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养生小帝姬 > 第39章 贩卖军户?杀人好时节

万历三十六年九月下旬,霜降已过三日,北地的寒风已然带上了刺骨的凛冽。此时的太明王朝,早已失了张居正改革时的清劲气象,如同一艘千疮百孔的巨舰,在昏聩的帝王与党争的漩涡中缓缓下沉。万历皇帝深居西苑二十余载不见朝臣,庙堂之上,东林君子与齐楚浙党攻讦不休;江湖之远,税监矿使如蝗虫过境,横征暴敛。连维系国本的漕运命脉,也被层层盘剥得千疮百孔。临清这南北漕运的咽喉之地,钞关每年数十万两的税银,竟有半数悄无声息地流进了地方官和宦官的私囊;运河上往来的漕船,明为运粮,暗地里却成了走私军械、贩运人口的“黑船”——这一切罪恶,都隐藏在“漕工当差”、“军户助役”的冠冕幌子之下,成了无人敢捅的脓疮,无人敢揭的暗规。

德州盐仓的暗线:张清芷的查探与险局

德州城的晨雾尚未被日头驱散,湿冷的寒气缠绕着西城根盐市巷的每一块青石板。张清芷穿着一身半旧的靛蓝色棉布裙袄,外罩一件灰鼠皮比甲,身形利落。她身后跟着身形佝偻、面色焦黄的老线人“雀儿”老胡。巷子深处咸涩的盐味扑面而来,两侧低矮的铺面挂着“恒盛号分栈”、“郑氏盐行”等斑驳木牌——商河巨富郑氏在德州的盐引生意,其核心就隐藏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市井之中。

“张姑娘,您瞧,往前数第三家,挂着‘裕丰布庄’幌子的那间,就是郑家盐仓的暗门。”老胡凑近几步,压低沙哑的嗓音,枯瘦的手指谨慎地指向巷尾,“守仓的都是郑国昌养的死士,腰里不仅别着短刀,听说还有犀利的短铳,比钞关那些只会吆喝的巡拦凶悍十倍……上次小老儿只是想凑近瞅一眼,差点被他们打断了腿。”他说着,下意识地揉了揉似乎还在隐隐作痛的肋骨。

张清芷微微颔首,明澈的眼眸锐利地扫过四周。她迅速闪到巷角僻静处,将外面的裙袄脱下,露出里面早已穿好的灰色男式短打,又将一条玄色软剑如灵蛇般仔细缠于左小臂,用袖口遮好。最后,她抬手在略显松散的鬓边别上一朵不起眼的深紫色绒花——这是“雀儿”联络的暗记。她转向老胡,语气沉稳而坚决:“老胡,你去斜对面茶铺守着。若见有要紧人物从暗门出来,就摇三下铜铃;若见有兵卒异动,就往街心扔个土块。我进去查找证据,半个时辰内若不出来,你立刻赶往南皮报信,切勿迟疑。”

老胡那双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担忧,干瘦的手紧紧攥住冰凉的铜铃,重重地点了点头:“姑娘放心,俺……俺都记牢了,您千万当心。”

张清芷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迈步走向“裕丰布庄”。刚到门口,两个穿着青布短褂、膀大腰圆的汉子便斜倚着门框挡住了去路,目光警惕地在她身上逡巡。其中一人嘴角一撇,带着几分痞气:“买布?我们这儿只做批发生意,零扯去前头铺子。”

“我找王掌柜,提‘郑记’的货。”张清芷刻意将声音压得低沉,模仿着老胡教的商河口音,同时手腕一翻,一小块碎银已悄无声息地塞进那汉子手里,“劳烦大哥通传一声,就说‘南边来的,取上月的数’。”

汉子掂了掂银子,脸上的横肉松弛了些,扭头朝里间喊道:“王哥!有人来取‘郑记’的货!”

话音落下,一个穿着绸面马褂、留着两撇精细山羊胡的中年男人掀帘而出,正是盐仓管事王三。他眯着一双精明的三角眼,上下打量着张清芷,透着浓浓的狐疑:“上月的数?货单拿来我看。”

“货单在东家手里,让我先来验货。”张清芷眉头一蹙,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不耐烦,“说是这批盐颗粒粗粝,怕成色不佳误了交货。你要是不信,自可去商河问郑老爷,若是耽搁了,这责任你可担待得起?”她语气强硬,反客为主。

王三被她这不容置疑的气势唬住了——德州这摊生意全仗商河本家郑国昌的势力,他哪里敢得罪“东家派来的人”?脸上立刻堆起谄媚的笑容,连声道:“姑娘莫怪,是小人多嘴了,这就带您去后仓验看,这边请,这边请。”

布庄后院看似寻常,王三却挪开墙角一个不起眼的麻袋,露出了一道隐蔽的暗门。推开暗门,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甬道,墙壁潮湿,缝隙里透进几缕微弱的光线。走了约莫二十步,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占地半亩有余的地下盐仓赫然呈现,数十个鼓鼓囊囊的大盐袋码放整齐,袋子上赫然印着“官盐”二字,却不见盐运司专用的朱红大印。仓库角落摆着一张旧木桌,桌上摊着一本账册,旁边散落着几封火漆封口的信件。

“姑娘您看,这批就是上月从长芦盐场运来的,成色嘛……确实寻常了些。”王三指着盐袋,还想絮叨,却冷不防一道寒光闪过,冰冷的剑锋已贴上了他的脖颈。张清芷眼神凌厉如刀,低喝道:“别动!也别出声!老实回答我的问题,若有半句虚言或敢呼救,立刻让你身首异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三吓得魂飞魄散,双腿一软,“扑通”瘫倒在地,面无人色,嘴唇哆嗦得语不成句:“姑……姑娘饶命!小……小人就是个看仓库的,什么都不知道啊!”

“说!郑家的盐引是真是假?”张清芷逼视着他的眼睛,不容他有丝毫闪躲,“长芦盐场每月拨给德州的官盐定额不过三千引,你郑家每月却能卖出五千引不止,多出来的两千引,从何而来?”

王三额头冷汗涔涔,颤声道:“是……是郑老爷通过关系,从盐运司弄来的‘空白引’……私下里盖印充数……还……还有一部分是……是从沿海盐枭手里收来的私盐,价钱比官盐便宜一半还多……”

“分赃的账册在哪里?”剑锋又逼近一分,寒气刺骨,“郑国泰从中分润多少?王惟俭、鲁志明这些人,又拿了多少好处?”

“在……在桌子底下那个铁盒里!”王三魂不附体,手指颤抖地指向角落的木桌,“账……账上都记着,每月送郑国泰老爷两千两雪花银,王惟俭王大人五百两,鲁志明鲁大人三百两……还有打点盐运司各位爷的‘常例’,都……都一笔笔记着呢!”

张清芷闻言,正要上前取铁盒,甬道外却传来杂沓的脚步声和守仓汉子的吆喝:“王哥!怎么进去这么久?东家派的人验完货没有?”

心念电转间,张清芷左手疾出,死死捂住王三的嘴,右臂用力,将他拖到高大的盐袋后面隐匿起来。脚步声渐近,两个守仓汉子走了进来,四下张望,不见王三踪影,不禁嘀咕:“咦?王哥人呢?刚才不是还在?”

就在此时,茶铺方向隐约传来三声清脆的铜铃响——是老胡的信号,有外人出来了!机不可失,张清芷毫不犹豫地摸出腰间一枚蜡丸,屈指弹向地面,“噗”的一声轻响,一股辛辣刺鼻的浓烟瞬间弥漫开来。两个汉子猝不及防,被呛得连连咳嗽,视线模糊。张清芷如猎豹般从盐袋后窜出,身形快如鬼魅,腿影连环,“砰砰”两声,精准地踹在两人膝弯处,趁其吃痛倒地之际,用早已备好的麻绳将他们捆得结结实实,又扯下他们的布袜塞住了嘴。

她迅速闪到木桌前,撬开桌下那个不起眼的铁盒——里面果然躺着一本厚厚的账册,随手一翻,尽是“某月某日,送郑国泰银二千两”、“某月某日,王惟俭取盐五十引”之类的记录。底下还压着几封信札,抽出最上面一封,正是郑国泰写给族弟郑国昌的亲笔信,字里行间充斥着“盐引之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若东宫遣人暗查,速将账册焚毁,不留痕迹”等语。

“有了这些,看他们如何狡辩!”张清芷心中一定,将账册和密信迅速揣入怀中贴身藏好。刚想将瘫软的王三也一并拖走作为人证,仓库外却骤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喧哗!她的心猛地一沉:“不好!老胡怕是出事了!”

她当即吹灭仓库内唯一的油灯,借着黑暗中熟悉的方向感,疾步冲向甬道。刚冲出暗门,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老胡已被四五个彪形大汉死死按在地上,嘴角破裂,鲜血直流,脸上青肿一片。“姑娘快走!别管俺!他们人太多了!”老胡看到她,用尽力气嘶声大喊,随即被一个汉子狠狠一脚踹在胸口,顿时昏死过去。

张清芷目睹此景,眼眶瞬间红了,一股怒火直冲顶门,恨不得立刻拔剑拼杀。但理智告诉她,怀中的账册和信件关乎无数军户的生死和漕运的黑幕,绝不能有失!她强忍悲痛与愤怒,趁那些汉子的注意力都被老胡吸引,身形一矮,如一道青烟般闪入旁边一条堆满杂物的狭窄胡同,凭借对德州街巷的熟悉,左拐右绕,将身后的追兵和“抓住她!”的喊杀声渐渐甩远。箭矢“咻咻”地擦着耳畔飞过,钉在身后的墙壁上,她不敢回头,将速度提到极致,朝着南皮方向狂奔。

直到冲出城门,跑到人烟稀少的运河边,张清芷才敢停下脚步,扶着柳树剧烈地喘息。怀中的账册被汗水浸湿了边角,但幸好完好无损。她回头望向德州城方向,眼中满是痛楚与愧疚:“老胡……我对不住你……”她知道,那位忠厚的老线人恐怕已是凶多吉少。

但此刻不是悲伤的时候。她用力抹去眼角即将溢出的泪水,解开岸边系着的一艘小渔船,跳了上去,奋力摇动船橹。运河冰冷的水花溅在脸上,让她激荡的心绪稍稍平复。东方天际已露出鱼肚白,晨曦微露中,南皮城的轮廓在薄雾中渐渐清晰。那里有沉着睿智的沈砚,有嗷嗷待哺的孩童,更有无数期盼着真相与公正的军户人家在等待着她。她必须把这份用鲜血换来的证据,平安送回去。

在同一时期,张顺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两封信:“沈先生,苏砚之的信差回来了!说……说穆老先生被王惟俭关在临清钞关的大牢里,赵大人和戚百户已经去救他了!还有,京城那边……好像有动静了!”

沈砚接过信,借着月光一看——一封信是苏砚之写的,字不多,却字字关键:“穆学衍囚钞关大牢,赵世卿、戚昌国已率军往救;一封信是王安王公公写的:郡主信已呈陛下,陛下震怒,命缇骑赴临清拿人;太子殿下嘱沈先生护好皇孙、郡主,静待旨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砚长舒一口气,悬了四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转头看向朱由校和朱徵妲,两个孩子脸上满是疲惫,却都带着笑——朱徵妲的发簪歪了,朱由校的玉佩也沾上了尘土,可他们眼里的光,却比月光还要亮。

“走。”沈砚抱起两个孩子,“咱们去临清钞关,接穆老先生,等赵大人他们回来,一起等圣上的旨意。”

京城启祥宫。此宫殿为二进院落,前殿为万历接见臣工之处,后殿西暖阁是皇帝寝宫。此时晨雾还未散尽,李恩捧着一封油布裹紧的密信,跪在丹墀下瑟瑟发抖。殿内静得能听见铜漏的滴答声,万历皇帝朱翊钧斜倚在铺着貂皮的御榻上,手里捏着一串玛瑙佛珠,眼神半睁半阖——自二十年前罢朝后,他极少在卯时前起身,可昨夜三更刚过,大伴就急报“临清急递,郡主亲书”,他竟破例披衣坐了半个时辰。

“念。”万历的声音沙哑,带着刚醒的慵懒,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李恩忙展开密信,指尖因紧张微微发颤,当念到“孙朝遣人截杀钦差和皇孙,刘承宗私送军户、军械与女真”时,御榻上的佛珠突然停了,万历的眼睫猛地一抬,浑浊的眸子里瞬间迸出厉色。

待念到“鲁志明受郑娘娘亲信,月收银四百两,尽入私囊”,以及朱徵妲那句“军户子弟流血又流泪,孙儿恳请皇爷爷免其徭役,勿使再为苦役”时,万历突然抬手,将案上的茶盏扫落在地。青瓷碎裂的脆响在殿内回荡,李恩“咚”地磕了个响头:“陛下息怒,郡主信中所言,皆有账册、人证为凭,赵世卿已遣人将物证快马送京。”

万历没理会他,目光落在窗外的那株古松,还是他年轻时亲手栽的,如今枝桠虬结,像极了这朝堂上盘根错节的势力。郑贵妃的影子在他脑海里闪过——前日她还派人送来一盒蜜饯,说鲁志明在临清“办差勤勉”,让他多照看。可如今看来,那哪里是“办差”,分明是通敌叛国!

“传太子。”万历突然开口,声音冷得像冰。李恩忙起身,刚要往外走,又被万历叫住:“让内阁沈一贯、叶向高也来——还有,把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叫过来,带缇骑三百,即刻赴临清。”

辰时过半,太子朱常洛才匆匆赶到启祥宫。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常服,袖口还沾着墨痕——想来是刚在东宫处理完事情,刚进殿门,就见父皇坐在御案后,脸色铁青。

案上摊着女儿朱徵妲的密信,旁边还放着钦差赵世卿送来的账册、供词。

“儿臣参见父皇。”朱常洛跪地行礼,心里已猜得七七八八——自前日接到沈砚的暗报,说殿下、郡主在临清涉险,他就彻夜难眠,如今见父皇这模样,想必是女儿的信起了作用。

“你自己看。”万历把密信扔到他面前,语气里满是怒意,“郑党胆大包天,竟敢私通女真,贩卖军户!若不是妲妲写信来,朕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朱常洛捡起密信,逐字逐句地看,指尖越攥越紧——当看到“军户三年无粮饷,冬日挖野菜度日”时,他的眼眶瞬间红了。他想起自己做太子时的窘迫,想起那些被郑党打压的日子,可他从未想过,底层的军户竟苦到这般地步。

“父皇,”朱常洛抬起头,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坚定,“鲁志明、王惟俭等人,通敌叛国,罪该万死!儿臣恳请父皇下旨,将其就地正法,家产抄没,充入内帑——既儆效尤,也能补军户粮饷之缺。”

这时,沈一贯、叶向高也到了。两人看完密信和物证,沈一贯赶紧表态,率先开口:“陛下,临清钞关乃漕运咽喉,王惟俭身为关督,竟与宦官勾结,私运军械,此乃谋逆大罪!若不重罚,恐动摇国本!”叶向高也附和道:“郡主所言极是,军户乃预备兵员,若任其被私抓为苦役,他日边境有事,谁来御敌?当即刻下旨,免军户徭役,还其田亩,再命户部补发粮饷,以安军心。”

万历沉默良久,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他不是不知道郑党的贪腐,只是多年来逃避推诿,和稀泥,便懒得去管。可这次不同,鲁志明触及了他的底线:私通女真,是通敌;贩卖军户,是动摇兵源;截杀钦差和皇孙,是藐视皇权。更让他心头一软的,是朱徵妲信里那句“孙儿不想再看见军户爷爷们哭”——那孩子自小聪慧,却从不撒娇,如今这般恳求,想来是真的见了太多苦楚。

“拟旨。”万历终于开口,语气不容置疑,“其一,鲁志明、孙朝、刘承宗、王惟俭等人,通敌叛国,私吞税银,贩卖军户,着锦衣卫缇骑就地捉拿,押解回京,凌迟处死;其二,涉案官员家产,抄没充公,所贪之十倍罚银。不足之处由其亲族,朋党一起还之,余人等同罪论处,所罚之银悉数归入内帑,专款用于补发军户粮饷;其三,免南皮,临清乃至整个德州的所军户十年徭役,归还其私田,命户部即刻拨付粮饷三千七百石,不得延误;其四,命赵世卿暂代临清钞关督,彻查漕运暗规,凡涉事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严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恩忙提笔记录,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墨痕落下时,竟带着一丝颤抖——这道旨意,比万历近十年来任何一道旨意都要严厉,显然是真的动了雷霆之怒。朱常洛听到“凌迟处死”“加倍罚银”时,终于松了口气——他知道,这道旨意下去,临清的军户们,总算有救了。

旨意拟好,万历拿起朱笔,在末尾重重画了个圈。他看着那圈墨迹,突然想起小朱徵妲,不足3岁,手里拿着糖葫芦,笑得像朵花。小小年纪却已能为国分忧,甚至敢在虎口拔牙——他心里一阵酸涩,又一阵欣慰,听说过天妒英才,妲妲如此聪慧,不免心生担忧。

“把旨意给李恩,让他即刻派人送赴临清。”万历放下朱笔,疲惫地靠在御榻上,“再给太子妃和王才人传个话,让她俩别担心,皇孙、郡主在临清安全。

朱常洛起身行礼,刚要退下,又被万历叫住:“你回东宫,把妲妲的信抄一份,给内阁诸臣看看——让他们也知道,这天下的苦,不是朕看不见,是朕以前懒得管。从今往后,再敢有贪腐通敌者,无论是谁,朕绝不轻饶!”

朱常洛心中一震,忙应道:“儿臣遵旨。”他知道,父皇这话,既是说给内阁听,也是说给郑党听——经此一事,父皇或许终于明白,再不管束朝纲,这大明朝,真的要出乱子了。

启祥宫外的雾渐渐散了,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案上的密信上。朱徵妲那歪歪扭扭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皇爷爷,孙儿会保护好哥哥,也会保护好军户爷爷们”。万历看着那行字,轻轻叹了口气,拿起奏折,只是这一次,他的眼神里,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坚定。

万历三十六年九月底,临清钞关的大牢外,戚昌国正率军砸着锁。铁锁“哐当”一声落地时,牢门被猛地推开,一股霉味混杂着血腥味扑面而来——穆学衍正靠在墙角,身上的青布长衫满是血污,左臂被铁链锁着,手腕处早已磨得血肉模糊。

“穆先生!”戚昌国快步冲进去,解开他手腕上的铁链。穆学衍缓缓睁开眼,看见戚昌国身上的锦衣卫服饰,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军户名册……可还在?”

“在!沈先生一直收着!”戚昌国扶着他起身,声音哽咽,“先生受苦了,王惟俭那狗贼,已被缇骑抓了,陛下下旨,要将他凌迟处死!”

穆学衍闻言,浑浊的眼睛里终于泛起光。他被戚昌国扶着走出大牢,才发现钞关内外早已被锦衣卫控制——差役们都被绑在院子里,低着头不敢吭声;王惟俭穿着囚服,被两名缇骑押着,头发散乱,脸上满是绝望,再也没了往日的嚣张。

“穆先生,赵大人在钞关署衙等您。”一名缇骑上前禀报。穆学衍点点头,脚步虽虚浮,却走得异常坚定——他想起三天前,王惟俭把他抓进大牢时,曾威胁他“只要你把军户名册交出来,我保你不死”,可他偏不——那些名册上的名字,都是活生生的人,是大明朝的兵源,他不能让他们被当成牲口卖掉。

署衙内,赵世卿正拿着万历的旨意,来回踱步。见穆学衍进来,他立刻迎上去,亲自扶他坐下:“穆先生,让你受委屈了。陛下已下旨,补发军户粮饷,免其徭役,还命我彻查漕运暗规——你放心,那些受苦的军户,再也不会被欺负了。”

穆学衍接过旨意,手指抚过“免南皮,临清乃至整个德州所军户十年徭役”那行字,老泪纵横:“……好……好啊……我总算没辜负那些军户的信任……”他转头看向窗外,钞关的旗杆上,大明的龙旗正迎风飘扬,阳光洒在旗面上,红得耀眼——那是他从未见过的,如此鲜亮的红色。

与此同时,冯家口码头的漕船上,沈砚正指挥着军户们搬运军械。五十把腰刀、三十副弓箭、几桶火药,被一一从船底暗舱抬出来,堆放在码头上。朱由校和朱徵妲站在一旁,看着那些锋利的箭头,脸色凝重——他们想起沈砚说的“这些兵器要是落到女真手里,不知要害多少人命”,心里一阵后怕。

“沈叔叔,缇骑什么时候到?”朱徵妲问道。沈砚抬头看向远处的官道,笑道:“快了,王公公的人说,昨日已从京城出发,今日午后就能到。等缇骑把鲁志明、王惟俭他们押走,咱们就可以去下一站了。”

“沈叔叔,在把他们押回京之前,妲妲建议在德州进行公申,把他们的罪行公之于众,在大明邸报上大书特书,让他们遗臭万年”。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