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养生小帝姬 > 第47章 郡主奏疏?圣心维护

大明养生小帝姬 第47章 郡主奏疏?圣心维护

作者:溯河燃灯者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4 03:51:31 来源:全本小说网

朱徵妲伸手去摸账册的封皮——红漆烫金的“赃物清册”四个字,摸起来暖暖的。她抬头看向郭维城,小声音都发颤:“外祖,真的有七千二百万两?”郭振明蹲下来,笑着说:“真的!商河老宅的地窖里,光现银就堆了三尺高;临清货栈的暗格里,藏着二十箱珠宝;城郊庄子的院墙里,拆出了十万两黄金——还有郑家的商铺,光德州、临清两地的盐铺,就值五百万两。”

沈砚、张清芷、穆学衍也都走了过来,围在账册旁。穆学衍戴上新配的眼镜,翻开账册的第一页,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轻轻叹了是多少百姓的血汗啊。”张清芷接过账册,翻到“军户相关”那一页,眉头皱了皱:“这里写着,被贩卖的军户共一百三十七人,活着的二十七人,每人赎身需要五十两——合计一千三百五十两,从赃银里出,定要把他们赎回来。”

沈砚忧心地说道:“郡主,这笔钱,够给德州所有军户发十年粮饷还有余”

朱徵妲拉着沈砚的手,着急地说:“沈叔叔,我要给皇爷爷写信!现在就写!”沈砚点点头,让张清芷取来笔墨纸砚,铺在八仙桌上。朱徵妲爬上高凳,握着小毛笔——笔杆比她的手还粗,她两只手攥着,才能把字写稳。

皇孙徵妲谨奏为陈明德州赈灾要务恭请圣裁事

臣孙朱徵妲谨奏:

臣孙恭叩皇爷爷圣躬万安!

臣孙奉命查核德州诸事,今已清得查抄赃银总数,计七千二百万两。谨就银两款项支用,沥诚陈请:其一,拟拨半成赃银,计三百六十万两,解送内帑,以充皇爷爷、娘娘宫闱日常用度,稍尽孙辈孝意;其二,余六千八百四十万两,恳请全留德州,专司济民——军户积欠粮饷,当速补以安军心;漕运破损船只,当急修以保转运;遭私盐之害的农户,当优赔以苏民困;另,武社弟子月钱、穆先生眼镜更换、张姐姐软剑修缮诸事,亦拟于此款内支给,盖此辈皆实务可用之人,恤之即安德州实务。

臣孙沿途察访德州情状,窃以为当前赈灾之核心,唯“守枢纽、保转运、防拥堵”七字——德州为运河入鲁首站,漕粮转输、物资调度,全系鲁西聊城旱蝗重灾区赈济根本,此局一日不固,鲁西赈济一日难安。今德州蛀虫虽经查抄剪除,然善后若乏能吏,必致前功尽弃、贪腐复萌,恐陷“除弊—再生弊”之循环,不可不防。

且德州既为入鲁门户,守土官员遴选实乃重中之重。现任知州宋明德,性虽勤勉、执行力颇强,凡交办差事皆能尽力,然察其治事:统筹调度之能不足,遇跨部门协同事务多迟疑;行事又胆怯求稳,面对卫河漕阻、粮储空虚之危局,仅能循旧例拆借、劝捐,无破局之策,实难担当前赈灾枢纽之任。

臣孙另查:山东去岁遭涝,今岁复罹旱灾,卫河水位骤降,漕船阻滞难行,德州本地官仓储备空虚——民食既缺,赈粮转输又困,已成“粮断则民乱、运阻则鲁西失援”之险局。

臣孙思之,欲破此困、使德州成为支援聊城旱蝗灾区的稳固大后方,关键在革除传统行政体系“应对系统性危机能力不足”之弊:当坚持水利、农业、监察、财政多司联动,打破条块分割——水利官专司卫河疏浚、灌溉修渠,农业官专司粮种调度、农情安抚,监察官专司赃银支用、赈粮核验,财政官专司税赋调剂、军需补给,四者协同,方能力保漕运通、粮饷足、民生安,不致因一司疏漏而乱全局。

以上情由、银两用度及赈灾建言,均系臣孙实地察访所得,不敢有一字虚饰。谨沥诚奏闻,伏乞皇爷爷圣鉴训示。

臣孙 朱徵妲 谨奏

万历三十六年十月 日

皇孙徵妲谨奏为荐举能吏协理德州赈灾并陈治理规划恭请圣鉴事

臣孙朱徵妲谨奏:

臣孙前疏陈明德州赈灾核心要务,今再就“选贤任能、协同破局”沥陈详情,伏乞皇爷爷圣览。

臣孙察德州之困,在“事繁而才寡、责重而权分”——卫河漕阻需水利官,粮荒需农官,赈济需能吏,税赋需干员,非单一官员可撑。故谨择大明官员中四员,拟荐赴鲁协理,务使各专其责、联动共济:

一、荐举能吏及职掌分宜

1. 荐汪应蛟补山东巡抚(兼理河道),总司统筹

汪应蛟素有水利、屯田实绩,前在天津垦荒治河,创“盐碱变良田”之效。今委其巡抚山东、兼管河道,专司三事:其一,急疏卫河德州段,加固堤防、清淤通漕,确保漕船无阻;其二,募流民开垦城外荒地,行“以工代赈”,发种粮、授农具,三年内免其税粮,扩屯田之基;其三,协调临清、东昌诸府,减免运粮商船杂税,引粮商聚德州,充粮储之需。此员为全局枢纽,统摄水利、屯田、漕运,免各司推诿。

2. 荐徐光启补山东布政司参议(分管农业),专司农技

徐光启精研农术,熟晓南北方作物习性。今委其分管山东农业,专司三事:其一,自福建调甘薯良种,教民“窖藏法”避冬寒,试种于德州近郊;择耐旱玉米品种,授丘陵农户种植;其二,编《德州农要》,绘育秧、灌溉之图,令里正逐村教习;其三,引西洋龙尾车等水利器械,提灌溉效率,解旱季农田缺水之困。此员为粮产根本,保“短期救饥、长期自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3. 荐钟化民为钦差督理荒政御史,主掌赈济

钟化民历河南、陕西赈灾,善“图赈法”“平粜策”,素有清能之名。今委其督理德州荒政,专司三事:其一,分粥厂于城郊,免流民扎堆生乱,行“计口授粮”,老幼加额;其二,动临清钞关税银,赴河南、河北购杂粮,由卫河速运德州,设“平价仓”压粮价、惩囤积;其三,核查赈银、赈粮支用,凡克扣者立拿问,杜贪腐之弊。此员为民生保障,防“赈不济民、民乱失序”。

4. 荐王家宾补临清钞关主事(兼理德州税赋),协理财赋

王家宾久任钞关,善理税、通商情。今委其掌临清钞关、兼管德州税赋,专司三事:其一,停征运粮商船“船料税”,仅收半成货税,引粮船经临清转德州;其二,自钞关税收拨十成之一,充德州赈灾专款,供修漕、购种之需;其三,设“粮食平准局”,监德州米市,实时调官粮抛售,稳粮价之基。此员为财赋后盾,保“钱能养事、事能落地”。

5. 重基层动员,以里正联民

前四员虽各有职掌,然政策落地需赖乡野。拟令各州、县择里正之“熟民情、能服众”者(如德州赵官屯刘显、德平王杲屯赵福之属),专司组织农户:随徐光启学农技、随汪应蛟垦屯田,凡参与劳作之家,优先发赈粮、记工分,抵来年杂役。如此,官有专责、民有动力,免“上有策、下无行”之弊

二、协同治理预期成效

臣孙窃以为,此四员协同、加基层联动,德州当可分阶段破局

1. 短期(万历三十六年末至三十七年初,约一载)

- 卫河疏浚毕,漕船通行恢复,年转运漕粮回升至常额八成,鲁西聊城赈粮无断供之虞;

- 甘薯、玉米试种得成,新增粮五万石,流民食有继、不致流窜;

- 粥厂、平价仓有序,流民安置率九成以上,无大规模哄抢、民变之事。

2. 长期(万历三十七至四十年,约三载)

- 屯田扩至二万亩,水稻、甘薯成德州主粮,本地粮自给率由三成提至六成,免全赖漕粮之险;

- 卫河堤防、灌溉沟渠成网,“引卫灌田、蓄洪防旱”,涝可排、旱可灌,农业抗灾力大增;

- 临清-德州粮道畅通,米市繁荣,带动船运、栈房、手工业兴,德州成鲁北“转运 产粮”双枢纽,可长为聊城、济南之稳固后方。

臣孙谨拟此策,握笔至今,臂膊虽酸,然念德州百姓嗷嗷待哺、鲁西赈济刻不容缓,不敢稍歇。此四员皆实务之材,非因私荐,实因德州之局需此“统筹-技术-执行-财赋”四力合一,方破循环之弊。

又,臣孙已嘱随行沈砚:此疏誊抄后,务必亲呈皇爷爷御前,不得经他手延误。盖此四员选任、银两用度,实系山东赈灾成败——赃银本是百姓膏血,臣孙不敢乱花分毫,唯盼皇爷爷准此策、用此人,使德州百姓得安,鲁西赈济得稳,不负皇爷爷爱民之心。

伏乞皇爷爷圣鉴恩准,臣孙无任惶惶待命之至。

臣孙 朱徵妲 谨奏

万历三十六年十月 日

启祥宫暖阁:奏疏抵京后的波谲。

万历皇帝捏着那封边角被朱徵妲小手攥得发皱的奏疏,指腹反复蹭过“赃银七千二百万两”那行字——烛火映着他鬓边的白霜,殿内静得只闻自鸣钟的滴答声。近侍太监李恩垂着头,见万岁爷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酸软:“半成……三百六十万两,这丫头倒会算,知道疼皇爷爷。”

他翻到荐人那页,手指点着“汪应蛟”“徐光启”的名字,眼神沉了沉——早年汪应蛟怼过税监,徐光启总琢磨些“西洋奇技”,朝臣多有微词,可这丫头偏把这几人捏成了“四力合一”。看到“德州之局需破循环之弊”,万历忽然搁下笔,对李恩道:“你说,这丫头是真懂赈灾?还是……懂这大明的病根?”

李恩刚要回话,暖阁门被轻轻推开,太子朱常洛一身青布常服,脚步都没敢放重——自万历二十九年被立为太子,他久未得父皇这般和颜悦色。没等他行礼,万历就把奏疏扔过去:“看看你闺女,比你有出息。”

朱常洛捧着奏疏,指尖发颤地读到“军户赎身一千三百五十两”“给穆先生换眼镜”,眼眶忽然热了——这孩子在德州,记挂的不只是赈灾,还有那些最底层的人。正愣着,万历忽然道:“传旨,封皇长孙朱由校为皇太孙,钦天监择吉日举行册典;朱徵妲赐号‘**郡主’,赏珠冠一顶、玉带一围,着锦衣卫护送回銮时,沿途州县供仪仗。”

朱常洛猛地抬头,万历已靠在龙椅上,望着窗外的宫灯叹气:“好孙女……真是我大明的小福星啊。她要改吏治,朕便给她撑着——总不能让这孩子的心血,毁在那些蛀虫手里。”

暖阁外,廊下的人影却各怀心思。郑贵妃的贴身太监悄悄退去,直奔翊坤宫——郑贵妃捏着帕子,听完汇报冷笑:“七千二百万两……这丫头倒是会揽权!沈一贯那边,你去透个话,就说郡主举荐的人,可是要断不少人的财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齐楚浙党首辅沈一贯在值房里,对着奏疏上的“钟化民”三字皱眉——钟化民当年查河南贪腐,掀了他不少门生的底。他捏着茶盏沉吟:“圣上既疼郡主,硬拦不得……让底下人盯着德州的银钱动向,抓着半点克扣,就参钟化民‘矫旨乱政’。”

更暗的角落里,锦衣卫同知王之祯后背已浸了冷汗——截杀郡主的事,他让心腹做得干净,可奏疏里“德州蛀虫虽除”一句,像针似的扎他。他拽住刚从暖阁出来的指挥使骆思恭,声音发紧:“骆大人,郡主回銮……得派咱们的人护送才稳妥。”骆思恭斜睨他一眼,慢悠悠道:“王同知倒是热心——只是别‘稳妥’过了头,让圣上查着你和郑家盐铺的旧账。”王之祯心一沉,看着骆思恭的背影,咬咬牙:得想个法子,把水搅浑,最好让沈砚那小子死在归途上。

唯有东林党人叶向高,在翰林院值房里拿着抄录的奏疏,对门生笑道:“**郡主这策,是真懂‘固本’——水利、农术、赈济、财赋,哪一环都没漏。明日早朝,咱们得把这话给圣上递上去,撑郡主一把。”

东宫这边,王才人正给刚睡下的朱由学掖被角,听宫女说圣上给徵妲赐了“**郡主”,还有太孙的册封,她捏着锦被的手忽然松快了——往日西李选侍总装病,抢着伺候太子,她都忍了;可如今儿子和闺女在外头替东宫挣脸,她再不能软。

果然没半炷香,西李就扶着腰进来,娇滴滴道:“姐姐,我这身子总不舒服,太子爷今晚……”话没说完,王才人抬眼,语气平却硬:“妹妹既不舒服,就该请太医好好调理,别总折腾太子——眼下郡主在德州办大事,太子爷心里焦着,哪有心思顾这些?”

西李愣了——往日里王才人总是低眉顺眼,今日竟敢顶她。正想撒泼,就见赵选侍捧着安胎药进来,轻声道:“李姐姐,太医刚给我诊过,说我这胎气稳了些——姐姐要是真难受,我让太医也给你瞧瞧?”赵选侍怀了三个月,太子近来本就多顾着她,西李见状,只能悻悻地甩帕子走了。王才人看着她的背影,攥紧了手里的素色帕子——从今往后,她再不做那只会忍的人。

朝堂角力:早朝上的争与阻

乾清宫的偏殿里,叶向高捧着奏疏,语气恳切:“圣上,**郡主所荐四员,皆是实务之材——汪应蛟治河垦田有实绩,徐光启通农术,钟化民善赈灾,王家宾熟税赋。此四人联动,德州必能成鲁西后盾,更能为天下赈灾立个章法!”

沈一贯立刻出列,躬身道:“叶大人此言差矣!汪应蛟前番怼过税监,恐与地方商绅难和;徐光启搞‘西洋器械’,历来靡费;钟化民刚愎,当年在河南就逼得乡绅罢捐——此四人若去德州,恐不是‘协同’,反是‘生乱’!

郑国泰跟着附和:“圣上,七千二百万两赃银,全交予几个外臣打理,万一有失……不如派个宫里人去监查,也好替圣上分忧。”

万历靠在龙椅上,手指敲着扶手,忽然道:“监察?派谁去?派你家侄儿,还是沈首辅的门生?”郑国泰和沈一贯脸色骤变,慌忙跪地。

万历冷笑一声,拿起奏疏扔在案上:“徵妲在疏里写‘赃银本是百姓膏血’,你们倒想着往里头插人——朕看,不是怕他们生乱,是怕他们断了你们的财路!”时,眼中一闪而过的、对官僚集团积弊的厌弃与无奈,以及随之而来的、为守护孙女心血而生的决绝。

他顿了顿,提高声音:“传旨!汪应蛟着即升山东巡抚,兼理河道,赐‘便宜行事’印;徐光启升山东布政司参议,准其从福建调甘薯良种,所需器械由工部拨给;钟化民为钦差督理荒政御史,持尚方剑,凡克扣赈银者,先斩后奏;王家宾兼理德州税赋,钞关税收十成一充赈灾款,任何人不得干预!”

叶向高连忙叩首:“圣上英明!”沈一贯和郑国泰趴在地上,后背全是汗——圣上这是铁了心要给郡主撑台,往后德州的事,他们再难插手。

东宫辰光:早朝后的暖与稳

早朝的钟声刚过三响,东宫的回廊上就飘着药香——太医李从谦提着药箱,脚步轻缓地往赵选侍的偏殿走,身后跟着捧着安胎药的小宫女。王才人站在廊下,看着院里晒着的小衣裳——那是给朱由校补做的夹袄,徵妲来信说德州冷,她想着嬍妲回来也得添件厚的。

“王娘娘,”李从谦诊完脉出来,躬身回话,“赵选侍这胎气稳得很,只是得少动气——昨儿西李娘娘来闹了半宿,选侍没睡好,今儿得加味安神的药。”

王才人点点头,接过药碗递给宫女,声音轻确定:“知道了。你跟选侍说,往后西李再来,不用理——她要是闹得凶,就往我殿里躲。有我在,没人能扰着她安胎。”

小宫女刚要走,就见朱由学捧着一本书跑过来,小脸上沾着墨渍:“娘!叶大人派人送了抄来的姐姐奏疏,你看姐姐写的‘里正联民’,刘显爷爷就是这么帮着分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才人接过奏疏,指尖抚过“刘显、赵福”的名字,眼眶软了——徵妲在德州记着这些基层的人,没忘了她教的“接地气才办事”。正笑着,太子朱常洛从外头回来,手里拿着万历刚赏的文房四宝:“父皇今儿早朝,叶向高大人把徵妲的策论念了,满朝都夸咱们闺女有胆识——父皇还说,让户部给德州拨额外的种粮,供徐光启大人试种。”

王才人接过文房四宝,放在桌上——那砚台是端溪石的,她想着徵妲回来练字能用。正说着,西李的贴身宫女又来了,站在廊下怯生生道:“王娘娘,我家主子……心口疼,想请太医去瞧瞧。”

王才人没抬眼,只对李从谦道:“李太医,你去看看——要是真疼,就开副理气的药;要是装的,你就说‘圣上有旨,东宫众人需静养,不可频繁请诊扰了选侍安胎’。”

宫女脸一白,喏喏地退了。朱常洛看着王才人的侧脸,忽然道:“你如今……跟从前不一样了。”王才人拿起那本奏疏,笑着说:“孩子们在外头替咱们挣脸,我要是还像从前那样忍,岂不是对不起他们?

四方接旨:实务官的急与切

京城的快马在官道上奔了三日,第一封圣旨先递到了天津卫——汪应蛟刚在葛沽的屯田地里看完稻穗,接过圣旨时,手里还沾着泥。

“山东巡抚……兼理河道?”汪应蛟反复念着,忽然笑了——他在天津垦田五年,就是想把“水利救农”的法子推到北方,如今德州有七千二百万两赃银,有圣上“便宜行事”的授权,终于能放手干了。

“备马!”他转身对随从道,“即刻去德州——先看卫河的淤塞情况,再查官仓的存粮!徐光启、钟化民他们怕是也快到了,咱们得赶在年前把屯田的地界划出来!“

同日午后,徐光启在上海的书院里接了旨。他捧着那本《农政全书》的初稿,连夜叫人收拾行囊——书里夹着福建商人送的甘薯块根,用稻草裹着,他早想着找地方试种。“把那架龙尾车的图纸带上,”他对学生道,“德州卫河缺水,这器械正好用得上——再备些农书刻版,到了德州,得教农户认字学技术。”

钟化民在河南老家接旨时,正帮着邻村分赈粮。看完圣旨,他当即把家里的田契交给儿子:“我这一去德州,不知何时回来——家里的田,租给佃户种,别收租子了,就当是给赈灾积德。”说完,他揣着尚方剑,骑上快马就往山东赶。

王家宾在临清钞关接旨时,正盯着小吏核验粮船税票。他看完圣旨,立刻让人把“停征船料税”的告示贴在钞关门口——过往粮商围过来看,张老板挤在最前面,读完告示当场就喊:“王主事,俺这船粮,这就往德州运!”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