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 第161章 鸿沟水漫梁城月 墨胆孤言止血光

咸阳的秋来得猝不及防,刚过淮水时还能看见岸边残荷带露,踏入函谷关,风里便裹着渭水的凉意,吹得道旁白杨树叶子簌簌落了满地。陈墨牵着项伯的手,踩着碎叶往咸阳宫方向走,少年背上的楚剑匣撞出轻响,与街边传来的“秦灭楚,天下定”的吆喝声混在一处,竟有些格格不入。

项伯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只是攥着那卷项燕批注的《孙子兵法》,时不时抬头望一眼咸阳城的轮廓——比起寿春的清雅,这座都城像一头伏在渭水畔的巨兽,夯土城墙高达三丈,城门上悬挂的玄色秦旗被风扯得猎猎作响,城楼下的戍卒甲胄锃亮,手中长戟的寒芒刺得人眼睛发疼。

“这就是秦国的都城?”项伯的声音比三日前在渡船上沉了些,少了几分倔强,多了些试探。

陈墨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城门处张贴的告示上——那是李斯亲笔写的《平吕檄文》,墨迹还未完全干透,上面列着十几个吕不韦旧部的名字,每个名字上都画着朱红的叉。城门口的刑架上还挂着几具尸体,乌鸦在头顶盘旋,引得路过的百姓纷纷低头快步走过,脸上带着掩不住的惶恐。

“吕不韦的余党?”项伯的脚步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在楚地时便听人说过,吕不韦曾权倾朝野,最后却被嬴政赐死,如今这场清算,不知要牵连多少人。

陈墨抬手按住他的肩膀,示意他别多言:“陛下刚平定楚地,最怕人心浮动,这场清算,也是为了稳住关中。”话虽如此,他心里却有些不安——李斯的檄文里,竟提到了“百尸洼密道与吕党通谋”,分明是把矛头往他身上引。看来王翦虽烧了那卷身世竹简,李斯却没打算放过这个借题发挥的机会。

两人刚走到宫门口,内侍赵高便躬着身子迎了上来,脸上堆着惯常的假笑,眼神却在项伯身上扫了好几圈:“陈先生,陛下在章台宫等您许久了,这位小郎君……”

“项燕将军遗孤,项伯。”陈墨淡淡开口,没给赵高追问的机会,“陛下有旨,让他随我一同入宫?”

赵高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陛下只召了先生,不过既然是项将军遗孤,老奴便通融一次,只是殿内规矩多,小郎君可得守着分寸。”

章台宫的玉阶被秋霜打湿,踩上去有些滑。陈墨牵着项伯的手,一步步往上走,少年的手心有些出汗,显然是第一次踏入这样威严的地方。殿门推开时,一股浓郁的熏香扑面而来,嬴政正坐在御座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圭,身上的玄色龙袍绣着金线,衬得他脸色愈发冷峻。

“臣陈墨,参见陛下。”陈墨躬身行礼,项伯也学着他的样子,笨拙地弯下腰。

嬴政没让他们起身,目光落在项伯身上,像鹰隼打量猎物:“你就是项燕的儿子?”

项伯的身子颤了颤,却还是抬起头,直视着御座上的人:“回陛下,项伯是项燕之子。”他的声音虽小,却没有丝毫怯懦。

嬴政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转而看向陈墨:“楚地之事,你办得不错。王翦的奏报里说,你劝降了钟离昧,还安抚了寿春百姓,倒是有几分安抚民心的本事。”

“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陈墨垂着眼,不敢接话——嬴政的语气听不出喜怒,越是这样,越要小心。

果然,嬴政话锋一转,拿起案上的一卷竹简:“不过,李斯奏报说,百尸洼密道里,搜出了几封吕不韦旧部与楚人的往来书信,信里还提到了你。你倒是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陈墨心中一凛,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定了定神,缓缓开口:“陛下,百尸洼密道是吕不韦旧部为了谋逆所建,臣也是偶然发现。至于那些书信,臣从未见过,想来是有人故意栽赃,意图挑拨陛下与臣的关系。”

“栽赃?”嬴政冷笑一声,将竹简扔在案上,“如今吕党余孽还在关中作乱,你刚从楚地回来,就有人把书信送到李斯府上,未免太过巧合。”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还是说,你与吕党,本就有牵连?”

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项伯紧张地攥住陈墨的衣角,连呼吸都放轻了。陈墨却依旧平静,抬起头直视嬴政:“陛下若信臣,臣无需多言;陛下若不信臣,臣便是说再多,也无济于事。只是臣想说,如今天下未定,韩、赵、燕、楚已灭,只剩魏、齐两国。若因些许流言便自乱阵脚,只会让他国有机可乘。”

嬴政盯着他看了许久,突然笑了:“好一个‘天下未定’。朕果然没看错你,你心里装的,从来都是大秦的天下。”他挥了挥手,示意赵高把竹简拿走,“那些书信,朕已经让人查了,确实是吕党余孽伪造的,李斯那边,朕也训诫过了。”

陈墨松了口气,躬身道:“谢陛下明察。”

“不过,”嬴政话锋又转,“你也别以为朕会完全放心。正好,如今有个差事交给你,做得好,之前的事便一笔勾销;做得不好,休怪朕无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臣愿听陛下差遣。”

“王贲在大梁城外已经困了三个月了。”嬴政站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远处的咸阳宫城墙,“大梁城坚,粮草充足,王贲几次攻城,都损兵折将。朕要你即刻赶赴大梁,辅佐王贲破城。”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大梁是魏国都城,百姓众多,若能少流血,便少流血。但若是有人负隅顽抗,也不必手软。”

陈墨心中一动——嬴政这话,看似矛盾,实则是让他在“破城”与“安民”之间找平衡,既要有秦军的铁血,也要有统一天下的仁德。这正是他一直坚持的“止杀”之道。

“臣遵旨。”

“项伯就留在咸阳吧。”嬴政突然开口,目光落在少年身上,“让他入太学读书,学学秦法,也学学如何做一个大秦的子民。”

陈墨心中一紧,刚想开口反对,项伯却先一步说道:“陛下,臣愿随陈先生一同前往大梁。”

嬴政有些意外:“你想去大梁?那里可是战场,刀剑无眼。”

“臣父亲是武将,死在战场上;臣虽是少年,却也想看看,大秦的军队是如何攻城略地,也想看看,陈先生说的‘仁德安民’,到底是怎样的。”项伯的声音很坚定,眼神里带着少年人的执拗。

嬴政看了看项伯,又看了看陈墨,突然笑道:“好,既然你想去,便跟着陈墨吧。只是你要记住,到了大梁,一切都要听陈墨的,若是敢惹事,朕可不会饶你。”

“谢陛下。”项伯躬身行礼,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意。

离开章台宫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宫墙上,给这座威严的宫殿添了几分暖意。项伯跟在陈墨身后,小声问道:“先生,陛下是不是故意试探你?”

陈墨点了点头:“陛下生性多疑,尤其是吕不韦之事后,对谁都不会完全放心。这次让我们去大梁,既是给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是想让你看看大秦的实力,断了你报仇的心思。”

“我早就没想过报仇了。”项伯小声说,“在路上看到那些流民,我才知道,战争最苦的是百姓。父亲说过,武将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可若是保家卫国的代价是让更多百姓流离失所,那这场战争,到底值不值得?”

陈墨心中一暖,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能想明白这些,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欣慰的。”

两人刚走到宫门口,就看见一辆马车停在那里,车夫见他们出来,立刻躬身行礼:“陈先生,李丞相让小人在此等候,说这是给您和小郎君准备的马车,还说……让您路上小心。”

陈墨皱了皱眉——李斯这是在示好,还是在监视?他没多问,带着项伯上了马车。马车驶离咸阳城时,他掀开窗帘,望着渐渐远去的城门,心中暗道:咸阳的水,比楚地的淮水还要深,这次大梁之行,怕是不会太平。

马车一路向东,走了五日,便到了大梁城外的秦军大营。远远望去,大营连绵数十里,旗帜如林,甲胄的寒芒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气势恢宏。刚到营门口,就看见一个身着黑色甲胄的年轻将军迎了上来,身材高大,面容刚毅,正是王贲。

“陈先生,可算把你盼来了!”王贲大步走上前,握住陈墨的手,语气里满是急切,“我父亲总说你有奇计,如今大梁城久攻不下,你可得帮我想想办法。”

陈墨笑了笑:“王将军客气了,我只是来辅佐将军,不敢说有奇计。”他指了指身边的项伯,“这位是项燕将军的遗孤,项伯,随我一同来见识见识秦军的风采。”

王贲的目光在项伯身上顿了顿,随即点了点头,没多问——他知道父亲与陈墨的交情,也知道陈墨的为人,既然是陈墨带来的人,自然信得过。

三人走进中军大帐,帐内的沙盘上清晰地刻着大梁城的地形。王贲指着沙盘,语气沉重:“大梁城周长三十里,城墙都是用夯土筑成,厚达两丈,城外还有护城河,水深三丈,宽五丈。我派了三万人攻城,打了三个月,死伤快一万了,还是没能破城。”

陈墨俯身看着沙盘,眉头微微皱起——大梁城的防御确实坚固,若是硬攻,只会徒增伤亡。他的目光落在沙盘西侧的一条蓝色线条上,那是鸿沟。

“将军,鸿沟离大梁城有多远?”

“不到十里。”王贲答道,“鸿沟连接黄河与淮河,水流湍急,只是不知道先生问这个做什么?”

陈墨直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将军有没有想过,引鸿沟之水,灌大梁城?”

王贲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我也想过,可鸿沟的水位比大梁城低,怎么引水?而且,城里有十几万百姓,若是引水灌城,岂不是要淹死很多人?”

“水位可以改。”陈墨指着沙盘,“我们可以在鸿沟上游筑坝,抬高水位,再挖一条渠道,把水引到大梁城的护城河。这样一来,护城河的水会漫过城墙,大梁城的夯土城墙遇水会变软,到时候再攻城,就容易多了。”他顿了顿,语气沉重,“至于百姓……我们可以提前派人通知城内百姓,让他们出城投降,只要魏王假肯降,我们便不伤害百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贲沉默了——引水灌城确实是破城的好办法,可若是魏王假不肯投降,城里的百姓就会遭殃。他看向陈墨:“先生,你觉得魏王假会投降吗?”

陈墨摇了摇头:“不好说。魏王假继位以来,一直对秦心存忌惮,却又不甘心投降。不过,我们可以先派人去劝降,给他一个台阶下。若是他冥顽不灵,再引水不迟。”

王贲点了点头:“好,就按先生说的办。我这就派人去劝降,同时让士兵们开始筑坝挖渠。”

接下来的几日,秦军大营里一片忙碌。士兵们分成两拨,一拨在鸿沟上游筑坝,一拨在大营与大梁城之间挖渠。陈墨每日都去工地查看,时不时指点士兵们如何加固堤坝,如何让渠道更顺畅。项伯也跟着他,看着秦军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劳作,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先生,秦军的纪律真好。”项伯小声说,“在楚地时,楚军士兵干活总是拖拖拉拉,可秦军士兵,就算是挖渠,也像打仗一样认真。”

陈墨笑了笑:“秦法严明,赏罚分明,士兵们自然不敢懈怠。而且,他们知道,早日破城,就能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

就在筑坝挖渠进行到一半时,去劝降的士兵回来了,带来了魏王假的答复——不降。

“魏王假说,大梁城坚粮足,就算秦军围上一年,也攻不下来。还说,若是秦军敢引水灌城,他就杀了城里所有的秦国人质。”士兵低着头,语气里满是愤怒。

王贲气得一拍桌子:“好一个冥顽不灵的魏王假!既然他不肯降,那就别怪我无情!传令下去,加快筑坝挖渠的速度,三日后,引水灌城!”

陈墨皱了皱眉:“将军,再给魏王假一次机会吧。城里还有十几万百姓,若是引水,他们就会遭殃。”

“先生,我已经给过他机会了。”王贲的语气很坚定,“若是再拖延下去,我们的粮草也快不够了。而且,士兵们死伤这么多,若是不能尽快破城,怎么向他们交代?”

陈墨知道,王贲说的是实话。秦军已经围了大梁三个月,粮草确实有些紧张,士兵们的士气也渐渐低落。若是再拖延下去,恐怕会生变故。他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好,三日后引水。但我们要提前在城外搭建帐篷,准备好粮食和药品,一旦百姓出城,就立刻安置他们。”

王贲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安排。”

三日后,鸿沟上游的堤坝已经筑好,渠道也挖通了。王贲亲自来到堤坝上,手里握着一面红旗,望着远处的大梁城,深吸一口气,高声喊道:“开闸放水!”

士兵们立刻拉开闸门,鸿沟的水顺着渠道汹涌而下,像一条奔腾的巨龙,朝着大梁城的方向冲去。水势越来越大,很快就灌满了大梁城的护城河,接着又漫过了城墙,朝着城里涌去。

陈墨站在大营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的大梁城,心中五味杂陈。他看到城里的百姓纷纷爬上屋顶,挥舞着衣物求救;看到魏军士兵在水中挣扎,有的甚至放弃了抵抗,朝着城外游来;看到魏王假的宫殿被水淹没,只剩下屋顶露在水面上。

项伯站在他身边,脸色苍白,嘴唇颤抖着:“先生,这就是战争吗?为了破城,就要牺牲这么多百姓?”

陈墨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沉重:“这不是我想看到的战争,但有时候,为了终结更大的战乱,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选择。你看,那些出城的百姓,我们会安置他们,给他们粮食和住处。等天下统一了,就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战争了。”

项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目光却依旧停留在被水淹没的大梁城上,眼神里充满了迷茫。

两日后,大梁城的水位渐渐下降,城墙因为被水浸泡,已经变得松软。王贲下令攻城,秦军士兵们踩着云梯,很快就登上了城墙,城里的魏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魏王假穿着一身素衣,双手反绑,被士兵们押到了秦军大营。他头发散乱,脸上满是泥土,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帝王威严。

王贲坐在中军大帐的主位上,看着跪在地上的魏王假,语气冰冷:“魏王假,你可知罪?”

魏王假抬起头,眼中满是不甘:“我身为魏王,守土有责,何罪之有?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好一个守土有责!”王贲冷笑一声,“你为了一己之私,让十几万百姓跟着你遭殃,如今城破被俘,还敢嘴硬!传令下去,将魏王假及其王室宗亲全部斩首,以儆效尤!”

“将军不可!”陈墨立刻上前一步,拦住了正要传令的士兵。

王贲皱了皱眉:“先生,你这是何意?魏王假负隅顽抗,害死了我们这么多士兵,难道不该杀吗?”

“将军,魏王假确实该罚,但不该杀。”陈墨躬身道,“如今韩、赵、燕、楚已灭,魏国刚降,齐国还在观望。若是我们杀了魏王假及其宗亲,齐国必定会拼死抵抗,其他国家的遗民也会心生怨恨,不利于天下安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处置?”

“臣建议,封魏王假为‘大梁侯’,让他留在大梁,掌管魏国的宗庙祭祀。”陈墨缓缓开口,“这样一来,既彰显了大秦的仁德,又能安定魏国百姓的心,还能让齐国看到大秦的诚意,为日后灭齐打下基础。”

王贲沉默了——陈墨说的有道理,可他心里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他看向帐外,那里站着许多秦军士兵,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色,期待着将军能为死去的战友报仇。

“先生,你可知,我们有多少士兵死在了大梁城外?”王贲的声音有些沙哑,“一万多士兵,他们的父母在等着他们回家,他们的妻儿在等着他们团聚,可他们却永远留在了这里。若是不杀魏王假,我怎么向他们交代?”

“将军,死去的士兵已经无法复生,但活着的百姓还需要我们守护。”陈墨的语气很坚定,“若是我们杀了魏王假,只会让更多的人死去;若是我们封他为侯,就能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这才是对死去士兵最好的交代,因为他们流血牺牲,就是为了天下太平。”

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士兵们都看着王贲,等着他做决定。王贲沉默了许久,终于叹了口气:“好,就按先生说的办。不过,若是魏王假敢再生异心,我定不饶他!”

陈墨松了口气,躬身道:“谢将军。”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将军,先生,不好了!魏国王室的宗庙里,发现了一个神秘人,他说要见陈先生!”

陈墨皱了皱眉:“神秘人?他说他是谁了吗?”

“他没说,只说他手里有一样东西,是给陈先生的,还说这件东西,关系到大秦的安危。”

陈墨心中一动——会是谁?难道是吕不韦的旧部?还是魏国的残余势力?他看向王贲:“将军,我去看看。”

王贲点了点头:“小心行事。”

陈墨跟着士兵走出中军大帐,朝着魏国王室的宗庙走去。项伯也想跟着去,却被陈墨拦住了:“你留在帐内,别乱跑。”

少年点了点头,看着陈墨的身影渐渐远去,心中涌起一股不安的预感。他总觉得,那个神秘人,来者不善。

陈墨跟着士兵走到宗庙门口,只见宗庙的大门敞开着,里面黑漆漆的,看不清里面的情况。士兵小声说:“先生,那人就在里面。”

陈墨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宗庙内弥漫着一股檀香的味道,两侧摆放着魏国历代君主的牌位,烛光摇曳,映得牌位上的字迹忽明忽暗。

“阁下是谁?找我何事?”陈墨高声问道。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牌位后面传来,带着一丝诡异的笑意:“陈先生,别来无恙?”

陈墨猛地一愣——这个声音,他太熟悉了。他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穿着黑色长袍的人从牌位后面走了出来,脸上戴着一张青铜面具,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眼神里满是阴鸷。

“是你?”陈墨的瞳孔骤然收缩,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那人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扔到陈墨面前:“陈先生,这是我给你的‘礼物’,你看看吧。看完之后,你就知道,大秦的天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安稳。”

陈墨弯腰捡起竹简,借着烛光打开,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字,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刺得他眼睛生疼。他猛地抬起头,看向那人:“你想干什么?”

那人笑了笑,转身朝着宗庙的后门走去:“我不想干什么,只是想让你知道,有些秘密,是藏不住的。三日之后,咸阳城会有大事发生,至于是什么事……就看陈先生能不能阻止了。”

说完,那人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后门的黑暗中。陈墨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竹简,手心的汗水浸湿了竹简上的字迹。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已经悄然降临,而这场风暴的中心,不仅在大梁,更在遥远的咸阳城。他该如何应对?三日之后,咸阳城到底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答案。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