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523章 汉22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第523章 汉22

作者:风波静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5 14:23:0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汉代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金枝玉叶的宗室公主。但她们的为人行事,很快都随着历史的长河流逝了,唯独“良家子“出身的昭君却流芳千古,人们怀念不已。1963年,董必武作了一首咏昭君的诗,镌刻在昭君墓前的石碑上:“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不仅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也肯定了汉元帝的历史眼光。

历史评价汉宣帝刘询:乱我家者,太子也![]班固:壮大,柔仁好儒。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刘渊: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

]司马光: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孝元践位之初,虚心以问禹,禹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然则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足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至于始疑望之不肯就狱,恭、显以为必无忧。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在中智之君,孰不感动奋发以厎邪臣之罚!孝元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是使恭、显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惮者也。[

]洪迈:孝元之优柔不断,权移於阍寺,汉业遂衰。王夫之:汉之亡。非元帝之咎也,帝弱而寡断,然而无所伤于天下,石显仅逞于异己,而恶不及于民,国之元气未斵焉。故曰:非元帝之咎也。[]蔡东藩:若元帝之优柔寡断,徒受制于宦官外戚而已。虎父生犬子,吾于汉宣元亦云。[]**:前汉自元帝始即每况愈下。汉元帝好儒学,掘斥名、法,抛弃了他父亲的一套统治方法,但优柔寡断,是非不分。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多才多艺刘奭多才多艺,能写一手漂亮的篆书,至于弹琴鼓瑟、吹箫度曲、辨音协律等等,无不穷极其妙,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他太过拘谨,优柔寡断,信用宦官弘恭、石显等,统治期间,自然灾害不断,社会危机日深,土地兼并之风盛行,昭宣二帝的中兴之业就此开始衰败。

不幸婚姻

汉元帝还是皇太子时,最宠爱的姬妾是司马良娣。不幸的是,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司马良娣一病而逝,临终前她悲伤地对刘奭说:“我的死并非寿数已尽,而是其她那些良娣、良人们嫉妒我,轮番诅咒的结果啊!“那一年刘奭才25岁,对这话深信不疑。司马良娣死后,刘奭伤痛欲绝,大病一场,病好以后也一直闷闷不乐,而且痛恨那些姬妾,一个也不肯见面。时间一长,连汉宣帝也知道儿子仇视自己的姬妾,为了帮助儿子从痛苦中解脱,就命令王皇后挑选几个出身良家、年轻貌美的宫女去服侍皇太子,以求博得太子的欢心。

王皇后挑选了王政君等五人,乘太子来拜见宣帝时,叫人悄悄地问太子:“这几个宫女怎么样?“太子由于思念司马良娣,对她们一个也不感兴趣,然而既是皇后派人询问,只得勉强答道:“其中一个还可以吧。“当时王政君坐得离太子很近,又独独穿了一件与众不同的、镶着绛色边缘的掖衣,那人以为是指她,就禀告了王皇后。王皇后立即令人将王政君送进太中,当上了太子妃,不久生下儿子刘骜,这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堂堂大汉王国的皇太子,能够如此钟情于一个“良娣“,令人顿生怜悯之情;而他最心爱的这个“良娣“却又不幸早逝,使“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刘奭几乎对所有美女都丧失了兴趣,也是一种不幸。

昭君出塞

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朝汉时向汉元帝求亲,元帝以宫女王嫱配他为妻。王嫱,字昭君,西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昭君虽然仪容雅丽,举止端庄,但因未受皇帝封诰,所以在后宫的地位极其卑微,不受重视。如同当时绝大多数宫女一样,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但当历史提供机会时,她主动请行,自愿远嫁匈奴。在临行前举行的欢送仪式上,元帝见昭君丰容靓妆,光彩照人,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不禁大为悔恨,很想把她留下,但又不便失信,只得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昭君的事迹在正史记载中仅有几十个字,但在稗官野史中的记载却非常多,而且更富于传奇色彩。

《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由于画工毛延寿的卑劣行径,误了昭君的青春,害得她背井离乡,远嫁异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家族成员

父母父:汉宣帝刘询。母:恭哀皇后许平君。后妃孝元皇后王政君,生汉成帝刘骜。昭仪傅氏(傅昭仪、定陶太后),生平都公主、定陶恭王刘康。昭仪冯媛(中山太后),生中山孝王刘兴。婕妤卫氏(卫婕妤),生平阳公主。司马良娣(元帝未登基时薨)。子女,子汉成帝刘骜,母王皇后。定陶恭王刘康,母傅昭仪。中山孝王刘兴,母冯昭仪。女平都公主,母傅昭仪。平阳公主,母卫婕妤。颍邑公主。

后世纪念

渭陵位于咸阳城北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是汉元帝刘奭的陵寝。陵冢为覆斗形,底部周长640米,高27.5米。陵西北500米处有王皇后墓。陵东北500米处有28座陪葬墓,排列有序,东西4行,每行7座,俗称“二十八宿“。南边一组陪葬墓原先可能有7座,又叫“七妃冢“。现存陪葬墓18座,主要陪葬者有王凤、王莽妻和冯奉世等。1996年在陵北500米处出土了一批玉器文物,有玉马、玉狮、 玉熊、玉辟邪、玉鹰和玉俑头等。[]1956年,渭陵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陵北375米,有孝元王皇后合葬陵。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4月17日),字太孙,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汉元帝刘奭的儿子,母为王政君。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四月册立为太子。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即位,沉湎酒色,荒于政事,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同时任由外戚专政,朝廷大政为太后王政君一族把持,埋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去世,终年四十四岁,庙号统宗(后被革除),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汉成帝时曾经有数次灾异现世,刘向、谷永等大臣皆归咎于许皇后,说是由于她“专宠”造成的。于是,许皇后的“椒房掖廷用度”被减省,甚至最后连皇帝的面也见不上了。许皇后一肚子怨气无从发泄,她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许谒背地里巫蛊恶毒诅咒后宫有身孕的妃子。此事被成帝的另一宠妃赵飞燕揭发,许谒等人巫蛊被处死,许皇后连坐被废黜,后来被赐死。

少时谨慎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刘骜出生于长安甲馆画堂。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嫡皇孙,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骜即骏马),字太孙,经常把他放在自己身边。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去世,刘骜的父亲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四月,刘骜被立为太子。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有一次元帝急诏刘骜,他不敢横越驰道(皇帝专用道路),绕了一圈迟迟才面见元帝。

汉元帝知道了事情始末之后,非常的高兴,下令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驰道。 年长贪乐 随着年龄增长,刘骜开始终日沉湎于玩乐,生母王皇后也不得元帝宠幸。 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中山哀王刘竟去世,太子刘骜前往吊丧。刘竟是汉元帝的幼弟,和刘骜游学一块长大。汉元帝望见刘骜,感动怀念刘竟,悲伤不能自止,但刘骜到了跟前却没有哀伤的表情,汉元帝很恼火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意思就是说刘骜不配为人主。汉元帝把这番话告诉了自己的宠臣,曾被他诏令护佑太子的史丹,史丹脱下帽子向汉元帝谢罪说:“臣的确见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为感伤而伤身的情况。早上太子准备进见,臣私自嘱咐不要哭泣,以免陛下感伤。罪在臣下,当死。”汉元帝听后,责怪的意思才慢慢消解。

继承帝位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汉元帝刘奭崩。六月,皇太子刘骜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刘骜的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从此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也为后来的王莽乱国埋下了伏笔。 外戚擅权 外戚王氏擅权之所以得以实现,与汉成帝关系非常密切,当时外戚和宦官势力不断坐大,汉成帝便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政策。 汉成帝的制衡政策运用的并不成功,太后王氏一族势力不断壮大,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被封侯,老大王凤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其大司马职位先后由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继承,最后传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总之,王商死后,朝中再无可以节制王氏一族的力量,这一切都为王莽篡汉创造了条件。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