这工钱了!” 江兰赶紧扶起她:“张婶,您别这样,这都是您自己靠手艺赚的,是您应得的。”

那天晚上,工坊的院子里挂起了灯笼,江兰让厨房做了包子和粥,跟妇女们一起过节。灯笼的光映着大家的笑脸,包子的香味飘满院子,孩子们在花园里追着跑,妇女们一边吃一边说着家常,还有的唱起了包衣人家的歌谣。江兰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里满是成就感 —— 她从包衣之女起步,如今不仅自己站稳了脚跟,还能带着更多包衣妇女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她穿越到这个时代,最想做的事。

江柱子和丫蛋也来了,江柱子看着工坊里的一切,拍着妹妹的肩膀说:“兰丫头,哥以前总担心你一个人在外头吃苦,现在看你做得这么好,哥就放心了。” 丫蛋拉着江兰的手,小声说:“姐,以后俺长大了,也要来工坊做活,跟你一样,帮大家赚钱。”

江兰笑着摸了摸丫蛋的头,抬头看向天上的月亮 —— 月光洒在工坊的院子里,映着妇女们的笑容,映着整齐的生产区,映着花园里的薄荷。这小小的包衣妇女工坊,不仅是个生产日用品的地方,更是她推动民生新政的一个起点。未来,她还会建更多这样的工坊,让更多包衣群体、更多百姓受益,一步步实现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让这大清的日子,因为她的努力,变得更红火、更安稳。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