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 第200章 胶东清硝固文脉 残页密语启新局

咸阳宫的午后阳光,透过大殿的格窗,在铺着的青石板上投下规整的光斑,像极了陈墨刚修订完的《仓颉篇》范本——笔画端正,疏密有致。他坐在案前,指尖捏着一枚刚刻好的秦篆木印,印面上的“太史令”三字还泛着新鲜的木纹,这是嬴政今早亲自颁给他的印信,木柄上缠着的红绸,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先生,李斯大人从胶东传来急报。”项伯捧着一卷竹简走进殿,少年的甲胄上还沾着胶东的海盐气息,显然是刚从驿站回来,“田假的残党已经全部肃清,吕氏旧窖里的轰天硝也被妥善处理,李斯大人说,胶东的百姓已经开始按正版范本学秦篆,有个老汉还特意刻了枚‘平’字木牌,挂在自家门上。”

陈墨接过竹简,指尖拂过上面的秦篆——李斯的字迹向来严谨,却在“百姓学字”那一段,多了几分轻快的笔意,写着“巷陌间皆闻诵读声,木简上‘平’字如林”。他嘴角牵起浅淡的笑意,后背的灼伤和牵机毒留下的隐痛还在,却因这寥寥数语,觉得浑身轻快了些:“李斯做得好。胶东刚归秦,百姓最需要的就是安稳,‘书同文’不仅是让他们看懂字,更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大秦的一份子,不是‘被征服者’。”

项伯点头,从怀里掏出一片干枯的清鳞草叶,放在案上:“这是从胶东旧窖里找到的,和云梦泽的清鳞草不一样,叶子边缘有锯齿,太医说,这种草能中和轰天硝的毒性,李斯大人已经让人在胶东广泛种植,既防火药隐患,又能当药材。”

陈墨捏起草叶,阳光透过叶片,能看到细密的脉络,像极了他画在《秦记》里的驰道网络图——纵横交错,连接起大秦的每一寸土地。他突然想起在云梦泽采草时,项伯溅在草叶上的泥点,想起在黑石渡底,吕政溅在逆震符上的血,想起在骊山火药库前,冯劫甲胄上的硝烟——这些碎片,最终都凝练成了案上这枚“太史令”印信,凝练成了百姓手里的“平”字木简。

“长城那边,蒙恬将军有消息吗?”陈墨将草叶夹进《仓颉篇》范本里,作为压页的书签,目光望向殿外——远处的学宫方向,传来学士们整齐的诵读声,“书同文,车同轨,天下归心”的字句,顺着风飘进殿里,庄严而温暖。

“蒙恬将军派人送来了战报。”项伯递过另一卷竹简,上面沾着些草原的沙尘,“扶苏公子已经抓住了打探防线的密使,密使供认,是‘沙丘之主’的余党,手里还藏着半枚骊宫卫令牌,和骊山秘藏里的金符能拼合。蒙恬将军说,长城的布防已经加强,匈奴那边没再敢靠近。”

“半枚令牌……”陈墨的指尖顿住,目光落在案上的三枚完整令牌上——骊、沙、帝三枚令牌并排摆放,内侧的篆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突然想起卫真死前说的“三钥齐,焚书启”,想起韩元怀里的“扶苏为钥”玉佩,心里一阵沉凝:“这半枚令牌,恐怕是吕不韦故意留下的‘饵’,目的是让我们以为,他的余党已经肃清,实则在暗中联络楚地、燕地的旧贵族,等着‘沙丘之变’的时机。”

项伯的脸色也凝重起来:“先生的意思是,胶东、骊山、长城的危机,都只是吕不韦计划的‘前戏’?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不是杀招,是‘慢棋’。”陈墨摇头,起身走到殿外,望着学宫典籍库的方向——鲁先生正带着几个学士,将新抄写的《仓颉篇》范本搬到晒书台上,阳光落在泛黄的竹简上,像给文脉镀上了一层金光,“吕不韦最狠的地方,不是用火药炸城,而是用‘文脉’做文章。他知道,大秦的根基是‘一统’,而‘一统’的核心,是‘人心归一’——‘书同文’是归一的关键,他就想从这里下手,让百姓混淆秦篆与六国旧字,让贵族借着‘复古文’煽动叛乱,最后再用扶苏做幌子,动摇嬴政的统治。”

正说着,鲁先生捧着一卷泛黄的《吕氏春秋》残页,匆匆走进殿,手里的竹简还沾着晒书台的尘土:“陈大人!这卷残页里藏着密语!老朽刚才晒书时,发现残页的背面,用朱砂写着‘楚地云梦,旧部待召;篆中藏隙,郡制为隙’——‘郡制’指的是陛下要推行的郡县制!”

陈墨接过残页,迎着阳光展开——背面的朱砂字因年代久远,已经有些褪色,却能清晰看出是吕不韦的笔迹。“楚地云梦”“郡制为隙”,这两个词像两道惊雷,在他脑海里炸开:楚地是项燕的旧地,云梦泽藏着吕氏的旧部;而郡县制是嬴政一统天下后要推行的核心制度,淳于越等儒士本就反对,若被吕氏旧部利用,借“反对郡县制、恢复分封”煽动叛乱,大秦的政治根基就会动摇。

“鲁先生,这卷残页要妥善保管,不能让任何人看到。”陈墨将残页小心地卷起来,放进贴身的锦袋里,“‘篆中藏隙’,说的应该是之前韩元修改的范本——他改的不仅是笔画,恐怕还在某些关键字里,藏了六国旧贵族的联络暗号,比如‘郡’‘县’‘统’这些字,百姓学错了,不仅是文脉混乱,还可能在不知情中,成了贵族传递消息的‘工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鲁先生脸色发白,连忙点头:“老朽立刻让人重新核对所有范本,尤其是和‘郡县制’相关的字,一个笔画都不能错!学宫的小学士们也可以帮忙,他们刚学秦篆,对笔画最敏感,错一个点都能看出来。”

陈墨点头,目光落在殿外晒书台上的竹简——那些竹简上的“平”“安”“郡”“县”,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大秦的未来。他突然想起在长平之战后,自己抱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说“等天下一统,就再也不用打仗了”;想起在都江堰,李冰握着他的手,说“水利是民生,文字也是民生”;想起在稷下学宫,田建投降后,学士们抱着典籍问“文脉还能续吗”——现在,他终于可以回答:能。

“项伯,你去一趟上郡。”陈墨转身,将一枚刻着“太史令”的木符递给少年,“把这卷残页的密语告诉扶苏公子,让他留意楚地来的流民,尤其是懂六国旧字的人。另外,告诉蒙恬将军,长城的防线不仅要防匈奴,还要防吕氏旧部借‘流民’之名混入,他们很可能会带着修改过的‘伪篆’,在军卒中散布谣言。”

项伯接过木符,郑重地攥在手里:“先生放心,我一定把话带到。等我回来,还想跟着你学刻秦篆,上次刻的‘安’字,鲁先生说我把宝盖头刻歪了。”

陈墨笑了,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好,等你回来,我教你刻‘一统’的‘统’字,让你记住,这字不仅是笔画,更是大秦的人心,是天下的太平。”

项伯转身离去,甲胄的铜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却因少年轻快的脚步,多了几分鲜活的暖意。陈墨望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宫道尽头,才转身回到案前,铺开一卷空白竹简,拿起刻刀——他要重新修订《仓颉篇》的“郡”“县”“统”三字,在旁边加注“笔画释义”,不仅写明怎么写,还要写明为什么这么写:“‘郡’者,君民共守之地;‘县’者,悬于一统之下;‘统’者,丝缕相牵,人心归一”。

刻刀落在竹简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像学童诵读秦篆的声音,像胶东百姓挂在门上的“平”字木牌,在风中轻轻晃动。殿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晒书台上的竹简被学士们收好,鲁先生的声音传来:“陈大人,所有范本都核对完了,没有错字!小学士们还画了张‘秦篆笔画图’,贴在学宫门口,说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秦篆!”

陈墨放下刻刀,走到殿外——学宫门口的槐树上,果然贴着一张大大的竹简,上面用朱砂画着“平”“安”“郡”“县”的笔画,旁边用小字写着“陈先生说,笔画正,人心正”。几个路过的百姓停下脚步,指着竹简上的字,小声议论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还让孩子用手指跟着笔画描,嘴里念着“平,平安的平”。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是从楚地云梦泽赶来的斥候,他浑身是泥,手里举着一卷染血的帛书,脸色惨白:“陈大人!楚地急报!云梦泽发现吕氏旧部的聚集点,他们手里拿着修改过的‘伪篆’范本,正在煽动流民,说‘郡县制是秦人的暴政,恢复分封才能太平’!还有,他们手里有一枚‘楚地水师’的旧令牌,似乎要劫持驰道上的粮草!”

陈墨接过帛书,指尖触到上面的血迹,后背的隐痛再次袭来,却依旧握紧了帛书——上面的“伪篆”字迹,和韩元修改的如出一辙,“郡”字的右半被改成了“君”,“县”字的下面被改成了“幺”,显然是故意曲解字义,煽动民心。

“鲁先生,立刻将学宫的‘秦篆笔画图’抄录百份,派人送到楚地沿途的驿站,让百姓看清伪篆的破绽!”陈墨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项伯刚去上郡,我亲自去楚地——云梦泽不仅藏着吕氏旧部,还藏着‘篆中藏隙’的关键,我必须去,才能守住‘书同文’的根基,守住郡县制的推行,守住天下的太平。”

鲁先生连忙点头,转身去安排抄录竹简。陈墨回到殿内,拿起案上的“太史令”印信,将《吕氏春秋》残页和帛书贴身藏好,又将那片胶东的清鳞草叶放进怀里——这草叶不仅能中和毒性,还能提醒他,每一次危机的化解,每一寸文脉的守护,都离不开百姓的支持,离不开那些写在木简上、刻在门楣上、记在心里的“平”字。

嬴政从后宫赶来时,陈墨正牵着马,站在宫门外。夕阳的金光落在他的麻布袍上,落在“太史令”印信的红绸上,像给这具刚从生死边缘回来的身体,镀上了一层坚定的光。“陈墨,楚地危险,让蒙毅去,你留在咸阳主持‘书同文’。”嬴政的声音里带着担忧,伸手想拉住他的缰绳。

“陛下,我必须去。”陈墨摇头,目光望向楚地的方向——那里有云梦泽的清鳞草,有吕氏的旧部,有等待看清秦篆的百姓,“‘书同文’不是写在竹简上的死字,是要走进百姓心里的活脉。我去楚地,不仅是肃清旧部,更是要亲自教百姓写‘郡’‘县’‘统’,告诉他们,郡县制不是暴政,是让天下人都能安稳生活的‘规矩’,秦篆不是束缚,是让天下人都能互通心意的‘桥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嬴政看着他眼底的坚定,知道劝不动——从长平之战到都江堰,从稷下学宫到骊山火药库,陈墨永远站在“文脉”与“民心”的第一线,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挡在大秦的根基前。他从腰间解下自己的御马令牌,递给陈墨:“这令牌能调动沿途所有驿站和驻军,你一定要保重。咸阳的学宫,‘书同文’的推行,寡人会替你盯着,等你回来,我们一起看百姓写满秦篆的咸阳城。”

陈墨接过令牌,郑重地躬身行礼。马蹄声响起,他骑着马,朝着楚地的方向疾驰而去,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落在宫门外的青石板上,像一卷正在展开的秦篆竹简——笔画端正,一往无前。

学宫门口的槐树下,鲁先生带着学士们和小学童,朝着陈墨远去的方向,齐声诵读起《仓颉篇》:“秦篆一,天下平;度量同,民安宁;郡县统,文脉兴……”诵读声在咸阳城的暮色里回荡,穿过殿宇,越过驰道,朝着楚地的云梦泽方向飘去,像一缕文脉的丝线,将大秦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百姓,紧紧牵在一起。

而陈墨怀里的《吕氏春秋》残页,在颠簸中轻轻展开一角,背面的朱砂密语,除了“楚地云梦,旧部待召;篆中藏隙,郡制为隙”,还有一行极小的字迹,被血色掩盖了大半,只能看清“焚书……坑儒……沙丘……”——这行字像一颗埋在文脉深处的种子,在暮色里,悄然积蓄着力量,等着在未来的某一天,破土而出,揭开吕不韦终局之棋的最后一层面纱。

驰道两旁的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无数个正在学写秦篆的指尖,执着而坚定。陈墨伏在马背上,后背的隐痛还在,却因怀里的竹简、手中的令牌、耳边的诵读声,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知道,前路纵有千难万险,只要“书同文”的文脉不断,只要百姓心里的“平”字不灭,大秦的天下,就永远不会倒。而他,会一直走下去,直到将秦篆写遍天下,直到将太平带给每一个百姓。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