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1654章 无畏擒龙(59)

雨水这天,红泥坳的冻土彻底化透了,像块被泡软的糕。小年蹲在破庙前翻地,铁锨插进土里时,突然碰上个硬东西,发出“当”的脆响。扒开湿泥,露出个青铜制的小犁铧,犁尖是三足鸟的形状,铧面上刻着七道浅沟,刚好能拼出北斗七星的轮廓,沟里嵌着暗红色的胶泥,是红泥坳特有的黏土,像凝固的血。

“阿年哥,快来看!”阿镜举着个竹篮从山涧跑过来,篮底铺着层苍术叶,上面摆着些圆滚滚的种子,外壳带着青铜色的光泽,像被铜水浇过。她手里攥着张牛皮纸,是从鹰嘴崖山洞的石壁上拓下来的,上面用朱砂画着个奇怪的农具,像犁和筛子的结合体,杆上挂着七个小布袋,每个袋子上都绣着种谷物,谷穗、稻粒、玉米……像串会生长的项链。

“是‘孕穗犁’,”小年用袖口擦去犁铧上的泥,三足鸟的眼睛突然亮起红光,映得他手心发烫,“西晋的谷神用具,据说用它犁过的地,种下去的种子会记得春天的温度。”他想起《温灵记》里的记载,这种犁曾让红泥坳的谷物连年丰收,后来随着铜镜破碎,渐渐被埋进了河床,没想到还能重见天日。

阿镜的罗盘突然在竹篮旁剧烈转动,指针上的铜锈被震得簌簌掉落,露出银白色的针身,折射出种子的光泽,在地上投下片金色的光斑,像块流动的麦田。“落雁坡的方向有动静,”她往远处的湿地望,那里的冰层正在开裂,露出下面的黑泥,泥里插着些青铜制的稻草人,手里举着小铜铃,被风吹得“叮铃”响,“有人在修复孕穗犁,还带着很浓的谷香。”

两人往落雁坡走时,田埂上的荠菜已经冒绿,锯齿状的叶子沾着露水,被阳光晒得半干,散发出清苦的香气,像在给他们引路。快到湿地时,听见上面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木轴在转动,夹杂着“哗啦啦”的扬谷声,节奏明快,像首古老的农事歌。

落雁坡的水田里,个戴斗笠的老人正蹲在木架旁忙活,手里拿着把铜凿子,正在给个旧犁头包铜皮。犁的形状与小年发现的青铜犁铧一模一样,犁杆上缠着七根不同颜色的布条,红泥坳的是赭石色,水电站的是青灰色,鹰嘴崖的是土黄色……像条系在土地上的彩带。

“是‘续穗犁’,”老人的凿子敲在铜皮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震得水田里的浮萍都在颤动,“我爹是落雁坡的稻农,当年他说孕穗犁不仅能唤醒土地,还能让种子提前感知节气,躲过倒春寒。”他往犁杆的暗格里塞了些粉末,是苍术和七心草烧成的灰,“这是‘醒芽粉’,拌在种子里能让芽根长得更壮,像给幼苗穿上了铜铠甲。”

老人的斗笠边缘露出半截脖颈,上面有串淡金色的印记,是谷穗的形状,穗粒组成北斗七星,比小年的疤痕浅得多,像刚被谷壳蹭过。“我年轻时总觉得这印记是累赘,”他用铜凿子轻轻刮着印记,“后来在祖屋的梁上找到本《农桑记》,才明白是馈赠——知道哪块地爱喝水,哪种种子怕霜冻,活得比谁都踏实。”

当最后一片铜皮包好时,春风突然吹过落雁坡,水田里的冰碴彻底融化,露出下面的黑泥,冒着细密的气泡,像土地在呼吸。七根布条在风中展开,像七面小旗,引着无数只燕子从南方飞来,围着续穗犁盘旋,翅膀的影子在泥地上组成个巨大的北斗七星,像天空映在了田里。

“你看,”老人指着犁尖划过的泥沟,里面的积水突然泛起金光,“这犁能把七处祭坛的灵气聚在土里,让种子长出的根须都朝着红泥坳的方向,像群认家的孩子。”他从斗笠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些青铜制的谷粒,每颗谷粒里都藏着颗稻种,“是用落雁坡的铜矿和稻壳熔铸的,种下去能长出会发光的稻穗,夜里像片星星的海洋。”

续穗犁犁完第一垄田时,阿镜的罗盘突然停止转动,指针稳稳地指向红泥坳的方向,针尾的小锤轻轻敲着盘面,发出“笃笃”的响,像在点头。“地气通了,”她往泥沟里撒了把青铜种子,种子落地的瞬间就冒出嫩芽,叶片上的纹路随着犁沟的方向生长,“七处祭坛的土地都醒了,看来孕穗犁真的能‘续脉’,让生机顺着根须传下去。”

离开落雁坡时,老人要往湿地深处走,说要把孕穗犁的图纸刻在七处祭坛的田埂上。他给小年和阿镜各留了个稻壳编的草包,里面装着些醒芽粉,“这粉末拌种,苗儿能记住犁过的路,”他的斗笠在风中扬起,像只倒扣的铜碗,“走到哪都能闻到泥土的腥气,比任何路标都管用。”

回到红泥坳时,夕阳已经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破庙前的空地上,孩子们正用小年找到的青铜犁铧耕地,犁过的泥沟里冒出淡淡的红光,像土地在流血脉。老猎户带着村里的人扛着种子走来,有野菊籽、谷种、稻种,每个人的鞋上都沾着红泥,像踩着整个春天的希望。

“用孕穗犁耕过的地,墒情比往年好三成,”老猎户蹲在泥地里捏了把土,土块在他掌心散开,露出里面细密的根须,“我爹说当年红泥坳的诅咒,其实是土地在赌气,现在气顺了,连蚯蚓都比别处多。”他往犁沟里撒了把野菊籽,籽落土的瞬间就冒出了针尖大的绿芽,像被春风吹醒的睫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铜铺的窗台上,阿镜摆上了从落雁坡带回来的青铜种子,外壳上的光泽会随着月光变化,像个天然的节气表。小年正在给新做的铜犁刻花纹,犁尖的三足鸟眼睛里,他特意嵌了两颗红色的玛瑙,与他找到的青铜犁铧一模一样,“这样每个用它耕地的人,都能感觉到种子在土里翻身。”

清明那天,七处祭坛的守护者们带着各自的种子聚在了红泥坳。戴斗笠的老人带来了落雁坡的稻种,穿工装的老人带来了水电站的玉米种,裹羊皮袄的老人带来了鹰嘴崖的谷种……所有人围着青铜犁铧站成圈,将种子撒进犁过的土地里,动作虔诚得像在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

“以前总觉得种地是苦差事,”戴斗笠的老人用手拍了拍湿润的泥土,指缝里渗出的泥水泛着金光,“现在才明白,这些农具早就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像七道犁沟,看着分散,最终都汇入同片田野。”他的话音刚落,七处祭坛的方向同时传来“哗啦啦”的声响,像无数种子在破土,与红泥坳的春风呼应,像场跨越山脉的播种曲。

谷雨那天,红泥坳举办了“开犁节”。孩子们举着孕穗犁模型在田埂上跑,模型的犁铧上系着红绸,像条流动的血带。大人们在镇魂碑前摆上用新磨的谷物做的食物,有野菊饼、谷糕、七心草粥,每个盘子旁都放着片青铜犁铧的残片,“让那些守田的魂也尝尝,现在的新米有多香。”

戏台上演着新编的《孕穗记》,演员们穿着粗布衣,手里的青铜犁道具能真的翻土,犁过的台上冒出细密的绿芽,是提前种在土里的豆芽。演到七处祭坛的种子同时发芽时,台下的观众都站了起来,跟着节奏鼓掌,掌声震得戏台的横梁都在颤,像在给土地打夯。

散场时,戴斗笠的老人把孕穗犁的图纸送给了教书先生,“让娃娃们都学学,咱们的根在土里,命在苗里,不管走多远,都得记得是谁养了咱们。”先生接过图纸时,发现背面用红泥画着个小小的“生”字,笔画里嵌着些谷粒,像用落雁坡的新麦写的。

小年和阿镜站在镇魂碑前,看着月光给碑上的名字镀上银边,看着野菊在夜露中轻轻摇晃,像在给土地唱摇篮曲。远处的七处祭坛传来阵阵蛙鸣,与红泥坳的虫鸣呼应,像无数生命在合唱,歌颂着苏醒的土地,也歌颂着那些用双手唤醒生机的人。

“你看,”阿镜的手指着漫山遍野的新绿,草丛中隐约能看到些模糊的人影,在田间劳作,在地头欢笑,有老刀的身影,有1980年值班员的身影,有每个曾守护过这片土地的人,“他们从来没离开过,只是变成了泥土的一部分,用肥力继续滋养着我们的日子。”

小年的银镯子在晚风里轻轻发烫,活动的那颗星与天上的北斗七星重合,然后稳稳地指向脚下的土地,像在说:这里就是永恒的根。他知道,只要孕穗犁还在翻土,青铜种子还在发芽,野菊还在绽放,那些关于生长和守护的故事,就会永远流传下去,像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淌在七处祭坛的土地里,流淌在每个播种希望的人心里,一茬又一茬,生生不息。

夜深时,铜铺的钟声突然自己响了,声线穿过红泥坳,与七处祭坛的铜铃呼应,像在给土地报时。小年推开窗,看见月光下的田野里,无数青铜色的嫩芽在摇晃,组成个巨大的“生”字,笔画里嵌着些发亮的种子,像用星星写的誓言。阿镜的罗盘指针在“生”字上微微颤动,然后稳稳地停住,像在说:故事还长,我们慢慢耕种。

红泥坳的秋来得突然,一场夜雨过后,野菊就漫山遍野地开了,黄灿灿的花海把破庙围得像个金色的摇篮。小年蹲在镇魂碑前给忆魂草浇水,叶片上的纹路突然变得模糊,七片叶子的边缘开始卷曲,像被什么东西啃过,留下细碎的齿痕,齿痕里渗出淡红色的汁液,是血契的颜色。

阿镜举着罗盘从山外跑回来时,裤脚还沾着黑风口的泥,指针在她掌心疯狂打转,针尾的小锤敲得盘面“笃笃”响,像在急促地报信。“山外的人在挖黑风口的铜矿,”她把罗盘按在镇魂碑上,指针突然指向西北方,那里的刻度线正在褪色,“他们用炸药炸山,说要修条通往县城的路,炸药的震波把七处祭坛的铜脉震松了。”

话音刚落,破庙的神像突然晃动了一下,胸口的凹痕里渗出铜绿色的汁液,像在流血。小年伸手去接,汁液落在掌心瞬间凝成块碎铜,上面能看到模糊的人影,是1980年的值班员在水电站搬炸药,其中一个人的军大衣上,别着枚三足鸟形状的铜徽章,与老人留下的拐杖头一模一样。

“铜脉是七处祭坛的筋骨,”阿镜的指尖抚过罗盘褪色的刻度,“药书里说过,铜脉断了,血契的印记会反噬,所有被遗忘的痛苦都会顺着根须爬回来。”她往忆魂草的根部埋了片青铜镜残角,是老太太男人留下的那块,残角突然发烫,在土里烧出个小坑,坑里冒出些银白色的丝状物,像被烫疼的神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天夜里,红泥坳的人都做了同样的梦。梦里有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黑风口的山体在摇晃,青铜制的稻草人倒在血泊里,手里的铜铃碎成了八瓣;水电站的蓄水池裂开道缝,里面的水裹挟着铜螺丝往下涌,冲垮了下游的玉米地;鹰嘴崖的山洞在坍塌,温灵炉的铜水顺着石缝流出来,在地上积成个小小的血池,池里浮着些模糊的名字。

“不能让他们炸山。”天没亮,穿工装的老人就拄着铜拐杖来了,军大衣上还沾着炸药的硝烟味。他带来个坏消息,山外的工程队已经在黑风口搭了工棚,明天就要进行第一次爆破,“他们说红泥坳的铜脉里藏着金矿,其实是想挖走祭坛的镇脉铜,那是西晋时用来稳固七处祭坛的,挖走了整个山坳都会塌。”

老人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半张泛黄的地图,画着黑风口的铜脉走向,像条巨大的蛇,七处祭坛是蛇身上的七颗星。“镇脉铜在鹰嘴崖的最深处,”他用指甲在地图上划出条红线,“与水电站的机组、断云涧的瀑布组成三角阵,当年我们值班时,每月都要往机组里加铜屑,就是为了给铜脉补气。”

小年突然想起老人留下的铜拐杖,杖头的三足鸟翅膀上刻着个“镇”字,之前一直以为是装饰,现在才明白是镇脉铜的印记。他往拐杖头倒了些野菊酒,酒液顺着纹路渗进去,三足鸟的眼睛突然亮起红光,映出鹰嘴崖的景象:工程队的钻机已经架在了洞口,钻头上的钢牙闪着冷光,像要啃噬山体的猛兽。

“得让镇脉铜醒过来。”阿镜翻出药书最后一页,那里有段用朱砂写的记载:“以血契之人的心头血,混七处祭坛的铜屑,涂于镇魂碑,可唤铜脉之灵。”书页的边缘画着个奇怪的手势,是用拇指按住北斗七星的印记,另外四指成爪状,像在抓取什么。

两人往七处祭坛赶时,红泥坳的野菊正在大片枯萎,花瓣卷成了褐色的小球,像被抽走了魂魄。鹰嘴崖的山洞外,穿工装的老人正和工程队的人争执,他的铜拐杖被扔在地上,杖头的三足鸟断了只翅膀,像只受伤的鸟。“他们说我是老糊涂,”老人捡起拐杖时,指关节捏得发白,“说红泥坳的铜器都是些不值钱的破烂。”

小年突然按住手腕上的银镯子,活动的那颗星正在发烫,顺着血脉往心脏的位置爬。他想起老刀日记里的话:“血契不是锁链,是钥匙。”当拇指按在北斗七星的疤痕上时,掌心突然裂开道血口,血珠滴在镇脉铜的断口处,那里的铜屑突然活了过来,顺着铜脉往七处祭坛爬,像条流动的血河。

阿镜往血珠里撒了把七处祭坛的铜屑,是从水电站的螺丝、鹰嘴崖的暖手炉、落雁坡的稻草人上刮下来的,铜屑在血里翻滚,凝成只三足鸟的形状,翅膀展开时遮住了半个天空。工程队的钻机突然停了,钻头卡在石缝里拔不出来,里面传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有无数只铜手在攥着它。

“这山不能动。”穿工装的老人突然站起来,后颈的疤痕正在发光,与小年的血口呼应,“1980年我们没守住水电站,这次不能再让铜脉断了。”他往镇脉铜的断口倒了些烟盒里的烟灰,是1980年那批值班员留下的,烟灰落在血里突然燃起蓝色的火苗,把断口烧得通红。

鹰嘴崖的山体开始轻微震动,不是炸药的轰鸣,是铜脉苏醒的震颤。石缝里渗出铜绿色的汁液,在地上汇成小溪,溪水里能看到些模糊的画面:西晋的工匠在浇筑镇脉铜,把三足鸟的图案刻进铜芯;守链人在鹰嘴崖给银链上油,链环的反光在铜脉上投下星星点点;老刀在红泥坳打铜器,火星溅在地上,变成了今天的野菊。

工程队的人突然开始头晕,手里的钻机掉在地上,有人说看到了满山的铜人,在对着他们鞠躬,也有人说听见了铜铃的响声,像在哭。领头的包工头想往山下跑,脚刚踏上土路,就被突然长出的铜荆棘缠住了脚踝,荆棘上的尖刺是青铜镜的碎片,映出他口袋里的雷管,正在慢慢发烫。

“镇脉铜在警告他们。”阿镜往铜荆棘上撒了把忆魂草的种子,种子落地就长出藤蔓,顺着荆棘往上爬,叶片上的纹路组成“禁”字,是用老刀的笔迹写的。藤蔓缠绕的地方,青铜镜碎片开始反光,把包工头的影子照在崖壁上,像幅被钉住的画。

当天傍晚,工程队的人灰溜溜地撤了,钻机和炸药被留在了鹰嘴崖,第二天再来看时,已经被铜绿色的藤蔓裹成了个巨大的铜球,上面长出了野菊,黄灿灿的花瓣遮住了狰狞的钢牙,像给怪兽戴上了花环。穿工装的老人把断裂的三足鸟拐杖埋在铜球旁,“让它替我们守着吧,当年没护住的,现在补回来。”

镇魂碑前的忆魂草又活了过来,叶片上的纹路变得格外清晰,能看到七处祭坛的铜脉在发光,像条流动的星河。小年的银镯子不再发烫,活动的那颗星安稳地嵌在北斗七星里,掌心的血口已经愈合,只留下个针尖大的印记,像被铜屑烫过的疤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镜的罗盘指针重新指向红泥坳,刻度线慢慢恢复了颜色,只是西北方的黑风口位置,多了个小小的三足鸟图案,像个永远的标记。她往破庙的神像胸口填了些新的铜屑,是从镇脉铜的断口取的,神像突然轻轻晃了晃,胸口的凹痕里开出朵铜绿色的花,花瓣上的纹路,是所有守护过这片土地的名字。

深秋的红泥坳,野菊开得比往年更艳,黄灿灿的花海漫过七处祭坛的山路,把铜荆棘缠绕的铜球围在中间,像给守护者们献花。孩子们在花海深处发现了些新的铜器,有三足鸟形状的铃铛,有北斗七星图案的长命锁,还有个小小的铜犁,犁尖上沾着新鲜的红泥,像刚从土里挖出来的。

“是镇脉铜自己长出来的。”穿工装的老人坐在镇魂碑前喝酒,酒壶是用工程队留下的废铜熔的,壶身上能看到模糊的人影,是1980年的值班员在和西晋的工匠碰杯。他往碑上倒了些酒,酒液顺着藤蔓的纹路往下流,在地上积成个小小的水洼,里面映出红泥坳的新模样:水电站改成了纪念馆,鹰嘴崖的山洞成了孩子们的学堂,黑风口的土路上,货郎的儿子正在给铜荆棘上的野菊浇水。

小年和阿镜在铜铺里打了个巨大的铜钟,钟身上刻着所有血契之人的名字,老刀的名字旁边,他们加了个小小的野菊图案,像给沉默的守护者戴了朵花。冬至那天,铜钟被挂在破庙的门楣上,敲响时七处祭坛的铜器都在共鸣,声音里混着野菊的清香和铜锈的气息,像把所有的故事都揉进了风里。

钟声停了之后,阿镜的罗盘突然掉在地上,指针转了最后一圈,稳稳地指向红泥坳的中心,然后永远停住了。小年捡起来时,发现盘面的铜锈已经掉光,露出下面银白色的星图,七处祭坛的位置都嵌着颗小小的铜珠,像七颗永远不会熄灭的星。

“它完成使命了。”阿镜把罗盘放在镇魂碑上,与老人留下的烟盒、老太太的铜镜、穿工装的酒壶摆在一起,像个小小的博物馆。碑上的藤蔓突然开花,铜绿色的花瓣上,慢慢浮现出一行新的字:“守护不是继承,是生长。”

那年冬天,红泥坳下了场罕见的大雪,把七处祭坛的铜器都盖得严严实实。开春雪化时,人们发现所有的铜器上都长出了嫩芽,是忆魂草的新叶,叶片上的纹路不再是往事,而是孩子们在野菊丛里奔跑的样子,他们的手腕上,都戴着小小的三足鸟铜饰,像串流动的守护符。

小年的银镯子在打铜器时,偶尔还会微微发烫,活动的那颗星会转到红泥坳的方向,像在提醒他什么。阿镜说那是镇脉铜在打招呼,它记得所有来过的人,也记得所有正在生长的日子。铜铺的窗台上,那盆忆魂草已经长得很高,七片叶子的边缘,开始长出新的小叶,像在续写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

有天傍晚,货郎的儿子来送新做的铜器,说山外的人都在传,红泥坳的铜器能带来好运。“他们说用了能梦见金色的花海,”年轻人指着忆魂草的新叶,“里面有个穿蓝布衫的姑娘,手里举着个发光的罗盘,在给迷路的人指路呢。”

阿镜笑着没说话,往草叶上浇了些水。水珠滚落时,新叶的纹路里突然映出她的影子,正在给个戴银镯子的少年看罗盘,少年的指尖,正捏着片刚摘的野菊,花瓣上的露水,像颗永远不会干涸的星。

红泥坳的春来得悄无声息,先是破庙墙角的青苔泛出嫩绿,接着野菊的枯枝上冒出米粒大的芽,最后连镇魂碑的石缝里都钻出几株细草,叶片卷着,像谁攥着的小拳头。小年蹲在碑前给草浇水,指尖刚碰到叶尖,草叶突然展开,露出里面的纹路——不是北斗七星,是张陌生的地图,画着红泥坳之外的山脉,山脉尽头标着个小小的三足鸟图案,像枚被遗忘的印章。

阿镜从货郎儿子的铜铺回来时,手里捏着封信,信封是用牛皮纸做的,边角磨损得厉害,邮票盖着省城的邮戳,日期是去年霜降。“是山外博物馆寄来的,”她把信纸展开,上面的字迹娟秀,却带着铜器的冷硬,“他们在整理西晋古墓时,发现了块青铜板,上面的铭文提到红泥坳,说七处祭坛的铜脉尽头,藏着‘解契人的后事’。”

信纸里夹着张青铜板的拓片,铭文是鸟虫篆,阿镜认出其中几个字:“血契断,铜脉续,守忆人归位之日,需以七星铜器祭天,否则红泥坳将沦为铜锈之墟。”拓片的边缘有处烧焦的痕迹,像被火燎过,焦痕里嵌着些银白色的丝状物,与忆魂草的汁液一模一样。

当天夜里,红泥坳的铜器都开始发烫。小年的银镯子烫得像块烙铁,他把镯子浸在野菊酒里,酒液“滋滋”冒泡,浮出些模糊的人影,是些从未见过的面孔,穿着西晋的宽袖长袍,手里举着青铜礼器,正在往祭坛上摆祭品。其中一个人的腰间,挂着块完整的三足鸟铜镜,镜面映出红泥坳的未来:野菊枯死,铜器生锈,镇魂碑倒在血泊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守忆人归位不是好事,”阿镜翻遍了药书和老刀的日记,终于在最后一页找到段被虫蛀的话,“守忆人是执念的化身,他们记着所有痛苦,归位时会把七处祭坛的铜脉变成凶器,当年西晋的守坛人就是这么死的。”她往书页上撒了把铜屑,是从镇脉铜断口取的,铜屑突然燃烧起来,在纸上烧出个“逃”字,笔画歪歪扭扭,像写的时候很慌张。

第二天清晨,穿工装的老人带着七处祭坛的守护者来了。戴斗笠的老人手里攥着把青铜谷粒,谷粒正在裂开,露出里面的稻种,已经变成了黑色;穿麻布衫的老人药篓里的七心草全蔫了,叶片卷成了铜丝的形状;穿蓑衣的老人照夜盒里的萤火虫都死了,尸体堆成个小小的黑球,像团熄灭的星子。

“博物馆的人说,三天后会有七星连珠,”穿工装的老人把青铜板拓片铺在镇魂碑上,“那时候守忆人就会顺着铜脉爬回来,他们要的不是祭品,是新的血契——让红泥坳的人永远当铜脉的奴隶。”他的铜拐杖突然“咔嚓”一声断了,断口处露出暗红色的木芯,像根吸饱了血的骨头。

小年突然想起忆魂草叶片上的地图,山脉尽头的三足鸟图案,和货郎铃铛上的一模一样。他往铃铛里倒了些野菊酒,铃铛突然发出刺耳的响声,震得破庙的窗纸都在颤,响声里混着个模糊的声音:“铜器活,血契生,七星落,万物平。”

“是守镜人在说话,”阿镜的指尖抚过铃铛上的三足鸟,鸟嘴突然张开,吐出颗黑色的珠子,是用黑曜石做的,里面能看到些流动的光斑,“药书里说过,守镜人的魂魄附在青铜镜里,他们知道解契的真正方法——不是祭祀,是让铜器活过来,和红泥坳的人共生。”

当天下午,所有人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七处祭坛的铜器旁种忆魂草,让草叶缠绕着铜链生长;女人们把野菊汁涂在铜器上,让花瓣的纹路渗进铜锈里;男人们往铜脉的裂缝里灌野菊酒,酒液顺着石缝往下流,在地下汇成条金色的河。小年和阿镜则带着青铜板拓片往地图上的山脉走,那里的山路上长满了铜绿色的苔藓,踩上去“咯吱”响,像在踩碎无数个旧梦。

山脉尽头是个废弃的铜矿,矿洞口立着块巨大的青铜碑,上面刻着“归墟”两个字,碑座上的三足鸟图案已经模糊,只有眼睛的位置还亮着红光,像在等待什么。阿镜把黑曜石珠子嵌进鸟眼里,碑身突然震动起来,露出里面的暗格,里面摆着七样铜器:红泥坳的野菊纹铜锄、水电站的螺丝铜帽、鹰嘴崖的暖手炉、黑风口的青铜稻草人、落雁坡的铜铃铛、断云涧的铜莲座、望月坪的铜星盘,每样铜器上都刻着个“生”字,笔画里嵌着新鲜的红泥。

“是七星铜器,”小年的银镯子突然发烫,与铜器的“生”字呼应,“守镜人早就准备好了,他们知道有一天我们会来。”他把铜器摆在碑前的凹槽里,七样铜器突然连成个巨大的北斗七星,发出刺眼的红光,红光顺着铜脉往红泥坳蔓延,像条流动的血河。

三天后的夜里,七星连珠真的出现了。七颗星星在天空连成线,与地上的七星铜器呼应,红泥坳的所有铜器都开始发光,铜链上的忆魂草开出白色的花,铜铃自己摇摆起来,发出清脆的响声,铜铺里的铜器则长出细小的根须,扎进泥土里,像在扎根生长。

守忆人的身影在红光中出现了,他们不再是模糊的影子,而是有了清晰的模样:西晋的守坛人穿着宽袖长袍,1980年的值班员穿着工装,老刀则穿着熟悉的蓝布衫,手里举着把青铜洛阳铲。他们围着七星铜器站成圈,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痛苦,只有平静的微笑,像终于找到了归宿。

“我们不是来索命的,是来告别,”老刀的声音在红泥坳回荡,他把洛阳铲插进土里,铲头开出朵铜绿色的花,“血契不是诅咒,是我们和这片土地的约定,现在约定该更新了——让铜器活下来,替我们继续守护,你们则好好生活,把日子过成野菊的样子。”

话音刚落,守忆人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化作无数铜绿色的光点,融入红泥坳的铜器里。镇魂碑上的名字渐渐淡去,被忆魂草的藤蔓覆盖,只留下个模糊的“和”字,像个永恒的承诺。七处祭坛的铜脉不再发烫,渗出的汁液变成了透明的,像山泉水一样甘甜,顺着地势往下流,灌溉着红泥坳的土地。

回到红泥坳时,天已经亮了。破庙的神像胸口开出了朵巨大的野菊,花瓣是铜绿色的,花心是金色的,像用所有的铜器和花朵熔铸而成的。孩子们在铜铺前玩耍,手里的铜铃铛长出了嫩芽,摇起来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唱着草木的歌。穿工装的老人坐在镇魂碑前,他的铜拐杖已经和忆魂草长在了一起,杖头的三足鸟嘴里衔着朵野菊,像在向土地献礼。

“以后再也不用守着什么了,”阿镜把罗盘埋在忆魂草的根部,“铜器会自己守护这片土地,我们只要好好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她的话音刚落,铜铺里的铜钟突然自己响了,钟声里混着野菊的清香和草木的气息,像把所有的故事都揉进了风里,吹遍了七处祭坛的每个角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年秋天,红泥坳的野菊开得格外旺盛,黄灿灿的花海漫过了铜器,漫过了镇魂碑,漫过了每个人的脚踝。货郎的儿子在山外开了家“红泥坳铜器铺”,卖的铜器上都长着小小的忆魂草,他说这些铜器会自己生长,用得越久,上面的花纹就越好看。山外的人都说红泥坳的铜器有灵性,用了能梦见金色的花海,里面有好多人在笑,他们的手里都举着铜器和花朵,像在庆祝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丰收。

小年和阿镜的银镯子和银链上,也长出了细小的忆魂草,叶片上的纹路不再是北斗七星,而是红泥坳的地图,每个角落都标着个小小的笑脸,像在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好好生活。他们知道,守忆人没有离开,守镜人也没有消失,他们只是变成了红泥坳的一部分,变成了铜器上的花纹,变成了忆魂草的叶片,变成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直到时间的尽头。

偶尔有迷路的旅人走进红泥坳,会看见些奇怪的景象:铜链上的忆魂草在跳舞,铜铃里的野菊在唱歌,铜铺里的铜器在自己打磨自己,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写着新的故事。他们会被告知,这里的铜器是活的,它们记得所有的守护,也记得所有的希望,它们和红泥坳的人一起,把日子过成了野菊的样子,一季比一季灿烂,一年比一年温暖。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