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231章 尸易无限(136)

高铁驶入西安北站时,盛夏的阳光正炽烈地洒在站台上,远处的骊山像一道青灰色的屏障,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在阳光下泛着土黄色的光,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黄土气息。林浩刚下车就把恒温恒湿箱抱在怀里,还不忘检查箱子上的氮气压力表:“这秦代竹简可娇贵得很,氮气少一点都不行,咱们的箱子可得盯紧了,别出岔子。”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水银检测仪开机检查,屏幕上显示“正常”才松了口气:“青铜车马陪葬坑的暗坑虽然不在水银区,但周围土层里可能渗了水银,检测仪得一直开着,数值超过0.01毫克/立方米就得赶紧撤。而且暗坑的石门是秦代的‘小篆锁’,刻着‘日、月、星、辰’四个篆字,得按这个顺序摸,摸错了石缝里就会弹出石刺,我昨晚把篆字的形状画在纸上,你们都再记一遍。”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地砖,听着远处的游客喧闹声:“我听到秦始皇陵方向有导游的讲解声,应该是在介绍青铜车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秦始皇陵是‘关中龙脉’的核心,暗坑卡在‘金脉’上,地气纯但‘煞’重,是青铜和水银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镇煞,朱砂驱邪。而且陪葬坑的‘通道’有‘压力砖’,踩上去重量超过五十斤就会触发警报,咱们得把装备分着背,别让单个人负重太多。”

我们在秦始皇陵附近找了家民宿,民宿老板是个退休的考古技工,姓王,对秦始皇陵的结构很熟悉:“青铜车马陪葬坑晚上八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保安在门口值守,每两小时巡逻一次,你们得从陪葬坑旁边的‘文物运输通道’进去,通道的门是密码锁,密码是考古队的工作电话后六位,我记下来了。”

王老板还给我们画了张暗坑的位置图:“暗坑在陪葬坑北边的‘夯土台’下面,夯土台有半米高,上面长着几棵酸枣树,你们找到酸枣树就找到了位置。而且暗坑的土层里有‘陶管’,是秦代的排水设施,挖的时候别挖破陶管,不然水会灌进暗坑,把竹简泡坏。”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忙着准备:林薇从实验室借了两台便携式氮气发生器,万一恒温恒湿箱里的氮气不够能及时补充,还买了几件印有“考古后勤”字样的橙色马甲;林浩网购了几卷承重绳和一把微型洛阳铲,承重绳能把装备吊进暗坑,避免直接踩在压力砖上;老烟枪则把小篆锁的四个篆字刻在木头上,让我们随时摸一摸,记熟形状;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陪葬坑踩点,摸清了密码锁的位置和保安的巡逻路线,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分背装备,确保每个人的负重都不超过四十斤。

出发那天,晚上八点半,我们穿着橙色马甲,背着分好的装备,向青铜车马陪葬坑走去。闭馆后的陪葬坑一片寂静,只有几盏应急灯亮着,昏黄的灯光照在青铜车马的复制品上,显得格外肃穆。我们绕到文物运输通道,林浩输入密码,“嘀”的一声,通道门开了。

通道里很窄,我们打开微型手电筒,慢慢往前走。走到通道尽头,就是陪葬坑的内部,地面上的压力砖整齐排列,砖缝里还留着考古队做的标记。老烟枪用探杆指了指北边的夯土台:“快把承重绳拴在旁边的钢架上!”我们赶紧把承重绳固定好,把恒温恒湿箱和其他装备吊起来,沿着绳线慢慢向夯土台移动。

到了夯土台旁边,我们开始用微型洛阳铲挖夯土,夯土很结实,挖起来很费力,我们轮流用力,挖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挖到了一块青石板,石板上刻着“日”字篆文,正是小篆锁的第一道刻字。

老烟枪按照顺序,先摸“日”字,再摸“月”字、“星”字、“辰”字,每摸一个篆字,石板就发出一声轻响,摸完最后一个“辰”字,石板“轰隆”一声,向下打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暗坑,暗坑里飘出一股淡淡的青铜味,还夹杂着纸张的霉味——是鎏金铜车马部件和秦代竹简的味道!

腾格尔赶紧把恒温恒湿箱吊进暗坑,我戴上无菌手套,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一套鎏金的铜车马车轮和车轴,上面的纹路还很清晰,还有几卷用绢布包裹的竹简,展开一卷,上面的秦代小篆隐约可见。我们把竹简轻轻放进恒温恒湿箱,林薇立刻打开氮气发生器,往箱子里补充氮气,确保竹简不会氧化。

刚把鎏金铜部件放进另一个箱子,突然,水银检测仪发出“嘀嘀”的警报声,屏幕上的数值开始上升——是我们挖夯土的时候,不小心挖破了陶管,水渗进土层,把里面的水银带了出来!“快撤!”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箱子吊上来,向通道跑去。

刚跑到通道门口,就听到外面传来保安的脚步声——是水银检测仪的警报声太大,被巡逻的保安听到了!“里面有人!”保安的喊声传来,通道门开始自动上锁。阿古拉赶紧用蒙古刀卡住门缝,我们趁机冲了出去,顺着墙根向民宿跑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回到民宿后,我们赶紧把恒温恒湿箱放在阴凉处,检查里面的竹简,幸好氮气充足,竹简没有氧化,鎏金铜部件也完好无损。王老板看到文物,激动得热泪盈眶:“这鎏金铜部件比展出的青铜车马还精细!竹简上的文字要是能解读出来,就能知道秦始皇当年的巡游路线了!”

第二天一早,王老板帮我们联系了秦始皇陵博物院的专家,专家们赶来后,用专业的文物运输车载走了竹简和鎏金铜部件,还邀请我们去博物院的修复室参观。修复室里,专家们正用特殊的溶液清洗竹简,上面的小篆渐渐清晰,有“东巡至琅琊”“登泰山封禅”等字样,看得我们都屏住了呼吸。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王老板做了一桌陕西菜,有羊肉泡馍、肉夹馍、油泼面,还有一壶西凤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秘室”。“我在古籍里看到,莫高窟的‘17号藏经洞’后面有个秘室,里面藏着‘唐代绢画’和‘西夏文佛经’,绢画是唐代的佛教绘画,色彩鲜艳,西夏文佛经是用西夏文抄写的,很多经文现在都没有译本,”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甘肃敦煌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甘肃敦煌离这里千里之外,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安保严密,秘室藏在藏经洞后面,还可能有“流沙机关”和“监控”,而且唐代绢画很脆弱,不能见强光,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唐代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沙和防强光的装备,莫高窟的风沙大,得用防尘罩把全身裹住,绢画不能见强光,得用红色的滤光手电筒,再带些软布,把绢画轻轻裹起来。而且秘室的‘石壁’很薄,挖的时候得用小铲子慢慢铲,别把石壁弄塌了。另外,藏经洞的地面有‘暗格’,里面是流沙,得用探杆探清位置,别踩进去。”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莫高窟的平面图:“我查了,17号藏经洞在莫高窟的‘南区’,秘室在藏经洞的‘北壁’后面,北壁上有个‘小佛龛’,佛龛后面就是秘室。咱们得趁莫高窟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连在敦煌研究院的总控室,屏蔽器得一直开着,别关。”

达来听到要去敦煌,眼睛里满是兴奋:“我还没见过莫高窟的壁画,正好去看看!我熟悉沙漠的风沙,到时候能帮你们挡沙子,还能帮你们扛滤光手电筒,遇到流沙,我先把探杆插进去,探清深度。”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西凤酒泛着淡淡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西安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骊山在夜色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黄土高原的风还在轻轻吹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伴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陕西的西安,到甘肃的敦煌,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高铁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西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陕西的黄土高原,到甘肃的河西走廊,再到敦煌的戈壁滩。远处的鸣沙山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莫高窟的洞窟像蜂巢一样嵌在崖壁上,庄严而神秘。

我抱着装有秦代竹简照片的盒子,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展开,在那座神秘的藏经洞秘室里,又有多少唐代和西夏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绢画和佛经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高铁驶入敦煌站时,盛夏的热浪裹挟着戈壁的沙尘扑面而来,站台上的温度计显示45摄氏度,远处的鸣沙山像一条金色的巨龙,莫高窟的崖壁在阳光下泛着赭红色的光,空气里弥漫着干燥的土腥味。林浩刚下车就戴上防尘口罩和滤光眼镜,还不忘检查手里的红色滤光手电筒:“这地方风沙大,还得防强光,咱们的绢画可经不起晒,滤光手电得一直开着红色档。”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软布,指尖被晒得发烫:“17号藏经洞的秘室在北壁后面,石壁只有两指厚,得用小铁铲慢慢刮,刮的时候得用软布接着石屑,别掉进秘室把绢画弄脏。而且莫高窟的‘流沙层’就在崖壁下面,挖深了容易触发流沙,探杆得一直探着,深度不能超过半米。另外,秘室的‘木隔板’是唐代的,脆得很,打开的时候得用手托着,别让它掉下来砸坏佛经。”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听着远处的风沙声:“我听到莫高窟方向有游客的脚步声,还有讲解员的扩音声。《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莫高窟是‘祁连山龙脉’的余脉,藏经洞卡在‘风脉’上,地气杂但‘沙煞’重,是戈壁的流沙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吸沙,朱砂驱邪。而且藏经洞的‘通道’有‘回声壁’,说话声音大了就会传到值班室,咱们全程用手势交流,连咳嗽都得憋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们在莫高窟附近找了家民宿,民宿老板是个敦煌研究院的退休画师,姓常,对藏经洞的历史了如指掌:“17号藏经洞晚上七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保安在崖壁下巡逻,每小时一次,你们得从‘维修栈道’上去,栈道的栏杆有个缺口,能直接爬到藏经洞门口。而且藏经洞的门是木栓锁,用细铁丝就能拨开,别用蛮力,木栓是清代修的,容易断。”

常老板还给我们看了一张他手绘的藏经洞结构图:“北壁的‘小佛龛’里有尊唐代的泥塑菩萨,菩萨的底座下面就是秘室的入口,你们得先把泥塑轻轻移开,别碰掉菩萨的彩绘。秘室里的绢画叠在最上面,下面是佛经,拿的时候得先拿绢画,再拿佛经,别弄乱顺序。”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忙着准备:林薇从研究院借了四卷加厚软布和几台便携式湿度计,秘室里的湿度不能超过40%,湿度计能实时监测,还买了几件印有“壁画修复”字样的灰色工装;林浩网购了几把微型铁铲和几卷细铁丝,铁丝磨得很细,刚好能插进木栓锁里;老烟枪则把探杆的顶端包上软布,避免刮伤石壁;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莫高窟踩点,摸清了维修栈道的位置和保安的巡逻间隙,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手势,连递工具都用手势示意,确保到时候不出声。

出发那天,晚上七点半,天刚擦黑,我们穿着灰色工装,背着用软布包好的装备,向莫高窟走去。闭馆后的莫高窟格外安静,崖壁上的洞窟像一个个沉默的眼睛,只有应急灯在栈道上亮着微弱的光。我们绕到维修栈道,阿古拉先爬上栏杆缺口,把软绳扔下来,我们顺着软绳依次爬上去,脚步轻得像猫。

到了17号藏经洞门口,林浩用细铁丝插进木栓锁,轻轻一挑,木栓“咔嗒”一声弹开,我们慢慢推开门,一股带着尘土气息的古老味道扑面而来。藏经洞里很黑,我们打开红色滤光手电筒,光线柔和,刚好能看清里面的景象:中间放着几个木盒,北壁的小佛龛里,泥塑菩萨静静立着。

我们先把软布铺在地上,阿古拉和巴特尔轻轻抱起泥塑菩萨,放在软布上,菩萨的彩绘完好无损,没有掉一点颜色。佛龛底座下面,果然有一块松动的石壁,老烟枪用微型铁铲慢慢刮石壁边缘的石屑,林浩用软布接着,刮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石壁撬开一个小口,里面飘出一股淡淡的丝绸味——是唐代绢画的味道!

我戴上无菌手套,伸进小口,先摸到一层柔软的织物,轻轻拉出来,是一幅展开有两米长的绢画,画着飞天仙女,色彩鲜艳,裙摆上的金线还闪着光,正是唐代绢画!接着又拿出几卷用黄麻纸包裹的佛经,纸上的西夏文清晰可见,正是我们要找的西夏文佛经。

我们把绢画铺在软布上,用另一块软布轻轻盖住,再把佛经小心翼翼地放进木盒里。刚想把泥塑菩萨移回原位,突然,远处传来保安的脚步声——是我们撬石壁的时候,一块小石屑掉在地上,发出了声响!“谁在上面?!”保安的喊声传来,手电筒的光在崖壁上扫来扫去。

“快从栈道缺口下去!”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绢画和佛经裹进软布,抱在怀里,顺着软绳依次滑下栈道,刚落地就钻进旁边的沙棘丛,保安的手电筒光刚好扫过我们刚才的位置。等保安走远,我们才抱着东西向民宿跑去,风沙打在脸上,却没人敢松手。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绢画和佛经放在铺着软布的桌子上,常老板看到绢画,激动得热泪盈眶:“这飞天绢画是唐代吴道子风格的!我画了一辈子壁画,都没见过这么完整的!”他赶紧拿出专业的文物保存箱,把绢画和佛经放进去,箱子里还放了干燥剂,防止受潮。

第二天一早,常老板联系了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专家们赶来后,小心翼翼地把文物运回研究院,还邀请我们去修复室参观。修复室里,专家们正用特殊的胶水修补绢画边缘的小破损,西夏文佛经也在进行数字化扫描,专家说:“这些佛经里有很多西夏时期的佛教咒语,是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译本。”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常老板做了一桌敦煌菜,有驴肉黄面、杏皮水、烤羊肉,还有一壶敦煌特有的桑葚酒。林薇喝了一口杏皮水,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西藏吐蕃古墓——藏王墓秘穴”。“我在古籍里看到,藏王墓的‘松赞干布墓’下面有个秘穴,里面藏着‘吐蕃金印’和‘唐卡’,金印是唐太宗赐给松赞干布的‘西海郡王’印,唐卡是唐代绘制的释迦牟尼像,用天然矿物颜料,色彩能保存千年,”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西藏山南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西藏山南离这里千里之外,海拔有三千多米,容易高反,藏王墓在雅砻河谷的山脚下,雨季的山路泥泞难走,秘穴里可能有“积雪融水”和“酥油机关”,而且唐卡怕潮湿,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吐蕃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抗高反的装备,红景天和氧气瓶得每人备两份,刚到山南别剧烈运动,先适应海拔。而且藏王墓的‘酥油机关’是吐蕃人做的,用酥油封着石门,得用温水慢慢化,别用开水,不然会损坏石门上的彩绘。另外,秘穴的‘石锁’是藏文锁,锁孔藏在‘六字真言’的‘嘛’字下面,得用藏银做的钥匙才能打开,我已经让林浩联系了山南的朋友,帮忙打一把。”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藏王墓的卫星图:“我查了,松赞干布墓在山南的‘琼结县’,墓的封土堆有十米高,秘穴在封土堆的‘东侧’,那里的草长得比其他地方少,说明下面是空的。咱们得趁藏王墓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太阳能的,晚上十点后会断电,咱们那时候再行动。”

达来听到要去西藏,眼睛里满是向往:“我早就想看看雅砻河谷了!我在草原上住惯了,高反应该不怕,还能帮你们扛氧气瓶,遇到泥泞路,我先踩出脚印,你们跟着走。”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桑葚酒泛着紫红色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敦煌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鸣沙山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风沙还在轻轻吹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祝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甘肃的敦煌,到西藏的山南,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西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甘肃的戈壁,到青海的盐湖,再到西藏的草原。山南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远处的雅砻河谷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藏王墓的封土堆像一座小山,静静卧在河谷边。

我抱着装有唐代绢画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氧气瓶,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西藏山南的藏王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松赞干布墓秘穴里,又有多少吐蕃和唐代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金印和唐卡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山南琼结站时,初秋的风带着雅砻河谷的青草气息扑面而来,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白光,藏王墓的封土堆像一座青黑色的小山,静静卧在河谷边缘,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酥油香。林浩刚下车就深吸了一口气,又赶紧拿出氧气瓶吸了两口:“这海拔果然有点顶,咱们先在县城适应半天,别着急去墓区,万一高反就麻烦了。”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红景天胶囊,指尖带着一丝凉意:“松赞干布墓的秘穴在封土堆东侧的‘玛尼堆’下面,玛尼堆是后来信徒堆的,下面压着秦代的石板,得先把玛尼堆的石头挪开,再挖石板。而且藏地的‘酥油机关’很特别,石门缝里的酥油混了蜂蜡,得用30度左右的温水化,温度高了会把石门上的彩绘烫掉,我带了保温壶,到时候控制好水温。另外,藏文锁的‘六字真言’刻得浅,得用手摸仔细,‘嘛’字下面有个小凹槽,就是锁孔,藏银钥匙得慢慢插,别蹭掉锁上的金粉。”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石板路,听着远处的经幡飘动声:“我听到藏王墓方向有转经筒的转动声,应该是附近寺庙的僧人在转经。《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藏王墓是‘念青唐古拉龙脉’的分支,秘穴卡在‘水脉’上,地气纯但‘寒煞’重,是雪山融水和酥油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驱寒,朱砂护着唐卡不沾湿气。而且封土堆的‘土层’里有‘空心陶管’,是吐蕃时期的排水设施,挖的时候别挖破,不然融水会灌进秘穴,把金印泡了。”

我们在琼结县城找了家藏式民宿,民宿老板是个藏族大叔,姓丹增,家里世代在藏王墓附近放牧:“松赞干布墓晚上六点闭馆,闭馆后会有寺庙的僧人帮忙值守,他们九点会回寺庙念经,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秘穴的石板下面有‘青稞杆’,是吐蕃人用来防潮的,挖的时候别把青稞杆弄碎,能看出当年的储存方式。”

丹增大叔还给我们煮了酥油茶:“喝这个能抗高反,你们每天喝两碗,去墓区就不怕了。另外,藏王墓的玛尼堆里有块‘刻经石’,上面刻着六字真言,你们找到刻经石,就找到秘穴的位置了。”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一边适应海拔,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县城的药店买了十瓶氧气瓶和一大盒葡萄糖口服液,还借了两台便携式温湿度计;林浩联系的朋友送来了藏银钥匙,钥匙上刻着简化的六字真言,刚好能插进锁孔,他还网购了几卷防水布,防止融水渗进秘穴;老烟枪则把保温壶里的水温校准到30度,反复试验融化酥油的速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藏王墓踩点,摸清了僧人的值守时间和玛尼堆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用温水化酥油,确保到时候不会损坏石门彩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出发那天,晚上九点半,我们背着装备向藏王墓走去。夜色里的藏王墓格外肃穆,玛尼堆上的经幡在风里轻轻飘动,远处的雪山像一道银色的屏障。我们走到东侧的玛尼堆,找到刻经石,开始小心翼翼地挪开玛尼堆的石头,石头上刻着的六字真言在月光下隐约可见,我们把石头整齐地堆在旁边,避免破坏信徒的心意。

挪开玛尼堆,露出下面的青石板,石板上刻着吐蕃时期的云纹,正是秘穴的入口。老烟枪用探杆敲了敲石板,确定下面没有空心陶管,我们才用洛阳铲慢慢挖石板周围的土层,挖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石板撬起来,露出一个黑漆漆的秘穴,秘穴里飘出一股淡淡的酥油香,还夹杂着金属的气息——是吐蕃金印和唐卡的味道!

我们先把防水布铺在秘穴周围,防止融水渗进去,然后林浩拿着藏银钥匙,蹲在石门旁边,先摸准“嘛”字下面的锁孔,再慢慢把钥匙插进去,轻轻一拧,石门发出“吱呀”的轻响,缝隙里的酥油开始融化。老烟枪赶紧把保温壶里的温水倒在棉布上,轻轻敷在石门缝上,酥油顺着棉布慢慢流下来,我们趁机把石门推开一条缝。

阿古拉用手电筒照进秘穴,里面放着一个铜制的盒子和一卷用锦缎包裹的东西,铜盒上刻着唐代的龙纹,锦缎包裹的形状像一幅画,正是我们要找的吐蕃金印和唐卡!我戴上无菌手套,钻进秘穴,先把铜盒拿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枚方形的金印,印面上刻着“西海郡王”四个汉字,正是唐太宗赐给松赞干布的金印!接着又把锦缎包裹拿出来,展开一看,是一幅两米长的唐卡,画着释迦牟尼像,颜料用的是天然矿物,红色的朱砂、蓝色的青金石、黄色的雄黄,色彩鲜艳得像刚画好的一样。

我们把金印和唐卡放进防水布包裹的箱子里,刚想离开,突然,秘穴的顶部传来“滴答”声——是雪山融水渗进了土层,开始滴进秘穴!“快把防水布铺在顶部!”林薇大喊,我们赶紧把防水布铺在秘穴口,用石头压住边缘,刚铺好,融水就顺着防水布流到旁边的土层里,没有滴进秘穴。

刚把石板盖回原位,远处传来僧人的脚步声——是我们挪玛尼堆的石头时,不小心碰倒了一块,发出了声响!“谁在那里?”僧人的喊声传来,手里的转经筒还在转动。我们赶紧躲到玛尼堆后面,屏住呼吸,等僧人走远,才把玛尼堆的石头慢慢挪回原位,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金印和唐卡放在铺着软布的桌子上,丹增大叔看到唐卡,激动得双手合十:“这是唐代的唐卡!我在寺庙里见过类似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他赶紧联系了山南地区的文物局,文物局的专家连夜赶了过来,看到金印和唐卡,激动得说不出话,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文物装进专业的保存箱,还说要把这两件文物送到西藏博物馆展出,让更多人看到吐蕃和唐代的文化交流。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丹增大叔做了一桌藏式美食,有手抓羊肉、糌粑、酸奶饭,还有一壶青稞酒。林薇喝了一口青稞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云南大理——段氏皇族墓秘藏”。“我在古籍里看到,大理段氏皇族墓的‘段正淳墓’下面有个暗格,里面藏着‘大理国银鎏金冠’和‘写本佛经’,银鎏金冠是段氏皇族的礼帽,上面镶嵌着南红玛瑙,写本佛经是用大理国的‘梵文经体’书写的,记载着大理国的佛教历史,”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云南大理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云南大理离这里千里之外,段氏皇族墓在苍山脚下,雨季的山路满是泥泞,暗格里可能有“积水”和“白蚁”,而且写本佛经怕虫蛀,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大理国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白蚁的装备,白蚁药得撒在暗格周围,再带些防虫网,把佛经裹起来。而且苍山的雨季积水多,得带些抽水机,把暗格里的积水抽干。另外,暗格的‘木锁’是大理国的‘榫卯锁’,锁上刻着‘风花雪月’四个字,得按‘风、花、雪、月’的顺序解开榫头,我已经让林浩查了‘风花雪月’的大理写法,记熟了顺序。”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段氏皇族墓的卫星图:“我查了,段正淳墓在苍山的‘中和峰’脚下,墓的封土堆上长着一棵‘古茶树’,你们找到古茶树,就找到暗格的位置了。咱们得趁雨季的游客少,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太阳能的,晚上八点后会断电,咱们那时候再行动。”

达来听到要去大理,眼睛里满是兴奋:“我早就想看看苍山洱海了!我在草原上练的平衡感,走泥泞路肯定没问题,还能帮你们扛抽水机,遇到白蚁,我先撒药,保护佛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青稞酒泛着淡黄色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琼结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雪山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雅砻河谷的风还在轻轻吹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送别。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西藏的山南,到云南的大理,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东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西藏的草原,到云南的山地,再到大理的坝子。远处的苍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洱海像一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坝子中央,段氏皇族墓的封土堆在苍山脚下,像一座沉默的守护者。

我抱着装有吐蕃金印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氧气瓶,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云南大理的段氏皇族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段正淳墓暗格里,又有多少大理国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银鎏金冠和写本佛经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大理站时,初秋的细雨正斜斜地织在洱海上,远处的苍山被云雾裹着,只露出青灰色的山尖,段氏皇族墓所在的中和峰脚下,古茶树的叶子在雨雾里泛着油绿,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和湿润的泥土味。林浩刚下车就撑开伞,还不忘摸了摸背包里的白蚁药:“这大理的雨下得真绵,山路肯定滑得很,咱们的防滑鞋可得踩稳了,别摔了把银鎏金冠磕了。”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水抽机检查了一遍电源线,指尖沾了点雨丝:“段正淳墓的暗格在古茶树下面的‘青石板’下,石板被雨水泡了这么久,肯定松了,但下面的土层里可能有积水,得先用水抽机把水抽干。而且暗格的榫卯锁刻着‘风花雪月’,‘风’字榫头在左边,‘花’字在右边,‘雪’字在上,‘月’字在下,得按这个顺序掰,错一个榫头就会卡住,我昨晚在民宿的木头上画了记号,你们再记一遍。另外,写本佛经怕潮,得用密封袋装好,再塞几包干燥剂,别让雨水渗进去。”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青石板,听着远处洱海的浪涛声:“我听到中和峰方向有山泉水的流淌声,暗格里的积水可能就是山泉渗进去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段氏皇族墓是‘苍山龙脉’的核心,暗格卡在‘木脉’上,地气纯但‘湿煞’重,是雨水和古茶树的根系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吸潮,朱砂护着佛经不被白蚁咬。而且古茶树的‘根系’扎得深,挖的时候别伤了根,不然会被景区的人发现。”

我们在中和峰附近找了家白族风格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白族阿姨,姓金花,家里以前在苍山脚下种茶:“段正淳墓晚上五点闭馆,闭馆后会有护林员巡逻,他们七点会到山下的茶社喝茶,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暗格的青石板上有个‘小凹槽’,是当年工匠留的,方便撬开,你们找到凹槽,就省劲多了。”

金花阿姨还给我们泡了苍山雪茶:“喝这个能祛湿气,你们每天喝两杯,去墓区就不怕受潮了。另外,古茶树旁边有块‘界碑’,上面刻着‘段氏祖茔’,你们找到界碑,就找到暗格的位置了。”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等雨停,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县城的五金店买了两卷防水胶带和几包大号密封袋,还借了两台便携式湿度计;林浩网购了几把窄头铁锹和一卷细钢丝绳,钢丝绳能把青石板吊起来,避免砸到暗格里的文物;老烟枪则把水抽机的吸水管剪成合适的长度,反复试验抽水速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段氏皇族墓踩点,摸清了护林员的巡逻路线和古茶树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掰榫卯锁,确保到时候能按顺序解开。

出发那天,晚上七点半,雨终于停了,我们背着装备向段氏皇族墓走去。夜色里的中和峰格外安静,只有山泉水的流淌声和虫鸣声,古茶树上的水珠偶尔滴下来,落在石板路上发出“滴答”声。我们走到古茶树旁边,找到界碑,开始用铁锹挖青石板周围的泥土,泥土很湿,挖起来很费力,我们轮流用力,挖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石板上的小凹槽。

阿古拉用铁锹插进凹槽,轻轻一撬,青石板“吱呀”一声被撬开一条缝,里面果然有积水!林浩赶紧把水抽机的吸水管伸进去,按下开关,积水顺着水管慢慢抽出来,抽了半个多小时,才把水抽干。

老烟枪用手电筒照进暗格,里面放着一个银色的盒子和几卷用黄麻纸包裹的东西,银盒上刻着大理国的花纹,黄麻纸包裹的形状像佛经,正是我们要找的银鎏金冠和写本佛经!我戴上无菌手套,钻进暗格,先把银盒拿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顶银鎏金冠,冠上镶嵌着南红玛瑙和绿松石,正是段氏皇族的礼帽!接着又把黄麻纸包裹拿出来,展开一卷,上面的梵文经体清晰可见,正是写本佛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们把银鎏金冠放进密封袋,再塞进干燥剂,写本佛经则用防水胶带缠好,避免受潮。刚想把青石板盖回原位,突然,远处传来护林员的手电筒光束——是我们抽水机的声音太大,被下山的护林员听到了!“谁在那里?!”护林员的喊声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快把石板盖好!”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青石板推回原位,用泥土把缝隙填好,再踩平,确保看不出痕迹。钻进旁边的灌木丛,护林员的手电筒光刚好扫过我们刚才的位置,我们屏住呼吸,等护林员走远,才抱着东西向民宿跑去,山路很滑,我们互相搀扶着,生怕摔倒。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银鎏金冠和写本佛经放在铺着软布的桌子上,金花阿姨看到银鎏金冠,激动得捂住嘴:“这是段氏皇族的宝贝啊!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银鎏金冠上的南红玛瑙是从四川运过来的,特别珍贵!”她赶紧联系了大理市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看到文物后,激动得说不出话,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文物装进专业的文物运输箱,还说要把这两件文物送到大理州博物馆展出,让更多人了解大理国的历史文化。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金花阿姨做了一桌白族菜,有酸辣鱼、乳扇沙琪玛、洱海虾,还有一壶青梅酒。林薇喝了一口青梅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西夏王陵——李元昊墓秘穴”。“我在古籍里看到,西夏王陵的‘李元昊墓’下面有个秘穴,里面藏着‘西夏鎏金铜牛’和‘西夏文碑刻’,鎏金铜牛是西夏的祭祀用品,用纯铜打造,外面鎏金,西夏文碑刻上刻着李元昊的登基诏书,是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文物,”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宁夏银川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宁夏银川离这里千里之外,西夏王陵在贺兰山脚下,深秋的风沙大,秘穴里可能有“流沙陷阱”和“碎石机关”,而且西夏文碑刻很脆弱,不能受震动,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西夏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沙的装备,防风镜和防尘口罩得每人备两份,再带些防沙网,避免流沙灌进秘穴。而且秘穴的‘碎石机关’是西夏人做的,石门后面有碎石堆,一开门就会掉下来,得用木板挡住。另外,秘穴的‘石锁’是西夏文锁,锁上刻着‘大白高国’四个字,得按西夏文的顺序触摸,我已经让林浩查了西夏文的写法,记熟了顺序。”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西夏王陵的卫星图:“我查了,李元昊墓在西夏王陵的‘三号陵’,墓的封土堆像个‘金字塔’,秘穴在封土堆的‘西侧’,那里的土层颜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是灰褐色的。咱们得趁西夏王陵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红外的,得用信号屏蔽器把红外信号屏蔽了,再用黑布把监控镜头盖住。”

达来听到要去银川,眼睛里满是向往:“我早就想看看贺兰山了!我在沙漠里练的防沙经验,到时候肯定能用上,还能帮你们扛防沙网,遇到流沙陷阱,我先把探杆插进去,探清深度。”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青梅酒泛着淡黄色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大理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洱海在灯光下泛着波光,苍山的云雾还没散,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祝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云南的大理,到宁夏的银川,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北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云南的山地,到贵州的丘陵,再到宁夏的平原。远处的贺兰山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西夏王陵的封土堆像一座座沉默的金字塔,静静卧在贺兰山脚下。

我抱着装有银鎏金冠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防风镜,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宁夏银川的西夏王陵展开,在那座神秘的李元昊墓秘穴里,又有多少西夏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鎏金铜牛和西夏文碑刻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