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245章 尸易无限(150)

飞机降落在昆明长水机场时,午后的阳光正透过云层洒在滇池上,泛着细碎的金光。林野背着装着青铜罗盘和“玉矿令牌”照片的背包,跟着苏晓和郑队长走出航站楼,刚踏上廊桥,手里的罗盘就轻轻颤动了一下——比在雅安玉矿时更轻快,像是在呼应这片高原湖泊旁埋藏的古滇文明气息。

“云南省考古研究院的陈队长说在机场外接咱们,他研究古滇国文化快三十年了,还参与过石寨山古墓群的发掘。”郑队长掏出手机,刚调出陈队长的联系方式,就看到人群里一个穿卡其色工装服的中年男人朝他们挥手,手里举着块写着“三星堆考古队”的纸牌,胸前挂着的工作证上印着“陈立”两个字。

“郑队长!小林老师!苏老师!可算把你们盼来了!”陈队长快步走过来,热情地握住郑队长的手,目光落在林野手里的罗盘上时,眼睛一下子亮了,“这就是能定位古遗址的青铜罗盘吧?之前听郑队长说过,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着!咱们要找的古滇国遗址,物探时信号一直不稳定,说不定还得靠它帮忙呢!”

林野笑着把罗盘递过去:“陈队长客气了,这罗盘只是辅助,主要还得靠你们的专业勘探。咱们现在就去遗址吗?”陈队长摆摆手:“不急,先去驻地歇口气,我给你们讲讲遗址的情况。古滇国遗址在晋宁区,离昆明市区四十多公里,就在石寨山附近,上个月咱们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大型祭祀坑的线索,物探显示地下有青铜乐器和礼器的信号,就是位置不太确定。”

坐上去晋宁的汽车,陈队长从背包里掏出一叠资料,里面有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青铜贮贝器照片,还有新遗址的勘探地图:“古滇国距今约两千多年,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古代文明,以精美的青铜工艺闻名,尤其是青铜贮贝器和铜鼓,上面的纹饰能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这次发现的新遗址,就在石寨山古墓群的南侧,从物探数据看,地下三米处有个约五十平方米的祭祀坑,里面可能有完整的青铜礼器组合,甚至能找到古滇人祭祀用的‘滇王金印’相关的文物。”

苏晓翻着资料,突然指着一张青铜剑的照片:“陈队长,这把剑的纹饰和金沙遗址的玉器纹路有点像!都是螺旋纹,会不会古滇文明和古蜀文明有交流?”陈队长眼睛一亮:“你说得太对了!之前我们在石寨山就出土过和三星堆相似的青铜面具残片,这次要是能在新遗址找到更多证据,就能证明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交流很频繁,这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太重要了!”

车到晋宁的考古队驻地时,天色已经擦黑。陈队长把大家领进会议室,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新遗址的三维勘探图:“你们看,这个红色区域就是祭祀坑的大致位置,周围有几个小的信号源,可能是陪葬的器物。但这片区域的土壤层很复杂,上面是农田,下面有一层流沙,挖掘时容易引发坍塌,而且青铜器物在潮湿的环境里容易氧化,咱们得提前准备好防氧化设备。”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投影仪投射的勘探图上,罗盘指针缓缓转动后,稳稳指向祭祀坑区域的东侧:“陈队长,这里的‘地脉信号’最强,应该是祭祀坑的核心位置,而且罗盘的震动很稳定,说明下面的文物保存得不错,没有严重的腐蚀。”陈队长凑过来仔细看:“难怪之前物探时东侧的信号最清晰,原来这里是核心区!明天咱们就从东侧开始挖,先找到祭祀坑的边缘,再慢慢清理。”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跟着陈队长、郑队长来到新遗址。田里的水稻刚收割完,地面还留着浅浅的稻茬,队员们已经用橙色的警示带围好了挖掘范围,几个探方的轮廓已经显现出来。“咱们今天先挖两个10米×10米的探方,重点找祭祀坑的边界,大家注意,遇到青铜器物一定要轻拿轻放,先喷防氧化喷雾再清理。”陈队长说完,给每个人发了一副手套和一个喷壶。

林野和苏晓分到了东侧的探方,两人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清理表层的泥土。刚挖了不到二十厘米,苏晓的铲子就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有东西!”她赶紧停下,用软毛刷轻轻扫开泥土,一片青绿色的青铜边缘渐渐露出来,上面还刻着细密的纹路。

“是青铜器物!”陈队长听到声音跑过来,蹲在探方边用放大镜观察,“这纹路是古滇国典型的‘牛虎纹’,应该是青铜贮贝器的边缘!大家放慢速度,别碰坏了纹饰!”队员们立刻围过来,有人拿来小竹片,有人准备防氧化喷雾,林野则用相机记录着每一步清理过程,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随着泥土一点点被清理,青铜贮贝器的全貌渐渐显露出来——高约四十厘米,腹部刻着牛虎搏斗的图案,牛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老虎的牙齿尖锐锋利,器盖上还站着几个小人,手里拿着兵器,像是在举行某种仪式。“太精美了!比石寨山出土的贮贝器保存得还好!”陈队长激动得声音都在抖,赶紧让队员拿来定制的泡沫托,“小心点,把它抬出来,放进恒温箱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大家忙着转移青铜贮贝器时,林野的罗盘突然剧烈颤动起来,指针指向探方的西北角。“这里还有东西!”他赶紧蹲下来,用毛刷清理西北角的泥土,一片圆形的青铜片露了出来,上面刻着一个“滇”字,周围还有云纹装饰。“是‘滇’字铜片!”陈队长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这可能是滇王金印的配套器物!之前石寨山出土过滇王金印,上面就刻着‘滇王之印’四个字,这铜片说不定是祭祀时用的信物!”

接下来的几天,挖掘工作进展顺利。在青铜贮贝器出土的探方里,又陆续发现了几件重要文物:一面青铜鼓,鼓面刻着太阳纹和蛙纹,鼓身有镂空的装饰,轻轻敲击还能发出浑厚的声音;一套青铜编钟,共六件,大小不一,纹饰精美,经过修复后能演奏简单的旋律;还有几枚青铜矛和剑,矛头上刻着蛇纹,剑鞘上镶嵌着绿松石,显然是古滇国贵族使用的兵器。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探方的最深处,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用青铜打造的“祭祀台”,台上摆放着三件国宝级文物——一件青铜立人像,高约一米,双手举过头顶,像是在捧着什么东西,人像的衣服上刻着复杂的花纹,还原了古滇人的服饰;一件青铜尊,尊内装着几十枚贝壳,应该是古滇国的货币;还有一件玉璧,上面刻着和金沙遗址一致的太阳鸟纹路,证明了古滇文明和古蜀文明的交流。

“这玉璧太重要了!”苏晓拿着玉璧,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你看这纹路,和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盘上的一模一样,说明古滇人不仅和古蜀人有交流,还借鉴了他们的图腾文化!”林野点头:“而且这青铜立人像的姿势,和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像有点像,都是双手上举,可能都是祭祀时用来‘通神’的器物,这进一步证明了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就在挖掘工作接近尾声时,意外发生了——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雨水顺着探方的边缘往里灌,部分区域出现了坍塌的迹象。“不好!赶紧把文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陈队长大喊一声,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塑料布覆盖探方,有的搬运文物,林野和苏晓则冒着雨,用沙袋堵住探方的缺口,防止雨水进一步冲刷。

暴雨下了两个多小时才停,探方里积满了水,部分泥土已经坍塌,幸好大部分文物都已经转移,没有造成损失。“这片区域的流沙层在雨水浸泡后变得更不稳定了,咱们得赶紧加固探方,同时加快剩余区域的挖掘,避免再次发生坍塌。”陈队长看着满是积水的探方,眉头紧锁,“剩下的区域可能还有重要文物,咱们不能放弃。”

接下来的一周,考古队在探方周围搭建了防雨棚,还用钢管加固了探方的边缘,确保挖掘安全。在大家的努力下,剩余区域的挖掘工作顺利完成,又出土了几件文物,包括一个青铜贮贝器的盖子,上面刻着古滇人农耕的场景,还有几枚玉饰,上面刻着星图上的符号,证明了古滇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的联系。

挖掘工作结束后,云南省考古研究院在昆明博物馆举办了“古滇国文明特展”,展出了这次出土的青铜贮贝器、青铜立人像、玉璧等文物。开展当天,博物馆里挤满了游客,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些能证明古滇文明辉煌的珍贵文物。林野和苏晓也来到了展览现场,看着玻璃柜里的青铜立人像,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古滇人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

“咱们又完成了一个目标!”苏晓看着人群,眼里满是欣慰,“从三星堆到金沙,从雅安玉矿到古滇国,咱们不仅找到了很多珍贵文物,还解开了不少文明交流的谜团,爷爷们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很开心。”林野点头,手里的青铜罗盘轻轻颤动,像是在为他们庆祝。

展览结束后,陈队长找到林野、苏晓和郑队长,手里拿着一份新的勘探报告:“根据这次出土的文物和星图上的线索,我们在贵州遵义发现了一个新的古代文明遗址线索,物探显示地下有大量的陶片和石器信号,可能是夜郎国的遗址。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夜郎国和古滇国是同时期的文明,要是能找到他们的遗址,就能进一步还原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全貌。”

林野和苏晓对视一眼,眼里满是兴奋。苏晓掏出爷爷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西南文明,滇与夜郎,同源而异流,寻之可见全貌。”“爷爷早就提示过我们要找夜郎国遗址!”苏晓激动地说,“咱们当然要去!”

郑队长笑着说:“我也跟你们一起去!之前研究三星堆时,就怀疑夜郎国和古蜀文明有联系,这次说不定能找到证据。”林野看着星图上遵义的坐标,又摸了摸手里的青铜罗盘,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新的冒险又要开始了——夜郎国遗址里,可能藏着夜郎人的生活遗迹和文明密码,甚至能找到西南地区古代文明交流的更多证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收拾好行李,跟着郑队长和陈队长坐上了去遵义的汽车。车窗外的景色从滇池平原变成了黔北山地,远处的娄山关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林野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写下了这次古滇国遗址的发现,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青铜贮贝器图案。他知道,爷爷和苏晓爷爷的遗志,会一直指引着他们,去发现更多的文明宝藏,去守护中华文明的光辉。

汽车渐渐靠近遵义,手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轻轻颤动,像是在与地下的夜郎国遗址产生共鸣。林野看着窗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夜郎国遗址,解开更多的谜团,让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光辉照亮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辉煌。

他知道,遵义的夜郎国遗址里,还有更多的秘密在等着他们,新的挑战也在前方等着他们去克服。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有苏晓做伴,有郑队长、陈队长和考古队的支持,还有爷爷们留下的罗盘和笔记——这些,都是他前进的动力。

汽车渐渐驶入遵义市区,远处的遵义会议会址渐渐清晰起来。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车——夜郎国遗址,我们来了!

汽车沿着湘江行驶进入遵义市区时,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远处的娄山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林野把脸贴在车窗上,手里的青铜罗盘轻轻颤动,指针朝着西北方向微微倾斜——那里正是星图上标注的夜郎国遗址大致方位。苏晓凑过来,指着手机里的卫星地图:“陈队长说遗址线索在汇川区的一个小山村,村民翻地时捡到过带花纹的陶片,和咱们在古滇国看到的陶片纹路有点像。”

郑队长坐在前排,回头递过来一份资料:“这是贵州省考古研究院提供的初步勘探报告,村里的那片坡地底下,物探显示有大面积的夯土遗迹,还有密集的陶质和石质信号,很可能是夜郎国的聚落遗址。不过当地土壤黏性大,雨季刚过,挖掘时得注意防坍塌。”林野接过资料,翻到村民捡到的陶片照片,陶片上的绳纹清晰可见,边缘还有明显的手工捏制痕迹,确实和古滇国早期陶器风格相似。

到了汇川区的考古队临时驻地,贵州省考古研究院的李队长已经在门口等候。他穿着深蓝色冲锋衣,裤脚沾着泥土,手里拿着一个装着陶片的密封袋:“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陶片就是村民上周捡到的,初步判断是战国时期的,和夜郎国存续时间吻合。咱们明天一早就去坡地勘探,争取先确定遗址的范围。”

第二天清晨,林野和苏晓跟着李队长、郑队长、陈队长来到村子西侧的坡地。地里种着的玉米刚收割完,留下一排排低矮的秸秆,几个队员已经用白色石灰画出了初步的勘探区域。李队长指着坡地中央的一块凸起:“物探显示这里的夯土最厚,可能是聚落的中心建筑遗迹,咱们先在这里打几个探孔,看看地下文物的分布情况。”

队员们拿出洛阳铲开始打孔,林野和苏晓则拿着罗盘在周围走动。当林野走到坡地北侧时,罗盘突然剧烈颤动起来,指针死死指向地下:“这里有强烈的地脉信号!下面肯定有重要文物!”李队长赶紧让队员过来,在罗盘指示的位置打了个探孔。当洛阳铲拔出时,铲头上沾着的泥土里混着几片陶片,还有一小块青铜残片,残片上刻着模糊的纹路。

“是青铜礼器的残片!”陈队长凑过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纹路和古滇国青铜贮贝器上的云纹很像,说明夜郎国和古滇国确实有文化交流!”苏晓赶紧把陶片和青铜残片装进密封袋,标记好位置:“咱们得赶紧在这里开探方,说不定能找到完整的器物!”

接下来的几天,考古队在坡地北侧开了三个探方。林野和苏晓负责中间的探方,两人跪在地上,用小竹片一点点剥离泥土。挖了大概一米深,苏晓的竹片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她赶紧放慢速度,用软毛刷小心清理——随着泥土逐渐剥离,一个陶瓮的边缘渐渐显露出来,陶瓮表面刻着交错的绳纹,腹部还有一个圆形的戳印,上面刻着一个类似“夜”字的符号。

“是夜郎国的陶瓮!”李队长激动地跑过来,“这个戳印很可能是夜郎国的‘族徽’,之前在其他夜郎国遗迹里也发现过类似的符号!”林野继续清理陶瓮周围的泥土,发现陶瓮里装着几十粒碳化的谷物,还有几枚石斧,显然是当年储存的粮食和工具。

随着挖掘深入,更多的文物渐渐出土:探方东侧发现了一排石砌的房屋基址,地基里埋着几块刻着花纹的石板,石板上的纹路和青铜残片上的云纹一致;探方西侧出土了一个青铜釜,釜内残留着动物骨骼,应该是当年烹饪用的器物;最让人惊喜的是,在探方的最深处,发现了一个用青铜打造的“权杖头”,上面刻着虎纹和蛇纹,顶端还镶嵌着一颗红色的玛瑙,显然是夜郎国贵族使用的权力象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权杖头太珍贵了!”陈队长拿着权杖头,在阳光下仔细观察,“虎纹和蛇纹是西南地区古代文明常见的图腾,这说明夜郎国不仅和古滇国交流频繁,还受到了巴蜀文明的影响。”林野点头,掏出爷爷的日记翻到相关章节:“爷爷在日记里提到过,夜郎国‘以虎为尊,以蛇为灵’,和这个权杖头的纹饰完全吻合!”

就在挖掘工作顺利进行时,村里的一个老人拄着拐杖来到探方边,看着出土的陶瓮,突然开口:“这东西俺们村以前也挖到过,就在后山的山洞里,还以为是装骨头的罐子,就又埋回去了。”李队长赶紧追问:“大爷,您还记得山洞的位置吗?里面还有其他东西吗?”老人指着坡地西侧的一座小山:“就在那座山的半山腰,洞口被藤蔓挡住了,里面黑乎乎的,俺年轻时进去过一次,看到过不少碎陶片。”

当天下午,林野和苏晓跟着李队长、老人来到后山。在老人的指引下,大家在半山腰的藤蔓丛中找到了山洞入口。洞口约一米宽,里面黑漆漆的,隐约能闻到潮湿的泥土味。队员们打开手电筒,光线照进去,能看到洞内的地面上散落着不少陶片,墙壁上还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这里应该是夜郎国的‘藏宝洞’!”林野举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手里的罗盘震动得越来越厉害,“里面有金属信号,可能有青铜器物!”苏晓跟在后面,用相机记录着洞内的情况:“地面上的陶片和探方里出土的一致,说明这里和聚落遗址是同一时期的。”

走到山洞深处,队员们发现了一个用石头砌成的石台,石台上摆放着几件完整的文物:一个青铜酒器,造型独特,壶身上刻着狩猎的场景;一对玉璧,上面刻着和金沙遗址相似的太阳纹;还有一卷用丝绸包裹的竹简,虽然丝绸已经腐朽,但竹简保存完好,上面用墨写着一些文字。

“这些竹简太重要了!”李队长小心地把竹简放进保护盒,“上面的文字是战国时期的隶书,虽然有些模糊,但能辨认出‘夜郎’‘滇’‘蜀’等字样,这证明夜郎国和古滇国、巴蜀文明都有密切的联系!”苏晓激动地说:“这就解开了之前的谜团!夜郎国不是孤立的文明,而是西南地区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

接下来的一周,考古队对山洞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共出土文物上百件,包括青铜礼器、玉器、陶器、竹简等,为研究夜郎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对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其中,竹简上的文字经过专家解读,详细记录了夜郎国与古滇国、巴蜀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甚至提到了“向蜀地输送铜料”“从滇地引进稻种”,进一步证明了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挖掘工作结束后,贵州省文物局决定在汇川区建立“夜郎国聚落遗址博物馆”,将出土的文物和聚落遗迹、藏宝洞保护起来,向公众开放。开馆当天,林野和苏晓作为重要贡献者,受邀参加了开馆仪式。站在博物馆的展厅里,看着玻璃柜里的青铜权杖头、竹简和玉璧,林野的心里满是感慨。

李队长走过来,拍了拍林野的肩膀:“小林,苏丫头,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的罗盘和爷爷的笔记,咱们可能还找不到这个藏宝洞,更解不开夜郎国与其他文明交流的谜团。”苏晓笑着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对了,星图上还有最后一个未知坐标,在湖南的湘西地区,咱们接下来要不要去看看?爷爷的笔记里说那里有‘蛮夷文明’的遗迹,可能和夜郎国有关。”

郑队长和陈队长对视一眼,眼里满是兴奋:“我们正想跟你们说这事!湖南省考古研究院已经联系我们了,说他们在星图标注的位置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城址遗迹,邀请咱们一起去勘探。那里很可能是夜郎国东部的一个重要据点,要是能找到证据,就能还原夜郎国的疆域范围了!”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罗盘的指针正指向东南方向,微微颤动着,像是在呼应远方的湘西遗址。“当然愿意!”林野说,“咱们不仅要找到湘西的遗址,还要解开最后一个谜团,完成爷爷们的心愿。”

开馆仪式结束后,林野和苏晓回到驻地,开始收拾行李。苏晓把爷爷的笔记本和“夜郎国权杖头”的照片放进背包,林野则小心翼翼地把青铜罗盘收好——这两个罗盘,已经陪伴他们走过了三星堆、金沙遗址、雅安玉矿、古滇国和夜郎国聚落遗址,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发现,接下来,它们还会继续指引着他们,去探索最后一个未知的文明宝藏。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跟着李队长、郑队长、陈队长坐上了去湘西的汽车。车窗外的景色从黔北山地变成了湘西的丘陵,远处的武陵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林野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写下了这次夜郎国遗址的发现,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青铜权杖头图案。他知道,爷爷和苏晓爷爷的遗志,会一直指引着他们,去发现最后一个文明宝藏,去守护中华文明的光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汽车渐渐靠近湘西,手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轻轻颤动,像是在与地下的城址遗迹产生共鸣。林野看着窗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湘西的夜郎国据点遗址,解开最后一个谜团,让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全貌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辉煌。

他知道,湘西的城址遗迹里,还有更多的秘密在等着他们,最后的挑战也在前方等着他们去克服。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有苏晓做伴,有李队长、郑队长、陈队长和考古队的支持,还有爷爷们留下的罗盘和笔记——这些,都是他前进的动力。

汽车渐渐驶入湘西的山区,远处的凤凰古城轮廓渐渐清晰起来。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车——湘西夜郎国城址遗迹,我们来了!

汽车沿着酉水行驶进入湘西山区时,初冬的薄雾缠绕在山间,远处的吊脚楼屋顶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林野把车窗降下一条缝,带着水汽的风裹着松木的清香涌进来,手里的青铜罗盘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颤动,指针死死锁定着西北方向——那里正是星图上标注的夜郎国东部据点遗址所在。苏晓凑过来,指着手机里村民拍摄的照片:“湖南省考古研究院的赵队长说,遗址在龙山县的一个土家族村寨附近,村民在修水渠时挖到过带花纹的城砖,砖上的纹路和咱们在夜郎国聚落遗址看到的很像。”

郑队长坐在前排,回头递来一份折叠的地图:“这是最新的勘探图,村寨北边的那片台地底下,物探显示有明显的夯土墙遗迹,东西长约三百米,南北宽两百米,很可能是夜郎国的城垣。不过台地周围都是梯田,土壤层薄,下面多是岩石,挖掘时得小心保护城垣的原始结构。”林野展开地图,手指划过标注“城垣遗迹”的黄色虚线,正好与罗盘指针指向的方向完全重合。

抵达龙山县考古队驻地时,赵队长已经在门口等候。他穿着一件深绿色的防寒服,脖子上挂着相机,手里拿着一块城砖残片:“你们可算到了!这块残片就是上周挖出来的,砖面上的绳纹和夜郎国核心区的城砖完全一致,而且砖的尺寸也符合战国时期西南地区的建筑规格。咱们明天一早就去台地,先确认城垣的走向。”

第二天清晨,林野和苏晓跟着赵队长、李队长、郑队长、陈队长来到村寨北边的台地。台地上的冬小麦刚冒出青苗,几个队员已经用红色喷漆在田埂上标出了勘探线。赵队长指着台地中央的一处凸起:“物探显示这里是城垣的正门位置,夯土层最厚,咱们先在这里开一个5米×5米的探方,看看城垣的结构。”

队员们很快搭建好防雨棚,开始清理表层土壤。林野和苏晓负责用软毛刷清理夯土表面,刚挖了不到半米深,苏晓的刷子突然碰到了一块坚硬的物体,她赶紧停下:“这里有东西!”林野凑过去,用竹片轻轻拨开泥土,一块带着绳纹的城砖渐渐显露出来,砖的边缘还残留着当年砌筑时的泥浆痕迹。

“是夜郎国的城砖!”赵队长激动地蹲下来,用卷尺测量砖的尺寸,“长三十三厘米,宽十六厘米,厚八厘米,和夜郎国核心区的城砖尺寸分毫不差!这证明咱们找对地方了!”随着挖掘深入,更多的城砖接连出土,还发现了几枚青铜箭镞,箭镞的形制与古滇国、巴蜀地区的箭镞相似,显然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挖到第三天下午,探方里出现了完整的夯土墙遗迹,墙高约一米五,墙体上还能看到明显的夯筑痕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根木质立柱的孔洞,显然是为了加固墙体。“这城垣的建造工艺很成熟,”李队长抚摸着夯土墙,“夯土层均匀,立柱间距合理,说明夜郎国已经有了专业的建筑工匠,社会发展水平比咱们之前预想的还要高。”

就在大家忙着记录城垣数据时,林野的罗盘突然剧烈颤动起来,指针指向探方东侧。“那边有重要文物!”他赶紧顺着指针方向走去,在距离探方约十米的地方,用脚轻轻踩了踩地面,罗盘的颤动更加强烈。赵队长立刻让人在这里开了一个新的探方,挖了不到一米深,就出土了一个青铜鼎的残片,鼎身上刻着精美的饕餮纹,与三星堆、金沙遗址的青铜纹饰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这青铜鼎太重要了!”陈队长拿着残片,眼里满是惊叹,“饕餮纹是中原地区商周时期的典型纹饰,却出现在夜郎国的城垣附近,说明夜郎国不仅和西南地区的文明交流频繁,还与中原文明有联系!”苏晓掏出爷爷的笔记本,翻到关于纹饰的章节:“爷爷说‘西南文明,兼容并蓄,取中原之精,融本土之魂’,现在终于找到证据了!”

接下来的一周,考古队在台地东侧又开了多个探方,陆续出土了大量文物:一个青铜鉴,里面装着几十枚贝币,与古滇国、夜郎国核心区使用的货币一致;一套陶制的炊具,包括陶甑、陶鬲,造型与巴蜀地区的陶器相似;还有几卷竹简,虽然大部分已经腐朽,但残留的文字依然能辨认出“夜郎”“辰阳”“巴郡”等字样,证明这里是夜郎国与楚国、巴蜀地区贸易往来的重要据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让人惊喜的是,在台地北侧的探方里,发现了一个小型的祭祀坑,坑内摆放着三件国宝级文物——一件青铜神像,神像的面部特征兼具夜郎国的图腾和中原地区的神像风格;一件玉璋,璋身上刻着星图上的符号,与金沙遗址、雅安玉矿出土的玉璋纹饰一致;还有一面青铜镜,镜背上刻着“夜郎东境”四个字,直接证明了这里是夜郎国东部的边境据点。

“这青铜镜就是最好的证据!”赵队长拿着镜子,激动得声音都在抖,“‘夜郎东境’四个字,不仅明确了这里的身份,还为我们划定夜郎国的疆域范围提供了直接依据!之前史学界一直争论夜郎国的东部边界在哪里,现在终于有答案了!”林野看着镜子上的文字,又摸了摸怀里的青铜罗盘,心里满是感慨——从三星堆到湘西,他们沿着星图和罗盘的指引,一步步揭开了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

就在挖掘工作接近尾声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冻雨袭击了湘西山区,台地表面结了一层薄冰,部分探方的边缘出现了坍塌的迹象。“赶紧加固探方!把文物转移到室内!”赵队长大喊一声,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草帘覆盖探方,有的用钢管支撑墙体,林野和苏晓则冒着冻雨,将刚出土的青铜镜、玉璋小心翼翼地装进恒温箱,生怕文物受损。

冻雨持续了两天两夜,考古队全员坚守在工地,最终保住了所有文物和遗迹。雨停后,队员们又花了三天时间修复受损的探方,确保挖掘工作能顺利收尾。赵队长看着修复好的探方,欣慰地说:“这次能顺利完成挖掘,多亏了大家的努力,尤其是小林和苏丫头,关键时刻一点都不含糊。”

挖掘工作结束后,湖南省文物局决定在龙山县建立“夜郎国东部据点遗址博物馆”,并举办“西南文明交融特展”,将这次出土的青铜镜、玉璋、竹简等文物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古滇国、夜郎国核心区的文物一同展出,完整呈现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交融历程。开展当天,博物馆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大家都想亲眼见证这一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林野和苏晓站在展厅中央,看着玻璃柜里陈列的文物,从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到湘西的青铜镜,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盘到雅安玉矿的玉料,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颗珍珠,串联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苏晓轻轻抚摸着玻璃,眼里满是泪水:“爷爷要是能看到这一幕,肯定会很开心的。他们当年没完成的事,咱们做到了。”林野点头,手里的青铜罗盘轻轻颤动,像是在为他们庆祝,也像是在与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共鸣。

展览结束后,赵队长、李队长、郑队长、陈队长围坐在会议室里,手里拿着星图和考古报告。赵队长指着星图上最后一个被标注的红点:“咱们沿着星图的指引,找到了三星堆、金沙遗址、雅安玉矿、古滇国、夜郎国核心区、夜郎国东部据点,解开了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诸多谜团。现在,星图上的所有坐标都已经勘探完毕,咱们也算完成了一项重要的考古使命。”

林野看着星图,突然发现星图中央有一个从未注意过的细小符号,像是一个罗盘的图案。他赶紧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个与星图中央符号一模一样的图案,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星图终,罗盘合,文明脉,永相传。”苏晓凑过来,看着图案和文字,突然恍然大悟:“爷爷说的‘双罗盘合’,不是指咱们手里的两个罗盘,而是要将所有遗址的‘地脉信号’通过罗盘整合起来,还原中华文明的完整脉络!”

郑队长眼睛一亮:“对啊!每个遗址的地脉信号都不一样,咱们可以通过罗盘记录下这些信号,建立一个‘西南文明地脉数据库’,为后续的考古研究提供参考。而且,这些信号说不定还能帮助咱们发现更多未知的文明遗址!”陈队长点头:“这个想法好!咱们可以联合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四省的考古研究院,共同开展这个项目,让这些珍贵的文明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林野握着手里的青铜罗盘,又看了看苏晓手里的罗盘,两个罗盘的指针同时指向星图中央的符号,发出一阵柔和的嗡鸣。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们不仅完成了爷爷们的心愿,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跟着四位队长,坐上了去成都的飞机。飞机穿过云层时,林野看着窗外的蓝天,手里紧紧攥着青铜罗盘。他知道,新的使命已经开始——他们要联合四省考古力量,建立“西南文明地脉数据库”,保护和传承更多的文明遗产,让中华文明的光辉永远照亮未来。

飞机渐渐靠近成都,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飞机——新的征程,我们来了!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