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299章 尸易无限(204)

火焰山的热浪裹着沙砾扑面而来,刚靠近临时遮阳棚,额头上的汗就顺着脸颊往下淌。张教授蹲在最大的盗洞边,手里捏着一块泛着黄褐色的丝织品残片,指尖都被汗水浸得发皱:“这是高昌国特有的‘联珠纹’丝织品,用的是西域的染色工艺,红色是用红花染的,蓝色是靛蓝,在中原很少见。”他把残片递给Shirley杨,“你看边缘的磨损痕迹,像是被盗墓贼用刀硬生生扯下来的,里面的文物恐怕遭了大殃。”

Shirley杨从背包里掏出便携式显微镜,对着丝织品残片仔细观察:“纤维还没有完全脆化,说明墓葬里的湿度相对稳定。但火焰山白天温度能超过50℃,盗洞不封堵的话,热空气灌进去会让文物脱水。咱们得先在盗洞上方搭建双层遮阳棚,再用隔热棉把洞口包起来,降低洞内温度。”

胖子扛着一捆钢管走过来,T恤早就被汗水浸透:“搭棚子的活儿交给我,保证比敦煌的还结实!就是这鬼天气,待一会儿就像在蒸笼里,咱们得多备点水,别中暑了。”

老烟枪从帆布包里掏出几个葫芦瓢,里面装着墨绿色的草药汁:“这是用骆驼刺和甘草熬的,能清热解暑,你们先喝一碗。吐鲁番的沙漠里有‘热晕症’,头晕恶心的时候含一片甘草就能缓解。”他一边说,一边在遮阳棚周围撒上一圈干燥的艾草,“火焰山附近有沙蜥和蝎子,艾草的气味能让它们躲远些。”

阿贵蹲在盗洞边,手里捧着一块刚清理出来的回鹘文文书碎片,鼻尖几乎贴在上面:“这上面的回鹘文是‘木活字印刷’的!你看字迹边缘的墨迹,比手写的更规整,这可是个大发现!高昌国的活字印刷技术比咱们之前认为的还要早。”他从背包里掏出透明的塑料薄膜,小心翼翼地把碎片夹在中间,“得赶紧做好防潮,这里温度太高,文书一脱水就会卷成筒状。”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顶着烈日搭建好了双层遮阳棚,又在盗洞周围挖了一圈浅沟,铺上隔热棉,把洞内温度勉强控制在了30℃以下。准备进洞的前一晚,老烟枪煮了一大锅绿豆汤,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听李局长讲高昌国的历史:“高昌国的贵族墓葬有‘积沙防盗’的传统,墓道里会填一层细沙,下面藏着锋利的木刺,一旦有人挖盗洞,沙子就会往下漏,把人埋在里面。”

胖子喝了一大碗绿豆汤,抹了抹嘴:“积沙算什么,咱们连献王墓的痋术都见过,还怕这个?明天我第一个下去,要是有木刺,我用工兵铲给它撬了!”

Shirley杨却摇了摇头:“不能大意,高昌国的防盗手段可能更隐蔽。咱们进洞前,先用探测仪扫描一遍,确定没有金属或木质的暗器,再用竹竿试探沙子的厚度,避免踩空。”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开始准备进洞。阿贵把回鹘文文书碎片小心地放进密封盒,又往背包里塞了两本《回鹘文词典》:“要是在洞里发现完整的文书,我就能当场辨认内容,说不定能找到墓主人的身份信息。”

胖子穿着轻便的防刺服,背着强光手电筒和工兵铲,率先顺着盗洞往下爬。洞壁的沙土很烫,手刚抓上去就像碰到了烙铁,他咬着牙往下爬了约五米,突然喊道:“下面有沙子流动的声音!”

我们赶紧把事先准备好的竹筐递下去,胖子用工兵铲把沙子一点点铲进竹筐,很快就清出了一片能落脚的空间。他用手电筒往四周照了照,喊道:“这里有个侧洞,里面好像有东西!”

Shirley杨和我跟着爬下去,侧洞的空间很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走了约十米,前方突然开阔起来——这是一个约二十平方米的耳室,地面上散落着十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被扯烂的丝织品,墙角堆着几卷已经脱水的文书,上面的回鹘文还能隐约辨认。

阿贵爬进耳室后,立刻蹲在文书旁,用软毛刷轻轻扫去上面的沙土:“这些文书是用‘高昌回鹘文’写的,记载的是商业交易记录,有‘丝绸五十匹’‘茶叶十斤’的字样,说明墓主人可能是个商人。”他又在一个破碎的陶罐里发现了几枚铜钱,上面刻着“高昌吉利”四个字,“这是高昌国的货币,进一步确认了墓主人的生活年代。”

老烟枪则在耳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暗格,暗格用石板封着,上面刻着复杂的花纹。他用工兵铲小心地撬开石板,里面放着一个铜制的盒子,盒子上镶嵌着几颗红色的宝石,虽然有些氧化,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

“这里面肯定有重要的东西!”胖子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Shirley杨小心翼翼地打开铜盒,里面铺着一层丝绸,丝绸上放着一卷用羊皮包裹的文书,还有一枚金印。

张教授拿起金印,用软布擦去上面的灰尘,印文清晰地显现出来:“‘高昌王庭长史’!这说明墓主人是高昌国的长史,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地位很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贵则小心地展开羊皮文书,上面的回鹘文密密麻麻,他一边看一边念:“‘延昌二十二年,遣使者赴长安,献丝织品百匹,求赐《金刚经》’……延昌是高昌国的年号,这一年是公元585年,正好对应隋朝时期!这文书能补充高昌国与隋朝的外交史,太珍贵了!”

我们把耳室里的文物小心地装进密封盒,继续往主墓室方向探索。主墓室的入口被一块巨大的石板挡住,石板上刻着佛教的飞天图案,边缘有明显的撬动痕迹——盗墓贼应该是用炸药炸开了一条缝隙,才得以进入。

胖子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用千斤顶慢慢顶开石板,主墓室的景象让我们都惊呆了:墓室的中央放着一具巨大的石棺,石棺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佛教的莲花纹,还有西域的胡商驼队纹,融合了多元文化特色。石棺的周围散落着大量的文物,有青铜灯、陶俑、丝织品,还有几卷完整的回鹘文文书,但很多文物都有被破坏的痕迹,有的陶俑被摔成了碎片,有的丝织品被扯得不成样子。

“太可惜了!”李局长看着被破坏的文物,心疼地说,“这些文物要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对研究高昌国的历史文化会有多大的帮助啊!”

Shirley杨蹲在石棺旁,仔细检查着石棺的缝隙:“石棺没有被打开过,说明里面的文物可能还完好。咱们得先清理石棺周围的文物,再想办法打开石棺,看看里面有什么。”

接下来的五天,我们都在主墓室里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回鹘文文书的整理上,他发现其中一卷文书是高昌国的法律条文,详细记载了商业交易、婚姻制度、税收政策等内容,甚至还有关于“保护丝绸古道商队”的规定,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你看这条,‘商队在高昌境内遇盗,由官府负责追捕盗贼,赔偿商人损失’,说明高昌国对丝绸贸易非常重视,还建立了完善的保护制度。”阿贵兴奋地把文书递给张教授,“这比《隋书·高昌传》里的记载更详细,能填补很多历史空白!”

Shirley杨则在修复那些被破坏的丝织品,她用特制的胶水把丝织品碎片一片片粘起来,再用细针把断裂的丝线缝好。其中一件“联珠纹胡商图”丝织品,经过她的修复,画面上的胡商、骆驼、货物都清晰地显现出来,胡商的脸上带着笑容,仿佛正在和中原的商人交易。

“这件丝织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Shirley杨抚摸着丝织品的表面,“你看胡商的服饰,是西域的样式,而骆驼背上的货物,有中原的瓷器和茶叶,说明当时的丝绸之路贸易非常繁荣。”

老烟枪则在主墓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一些黑色的颗粒,他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这是高昌国的小麦种子,在火焰山的高温下能保存这么久,真是个奇迹。咱们可以把这些种子交给农业研究所,说不定能培育出古代小麦的品种。”

胖子则负责搬运那些沉重的青铜器和陶俑,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这些陶俑太有意思了,有的是胡人乐师,有的是中原的侍女,还有的是佛教的飞天,真是把中西文化融到一块儿了!”

就在我们准备打开石棺的时候,警方突然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吐鲁番的一个小镇上抓获了三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高昌国文物,包括完整的丝织品、回鹘文文书和青铜礼器。

“太好了!”我们都非常高兴,李局长激动地说,“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部分文物卖给了一个叫‘黑狐’的文物贩子,这个‘黑狐’经常在新疆和中亚之间倒卖文物,警方已经联合边境部门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获,追回剩下的文物。”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小镇上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件“高昌王庭长史”的青铜印格外引人注目,印文和我们在主墓室发现的金印一致,显然是墓主人的随身之物。阿贵仔细检查了几卷回鹘文文书,发现其中一卷是墓主人的日记,记载了他多次出使中原的经历,包括面见隋文帝的场景,这对研究高昌国与隋朝的关系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卷日记太重要了!”阿贵激动地说,“里面写着‘隋文帝赐我锦缎百匹,许高昌通商长安’,这说明高昌国正是通过与隋朝的外交关系,才获得了在长安通商的权利,进一步巩固了它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回到墓葬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准备打开石棺。石棺的盖子非常重,我们用了四个千斤顶,才慢慢把盖子顶开。石棺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丝绸,丝绸上放着墓主人的尸骨,尸骨的周围摆放着大量的陪葬品,有金器、玉器、丝织品,还有几卷用羊皮包裹的文书,这些文物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尸骨的头部,我们发现了一个金冠,金冠上镶嵌着绿松石和红宝石,上面雕刻着佛教的莲花纹和西域的卷草纹,工艺精湛,是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高昌国贵族金冠。张教授拿着金冠,感慨地说:“这金冠融合了中原的冶金技术、西域的镶嵌工艺和佛教的文化元素,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堪称国宝!”

在石棺的角落里,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漆盒,里面装着几枚印章和一把青铜刀。印章上刻着回鹘文和汉文两种文字,汉文是“李崇信”,回鹘文是墓主人的回鹘语名字,这说明墓主人既有汉名,又有回鹘名,反映了高昌国民族融合的特点。

随着石棺的打开,高昌古国墓葬的发掘工作也进入了尾声。我们共出土和追回文物五百多件,包括丝织品、回鹘文文书、青铜器、金器、玉器等,其中很多文物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对研究高昌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外交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吐鲁番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表彰了我们在发掘和文物追回工作中的贡献。李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荣誉证书,还邀请我们参加高昌国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丝绸之路上的瑰宝,”李局长说,“我们打算在吐鲁番博物馆举办一场‘高昌古国文物特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昌国的历史文化,了解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李局长的邀请,开始参与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文化特色,将展示区分为“丝路贸易”“多元文化”“宗教信仰”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对应的场景布置,比如“丝路贸易”区还原了高昌国的集市,“多元文化”区展示了汉、回鹘、佛教等不同文化的文物,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高昌国的文化魅力。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回鹘文与汉文的对照展板,教观众辨认简单的回鹘文。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文书互动区”,让观众通过临摹回鹘文文书,感受古代文字的魅力。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西域草药园”,种植了高昌国时期常见的骆驼刺、甘草、红花等植物,还设置了科普展板,介绍这些植物在古代的用途,比如红花用于染色,甘草用于入药,让观众了解高昌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他每天都会仔细检查展柜的安全情况,还会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学生来博物馆参观,给孩子们讲解高昌国的历史故事,培养他们对文物保护的兴趣。

经过半年的努力,“高昌古国文物特展”如期举办。开展那天,吐鲁番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很多观众都是慕名而来,想要一睹高昌国文物的风采。看着观众们惊叹的表情,听着他们对文物的赞美,我们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

“没想到咱们能为高昌国文物的保护做这么多事,”胖子笑着说,“以前我总觉得丝绸之路离自己很遥远,现在才知道,这些文物就是丝绸之路的见证,每一件都藏着精彩的故事。”

Shirley杨点点头:“丝绸之路不仅是商道,更是文化交流之路。高昌国的文物融合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保护好这些文物,就是保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能让这些珍贵的文物重见天日,让更多的人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一切都是值得的。”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火焰山,感慨地说:“我这辈子走南闯北,见过很多文物,但高昌国的文物最让我震撼。这里的每一件丝织品、每一卷文书、每一件青铜器,都在诉说着丝绸之路上的繁荣与交流。咱们得把这份记忆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古代的中国和西域有着多么深厚的联系。”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高昌回鹘文文书集》,兴奋地说:“这是我这半年的研究成果,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大部分回鹘文文书,还有详细的解读。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高昌国的历史文化,争取能还原更多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敦煌藏经洞到高昌古国墓葬,我们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走来,见证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也感受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我知道,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很长,丝绸之路上还有很多沉睡的文物等着我们去发现,还有很多历史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

就在“高昌古国文物特展”举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教授突然收到一封来自甘肃文物局的紧急信件——在甘肃张掖发现了一座西夏时期的佛塔遗址,佛塔内部的地宫已经被盗墓贼打开,里面的大量佛经、佛像和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还希望能帮忙追回被盗的文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西夏佛塔!”胖子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我早就听说西夏的佛经是用西夏文写的,特别神秘,还有西夏的佛像,风格和中原的完全不一样!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张掖!”

Shirley杨也说:“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文化具有独特性,西夏文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佛塔地宫的文物对研究西夏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过去,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文物。”

老烟枪想了想,说:“张掖的气候比吐鲁番湿润,但早晚温差大,佛塔地宫可能会有积水,咱们得准备好防水设备和防潮材料。还有,西夏佛塔的地宫可能有‘藏兵洞’之类的防盗设施,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发生危险。”

阿贵则兴奋地说:“西夏文是我一直想研究的文字,虽然很难,但我已经自学了一些基础。要是能在佛塔地宫发现西夏文佛经,我一定能帮忙解读,说不定能发现西夏佛教的秘密。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西夏的文物了!”

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别了李局长和吐鲁番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甘肃张掖的旅程。火车在河西走廊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从沙漠变成了绿洲,远处的祁连山白雪皑皑,像一条银色的带子横亘在天际。

火车抵达张掖站时,甘肃文物局的周局长早已举着“西夏佛塔遗址工作组”的牌子在出站口等候。他身上的冲锋衣还沾着泥点,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勘探图,一见到我们就快步迎上来:“可算把你们盼来了!佛塔在张掖大佛寺附近的戈壁滩上,是上周文物普查时发现的。盗墓贼把地宫的石门炸开了,我们在现场捡到了几页西夏文佛经残片,还有一个生锈的洛阳铲头,估计他们刚离开没几天。”

汽车往戈壁滩方向开,沿途的植被越来越稀疏,远处的西夏佛塔轮廓渐渐清晰——塔身已经有些倾斜,塔尖的琉璃瓦碎了大半,地宫入口处的碎石堆上还留着炸药的痕迹。周局长指着佛塔脚下的一个土坑说:“那就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洞,我们用探地雷达扫过,地宫里面有积水,还有不少木质结构,担心一进去就塌了,一直没敢动。”

我们跟着周局长走到盗洞边,老烟枪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泥土闻了闻:“土里有松油味,西夏佛塔的地宫常用松木做支撑,现在松木泡在水里,早就糟了。咱们得先抽水,再用钢管搭建临时支架,不然进去就是送死。”他从背包里掏出个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和雄黄,“这地方蛇虫少,但戈壁滩的夜里冷,咱们搭帐篷的时候,在周围撒点艾草,既能驱寒,又能防止野狗靠近。”

Shirley杨拿出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往盗洞里伸了伸:“水的酸碱度是7.2,不算太腐蚀,但里面可能有霉菌,大家进地宫的时候得戴防毒面具。阿贵,你把带来的西夏文词典准备好,要是发现佛经残片,咱们当场就能初步辨认。”

阿贵赶紧从背包里掏出两本厚厚的《西夏文常用字字典》,封皮都被翻得卷了边:“我这两个月一直在看西夏文,简单的句子应该能读懂。听说西夏佛塔的佛经常用‘活字印刷’,要是能找到完整的,说不定能填补西夏印刷史的空白。”

胖子扛着抽水机走过来,摩拳擦掌:“抽水的活儿交给我,保证两小时把地宫的水抽干!就是这戈壁滩的风太硬,待一会儿耳朵就冻得生疼,咱们得赶紧搭个临时棚子,不然晚上都得冻成冰棍。”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直在佛塔周围忙碌。胖子带着几名考古队员抽水,水抽出来的时候泛着黄绿色,里面还漂着几根腐朽的木梁;老烟枪和周局长一起搭建钢管支架,每根钢管都要埋进地下一米深,防止地宫坍塌;Shirley杨则在临时棚里搭建文物修复区,把带来的恒温箱、湿度计一一摆好,还特意准备了几瓶除霉剂;阿贵每天都蹲在盗洞边,对着捡到的西夏文佛经残片琢磨,偶尔还会拿出字典,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连吃饭的时候都捧着残片不放。

第四天清晨,地宫的水终于抽干了。我们穿着防水服,戴着防毒面具,沿着钢管支架慢慢走进地宫。里面的空气又潮又冷,还带着一股霉味,手电筒的光束扫过,能看到墙壁上的壁画已经脱落了大半,只剩下几处模糊的飞天图案。地宫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巨大的木盒,木盒的盖子已经被撬开,里面空空如也,只剩下几片撕碎的丝绸。

“太可惜了!”周局长看着空木盒,声音都在发颤,“这木盒里肯定装着西夏文佛经和佛像,现在全没了。”

Shirley杨蹲在石台前,用镊子夹起一片丝绸残片:“这是西夏特有的‘回鹘式织金锦’,上面的花纹是‘缠枝莲纹’,在中原很少见。你们看残片边缘的切口,是用刀整齐割开的,盗墓贼肯定是故意把丝绸撕碎,方便携带里面的文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贵突然指着石台下方的一个缝隙喊道:“这里有东西!”我们凑过去一看,缝隙里卡着一页西夏文佛经,纸张已经被水泡得发皱,但上面的字迹还能辨认。阿贵小心翼翼地把佛经取出来,放在防水布上,用软毛刷轻轻扫去上面的泥水:“这上面写的是《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和汉文版的《金刚经》内容一致,但字体是西夏文的‘楷书’,比我在字典里见过的更规整。”

老烟枪则在墙角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小洞口,洞口被一块石板挡住,石板上刻着西夏文的“藏”字。他用工兵铲小心地撬开石板,里面是一个约半米宽的小密室,密室里放着三个陶罐,罐口用蜡封着。

“这里面说不定有好东西!”胖子兴奋地说,刚想伸手去拿陶罐,被Shirley杨拦住:“先别碰,蜡封一旦破坏,里面的文物可能会氧化。咱们先把陶罐搬到临时修复区,用专业工具慢慢打开。”

我们把三个陶罐小心地搬出地宫,在临时修复区里,Shirley杨用热风枪轻轻吹着罐口的蜡封,蜡封慢慢融化后,露出了里面的丝绸。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丝绸,第一个陶罐里装着十几卷西夏文佛经,每一卷都用丝绸包裹着,虽然有些受潮,但纸张依然完好;第二个陶罐里装着几尊小型的铜佛像,佛像的表面镀着一层金,虽然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精美的工艺;第三个陶罐里装着一本西夏文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这是一本西夏文和汉文的对照词典,是研究西夏文的重要文献。

“太好了!这些文物太珍贵了!”周局长激动地说,“《番汉合时掌中珠》现在全世界只有三本,这一本还是完整的,比现存的版本更详细!”

阿贵捧着《番汉合时掌中珠》,手都在发抖:“你们看,这上面的西夏文和汉文是一一对应的,‘天’对应‘’,‘地’对应‘’,有了这本词典,以后解读西夏文就容易多了!”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临时修复区里整理和修复出土的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西夏文佛经的解读上,他每天都捧着佛经和《番汉合时掌中珠》,逐字逐句地对照,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铅笔在旁边做标记,晚上再和Shirley杨、张教授一起讨论。有天深夜,阿贵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一卷佛经:“你们看!这卷佛经上写着‘天佑民安五年,活字印造’!天佑民安是西夏崇宗的年号,五年是公元1094年,这说明西夏的活字印刷技术比咱们之前认为的还要早!”

Shirley杨则在修复铜佛像时,发现佛像的底座上刻着西夏文的铭文:“‘大夏国相嵬名仁忠造’,嵬名仁忠是西夏的着名大臣,曾担任国相,这尊佛像应该是他为了祈福而铸造的。”她用细砂纸轻轻打磨佛像表面的磨损处,佛像渐渐露出了原本的金色,上面的花纹也清晰起来——佛像的衣纹是西夏特有的“卷草纹”,手里拿着的“法轮”上刻着西夏文的“吉祥”二字,融合了佛教文化和西夏文化的特色。

老烟枪则在临时棚周围搭建了一个小小的“防风障”,用帆布和钢管做成,既能挡住戈壁滩的寒风,又能让空气流通。他还在防风障周围种了几株耐旱的沙棘,说:“沙棘的根能固定沙土,等咱们离开的时候,这些沙棘说不定能活下来,也算是给这片戈壁滩留个纪念。”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保管,他每天都会仔细检查恒温箱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文物不会受到损坏。闲暇时,他还会跟着周局长去附近的村庄走访,打听盗墓贼的线索。有天下午,胖子从村里回来,兴奋地说:“村里的老支书说,上周有几个外地口音的人,开着一辆白色的越野车,在佛塔附近转悠,还问过老支书‘哪里有老物件’,老支书觉得他们可疑,没敢多说。”

我们把这个线索告诉了警方,警方根据胖子提供的信息,很快就在张掖市区发现了那辆白色的越野车。经过跟踪调查,警方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抓获了四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西夏文佛经、佛像和文物。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我们都非常高兴,周局长激动地说,“盗墓贼交代,他们本来打算把文物卖给中亚的文物贩子,没想到还没来得及交易就被抓了。这些文物对研究西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是流失了,就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

我们跟着警方来到废弃仓库,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尊两米高的西夏文石碑格外引人注目,石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西夏文,虽然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精美的字体。阿贵仔细检查了石碑上的文字,说:“这上面记载的是西夏崇宗时期的‘佛塔建造记’,详细记录了佛塔的建造时间、工匠姓名和资金来源,是研究西夏佛塔建筑史的重要资料!”

回到佛塔遗址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继续对地宫进行发掘。在清理地宫的墙壁时,我们发现了一幅完整的西夏壁画,壁画描绘的是“西夏贵族礼佛图”,画面中有西夏贵族、僧人、侍女等,人物的服饰和表情都非常生动,是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西夏壁画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幅壁画太珍贵了!”Shirley杨激动地说,“你看贵族的服饰,是西夏特有的‘圆领袍’,上面绣着‘团花图案’,侍女的发型是‘双丫髻’,这些都是西夏文化的重要特征。壁画的色彩虽然有些褪色,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鲜艳,咱们得尽快用特殊的材料对壁画进行加固和保护,避免进一步损坏。”

我们立刻对壁画进行了保护处理,用特制的胶水对壁画进行了加固,再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防止壁画受到风沙和潮湿的侵蚀。经过两周的努力,西夏佛塔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工作终于顺利结束了。我们共出土和追回文物三百多件,包括西夏文佛经、佛像、石碑、壁画等,其中很多文物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张掖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表彰了我们在发掘和文物追回工作中的贡献。周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荣誉证书,还邀请我们参加西夏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西夏文化的瑰宝,”周局长说,“我们打算在张掖大佛寺举办一场‘西夏佛塔文物特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夏的历史文化,了解西夏佛塔的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周局长的邀请,开始参与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文化特色,将展示区分为“佛经文献”“佛像艺术”“壁画精品”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对应的场景布置,比如“佛经文献”区还原了西夏的“活字印刷作坊”,“佛像艺术”区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西夏佛像,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西夏文化的魅力。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西夏文与汉文的对照展板,教观众辨认简单的西夏文。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活字印刷体验区”,让观众亲手操作西夏文活字,感受西夏的印刷技术,很多小朋友都围着体验区,兴奋地印着自己的“西夏文名字”。

老烟枪则在大佛寺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西夏草药园”,种植了西夏时期常见的甘草、枸杞、沙棘等植物,还设置了科普展板,介绍这些植物在西夏时期的用途,比如甘草用于入药,枸杞用于养生,让观众了解西夏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他每天都会仔细检查展柜的安全情况,还会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学生来参观特展,给孩子们讲解西夏的历史故事,比如西夏的建立、西夏与宋朝的关系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提出各种问题,胖子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西夏佛塔文物特展”如期举办。开展那天,张掖大佛寺里人头攒动,很多观众都是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西夏文物的风采。看着观众们惊叹的表情,听着他们对文物的赞美,我们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

“没想到咱们能为西夏文物的保护做这么多事,”胖子笑着说,“以前我总觉得西夏是个神秘的朝代,现在通过这些文物,才知道西夏的文化这么丰富,以后我得多学点历史,不然都对不起这些文物。”

Shirley杨点点头:“西夏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西夏文、西夏佛塔、西夏织锦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这些文物,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多样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上不同民族创造的辉煌文明。”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西夏佛塔,感慨地说:“我这辈子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文物,但西夏的文物最让我着迷。这里的每一卷佛经、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在诉说着西夏王朝的故事。咱们得把这些故事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西夏佛塔佛经解读》,兴奋地说:“这是我这三个月的研究成果,里面解读了这次发掘的大部分西夏文佛经,还有一些西夏文的历史文献。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西夏文化,争取能还原更多西夏王朝的历史故事。”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高昌古国墓葬到西夏佛塔遗址,我们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一路走来,见证了不同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也感受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我知道,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很长,丝绸之路上还有很多沉睡的文物等着我们去发现,还有很多历史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

就在“西夏佛塔文物特展”举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教授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云南文物局的紧急电报——在云南大理发现了一座南诏国的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南诏文文书和金银器,但墓葬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南诏国墓葬!”胖子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我早就听说南诏国是唐代西南地区的强国,和唐朝的关系特别密切,里面的文物肯定有很多中原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色!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大理!”

Shirley杨也说:“南诏国的文物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尤其是南诏文文书,是研究南诏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过去,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文物。”

老烟枪想了想,说:“大理气候潮湿多雨,墓葬里的文物容易受潮发霉,咱们得准备好防潮设备和除霉剂。还有,云南多山地,墓葬可能建在半山腰,里面可能有‘陷阱’,比如‘翻板’‘毒箭’之类的,咱们得提前准备好工兵铲和防毒面具,避免发生危险。”

阿贵则兴奋地说:“南诏文是我一直想研究的文字,虽然现存的资料很少,但我已经收集了一些南诏文的拓片。要是能在墓葬里发现南诏文文书,我一定能帮忙解读,说不定能发现南诏国与唐朝的外交秘密。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南诏国的金银器了!”

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别了周局长和张掖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云南大理的旅程。火车在云贵高原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从戈壁滩变成了青山绿水,远处的苍山连绵起伏,山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洱海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着蓝天和白云。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他们脸上都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南诏国墓葬里那些珍贵的南诏文文书和金银器。我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潮湿的山地、复杂的墓葬结构,还有未知的危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保护好那些沉睡在地下的珍贵文物,让它们重见天日,向世人展示南诏国曾经的辉煌。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西南边疆的历史文明,也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火车抵达大理站时,云南文物局的赵局长已经在出站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张墓葬的勘探图,脸色凝重地说:“这座南诏国墓葬在大理苍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附近,是村民在挖地基时发现的。盗墓贼已经在墓葬里挖了两个盗洞,我们在盗洞里发现了一些南诏文文书的碎片和金银器的残片,情况非常危急。”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