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95章 万岁心悸·千岁神忧

洪熙十三年八月二十二的夜,乾清宫的烛火忽明忽暗,像被无形的手拨动。三更刚过,当值太监李福正缩在廊下打盹,突然被内殿传来的急促铃声惊醒——那是急召御医的信号。他不敢耽搁,连鞋都来不及穿稳,赤着脚就往太医院跑,片刻后便领着御医周正等人,捧着沉甸甸的药箱冲进内殿。

一楼寝殿的龙床上,黄美人正伏在那里,锦被从肩头滑落,露出的后背白如雪瓷,却布满了交错的红掌印,深些的地方已泛出青紫,像雪地里被踩出的脏痕。周正行医多年,见惯了宫闱秘事,此刻眉头一皱便已明白——老皇帝定是借着酒意,将连日积压的焦虑都宣泄在了这可怜姑娘身上。

“李公公,劳烦搭把手。”周正将药膏递给李福,声音压得极低。李福接过药膏,指尖触到瓷盒的凉意,心里直发怵。他扶着黄美人翻身时,无意间瞥见她的腿弯处,竟有几排细密的齿痕,胸前的抓痕更是深可见肉,血珠已凝成暗红的痂。

“小主,还请见谅。”李福见四下无人——皇帝已被周正扶到二楼歇息,便咬咬牙,将冰凉的药膏猛地抹在她的伤口上。黄美人浑身一颤,像被火烫到般瑟缩起来,眼泪如断线的珍珠滚落,砸在锦被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却死死咬着被角,连一丝呻吟都不敢发出,只有肩膀在不住地颤抖。

消息很快传到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淮耳中。他刚在值房歇下,听闻消息便披衣起身,带着两个小太监匆匆赶来。二楼暖阁里,朱高炽正斜倚在软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粗重得像破旧的风箱——连日的忧思加上方才的纵欲发泄,已让这位六旬老人耗尽了力气。王淮亲手将熬好的安神汤药喂他服下,轻声劝慰着边关的布防进展,又让人去请赵贵妃来陪伴,这才哄得皇帝重新闭上眼。

安顿好皇帝,王淮才转身下楼。他走到黄美人床前,借着烛火仔细查看伤势,见掌印虽密却未伤筋骨,抓痕也已敷上药膏,确认没有性命危险后,才对身边的小太监吩咐:“好生照看,每日换药不可懈怠,再炖些补血的汤送来。”

后来,王淮在私人日记里补记了那个夜晚:“龙床锦被数处渍有龙涎,被褥翻动间腥气弥漫。检视床榻缝隙,竟有碎发几缕,知黄美人受虐之久。”他还特意写下:“黄美人被抬出时,双腿无力垂落,发髻散乱,模样甚是狼狈。”字里行间,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恻隐。

天快亮时,黄美人被悄悄抬回了自己的偏殿。路过乾清宫的丹陛时,她掀起轿帘一角,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眼神空洞得像结了冰的湖面。而二楼暖阁里,朱高炽还在沉睡,眉头却依旧紧锁,仿佛连梦里都在面对边关的狼烟与厮杀。宫墙内的烛火渐渐熄灭,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只是昨夜的伤痕,已悄悄刻进了这深宫的角落。

黄美人侍寝受虐的消息像一场无声的瘟疫,在后宫的亭台楼阁间蔓延开来。每个宫苑的回廊下、窗棂边,都能听见宫女们压低的窃窃私语,指尖划过朱红宫墙时带着莫名的寒意。宫人们心里都清楚一个不争的事实:六十岁的朱高炽早已没了生育能力。自十多年前与赵贵妃诞下幼子后,这深宫便再未传来过龙种降世的喜讯。如今的侍寝,不过是老皇帝排遣边关焦虑的方式,可黄美人背上青紫的掌印、腿弯细密的齿痕,却像一盆冰水,浇灭了所有妃嫔对“恩宠”的幻想——她们开始绞尽脑汁,只求避开这看似荣耀、实则凶险的侍寝。

最先想出法子的是淑妃李氏。她出身江南书香门第,心思活络,私下命心腹宫女取来上好的朱砂,细细浸染了一方白帕。待敬事房太监捧着绿头牌来请时,她便红着脸低下头,让宫女将染得鲜红的帕子递过去,轻声说“身子不适”。太监们见了“月事帕子”,果然不敢再劝,躬身退了出去。这招“以假乱真”竟出奇地管用,短短几日,便有惠妃、贤嫔等七位妃嫔纷纷效仿,后宫里一时间“月事”连绵,连管事太监都犯了难,只得在这些妃嫔的绿头牌背面,用朱砂画上月牙标记,以此区分“不便侍寝”之人,免得每日白跑一趟。

消息传到乾清宫时,朱高炽正对着堆积如山的边关奏报发愁。案头的账册上,大同总兵的急报写着“粮草缺两千石,士卒有断炊之虞”;宣府巡抚的奏折里,说火药库因连日阴雨漏雨,三成火药受潮失效;最让他揪心的是神机营的请调文书——铅弹储备不足,若瓦剌突然南下,怕是连三轮齐射都支撑不住。桩桩件件都像石头压在心头,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连喝进去的参汤都暖不了冰凉的指尖。

恰在此时,敬事房太监战战兢兢地来报,说今夜绿头牌上画着朱砂月牙的妃嫔竟有七位之多。“月事?哪来这么多月事?”朱高炽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睛里瞬间燃起怒火。他当然知道这是妃嫔们避宠的伎俩,可连日积压的焦虑与挫败感,此刻全都找到了宣泄口。“砰!”他抓起案头那方陪伴多年的羊脂玉砚,狠狠砸向对面悬挂的“敬事房”木质牌匾。玉砚应声碎裂,墨汁飞溅而出,在牌匾上蜿蜒流淌,黑渍顺着木纹蔓延,竟像一行行渗血的字迹,在烛火下泛着诡异的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夜若无人侍寝,便将这些说谎者尽数丢进冷宫!”朱高炽的怒吼震得殿内烛火剧烈摇晃,龙椅上的他胸膛剧烈起伏,鬓角的白发在火光中抖得厉害。太监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手忙脚乱地收拾玉砚碎片,锋利的瓷片割破了手掌,鲜血滴在金砖上,也没人敢哼一声,殿内只剩下皇帝粗重的喘息和烛芯爆裂的轻响。

消息很快传到赵贵妃的翊坤宫和司礼监的值房。王淮不敢耽搁,提着袍角就往乾清宫跑,刚到宫门口,就见赵贵妃带着宫女匆匆赶来。侍卫想拦,却被赵贵妃一个凌厉的眼神逼退:“陛下此刻心绪不宁,耽误了大事,你担待得起?”两人一前一后闯进殿内,正见朱高炽瘫坐在龙椅上,双手死死按着眉心,满脸都是难以掩饰的颓然与疲惫。

“陛下为何作践自己?”赵贵妃快步上前,跪在龙椅前轻轻抱住皇帝的膝头,发髻上的金步摇随着动作晃动,发出细碎的叮当声。她仰头望着朱高炽通红的眼眶,声音里带着真切的心疼:“臣妾知道陛下心中郁火难平,边关战事吃紧,粮草军械不足,这些事压得您喘不过气。可瓦剌还在漠北虎视眈眈,您的龙体才是大明的根本啊!若实在要发泄,冲臣妾来便是,莫要再伤了如黄美人般的弱质女子——她们哪懂什么军国大事,不过是怕疼、怕死罢了。”

朱高炽的手猛地一颤,积压多日的情绪再也绷不住,泪水顺着眼角滚落,滴在龙袍的团纹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朕何尝想如此?”他抓住赵贵妃的手,声音哽咽,“只是边关……也先的游骑都快摸到居庸关了,昨日探马回报,说漠北草原上的战马都已养肥,这是要南下的征兆啊!可我们的粮草运不上去,淮军的骑兵还凑不齐五千人,朕……朕夜里根本睡不着,一闭眼就是瓦剌骑兵踏破关隘的景象……”

《明史·赵贵妃传》里清晰记下了这一刻:“妃谏曰:‘兵戈之怒,当泄于疆场,不当施于宫闱。’上感其言,执妃手泣曰:‘得卿如此,朕心稍安。’”

烛火摇曳中,赵贵妃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轻轻拍着皇帝的手背,任由他将积压的焦虑、恐惧与无助,都借着泪水宣泄出来。她听着他断断续续地说,说朱瞻基在边关的辛苦,说内阁大臣们的争执,说自己愧对父亲永乐帝留下的江山。朱高炽的鬓角在泪光中泛着银光,那些平日里被龙袍、皇冠掩盖的苍老与脆弱,此刻都在最信任的人面前展露无遗。

殿外的夜色越来越浓,牌匾上的墨渍渐渐凝固成暗痕,而乾清宫内的烛火却仿佛亮了些。赵贵妃命宫女重新沏了热茶,又让王淮去传旨,免去了七位妃嫔的责罚,只说“宫闱之内,当以宽和为要”。朱高炽握着她的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心里的戾气渐渐散去。他知道,迁怒于后宫女子换不来边关的安宁,真正的怒火,该留给漠北的瓦剌铁骑;真正的硬仗,要靠将士们在疆场上打赢。

只是这深宫与疆场的双重煎熬,早已让这位六旬帝王身心俱疲。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轻声叹了口气——或许只有在这一刻,握着赵贵妃的手,他才能暂时忘记那些烽火狼烟,寻得片刻的安宁。而后宫的妃嫔们听闻责罚取消,虽仍心有余悸,却也悄悄松了口气,只是那绿头牌背面的朱砂月牙,许久都没人敢去擦掉。

《明实录》里那句“太子数夜梦战,呼博罗纳哈勒休走,声彻慈庆宫”,道尽了朱瞻基那段时日的煎熬。秋夜的慈庆宫总是笼罩着淡淡的烛影,太子妃胡善祥提着羊角灯走进寝殿时,总能看见朱瞻基双目紧闭地躺在床上,眉头拧成个疙瘩,嘴里不时蹦出“列阵”“放箭”的呓语,有时甚至猛地坐起,手作握槊状,对着空无一人的帐顶嘶吼:“博罗纳哈勒休走!”声音撞在殿梁上,惊得窗外的夜鸟扑棱棱飞起。胡善祥只能轻轻按住他的肩膀,在他耳边柔声低语:“殿下,是梦,醒了就好了。”直到他额头的冷汗渐渐褪去,呼吸重新平稳,她才能在灯影里松口气。

隔天清晨,侧妃孙氏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来觐见。朱瞻基正站在大案前丈量地图,手指顺着长城的走向滑动,指尖在宣府、大同的位置反复摩挲。“殿下,看看孩子吧。”孙氏轻声唤道,将女儿递过去。朱瞻基伸手去接,目光却还黏在地图的关隘上,指尖不慎碰掉了孙氏发间的金簪。簪尖划过女婴细嫩的眉心,留下一道浅浅的红痕,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像一盆冷水,才让朱瞻基猛地回神,慌忙接过女儿轻哄,看着她眉心的红痕,心里一阵刺痛——连日的战事推演,竟让他连抱孩子都失了分寸。

漠南的瓦剌中军帐内,气氛比塞外的秋风还要冰冷。也先攥着马鞭在帐内来回踱步,脚下的羊毛地毯被踩出深深的褶皱。他的马鞭不住抽打挂毯上绣着的明长城图案,鞭梢一次次抽在山海关的位置,将挂毯的流苏打得粉碎,细碎的线头缠住他的手腕,像一道道无形的锁链。帐外的风卷着沙砾拍打毡帐,发出“噼啪”的声响,像在催促他做决定,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对于战争接下来的走向,他根本没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父亲……”博罗纳哈勒捂着还未痊愈的刀伤,与弟弟阿失帖木儿一前一后跟在他身后,两人的眼神里都藏着化不开的忧虑。阿失帖木儿的额角还缠着绷带,那日在阴山被箭射落的阴影,至今没从他眼里散去。

也先停下脚步,马鞭“啪”地掉在地上。他望着帐外飘扬的狼头旗,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我不知道……”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疲惫,“我也不知道这个秋天,能不能一举击垮大明。”

他以为朱高炽不过是个体弱的文弱君主,朱瞻基更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

“我以为永乐皇帝死后,他的儿子是个软蛋,没想到他的儿孙全都如此决绝,要与我们死战到底……”从黄河岸边的对峙到阴山的拉锯,明军的韧性远超他的想象,那些带着铁砂的白米、藏在山谷的拒马、冒着风雪冲锋的步兵,一次次打碎他“饮马中原”的幻梦。

唯有呼伦湖畔的草原上,飘荡着截然不同的气息。重获新生的赛罕王——如今该称他为“元宏”了——正指挥着部落族人摆弄汉人的铁犁。阳光洒在他新筑的城郭上,夯土的城墙已砌到丈高,城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归化城”三个汉字。族人们围在铁匠炉前,看着汉人师傅教他们打造锄头,有人笨拙地握着犁柄在田地里试耕,翻起的黑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女人们学着汉人纺织,纱线在织机上穿梭,织出带着草原花纹的布匹。

没有了催命的军令,没有了血腥的厮杀,这群曾经的瓦剌骑士终于找回了笑容。傍晚时分,归化城的广场上燃起篝火,男人们弹着马头琴唱起歌谣,女人们围着篝火跳起安代舞,孩子们追逐着萤火虫奔跑,笑声像湖水的涟漪般扩散开去。赛罕王端着马奶酒站在城楼上,望着这久违的安宁景象,想起在黄河岸边的绝望哭泣,想起跪在张辅面前的狼狈,忽然觉得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野心,换族人一世安稳,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秋风掠过呼伦湖,带着水草的清香,与漠南的硝烟、京城的焦虑截然不同。在这场牵动天下的博弈中,归化城的族人们成了唯一轻松喜悦的群体——他们用放下刀枪的选择,在烽火狼烟之外,寻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而长城内外的明与瓦剌,还在各自的焦虑中徘徊,等待着下一场风暴的来临。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