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1817章 有我无敌(22)

陶罐合上的瞬间,石室里的震动突然平息,连香灰都落得笔直,仿佛刚才的混乱从未发生。吴迪盯着石台下那道重新合拢的裂缝,边缘严丝合缝,连指甲都插不进去,王长河的惨叫像是还卡在石缝里,透着股说不出的阴冷。

“他……他进去了?”瘦猴的声音发飘,手里的洛阳铲“当啷”掉在香灰里,溅起细灰。

吴迪没应声,蹲下身摸了摸裂缝周围的青石板。石板冰凉,上面的符号还残留着淡淡的红光,像凝固的血。他突然注意到,裂缝边缘有几缕黑头发,不是从陶罐里爬出来的那种,而是更粗、更硬,带着点灰白色,像是从王长河头上扯下来的——老头进去时,显然没那么顺利。

“这机关不是入口,是陷阱。”吴迪站起身,拍掉手上的灰,“张庆山的日记在骗我们,或者说,只说了一半。”他捡起地上的木符,两块拼在一起刚好是个完整的符号,边缘的锯齿严丝合缝,“王长河守了一辈子,早就魔怔了,把陷阱当成了藏宝洞。”

瘦猴突然往绳梯那边退了两步:“那玉玺……”

“要么根本不在这儿,要么早就被张庆山带走了。”吴迪把木符揣进怀里,指腹摩挲着上面的刻痕,“你想想,民国二十三年到现在,快一百年了,真有玉玺,早该现世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八个重新封好的陶罐,红泥上的指印还是新鲜的,“王长河说这些是‘守物’,我看更像是‘封印’,封着底下的东西,不是玉玺,是别的。”

绳梯晃了晃,瘦猴已经爬上去半截,头灯的光在洞口处忽明忽暗:“管它封着啥,咱赶紧走!王长河那惨叫听得人头皮发麻!”

吴迪最后看了眼石台上的符号,红光正在消退,露出底下更深的刻痕,像是有人用指甲反复刮过。他突然想起王长河房间里的蜡烛,火苗歪歪扭扭的,不像被风吹的,更像是有东西在旁边呼气——那老头根本不是一个人守着洋楼,或者说,他守的根本不是秘密,是个需要“喂养”的东西。

爬出洞口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巷子里飘着豆浆油条的香味,跟石室里的霉味形成诡异的对比。老槐树上的铁链子松垮下来,红布绳头耷拉着,像是泄了气的气球。吴迪抬头看二楼的窗户,黑布还拉着,但窗缝里的檀香味没了,换成了股淡淡的焦糊味,跟他兜里那张剪报上描述的焚楼味有点像。

“迪哥,你看!”瘦猴突然指着槐树树干,“那是什么?”

吴迪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树干离地面一人高的地方,不知何时多了个洞,洞口塞着块黑布,露出点暗红色的东西。他走过去,用工兵铲把黑布挑出来,里面滚出个铁皮盒,巴掌大,锈得快要看不出原色,锁是老式的铜锁,上面刻着个小小的鸟形图案,跟名册上的印章一模一样。

“是张庆山的。”吴迪掂了掂铁皮盒,很沉,里面像是装着金属的东西,“王长河没发现这个,不然早撬开了。”

回到出租屋时,天已经大亮。吴迪把铁皮盒往桌上一放,瘦猴立刻凑过来,手里拿着把螺丝刀:“我来!这锁我三分钟就能撬开!”

“等等。”吴迪按住他的手,从抽屉里翻出个放大镜,对着铜锁仔细看,“锁芯里有东西。”

放大镜下,铜锁的钥匙孔里塞着点灰白色的粉末,像是骨灰。吴迪用细铁丝挑出一点,放在指尖捻了捻,粉末冰凉,带着股烧纸的味道——这不是普通的锁,是“阴锁”,老辈人用来锁棺材的,钥匙孔里塞骨灰,意思是“生人勿动”。

“得用‘引子’。”吴迪从铁皮箱里翻出个小瓷瓶,里面装着些黑色的粉末,是他去年在湘西收的,据说是坟头土混着桐油烧成的,“这锁认死人的气,得用这个引开。”

他把黑色粉末撒在钥匙孔周围,粉末立刻像活了一样往里钻,铜锁“咔哒”响了一声,锁芯里冒出股白烟,带着股头发烧焦的味道。瘦猴趁机用螺丝刀一别,锁开了。

铁皮盒里垫着层油纸,包着个巴掌大的金属物件,沉甸甸的,裹着厚厚的油泥。吴迪用酒精棉擦了擦,露出底下的银色,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字,不是汉字,是弯弯曲曲的符号,跟石室里的、木符上的都不一样,但排列得极有规律,像是某种密码。

“这是……电报机的零件?”瘦猴凑过来看,“我爷以前修过老式电报机,说里面有这种铜线圈。”

吴迪没说话,翻到背面,那里刻着个日期: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十二日,正是张庆山日记里写“挖开了地下室”的那天。他突然想起剪报上的话——“匪徒焚楼后携密件潜逃”,原来所谓的“密件”不是玉玺,是这个金属物件,或者说,是上面的密码。

“张庆山是电报局的报务员。”吴迪的指尖划过那些符号,冰凉的金属硌得指腹发麻,“这些不是乱码,是加密的电报,用的是他们内部的密码本。”

瘦猴突然一拍大腿:“那本职员名册!最后一页不是有三个失踪的名字吗?张庆山、李淑敏、王长河……说不定密码本在李淑敏手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迪摇摇头:“王长河守了一辈子都没找到,说明李淑敏要么把密码本带走了,要么早就烧了。”他把金属物件放回铁皮盒,“但张庆山把这东西藏在槐树上,显然是想留给什么人,或者说,等着有人能破译它。”

傍晚时,吴迪去了趟古玩市场,找到个修老钟表的老头,姓周,据说以前在电报局做过学徒。老头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手指在金属物件上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是‘发报键’的芯子。”周老头的声音带着点含糊,“民国时的莫尔斯电码机用的,上面的符号是‘二次加密’,得先用本局的密码本译成明文,再转成电码。”他指着其中一个符号,“这个像‘鸟’的,是本局的标记,天津卫只有电报总局能用。”

“能破译吗?”吴迪递过去支烟。

周老头摆摆手:“难。二次加密的密码本都是专人保管,焚楼事件后就失传了。不过……”他顿了顿,从抽屉里翻出本泛黄的小册子,“我这儿有本《民国电信史》,里面记着点老员工的事,说当年总局有个女报务员,叫李淑敏,特别厉害,自创了套‘鸟形密码’,别人都看不懂。”

吴迪的心猛地一跳:“李淑敏?”

“对,”周老头指着册子上的照片,是个穿旗袍的年轻女人,梳着齐耳短发,眼神亮得很,“后来跟张庆山他们一起失踪了,有人说她带着密码本投了**,有人说被日本人抓了。”

照片下面有行小字:李淑敏,籍贯河北遵化,民国二十年入职,擅长“图像加密”。

“图像加密……”吴迪突然想起那块裂开的海东青佩,鸟嘴叼着环,翅膀张开的形状,跟发报键芯子上的“鸟形符号”几乎一样,“她把密码本藏在玉佩里了?”

周老头没听清,继续说:“听说她留过洋,懂西洋的密码学,还会画工笔花鸟,她的密码都是‘画出来’的,不是写的。”

离开古玩市场时,天已经黑了。吴迪站在路边,看着车水马龙,突然觉得那栋老洋楼像个巨大的鸟笼,王长河是笼里的鸟,守着个早就空了的笼子,而张庆山和李淑敏,才是真正带着“鸟”飞走的人。

他摸出手机,查了下河北遵化的地名,发现有个叫“鸟窝村”的地方,抗战时期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吴迪的指尖在屏幕上敲了敲,李淑敏的籍贯,加上“鸟形密码”,这绝对不是巧合。

回到出租屋时,瘦猴正对着发报键芯子发呆,见他回来,赶紧说:“迪哥,我刚才数了,上面一共七十二个符号,分成六组,每组十二个,跟咱昨晚在石室里数的陶罐数量一样!”

吴迪把周老头的话重复了一遍,瘦猴的眼睛亮了:“那咱去遵化!找那个鸟窝村,说不定能找到李淑敏的后人!”

“不止。”吴迪从包里掏出张地图,是天津市的老地图,在电报局的位置画了个圈,旁边标着个小小的“鸟”字,“王长河说那些陶罐是‘守物’,我现在才明白,守的不是底下的东西,是发报键芯子的位置。张庆山当年把密件藏在槐树里,再用祭坛和陶罐做掩护,就是怕日本人找到,也怕自己人泄密——毕竟三个失踪的人里,谁都可能叛变。”

瘦猴突然打了个哆嗦:“那王长河……”

“他要么是被自己的贪念害死的,要么是被真正的‘守物’拖下去的。”吴迪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另一个标记,是老洋楼后面的一条河,民国时叫“卫津河”,现在早就填了,改成了马路,“张庆山放火焚楼,说不定不是为了销毁证据,是为了把什么东西冲进河里,顺着水路运出去。”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吹得窗户哐哐响。吴迪抬头看了眼,路灯下的树影又开始晃,像个弯腰的人在招手。他突然想起王长河房间里的蜡烛,火苗歪歪扭扭的,方向始终朝着墙角——那里肯定有个通道,通往地下室,或者说,通往卫津河的旧址。

“明天去鸟窝村。”吴迪把发报键芯子放进铁皮盒,锁好,“但走之前,得去老洋楼的地下室再看看,王长河说的‘basement’,可能不是指电报局的地下室,是他自己挖的。”

瘦猴的脸瞬间白了:“还去?万一碰到……”

“碰到什么?”吴迪笑了笑,从包里掏出黑狗血,往手心倒了点,搓了搓,“王长河已经进去了,‘守物’暂时没人喂,正是最饿的时候,这时候去,反而安全。”他顿了顿,指腹在铁皮盒上敲出笃笃声,跟那晚窗台上的响动一样,“而且我敢肯定,王长河房间里的通道,通往的不是石室,是另一个地方,藏着他真正守了一辈子的秘密。”

瘦猴还想说什么,吴迪已经站起身,把工兵铲扛在肩上:“再去趟档案馆的地下室,查李淑敏的档案,尤其是她的家庭住址和社会关系。周老头说她会画工笔花鸟,说不定密码本就是本画册,藏在什么地方,等着懂行的人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两人再次来到老洋楼时,已经是后半夜。巷子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老槐树上的铁链子又绷直了,红布绳头在风里飘,发出细碎的响声,像是有人在数数。吴迪没走侧门,直接绕到楼后,用洛阳铲在地上刨了两下,土很松,果然是填河的泥沙。

“在这儿。”吴迪指了指一块新铺的水泥板,边缘还没干透,“王长河最近才挖过,想找到被冲进河里的东西。”

瘦猴用撬棍把水泥板撬开,底下果然有个洞,黑黢黢的,飘着股河泥的腥气。吴迪往里面扔了个火折子,火苗往下飘,说明通道是往下倾斜的,通向地底深处。

“是他挖的盗洞。”吴迪把绳梯系在旁边的电线杆上,“顺着这个下去,应该能到卫津河的旧址,说不定能找到张庆山当年运走的东西。”

瘦猴抓着绳梯的手在抖:“迪哥,你说王长河会不会……”

“他要是聪明,就该知道张庆山留下的不是玉玺,是催命符。”吴迪率先爬下去,头灯的光刺破黑暗,照出通道壁上的抓痕,很深,像是用指甲抠的,“但守了一辈子的东西,突然告诉你是假的,换谁都受不了,宁可相信自己是对的,哪怕下去送死。”

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爬行,河泥的腥气越来越浓,混杂着股淡淡的血腥味。吴迪爬了大概十几米,前面突然出现光亮,不是头灯的光,是自然光,透过某个缝隙照进来的。

他加快速度,爬出去一看,竟然是个废弃的下水道,墙壁上还留着“1958”的字样,是当年填河时修的。下水道的尽头有个铁栅栏,已经锈烂了,外面就是现在的马路。

栅栏旁边堆着些东西,用油布盖着。吴迪走过去,掀开油布,里面是几个木箱,上面贴着封条,写着“民国二十三年,津电局”。他撬开一个,里面装着些发报机的零件,跟发报键芯子是一套的,还有几本泛黄的电码本,上面的符号跟芯子上的有几分相似,但更简单。

“是张庆山当年运走的东西!”瘦猴激动得声音都变了,“他没把这些冲进河里,是藏在了下水道里!”

吴迪没动,目光落在最底下的木箱上,锁是开着的,里面没有零件,只有个布包,打开来,是几缕女人的头发,用红绳系着,旁边放着支工笔画,画的是只海东青,嘴里叼着个环,翅膀上的羽毛纹路,跟那块裂开的玉佩一模一样。

画的右下角有个签名:李淑敏,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十三日。

“她没走。”吴迪的指尖拂过画纸,很脆,“或者说,她根本没离开天津,张庆山放火后,她把密码本画成了画,藏在发报机零件里,再让王长河守着,自己则带着真正的密件去了鸟窝村,跟组织接头。”

瘦猴突然指着画的背面,那里有行小字,用铅笔写的,快要看不清了:“卫津河畔,鸟归巢,七人,三死,四生。”

“七人?”吴迪皱起眉,名册上失踪的只有三人,加上其他十二名被遣散的,共十五人,“这七人是谁?”

他突然想起石室里的八个陶罐,少了一个——昨晚他们只看到七个完好的,第八个被王长河拿回了房间,摔碎在香炉旁边。七人,七罐,这绝对不是巧合。

“王长河摔碎的那个陶罐,里面的‘守物’已经出来了。”吴迪把画折好,放进怀里,“李淑敏写‘三死四生’,说不定是在暗示,三个失踪的人里,有三个是叛徒,四个是忠良,或者说,只有四个人能活着见到密件的真正用途。”

下水道深处突然传来“哗啦”一声响,像是有什么东西掉进水里。吴迪的头灯扫过去,栅栏外面的马路上空无一人,但下水道的积水里,映出个模糊的影子,三个脚趾,正顺着墙壁往上爬。

“走!”吴迪拽起瘦猴,“王长河摔碎的陶罐里,出来的不是‘守物’,是李淑敏当年留下的‘信使’,现在它闻到密件的味道,来找我们了。”

两人顺着原路爬出去,刚把水泥板盖好,就听见底下传来抓挠的声音,指甲刮过水泥地,刺耳得让人牙酸。吴迪抬头看了眼老洋楼的二楼,黑布窗帘不知何时拉开了,里面一片漆黑,只有窗台上的香炉还在,香灰堆成的小丘上,多了根新的香,正幽幽地烧着,烟笔直地往上飘,像是在指路。

“它在催我们去鸟窝村。”吴迪把铁皮盒抱在怀里,发报键芯子在里面轻轻震动,像是在回应什么,“李淑敏的画,张庆山的发报键,王长河的命,还有那些陶罐里的‘守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懂行的人带着密件,去该去的地方。”

瘦猴喘着粗气,指着巷口:“那现在就走?”

“现在就走。”吴迪最后看了眼老槐树,树干上的洞还敞着,像是只眼睛在看,“但我敢打赌,等我们到了鸟窝村,会发现那里也有个老槐树,树下也有个祭坛,守着李淑敏真正留下的东西——不是密码本,是用‘鸟形密码’发出去的电报内容,关于日本人的某个计划,或者……更大的秘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迪把最后一个行李袋甩进后备箱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瘦猴坐在副驾上,抱着那个装着发报键芯子的铁皮盒,手指在盒面上敲个不停,像是在模仿莫尔斯电码的节奏。

“别敲了。”吴迪拉开车门坐进去,引擎发动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再敲,不用到遵化,半道就得被什么东西跟上。”

瘦猴手一哆嗦,赶紧把铁皮盒抱在怀里:“迪哥,你说李淑敏当年发的电报,到底是啥内容?能让三个人守一辈子,还搭上王长河的命。”

吴迪没接话,打开导航,输入“鸟窝村”。屏幕上跳出条蜿蜒的路线,从天津出发,穿过唐山,再往东北走五十公里,就是遵化地界。他盯着屏幕上的路线,突然想起那张老地图,卫津河的旧址刚好对着通往唐山的铁路——当年张庆山把东西冲进河里,顺着水路到唐山,再转陆路去遵化,这条路最稳妥,也最不容易被日本人发现。

“是军备库的位置。”吴迪突然开口,指尖在方向盘上敲出三短一长的节奏,是莫尔斯电码里的“V”,代表胜利,“抗战时期,电报局是日军重点监控的地方,李淑敏他们能接触到最核心的情报。日本人在华北修了不少秘密军火库,要是能把位置发出去,对冀东抗日根据地来说,等于多了条命。”

瘦猴眼睛一亮:“那发报键芯子上的密码,就是军火库的坐标?”

“有可能。”吴迪打了把方向盘,车子驶离市区,往高速路口开去,“但张庆山把它藏得这么深,说明不止一个军火库,可能是整个华北地区的布防图。”他顿了顿,想起石室里那些刻着符号的青石板,“那些符号看着像巫蛊文,其实可能是简化的地图标记,每个符号对应一个地点。”

车窗外的景象渐渐从高楼变成了田野,玉米地一望无际,风一吹,叶子哗啦作响,像是有人在低声说话。吴迪打开车窗,一股泥土的腥气涌进来,混着点若有若无的檀香——跟老洋楼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只是淡了很多。

“迪哥,你闻见没?”瘦猴突然紧张起来,往窗外看,“这荒郊野外的,哪来的檀香?”

吴迪的目光落在路边的一棵老槐树上,树干上缠着红布,跟天津那棵一模一样,只是更细些。树下蹲着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正往树根处烧黄纸,纸灰被风吹起来,打着旋往车这边飘。

“是‘引路香’。”吴迪踩了脚油门,车子加速驶过老槐树,“有人在给我们指路,或者说,在确认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去鸟窝村。”

老太太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盯着飞驰的车,嘴角咧开个诡异的笑,手里的黄纸还在烧,火苗舔着她的指尖,却没留下半点痕迹。

中午时分,车子开进遵化地界。路边的指示牌多了起来,大多是关于清东陵的,毕竟这里最出名的就是皇陵。吴迪没走大路,拐进条乡间小道,路两旁的白杨树长得笔直,影子投在地上,像一道道栅栏。

“快到了。”吴迪指着前方的一片村落,炊烟袅袅,村口有棵巨大的老槐树,比天津那棵还粗,树干上的红布堆得像小山,“鸟窝村到了。”

车子刚停在村口,就围过来几个小孩,睁大眼睛看着他们,手里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图案歪歪扭扭的,像是鸟形符号。

“你们是来找人的?”一个戴草帽的老头走过来,手里牵着头牛,牛鼻子上的绳子磨得发亮。

吴迪点点头:“我们找李淑敏的后人。”

老头的脸色突然变了,牵着牛转身就走:“没这个人,你们找错地方了。”

瘦猴赶紧追上去:“大爷,我们不是坏人,就是想打听点事……”

“别打听了!”老头猛地回头,眼睛瞪得溜圆,“几十年前的事了,早该烂在地里了!再提,小心招祸!”

吴迪没动,目光落在老头身后的一间瓦房上,院墙是用石头砌的,上面爬着牵牛花,花丛里藏着块青石板,边缘露出点红布——跟老洋楼石台下的石板一模一样。

“我们找的不是活人。”吴迪走过去,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老头耳朵里,“是民国二十三年从天津来的‘鸟’,带着青石板下的东西,藏在槐树根里的。”

老头的肩膀猛地一颤,手里的牛绳掉在地上,牛“哞”地叫了一声,挣着往村口跑。他转过身,嘴唇哆嗦着:“你……你怎么知道……”

“张庆山的发报键,李淑敏的画,王长河的命,我们都见过了。”吴迪从兜里掏出那块刻着符号的木头,“现在轮到‘鸟窝’了。”

老头盯着木头看了半晌,突然叹了口气:“跟我来吧。”

瓦房里很暗,靠墙摆着个旧木柜,上面放着个相框,里面是个穿旗袍的女人,正是档案馆名册上的李淑敏,只是照片上的她怀里抱着个婴儿,笑得很温柔。

“这是我奶奶。”老头指着相框,声音低沉,“当年她从天津回来,肚子里就怀着我爹,说是日本人追得紧,张叔和王叔留在后面掩护。”他顿了顿,从木柜里拿出个布包,打开来,是本线装的画册,封面上画着只海东青,跟那块玉佩上的一模一样,“这是她留下的,说等‘带鸟的人’来了,再打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迪翻开画册,里面是工笔花鸟,每一页都画着不同的鸟,有麻雀、喜鹊、杜鹃,最末一页是只海东青,嘴里叼着个环,环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是数字和字母的组合。

“是坐标。”吴迪的指尖划过那些小字,“北纬三十七度,东经一百一十九度……是唐山的方向。”他翻到前一页,画的是只杜鹃,翅膀下藏着行小字:“七月十三,火中取栗,水载其行,土掩其踪。”

“七月十三是焚楼那天。”瘦猴突然明白过来,“火中取栗是指从电报局拿走密件,水载其行是顺着卫津河运走,土掩其踪就是藏在鸟窝村!”

老头点点头:“我奶奶说,当年她把军火库的坐标画成鸟的形态,藏在画册里,张叔带着发报键去唐山发报,王叔留在天津打掩护,说是等日本人以为东西在天津,他们就能把真正的坐标送出去。”他叹了口气,“可张叔再也没回来,有人说他被日本人抓了,也有人说他掉进河里淹死了。”

吴迪的目光落在画册最后一页的海东青上,鸟的爪子下踩着块青石板,石板上刻着个小小的“十”字。他突然想起天津老洋楼的地下室,那些档案柜后面的墙是空的,敲着有回声——那里肯定藏着张庆山的尸体,或者说,是他用自己的命换来的“最后坐标”。

“王长河不是叛徒。”吴迪合上画册,“他是在等,等有人带着发报键来,把张庆山没发完的电报发出去。只是守得太久,把自己守成了‘守物’,以为青石板下是玉玺,其实是他自己的执念。”

老头突然指向院墙角:“我奶奶说,张叔要是没回来,就去村后的山洞看看,那里有他留下的‘信’。”

村后的山洞藏在一片密林里,洞口被藤蔓遮住,掀开藤蔓,一股潮湿的腥气涌出来,跟天津石室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吴迪打开头灯,光柱照进去,洞里很宽敞,正中间摆着个石台,上面放着个铁皮盒,跟槐树上的那个一模一样,锁也是铜制的鸟形锁。

“是张庆山的。”吴迪一眼就认出来,锁上的鸟形图案比发报键上的更完整,鸟嘴处有个小缺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砸过,“他果然来了唐山,只是没来得及发报,就藏在了这里。”

他用那两块刻着符号的木头拼成钥匙,插进锁孔,“咔哒”一声,锁开了。铁皮盒里没有军火库的坐标,只有半张烧焦的电报底稿,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只能认出几个字:“……日军增兵,七月十五……总攻……”

“七月十五是焚楼后的第三天。”吴迪的心猛地一沉,“日本人要在七月十五对冀东抗日根据地发动总攻,张庆山是想把这个消息发出去!”他翻到底稿背面,有行用鲜血写的字:“鸟已死,卵尚存,待孵化。”

“鸟已死是说他自己牺牲了。”瘦猴的声音有些发颤,“卵尚存……是指密码还在?”

“是指人。”老头突然开口,“我爹是七月十五生的,奶奶说他是‘鸟卵’,等时机到了,就能孵化出‘新的鸟’。”他指着石台后面的石壁,“我奶奶说,石壁后面有个通道,通往当年的秘密电台,只是被堵死了,她说等‘带鸟的人’来了,才能打开。”

吴迪用工兵铲敲了敲石壁,发出空洞的响声。他沿着石壁摸索,在角落处摸到块松动的石头,用力一推,石头“轰隆”一声掉在地上,露出个黑漆漆的通道,里面飘着股机油味。

“是电台室。”吴迪的头灯照进去,里面有个生锈的发报机,旁边堆着些电池,“张庆山当年就是在这里发报的,只是没发完就被发现了,只能把底稿藏在铁皮盒里,再堵死通道。”

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爬行。吴迪第一个爬进去,发报机上落满了灰尘,键盘上的字母已经模糊,但其中一个键上刻着个小小的鸟形符号,跟发报键芯子上的一模一样。

“是同一个发报机。”吴迪把发报键芯子取出来,往发报机上一安,严丝合缝,“张庆山带着芯子从天津到唐山,就是为了用这个电台发报。”他按下那个鸟形键,发报机突然“滋啦”响了一声,像是有电流通过。

瘦猴和老头也爬了进来,通道里顿时显得拥挤。瘦猴指着发报机旁边的一个木箱:“迪哥,你看这个!”

木箱里装着些雷管和炸药,上面贴着张纸条,是张庆山的字迹:“若卵未孵化,以火焚之,不留给日本人。”

吴迪突然想起天津老洋楼的焚楼事件,原来张庆山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论密件能不能送出去,都不能落到日本人手里。他的目光落在发报机的显示屏上,上面有几个模糊的光点,像是信号。

“还有电。”吴迪把画册上的坐标输进去,发报机“滴滴答答”响了起来,屏幕上的光点开始移动,组成一个清晰的图案——是个巨大的鸟形,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翅膀的位置标着密密麻麻的小点,每个小点旁边都有个数字。

“是军火库的分布图!”瘦猴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每个小点都是一个军火库,数字是弹药数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迪没说话,他注意到鸟形图案的心脏位置,有个红色的小点,旁边标着“0”——那里是遵化,清东陵的方向。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那块海东青佩的碎片,里面的木符上刻着的符号,跟红色小点旁边的符号一模一样。

“真正的秘密在这里。”吴迪指着红色小点,“0不是代表没有弹药,是代表‘空’,日本人把最重要的军火库藏在了清东陵的地宫下,用皇陵做掩护!”

发报机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屏幕上的光点开始闪烁,像是被什么东西干扰了。吴迪的头灯扫向通道口,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个黑影,三个脚趾,正顺着石壁往上爬,带来股浓烈的腥气。

“是‘守物’。”瘦猴的声音发紧,“从天津跟过来的!”

吴迪没回头,手指在发报机上飞快地敲击,把军火库的坐标和清东陵的秘密发了出去。他不知道发给谁,但他知道,总会有人收到的,就像当年张庆山、李淑敏、王长河相信的那样。

发报机的屏幕突然暗了下去,警报声停了。通道口的黑影停在原地,像是在犹豫。吴迪抓起一块炸药,点燃导火索:“张庆山说‘以火焚之’,今天就遂了他的愿。”

老头突然抓住他的手:“等等!我奶奶说,通道后面有个出口,通往清东陵的后山!”

吴迪把导火索吹灭:“走!”

三人顺着通道往后爬,身后传来“守物”抓挠石壁的声音,越来越近。通道尽头果然有个出口,外面是片松林,能看见远处的清东陵,红墙黄瓦在夕阳下闪着光。

“他们来了。”老头指着松林深处,那里出现了几个黑影,穿着黑色的衣服,手里拿着探测仪,正往这边走,“是‘寻鸟人’,这些年一直有人来村里打听,说是要找‘民国的鸟’。”

吴迪把画册和发报键芯子塞进老头手里:“你带着这些走,往东边跑,那里有八路军的后代,他们会保护你。”他从兜里掏出黑狗血,往自己和瘦猴身上抹了抹,“我们引开他们。”

瘦猴握紧工兵铲:“迪哥,那你小心……”

“放心。”吴迪笑了笑,指了指清东陵的方向,“皇陵里的东西,比‘守物’厉害多了,他们要找‘鸟’,就让他们去地宫找吧,那里有张庆山留下的最后一份‘大礼’。”

他拽着瘦猴往松林深处跑,身后传来“寻鸟人”的喊声和“守物”的嘶吼。吴迪回头看了一眼,老头已经钻进密林,手里的画册在夕阳下闪着光,像只展翅的海东青。

清东陵的红墙越来越近,吴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跟发报机的滴滴声重合。他知道,这不是结束,张庆山的“大礼”、李淑敏的“鸟”、王长河的“守”,还有那些藏在地宫下的秘密,才刚刚开始——就像那只永远在飞翔的海东青,只要还有人记得,就永远不会落地。

松林里的风越来越大,吹得松针哗啦作响,像是在发送一封跨越时空的电报,收件人是所有“带鸟的人”,内容只有三个字:未完待续。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