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 > 第151章 京师德安,自杀疑云

北京的秋天,比江南来得更凛冽些。澄清坊的官邸里,那几棵老槐树的叶子已染上了深浅不一的黄色,风一过,便簌簌地往下掉,在地上铺了薄薄的一层,踩上去带着点儿脆响。

凌越坐在书房窗边,手里捧着一卷《大明律》,却半晌没翻动一页。来京已半月有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个正三品的头衔听着光鲜,实则清闲得让人发闷。每日点卯应卯,翻阅些无关痛痒的陈年旧案卷宗,参与些礼仪性的朝会,剩下的便是这仿佛没有尽头的“候任”。

他知道这是京中的常态,也是某种无形的较量。野猪岭的刀光剑影似乎还留在眼底,但在这四九城里,所有的争斗都化作了更隐晦、更熬人的东西——规矩、程序、还有看似温和实则疏离的客套。

“大人,”王砚轻手轻脚地进来,将一壶新沏的茶放在书案上,语气里带着点儿小心翼翼的试探,“吏部那边……还是没信儿?”

凌越放下书卷,揉了揉眉心:“循例问过了,只让安心等待。说是秋闱刚过,各部都在忙,官员铨选之事,恐要延后。”这话听起来合情合理,挑不出错处,却也堵得人无话可说。

秦虎在一旁擦拭着他那口几乎从不离身的朴刀,闻言哼了一声,声音闷闷的:“要我说,就是晾着咱们!这鸟官当得,浑身不得劲!还不如在地方上痛快!”

“慎言。”凌越瞥了他一眼。秦虎立刻噤声,只是脸上还带着不忿。这官邸内外,不知有多少双耳朵,一句话说错,就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沈荆澜端着一碟刚烘好的茯苓糕进来,闻言轻声接话:“秦叔也是着急。不过夫君,既来之则安之。正好你也趁这机会好好歇歇,处州那时落下的伤,还需静养。”她将糕点放在凌越手边,眼神温柔却坚定。自入京后,她便在附近寻了间小药铺坐诊,既不引人注目,也能继续她的医道,更为这略显憋闷的日子添了些许生气。

凌越对她笑了笑,接过糕点。他知道荆澜是宽慰他。只是他这人,天生就不是能闲得住的性子,尤其是明知暗处有汹涌潜流,却只能困在这方寸之地空等,这种感觉实在磨人。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守门的老仆引着一个人快步走了进来。来人约莫三十多岁,身着青袍,看着是个**品的低级御史,脸上带着几分惶急,额角还冒着细汗。

“卑职都察院经历司知事,赵诚,参见凌大人!”那人一进门便躬身行礼,语气急促。

凌越眉头微挑。经历司是都察院内管理文书档案的部门,一个八品知事,按理没资格也没必要直接跑到他这位“候任”的副都御史家里来。

“赵知事不必多礼,有何事?”凌越放下糕点,坐直了身子。

赵诚喘了口气,也顾不上礼仪了,急声道:“回大人,冒昧打扰,实是因今日接连收到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移文,报上来的几桩案子实在……实在有些蹊跷,按例需报都察院知悉。但几位堂上官(指都御史、副都御史等主要领导)今日恰巧都不在衙内,左副都御史李大人方才吩咐下来,说……说凌大人您如今在京,可先行阅览此类文书,熟悉事务。卑职不敢耽搁,这才贸然送来,请大人过目。”他说着,从怀中取出几份文书,双手呈上。

凌越心中一动。左副都御史李大人?那位素以谨慎、甚至有些胆小怕事闻名的李大人?他会主动让自己插手事务?这倒是稀奇。是试探,还是真的忙不过来,顺手推给自己这“闲人”?

他面上不动声色,接过文书:“有劳赵知事了。”随即对王砚使了个眼色。王砚会意,上前客客气气地将赵诚引到外间用茶稍候。

凌越展开那几份文书,快速浏览起来。文书来自不同城区,记录的是近日发生的三起死亡事件,均被初步认定为“自杀”。

第一起,死者是国子监的一名老博士,姓周,年近花甲。案发地点在其独居的书房内。文书称,周博士前几日还曾与人讨论经义,并无异常。被发现时,他端坐在书案后的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额头抵在摊开的书页上,像是倦极小憩。然而手中却握着一把裁纸刀,刀尖精准地刺入了自己的心口。现场门窗紧闭,无闯入痕迹。邻舍称前夜未闻任何异响。遗书……没有。

第二起,死者是一名颇有名气的绸缎商,姓钱,家资颇丰。死在自家库房里,周围是堆积如山的绫罗绸缎。他是用一匹悬挂在房梁上的厚重织锦,自缢身亡。发现他的是铺子里的老伙计。文书备注,钱商人近日刚谈成一笔大生意,心情甚佳,还许诺给伙计们涨工钱。自杀?毫无征兆。遗书?同样没有。

第三起,就在昨日,死者是一名退役的老兵,据说是嘉靖年间在蓟镇打过仗的,姓孙,平日以替人看家护院、或者帮镖局押些不太重要的货为生。死在了城外一所破败的土地庙里。他是用自己的腰刀抹了脖子,刀还紧紧握在手里。发现他的是几个顽童。庙里无甚香火,平日罕有人至。老兵性格孤僻,但也没听说有什么活不下去的难处。遗书?依旧没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请大家收藏:()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个人,身份迥异,生活轨迹毫无交集,死亡地点也相隔甚远。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文书写得条理清晰,现场勘验记录也看似完备,都得出了“排除他杀,系自寻短见”的结论,按流程报都察院备案。

看起来,似乎只是三起令人唏嘘却互不相关的寻常自杀案。

但凌越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太干净了。

现场太干净,结论太一致,而且,都缺少一个最直接的东西——动机。一个即将荣休的老学究,一个生意兴隆的富商,一个虽然清苦但也勉强糊口的老兵,他们为何要在看似平静无波的日子里,用如此决绝的方式了结自己?连只言片语都不留下?

尤其是那老兵,死在土地庙……一个看家护院、偶尔走镖的人,会选择在那样一个偏僻的地方自刎?

多年的刑侦本能,让他嗅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寻常的气息。

“王先生。”他扬声唤道。

王砚立刻走了进来,赵诚也惴惴不安地跟了进来。

“赵知事,这三起案子,经办之人可还发现其他异常之处?比如,现场是否有不属于死者的物品?死者临终前可有特殊举动?”凌越问道。

赵诚努力回想了一下,摇摇头:“回大人,文书上所载便是全部。顺天府和兵马司的爷们儿都经验老到,既已结论自杀,想必……想必是无疑的了。”他的语气里带着下级官吏特有的谨慎,显然不想节外生枝。

凌越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知道,按京城衙门的办事规矩,这种结论清晰、无苦主闹事的“自杀”案,通常就会这样归档结案,不会再深究。

“夫君,可是有什么不对?”沈荆澜轻声问,她注意到了凌越神色的变化。

凌越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再次扫过那三份文书,缓缓道:“三个人,死法不同,却都像是……安静地接受了自己的死亡,没有挣扎,没有犹豫,甚至连一点痛苦彷徨的痕迹都没留下。”

他抬起眼,看向窗外纷落的黄叶,声音低沉下去:“自杀之人,往往心绪激荡,或绝望,或愤懑,或恐惧。现场或多或少会留下这种情绪的痕迹——打翻的器物、凌乱的脚步、甚至是指甲里的挣扎痕迹。但这三处现场,描述得都过于……平静了。平静得像是刻意安排好的。”

书房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风吹落叶的沙沙声。

秦虎忍不住嘟囔:“难不成是见了鬼了?”

“不是鬼。”凌越的目光锐利起来,“是人。如果是他杀,那凶手……手段太高明了。高明到足以骗过所有初看现场的老手。”

他猛地站起身:“赵知事。”

“卑职在!”

“回复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这三起案子,都察院认为尚有疑点,需进一步核查。案发现场,务必派人看守,保持原状,未经允许,不得任何人触碰破坏!”

赵诚吃了一惊,面露难色:“大人,这……案子已结,只怕顺天府和兵马司那边……”

“照我的话去办。”凌越的语气不容置疑,“若有疑问,让他们左堂官来找我。另外,立刻备车,先去……去看看那位老兵的现场。”土地庙相对偏远,可能保留的痕迹更多些。

“是……是!”赵诚被凌越陡然散发出的气势所慑,不敢再多言,连忙躬身退出去安排。

王砚面露忧色:“大人,您方才说李大人只是让您阅览,我们直接插手,是否……”

“顾不了那么多了。”凌越打断他,眼神灼灼,“王先生,你不觉得这像是一种挑战吗?如果真是高明的犯罪,那凶手就在这京城里,看着我们。如果我们都因为规矩、程序而视若无睹,那才是真正的失职。”

他拿起那份记录老兵死亡情况的文书:“一个老兵,用腰刀自刎……创口的角度、力度,是否真的符合自刎的特征?现场血迹喷溅的形状呢?文书上都语焉不详。”

他看向沈荆澜:“荆澜,恐怕也要劳烦你一趟了。”

沈荆澜立刻点头:“我明白,若需验看,我义不容辞。”她知道,在这种疑案面前,她的医术毒理知识或许能派上关键用场。

秦虎早已按捺不住,唰地一下将朴刀归鞘,挺胸道:“大人,我去准备车马护卫!”

凌越深吸一口气,胸腔中那股被闲置多日的郁气仿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面对谜题时的兴奋与凝重。

帝京的水,果然深不可测。他原本以为风暴会来自官场倾轧,或是旧敌报复,却没想到,竟会以这样一种离奇诡异的方式,悄然拉开序幕。

三起看似无关的自杀,三个悄无声息逝去的生命。

是真相果真如此,还是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

他必须亲自去看一看。

马车很快备好,在赵诚的引导下,一路出了城门,朝着那座破败的土地庙驶去。车轮碾过官道的尘土,也碾碎了京城午后那看似平静的假象。

凌越坐在车内,目光透过晃动的车帘缝隙望向窗外。秋意渐浓,远山萧瑟。

他知道,自己这“候任”的清闲日子,恐怕是到头了。一场隐藏在完美自杀背后的智力游戏,已经开始了。而他,绝不能输。

喜欢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请大家收藏:()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