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194章 尸易无限(99)

太平洋的信风带着咸湿的暖意,吹拂在科考船的甲板上。吴贤手里攥着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发来的遗址坐标,指尖划过海图上标注的“复活节岛以东300海里”——那里正是新发现的古代文明遗址所在的无名岛屿。苏湄将卫星拍摄的岛屿图像投射在船舱的显示屏上,画面中,岛屿中央矗立着几尊与复活节岛石像相似却又不同的巨石雕像,雕像基座上隐约可见刻痕,像是某种符号。“这些雕像的风格介于波利尼西亚文明和东亚早期文明之间,尤其是石像的面部轮廓,有明显的东亚人种特征。”玛丽安指着石像的眼部线条,“和印第安纳·琼斯在日本北海道发现的绳文时代石像很像。”

三天后,科考船缓缓靠近无名岛屿。岛屿四周环绕着陡峭的珊瑚礁,只有一处狭窄的海湾可以停靠。登岛后,团队踩着茂密的热带植被向岛屿中央进发,空气中弥漫着腐烂树叶和海水的混合气息。走到巨石雕像前,吴贤蹲下身,用软毛刷清理基座上的苔藓——那些刻痕果然是符号,与撒哈拉遗址、秘鲁洞穴发现的符号同属一个体系,只是多了些海洋生物的图案,比如跳跃的海豚、游动的海龟,还有类似帆船的线条。

“这里的符号更侧重记录海洋活动,说明这个古代文明很可能以航海和渔业为生。”苏湄拿出拓印工具,将符号小心翼翼地拓在宣纸的。周明远则在雕像周围进行勘探,很快在一尊石像的背后发现了一处隐蔽的入口,入口被藤蔓覆盖,推开后露出一条通往地下的石阶。

石阶尽头是一间宽敞的石室,石室四壁的岩壁上绘满了壁画。壁画的内容让所有人惊叹:画面左侧,一群穿着兽皮的人正乘坐带有风帆的船只,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海;画面中间,他们与另一群穿着长袍、手持青铜礼器的人相遇,双方交换物品——一边是贝壳、珍珠,另一边是陶瓷、丝绸;画面右侧,两群人共同建造巨石雕像,雕像基座上刻着的符号,正是之前在各地发现的“太阳纹”“水纹”和“船纹”的组合。

“这壁画记录的是古代文明之间的海上交流!”吴贤的声音带着激动,“你看,这些穿长袍的人,服饰风格与中国仰韶文化晚期的服饰完全一致,他们手中的青铜礼器,也和黄河流域出土的器物相似。”玛丽安则注意到壁画角落的一行小字,用的是与南极兽皮地图相同的符号,经初步解读,内容是“从东方海岸出发,航行十日抵达此处”。

就在团队拍摄壁画时,石室顶部突然传来石块摩擦的声音。“有人在上面!”周明远立刻举起手电筒,光束中出现了几个穿着迷彩服的人影——是“圣蛇会”的残余势力。为首的人是新面孔,戴着黑色墨镜,手里拿着一把冲锋枪:“没想到你们还能找到这里,这些壁画和符号,都是‘圣蛇会’的囊中之物。”

“文物是全人类的财富,你们休想带走任何东西!”吴贤挡在壁画前,与对方对峙。墨镜男冷笑一声,挥手示意手下进攻。周明远和玛丽安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防身武器,与“圣蛇会”成员展开搏斗。苏湄则趁机将拓印好的符号和拍摄设备转移到石室之外的安全区域。

石室空间狭窄,双方的打斗很快导致岩壁松动,石块不断从顶部掉落。“再打下去石室会坍塌!”吴贤大喊着,抓住一个空隙,将墨镜男手中的冲锋枪夺下,一脚将他踹倒在地。“圣蛇会”成员见状,纷纷向入口逃去,却被赶来支援的科考船船员拦截,全部被制服。

当众人撤出石室时,整个石室已被坍塌的石块掩埋。“幸好我们及时拓印了符号、拍摄了壁画,否则这些珍贵的史料就永远消失了。”苏湄心有余悸地说。团队将“圣蛇会”成员交给随后赶到的国际刑警,开始对岛屿进行全面勘探,在岛屿西侧的海滩上,他们发现了几处古代船坞的遗迹,船坞的结构与中国泉州港的宋代古船坞极为相似,进一步证实了这里曾是古代海上交流的重要据点。

返回科考船后,团队对拓印的符号和壁画照片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与全球各地发现的符号对比,他们还原出一段跨越数千年的古代文明交流史:早在1.2万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早期人类就已掌握跨洋航行技术,他们乘坐船只,穿越太平洋、印度洋,抵达南极、非洲、南美洲等地,与当地文明交流技术、交换物品,留下了相似的符号、相似的器物,甚至共同建造了巨石雕像等文化遗迹。

“这彻底推翻了‘人类早期文明孤立发展’的传统认知!”吴贤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从黄河流域到太平洋岛屿,从撒哈拉沙漠到南极大陆,古代人类用双脚和船只,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球的文明交流网络,这些符号、器物和壁画,就是这张网络的见证。”

研究报告发表后,全球考古界掀起了一股“跨文明交流研究”的热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吴贤团队的发现为基础,启动“全球早期文明遗产保护计划”,邀请世界各国的考古机构参与,共同保护和研究这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遗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作为计划的核心成员,吴贤团队接下来的任务是前往日本北海道,调查玛丽安提到的绳文时代石像。抵达北海道后,在日本考古专家的陪同下,他们来到石像遗址——十几尊巨石雕像矗立在海边的悬崖上,石像的面部刻着与太平洋岛屿相似的符号,石像下方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陶瓷碎片,碎片上的纹饰与中国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如出一辙。

“通过碳十四检测,这些石像和陶瓷的年代距今约8000年,与仰韶文化中期的年代相符。”日本专家说,“我们一直怀疑绳文时代的文明受到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但始终没有找到确凿证据,你们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线索。”

团队在石像附近的海域进行水下勘探,又有了新的收获——一艘木质船骸的残骸,船骸的结构与中国东部沿海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海船完全一致,船骸周围散落着陶瓷碎片和青铜工具。“这说明,早在8000年前,就有中国先民驾驶船只抵达日本北海道,与当地的绳文时代文明进行交流。”吴贤说。

就在团队准备将研究成果整理发表时,国内传来消息:河南郑州发现了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古城遗址,遗址中出土的甲骨片上刻着的符号,与之前在全球各地发现的符号完全相同,而且甲骨片上还记录了“派使者乘船前往海外,传播技艺”的内容。“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记录,直接证实了古代中国与海外文明的交流!”吴贤立刻决定,暂停日本的工作,返回国内参与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

郑州古城遗址的发掘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考古队员正在清理一座大型宫殿基址,基址中央的祭祀台上,摆放着一件完整的青铜鼎,鼎身上刻着的“太阳纹”符号,与撒哈拉遗址的石碑符号一模一样。吴贤拿起一块出土的甲骨片,上面的符号经解读,内容是“壬寅日,王命众工造舟,载五谷、陶器,往东方大洋,教民耕种”。“‘五谷’是中国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陶器’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这说明古代中国不仅与海外文明进行物品交换,还传播了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

在古城遗址的仓库区,团队还发现了一批来自海外的物品,包括贝壳、象牙、黑曜石等,这些物品的产地分别对应太平洋岛屿、非洲撒哈拉和南美洲秘鲁。“这进一步证明,郑州古城是古代全球文明交流网络的重要枢纽,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在这里汇聚,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也从这里传播到全球。”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古城遗址的城墙采用了“版筑法”,与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工艺有相似之处;遗址中发现的天文观测台,其结构与秘鲁印加文明的太阳神庙极为相似;甚至连古城居民的饮食结构中,都出现了来自美洲的玉米和马铃薯的痕迹——这些发现,将古代全球文明交流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重大发现,国内文物局决定在郑州举办“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特展”,展出从南极、撒哈拉、太平洋岛屿、日本北海道等地发现的文物,以及郑州古城遗址出土的甲骨片、青铜鼎等。特展开幕当天,来自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文化官员和文物爱好者齐聚郑州,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吴贤站在展览的中心位置,向观众介绍:“这些文物跨越了千山万水,跨越了数千年时光,它们共同讲述了一个故事——人类早期文明从未孤立存在,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中不断成长。从黄河流域的彩陶到太平洋岛屿的巨石雕像,从非洲撒哈拉的符号到南极的兽皮地图,每一件文物都是文明交流的见证,每一个符号都是人类共同的记忆。”

展览期间,国际刑警组织传来好消息:“圣蛇会”的最后一批残余势力在南美洲被彻底剿灭,首领“乌鸦”和墨镜男被判处终身监禁,困扰全球文物保护界多年的文物走私团伙终于被彻底打掉。听到这个消息,吴贤和团队成员都松了一口气——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不仅守护了大量珍贵文物,还铲除了危害全球文化遗产的毒瘤。

特展结束后,吴贤团队收到了来自北极科考队的邀请: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永久冻土层中,发现了一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遗址中出土的物品带有明显的文明痕迹,疑似与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网络有关。“北极和南极,地球的两端,都留下了古代文明的痕迹,这太不可思议了!”周明远兴奋地说,“我们一定要去看看,揭开这个最后的谜团。”

团队立刻开始准备北极科考所需的物资——抗寒等级更高的防寒服、适应极寒环境的考古工具、用于永久冻土层发掘的特殊设备等。玛丽安将印第安纳·琼斯的笔记本重新整理了一遍,发现里面有一段关于北极的记录:“1941年,在斯瓦尔巴群岛,见过刻有星星符号的冰块,当地猎人说,那是‘古代人留下的印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出发前往北极的前一天,吴贤回到家中,翻开父亲留下的考古笔记。笔记的最后一页,是父亲晚年写下的一句话:“文明的火种,不会被时间熄灭,不会被距离阻隔,它在人类的交流中传递,在人类的守护中延续。”吴贤在这句话的旁边,写下了自己的感悟:“我们既是文明的发现者,也是文明的守护者,更是文明的传递者。”

第二天清晨,吴贤团队登上了前往北极的飞机。飞机穿越云层,向着地球的最北端飞去。透过舷窗,吴贤看着下方逐渐变成白色的大地,心中充满了期待——北极的遗址中,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古代全球文明交流网络的全貌,是否即将完整呈现?他知道,前方还有无数的未知等待探索,还有更多的文明秘密等待揭开,但只要坚守初心,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在守护人类文化遗产、探索古代文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永久冻土层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光,吴贤踩在厚厚的积雪上,每一步都陷进半膝深的雪地里。科考队的雪地履带车在前方开路,车辙在雪地上划出两道清晰的痕迹,直指远处一处凸起的冰丘——那里就是发现古代遗址的位置。北极科考队队长伊万诺夫裹着厚重的极地防寒服,指着冰丘对吴贤说:“上个月冰川消融时,冰丘表面露出了木质结构的痕迹,我们用探地雷达扫描发现,下面藏着一处约200平方米的建筑群,还有大量疑似文物的物体。”

苏湄打开便携式恒温箱,取出从郑州古城遗址带来的甲骨片复制品:“如果这里的遗址真与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网络有关,说不定能找到与甲骨符号一致的痕迹。”玛丽安则翻出印第安纳·琼斯的笔记本,指着那段关于“星星符号冰块”的记录:“琼斯提到的符号,说不定就是遗址里的关键线索。”

团队用特制的低温挖掘设备开始清理冰丘表面的积雪和冰层。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低温让设备运转得格外缓慢,队员们的防寒面罩上很快结满了白霜,呼出的气息在空气中凝结成细小的冰晶。挖掘进行到第三天下午,冰层下终于露出了一截黑色的木质构件,表面刻着的螺旋状符号,与太平洋岛屿石像基座上的符号完全一致。“就是它!”吴贤兴奋地喊道,加快了挖掘速度。

随着冰层逐渐被清除,一座由原木搭建的半地穴式建筑显露出来。建筑的墙体由粗壮的圆木拼接而成,缝隙中填充着苔藓和兽皮,屋顶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历经数千年仍保持着基本结构。走进建筑内部,地面上整齐排列着十几件石器和骨器,其中一件骨笛的表面刻着“太阳纹”符号,与撒哈拉遗址石碑上的符号如出一辙;石器中还有一把打磨光滑的石斧,斧刃上残留着颜料痕迹,经检测,颜料成分与中国仰韶文化彩陶使用的矿物颜料完全相同。

建筑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件用猛犸象牙雕刻的容器,容器表面刻满了细密的符号,组合起来竟是一幅简易的星图——星图中标注的北极星位置,与1.2万年前的天文观测数据完全吻合。“这说明古代人类不仅掌握了跨洋航行技术,还拥有精准的天文观测能力,他们通过星图确定航向,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伊万诺夫惊叹道。

就在团队对文物进行登记时,苏湄在建筑角落发现了一块冻在冰层中的兽皮,兽皮上用红色颜料绘制着一幅地图。经过低温解冻处理,地图上的线条逐渐清晰——这是一幅横跨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的全球航线图,航线起点标注着与郑州古城符号一致的标记,终点则指向南极冰盖下的遗址,沿途还标注着撒哈拉、秘鲁、太平洋岛屿等遗址的位置。“这是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网络的完整航线图!”吴贤激动地说,“从黄河流域出发,经太平洋到美洲,经大西洋到非洲,经北冰洋到北极,再到南极,古代人类真的完成了全球航行!”

然而,就在团队准备将兽皮地图和其他文物转移到恒温箱时,远处的雪地中突然出现了三辆雪地摩托的身影。“是‘圣蛇会’的人!他们怎么会找到这里?”周明远立刻拿起卫星电话联系国际刑警,却发现信号被强电磁干扰阻断了——显然,对方早有准备。

雪地摩托很快驶到遗址旁,车上下来五名穿着黑色防寒服的武装人员,为首的人脸上带着一道狰狞的刀疤,正是“圣蛇会”未被抓获的核心成员之一,代号“冰狼”。“没想到你们还能找到这么重要的遗址,”冰狼举起冲锋枪,“把兽皮地图和象牙容器交出来,否则我就炸了这里的冰层,让所有文物永远埋在冻土里。”

吴贤知道,北极的冰层一旦被炸破,遗址和文物会瞬间被冰水淹没,再也无法抢救。他一边缓缓举起双手,一边给苏湄使了个眼色——苏湄立刻将兽皮地图藏进恒温箱的夹层,悄悄按下了箱底的紧急信号发射器。“地图可以给你,但你必须保证不破坏遗址。”吴贤说,慢慢走向冰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冰狼接过吴贤递来的空恒温箱,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没有地图,顿时怒不可遏:“你敢耍我!”他举枪对准吴贤,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雪地履带车的轰鸣声——国际刑警组织的支援赶到了。冰狼见状,立刻命令手下启动炸弹装置,自己则带着手下骑上雪地摩托逃跑。

周明远和玛丽安立刻冲上去,试图拆除炸弹,却发现炸弹被安装在冰层最薄弱的位置,一旦拆除不当就会引发坍塌。“用低温冻结炸弹的引爆装置!”吴贤大喊着,将便携式液氮喷射器对准炸弹。液氮的超低温瞬间冻结了炸弹的线路,引爆装置失灵了。

国际刑警很快追上并抓获了冰狼及其手下,彻底铲除了“圣蛇会”的最后残余势力。当冰狼被押走时,他看着遗址的方向,不甘心地说:“你们赢了,但人类永远不会知道文明的全部秘密。”吴贤回应道:“我们不需要知道全部秘密,我们只需要守护好这些见证,让文明的火种继续传递。”

北极遗址的文物被运回国内后,团队联合全球考古机构开展了“全球早期文明航线图”研究项目。通过对兽皮地图的详细解读,结合各地遗址的年代测定和文物对比,他们还原出古代人类全球航行的完整历程:约1.2万年前,黄河流域的早期人类发明了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利用星图和洋流导航,先抵达太平洋岛屿,再扩散到美洲和非洲,随后穿越北冰洋到达北极,最终抵达南极,在沿途留下了大量文明遗迹,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交流网络。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引发了全球学术界的轰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北极遗址、南极遗址、撒哈拉遗址、郑州古城遗址等12处古代文明遗址联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为“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网络遗址群”,并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由吴贤担任首席专家,负责统筹全球范围内的遗址保护和研究工作。

作为保护机构的首席专家,吴贤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他既要协调各国考古团队开展联合发掘,又要制定遗址保护的技术标准,还要组织学术研讨会,推动全球早期文明研究的深入。在他的推动下,“全球早期文明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将各地遗址的文物、壁画、符号等数字化,供全球观众免费浏览;“早期文明交流青年学者计划”也顺利启动,资助来自各国的年轻学者开展跨文明研究。

一年后的春天,吴贤带领团队再次来到郑州古城遗址。此时,遗址的保护工程已经完工,新建的遗址博物馆里,兽皮地图的复制品与甲骨片、青铜鼎并列展出,旁边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古代人类全球航行的动画。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围着展柜,好奇地听讲解员讲述文明交流的故事。

玛丽安走到吴贤身边,递给他一本新的笔记本:“这是印第安纳·琼斯的女儿寄来的,她说琼斯生前一直希望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不同文明的人共同守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共同探索文明的秘密。”吴贤翻开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一行字:“文明的意义,在于交流;交流的意义,在于传承。”

就在这时,苏湄拿着一份新的考古报告跑过来:“在印度洋的一座无人岛屿上,发现了一处新的古代遗址,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刻着与全球早期文明符号一致的标记,还发现了疑似古代船只的残骸!”周明远也兴奋地说:“国际刑警组织刚刚传来消息,在海底打捞到一艘古代沉船,船上的文物年代与郑州古城遗址相近,很可能是古代全球航行的船只之一!”

吴贤合上笔记本,望向远处的黄河——河水奔腾不息,仿佛在诉说着数千年的文明故事。他知道,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网络的探索还没有结束,新的遗址、新的文物、新的秘密还在等待着他们去发现。但无论未来的探索之路多么漫长,只要坚守“守护文明、传承交流”的初心,就一定能让人类的文明火种永远闪耀。

团队收拾好行李,再次踏上征程。他们的下一站,是印度洋的无人岛屿——那里,又一段文明交流的历史等待着被揭开;那里,又一批珍贵的文物等待着被守护。飞机起飞时,吴贤看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人类文明的交流从未停止,而他们的守护,也将永远继续。

印度洋的季风带着湿热的气息,拍打着科考船的舷窗。吴贤站在甲板上,手里攥着新发现遗址的坐标图纸,图纸上标注的无人岛屿位于斯里兰卡以东200海里处,卫星图像显示岛屿中部有一片环形的浅滩,浅滩下隐约可见木质结构的阴影——那正是疑似古代沉船的位置。苏湄将最新的海洋探测数据投射在便携式屏幕上:“浅滩海域的水深只有8米,海底淤泥厚度约1.5米,适合进行水下考古发掘。更重要的是,淤泥中检测到了大量陶瓷碎片的信号,成分与郑州古城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完全一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玛丽安翻着刚收到的考古简报,指尖停在一张沉船残骸的初步勘探照片上:“你看这船骸的龙骨结构,采用的是‘搭接式’拼接工艺,和我们在秘鲁发现的明代船骸、北极遗址的古代船只工艺一脉相承,都是中国早期造船技术的典型特征。”周明远则在检查水下发掘设备,他调试着水下机器人的高清摄像头:“这次一定要拍清楚船骸的细节,说不定能找到古代人类全球航行的直接证据。”

科考船抵达无人岛屿附近海域后,团队立刻开始水下勘探。水下机器人缓缓潜入海底,摄像头传回的画面中,一艘木质船骸静静躺在淤泥里,船身虽已部分腐朽,但仍能看出约25米长的轮廓,船仓内散落着大量陶瓷碎片,还有几件完整的彩陶瓮和青铜工具。当水下机器人的机械臂小心翼翼地托起一件彩陶瓮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瓮身上刻着的“太阳纹”和“船纹”符号,与北极兽皮地图、撒哈拉石碑上的符号完全相同,瓮口边缘还残留着一圈绳索勒痕,显然是当年运输时留下的痕迹。

“立刻组织潜水员进行实地发掘!”吴贤下达命令。潜水员穿着专业的水下考古装备,携带防水摄像机和文物提取工具潜入海底。他们在船骸的驾驶舱位置发现了一块巴掌大的甲骨片,甲骨片上刻着几行符号,经苏湄现场初步解读,内容是“癸卯日,船行至大洋,见东方岛屿,载陶器、五谷,往西方而去”——这段文字直接证实了这艘船的航行目的,正是沿着古代全球交流航线,向西方传播中国的文化和物产。

水下发掘工作持续了半个月,团队共从沉船中提取出300多件文物,包括彩陶、青铜工具、骨器、兽皮地图残片等。其中一件青铜刀的刀柄上,刻着一幅微型航线图,标注着从郑州古城出发,经印度洋、红海,最终抵达非洲撒哈拉的路线,与之前发现的北极兽皮地图完美衔接,形成了古代人类全球航行的完整航线闭环。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代全球航行证据!”吴贤在科考船的会议室里,将所有航线图拼接在一起,“从黄河流域出发,向东到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向西到印度洋、红海和非洲,向北到北极,向南到南极,古代人类真的用船只连接了整个地球。”

就在团队准备将文物运回国内进行深入研究时,斯里兰卡考古部门传来消息:在斯里兰卡中部的一处山洞中,发现了一批古代壁画,壁画内容与印度洋沉船出土的文物符号高度相似,怀疑与同一古代文明有关。吴贤立刻决定:“留下部分人员继续处理沉船后续工作,我带苏湄、玛丽安去斯里兰卡山洞考察。”

斯里兰卡的山洞位于一座海拔1200米的山顶,洞口被茂密的热带丛林覆盖,当地村民在采药时偶然发现了这里。走进山洞,吴贤看到洞壁上绘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虽然历经数千年,红色、黄色、黑色的颜料依然清晰。壁画左侧描绘了一群人驾驶船只在海上航行的场景,船只的造型与印度洋沉船完全一致;壁画中间是两群人在交换物品的画面,一边是穿着中国仰韶文化服饰的人,一边是穿着南亚服饰的人,他们交换的物品中,既有中国的彩陶,也有南亚的象牙和宝石;壁画右侧则画着一座巨大的符号石碑,石碑上的“太阳纹”“水纹”符号,与全球各地遗址发现的符号完全相同。

“壁画右下角有一行符号,我们一直无法解读。”斯里兰卡考古专家指着壁画说。苏湄拿出随身携带的符号数据库平板,将壁画上的符号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很快找到了匹配项:“这行符号的意思是‘此处为交流之所,传技艺,留印记’。这说明,这座山洞是古代文明在南亚的一个重要交流据点,他们在这里传播技术,留下文化印记。”

玛丽安则注意到壁画角落的一处细节:壁画上的人物手中,拿着一件类似“司南”的器物——一个圆形的盘子,中间放着一根磁针。“这比中国历史记载的司南发明时间早了数千年!”玛丽安激动地说,“如果这是真的,说明古代人类早在1.2万年前就已经掌握了指南针技术,这为他们的全球航行提供了关键的导航保障。”

团队将壁画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拓印,带回科考船与沉船文物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壁画颜料和沉船陶瓷颜料的成分分析,发现两者使用的矿物颜料完全相同,都来自中国黄河流域的矿物产地;壁画上人物的服饰纹样,与沉船中发现的兽皮衣物纹样也完全一致。这些证据充分证明,斯里兰卡山洞壁画的创作者,与印度洋沉船的船员属于同一古代文明群体,他们在南亚地区留下了文明交流的痕迹。

科考船返回国内后,团队将印度洋沉船文物、斯里兰卡山洞壁画与全球各地遗址的发现进行系统整合,出版了《全球早期文明交流史》一书,书中详细阐述了古代人类从黄河流域出发,进行全球航行和文明交流的历史,用大量的文物证据和符号解读,还原了1.2万年前人类文明的辉煌交流图景。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刻成为全球考古界的权威着作,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早期文明的保护和研究,决定在郑州举办“全球早期文明交流大会”,邀请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文化官员和学者参加。大会召开当天,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来自12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早期文明的保护与传承。

吴贤作为大会的主旨发言人,站在演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从南极到北极、从撒哈拉到太平洋岛屿的遗址照片,以及那些跨越数千年的符号和文物。“1.2万年前,古代人类用船只和双脚,跨越海洋和大陆,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球的文明交流网络。他们传播技术,交换物品,留下符号,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吴贤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今天,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些遗产,继续探索文明交流的奥秘,让古代人类的交流精神在现代社会延续,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大会期间,各国代表共同签署了《全球早期文明保护公约》,约定共同保护全球12处早期文明遗址,共享考古研究成果,推动早期文明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同时,“全球早期文明研究中心”在郑州正式成立,吴贤担任中心主任,负责统筹全球范围内的早期文明研究项目。

研究中心成立后,第一个重点项目是“全球早期文明符号数据库”的建设。苏湄带领团队,将全球各地遗址发现的1.2万多个符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符号解读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符号的自动识别和解读。这个数据库向全球考古界免费开放,为各国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就在数据库建设完成之际,研究中心收到了来自埃及考古部门的消息:在卢克索神庙附近的一处新发掘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刻有早期文明符号的石碑,石碑上的符号与中国郑州古城遗址的甲骨符号完全一致,而且石碑的年代距今约1万年,比之前发现的所有遗址都要早。“这可能是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网络的最早证据!”吴贤立刻带领团队前往埃及。

埃及卢克索的古墓位于卢克索神庙以西3公里处,古墓的主人是一位古埃及早期的部落首领。墓室内的墙壁上刻满了符号,这些符号与郑州古城甲骨符号的相似度高达90%,其中一段符号经数据库解读,内容是“来自东方的使者,带来火种和技艺,教民耕种,造屋”。古墓中央的石棺中,还发现了一件青铜容器,容器的造型和纹饰与中国仰韶文化早期的青铜器物完全相同,容器内残留的谷物种子,经检测确认是中国黄河流域特有的小米品种。

“这证明,早在1万年前,中国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就已经与埃及早期文明建立了交流,将农业技术和青铜技术传播到了非洲。”埃及考古专家兴奋地说,“这彻底改写了埃及早期文明的起源认知,也为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网络的形成时间提供了新的证据。”

团队在埃及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古研究,将古墓中的符号、青铜容器和谷物种子与中国的早期文明文物进行全面对比,进一步完善了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的时间线和路线图。研究成果发表后,再次引发全球考古界的轰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参与到全球早期文明的研究中。

从埃及返回郑州后,吴贤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来自全球100多所大学的考古系学生联名写信,希望能参与到全球早期文明的考古研究中,成为文明保护和交流的传承者。吴贤深受感动,立刻与研究中心的团队商议,启动了“全球早期文明青年学者培养计划”,每年选拔1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前往全球12处早期文明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培养新一代的文明保护者。

第一批青年学者抵达郑州古城遗址时,吴贤亲自带领他们参观遗址博物馆,讲解古代文明交流的历史。站在兽皮地图和甲骨片的展柜前,一名来自埃及的青年学者激动地说:“以前我只知道埃及文明的历史,今天才知道,我们的文明在一万年前就与中国文明有了交流,这太神奇了!我一定要把这些发现带回埃及,让更多人了解全球早期文明的交流故事。”

看着这些充满热情的青年学者,吴贤想起了父亲当年带他参观考古遗址的场景,想起了印第安纳·琼斯笔记本里的那句“文明的意义在于交流”。他知道,全球早期文明的探索和保护之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遗址等待发现,更多的秘密等待揭开,但只要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这份使命,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会永远燃烧,文明交流的故事就会永远延续。

就在吴贤为青年学者们讲解时,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匆匆跑来,递给他一份紧急报告:“在大西洋中部的一座海底火山附近,发现了一处疑似古代文明遗址的水下建筑群,探测到大量与早期文明符号一致的信号,还有疑似船只残骸的物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贤接过报告,看着上面的水下探测图像,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西洋中部——这是全球早期文明交流路线图中尚未探索的区域,这里的发现,很可能会填补古代人类跨大西洋航行的证据空白。他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前往大西洋的考古勘探计划。

“大西洋的海底环境复杂,火山活动频繁,水下发掘难度很大。”周明远担忧地说。苏湄则补充道:“我们需要准备更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和抗压潜水服,还要联系当地的海洋科考机构,获取详细的海底地质数据。”玛丽安笑着说:“琼斯当年在大西洋寻找亚特兰蒂斯时,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我们也一样,一定要揭开这里的秘密。”

吴贤看着团队成员坚定的眼神,用力点了点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去探索。因为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能让我们更接近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真相,都能让我们更好地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一周后,吴贤带领团队登上了前往大西洋的科考船。船缓缓驶离港口,向着大西洋中部进发。站在甲板上,吴贤望着无垠的大海,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可能是改变人类文明认知的重大发现。而他和团队,将带着对文明的敬畏和守护的初心,在探索全球早期文明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