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明英华 > 第324章 恢复大宁镇(上)

大明英华 第324章 恢复大宁镇(上)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4-01-11 02:33:37 来源:就是看

第324章恢复大宁镇(上)

郑海珠中箭后的第三天,得到快马通报明金滦河之战的林丹汗,派了一支四百人左右的精锐骑兵,护送载有巨额岁赏银子的蒙古使团北归。

接应的人同时带来消息:莽古尔泰所部的正蓝旗主力,带着抢到的人丁、牲口与粮食,已过了滦河,去到东边,接近科尔沁。

荷卓对郑海珠道:“今岁建州女真饥荒比往年都厉害,莽古尔泰又因为德格类丢了正蓝旗四五个牛录,他既然抢到了不少东西,一定急着回赫图阿拉向努尔哈赤表功,接济上那里一张张饿得不行的嘴,所以,正蓝旗应该不会埋伏在滦河东边等着寻仇了。”

郑海珠也这么想。

但启程前,她仍让马祥麟以护卫和巡边为由,挑出三四百家丁水准的川军,带着北上,去林丹汗的王帐,察汗浩特。

余下的骑步兵,则和崇明籍的炮兵组一道,回到蓟镇,也是向杜松表明,只要朝廷还没开口,这支战力如此强劲的客军,主力就还归杜总兵杜老爷节制,马将军不会因为送了鞑子人头这个大礼,就不把杜松放在眼里。

拔营渡过滦河,大部队折向北边的察汗浩特方向,也就是后世的内蒙古赤峰市,约莫还要在白雪皑皑的草原上跋涉半个月左右。

郑海珠能感到,荷卓与自己的关系,回暖了几分。

可以理解。

一个女人在看到另一个女人,正在品尝计谋得逞的胜利蜜果时,忽然被挫了那份得意,不但最重要的战利品得而复失,还吃了一番皮开肉绽的苦头。

前者灼灼燃起的妒忌心,便在后者的乐极生悲里,像甘霖泼焰般,熄灭了。

取而代之的,是不费什么气力的关怀,尤其还能借此见到另一个人时。

这日,队伍驻扎后,荷卓亲自带着药,来找郑海珠。

满桂正在帐中,给郑海珠和马祥麟,细讲朵颜三卫当年是怎么成为大明的雇佣兵的。

荷卓走近时,目光先落在了马祥麟那处,然后迅速地换了方向。

“这是蒙古人叫‘嘎木朱尔’的方子,收敛刀箭伤有奇效。”

荷卓带着几分施舍的傲气,示意侍女将一个陶罐放到郑海珠面前。

马祥麟脱口问道:“这里头,都是些什么?”

荷卓目光一冷:“怎么,马将军的医官能让肠子都被戳出来的伤兵起死回生,所以你们就看不起我们东夷北虏的药方了?”

荷卓所言倒是不虚。明军和正蓝旗酣战一场后,荷卓与其他蒙古人,亲眼见识了明国的郎中有多厉害。

肚子被鞑子的顺刀拖砍而划开的明军,就算小肠掉了出来,且有破损,明军的医官也能用在麦水里煮过的桑皮线缝上,用新鲜的牛血涂抹两端,塞回伤员的腹部。灌了两天容易消化的米粥后,不少伤员活了。

方才的目光,与此刻的口气,都令郑海珠敏感地觉察到,荷卓与最初启程面对小马将军时,已经不太一样了。

显然既关注他的音容,又在意他的质疑。

那一厢,马祥麟则有点莫名其妙,继而内心涌上反感。

母亲秦良玉和妻子张凤仪,虽刚毅飒爽,与那些娇弱堪怜的深宅妇人有天渊之别,但她们出言说事,绝不会像眼前这个叶赫女人似地,挂着削刻讥诮的反诘语气。

马祥麟不由皱眉,毫无意愿去回应。

倒是满桂,大大咧咧道:“本将还以为,蒙古大夫治金创,只会把人往掏空了五脏六腑和骨架的牛皮里塞几天呢,生死都由他们的长生天决定,没想到,也和汉人似地,磨粉配药。”

说着,他抓过药罐子,掀开盖子闻了闻,对马祥麟笑道:“就是寻常的朱砂、麝香、冰片,咱宣大军也有这个,不是什么跳大神的倒腾出的丸子,瞧你紧张得,夫人中了箭,你比自己挨了刀还急。”

“满将军……”郑海珠打断满桂,脸上骤然露出的霜意,比外头的风雪更重,“什么叫寻常的朱砂麝香!如此无礼,快向可敦嬷嬷赔罪!还有,满桂,马将军与张少奶奶患难与共,夫妻情深,坚过磐石,与我们,则只是同袍之谊。你口无遮拦地开马将军与本夫人的玩笑,成何体统?”

郑海珠故意放缓了些语速,尤其在提到张凤仪的时候,就是要荷卓能将这段汉话,听个分明。

满桂遽然间被如此训斥,有些发懵,只因他这些时日已渐渐对郑海珠建立起了服从的心理,此际郑海珠所言更是带着磊落的正理,满桂再是粗豪不羁,也自觉确实分寸有失。

他把药罐子放下,垂眸拱手,道声“夫人说得对”,又站起身,向荷卓更为郑重地告罪。

荷卓眯了眯眼睛,抿嘴笑笑:“无妨,满将军久在北地,应晓得,我们草原行国之人,没那么小心眼。这伤药,你说它不是什么金贵的,你宣大军中也有,那就更好了,放心地给你们夫人抹上吧。”

言罢,带着侍女掀帘而去。

满桂龇着牙,又坐回讲解用的地图前,一边咕哝:“女人真是麻烦,给你点好东西,你要是不眉开眼笑、感恩戴德地哄她,她翻脸掀桌子,比咱从马上掀鞑子还利索。”

郑海珠恢复了和颜悦色,佯作闲闲拉起话头,对满桂道:“回头,除了答应你的一把好刀,我再送你两箱松江最好的筘布,让你媳妇絮上棉花,做袄子。”

满桂脸上浑不吝的笑容一收:“夫人的好意,领了,不过,我浑家,前年就殁了的。朝廷欠饷,吃不上好粮,又逢村子里闹疫病,没挺过去。”

郑海珠轻轻地“哦”一声,沉寂片刻后,目光落回地图上:“继续说朵颜三卫吧,太祖爷的时候,那些蒙古人,在宁王手下,管着的地界,东西南北,分别到哪里?”

翌日,队伍行了几里路,郑海珠就看到了在脑中盘旋已久的大宁镇故地。

自大宁卫城出发,向北和向东,分别能够扼守辽河上游与大凌河,向南能到燕山的边墙,也就是长城。

大宁,在明帝国初创之际,就能与西边的宣府、东边的辽东互为犄角之势,以点带面,明军不但能对北元形成有效的防御,还能以大宁下辖的多个屯堡卫所为后勤补给站,一路北伐,开疆拓土。

当年,镇守此处的藩王,是宁王朱权。由归降明朝的蒙古人组成的朵颜三卫骑兵,听从朱权的调遣。

明帝国花钱养着的这些蒙古铁骑,作为雇佣兵来讲,还算尽职,成了北元南下反扑的有效防线。

然而,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担心仍受南京朱允炆政权控制的宁王,背刺燕军,朱棣于是前往大宁,鼓动宁王手下军队发动哗变,裹挟着朱权一同南下,并在篡位成功后,将宁王封地改去了和漠北八竿子打不着的江西南昌。

大宁镇所在的辽河上游,成了大明国防的真空地带,又逐渐被北元的残余力量占领。

明帝国放弃大宁及周遭的军事堡垒网络,导致原本属于第二道防线的蓟镇至大同一带,直接暴露为边关前线,在郑海珠看来,恰恰是朱棣不得不迁都北京、形成所谓的“天子守国门”的原因之一。

而如今,明末白银成为通货的局面,结合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的引进种植趋势,或许能够解决塞外守军粮食的供给困境,从而将恢复大宁镇的议题,送到乾清宫西暖阁里,天子朱常洛的书案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