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生生不息胡杨林的新叶刚漫过膝盖时,林晚星正教小杨辨认沙蜥的足迹。
三岁的男孩穿着开裆裤,肥嘟嘟的手攥着棵刚冒芽的胡杨苗,突然指着远处的沙丘喊:“妈!
姐又爬树了!
“
林晚星抬头,看见念念像只小猴子,正往三百年的“驼背老“上窜。
天蓝色的校服裙被风吹得鼓鼓的,书包上的小熊图案在树影里一晃一晃——这丫头继承了她的倔劲,说要“替妈妈听树说话“,每天放学后都要爬到老胡杨上待半小时。
“念念!
下来!
“牧云扛着铁锹从育苗棚走来,膝盖上的旧伤让他走路还带着点跛,却不妨碍他一把将女儿捞进怀里,“说了多少遍,新长的枝丫脆,禁不起你折腾。
“
念念搂着他的脖子笑,小辫子上还缠着片胡杨叶:“爸,树说它喜欢我,还说小杨手里的苗是它的孙子。
“
小杨举着树苗跑过来,奶声奶气地接话:“爷爷好!
“
林晚星笑得直不起腰,伸手擦掉儿子鼻尖的泥。
这三年红柳村像被施了魔法,曾经的盐碱地长出齐腰深的牧草,暗河的支流被引到棉田边,连沙漠的边缘都往后退了半公里。
合作社的“胡杨棉“成了全国知名的品牌,订单排到了后年,城里来的设计师住在新盖的民宿里,说要“把沙漠的风织进布里“。
系统面板:生态修复完成度98%,胡杨林覆盖面积扩展1200亩,红柳村常住人口增长至217人。
淡蓝色的面板在视野里闪了闪,林晚星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
三年前开发商的赔偿款到账后,胡杨研究院拔地而起,周教授带着学生们扎根在这里,不仅培育出抗沙能力更强的胡杨品种,还教会村民们用无人机巡林——那些曾经拿锄头的手,现在也能熟练地操作遥控器了。
“晚星姐!
周教授说新育的苗能栽了!
“林强骑着电动三轮车从研究院方向来,车斗里装满营养钵,每个钵里都躺着棵嫩绿的胡杨苗,“这次的苗能长到五米高,比老品种快一倍!
“
林晚星摸了摸营养钵里的土壤,混着细碎的胡杨落叶——这是研究院改良的配方,用沙漠里的风积沙掺上有机肥,保水性比以前好太多。
她想起爷爷当年种树,靠的是“三埋两踩一提苗“的老法子,现在的孩子们却能在实验室里看着数据种树。
“栽在哪片?“她问。
“西坡。
“林强指着远处的沙丘,那里插着排红色的标记旗,“去年沙尘暴刮出的裸地,正好种上新苗挡挡沙。
“
说话间,老李头拄着拐杖走来,身后跟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村里的小学早就满员了,城里来的支教老师换了三批,最新来的张老师说要“在这里干到退休“,还把男朋友也拉来当体育老师。
“丫头,该浇水了。
“老李头的拐杖往新栽的苗床一指,孩子们立刻排好队,小手里的洒水壶叮当作响。
念念和小杨也挤在队伍里,踮着脚往树坑里倒水,水珠落在沙地上,瞬间洇出个深色的圈。
林晚星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胸口的胡杨之心微微发烫。
三年前那场特大沙尘暴后,她以为系统会给“终极奖励“,可面板一直暗着,直到今天——
系统提示:检测到红柳村生态链闭合,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达成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