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90章 决战(上)·也先奇谋

洪熙十二年九月初,连绵的秋雨已经浸透了黄河两岸的土地,也浸透了这场持续近半年的战争。细雨霏霏中,大明与瓦剌的军营遥遥相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比硝烟更浓重的疲惫——双方都像被雨水泡胀的弓弦,既拉不开致命的满弓,又找不到体面的松劲理由。

大明需要一场明确的胜利,把瓦剌人赶回漠北的风沙里。这不仅是为了关中的百姓不再受劫掠之苦,更是要向天下证明:帝国的根基稳固,洪熙皇帝的治下,有能力庇护每一寸疆土上的子民。而瓦剌可汗也先的算盘里,胜利的定义早已悄悄改变——从"饮马黄河、直逼中原",变成了"带着足够的尊严北归"。哪怕没能抢到多少物资,只要能对外宣称"大败明军",就能稳住那些蠢蠢欲动的部落首领,保住自己摇摇欲坠的威望。

瓦剌主营的毡帐里,牛油灯的光晕被穿堂风搅得忽明忽暗。也先攥着拳头站在地图前,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面前的矮案上散落着各部首领的谏言——十之**都在说"退兵",甚至有个年轻的百夫长壮着胆子提议:"不如降了汉人,至少能混口饱饭。"

"降?"也先猛地抓起案上的沙盘,那两个巴掌大的木盘里盛着细沙与碎石,本是用来推演战术的,此刻却成了他怒火的宣泄口。"啪!啪!“两声脆响,沙盘被狠狠砸在地上,碎木片混着沙砾溅到首领们的皮靴上,”你们的血性都被马奶酒泡没了吗?“他的咆哮震得灯芯突突直跳,”祖辈们骑着战马横穿大漠时,你们的父亲告诉过你们什么是‘降’吗?瓦剌的男儿就该像雄鹰一样死在天上,不是像兔子一样钻进汉人的笼子!“

帐内死寂一片,只有雨点打在毡帐上的噼啪声,像在为这场争吵敲着冷漠的节拍。过了许久,坐在最末位的白发长老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的牛角号:”大汗息怒。“老人拄着狼骨拐杖,每说一个字都要喘口气,”汉人靠着火器死守营垒,咱们的骑兵冲三次,就得丢下上千具尸体。前几日去换盐的小子说,他们的佛郎机炮能打三里地,铁弹子比马头还沉,咱们的皮甲根本挡不住......"

"不止如此啊。“另一位留着络腮胡的长老跟着摇头,他的指甲缝里还嵌着战场上的血泥,”汉人早就布好了局。陕西的粮道藏在山谷里,黄河边的营垒砌了三层青砖,连渡口的浮桥都换成了铁索的。咱们打了半年,除了损兵折将,啥实在东西都没捞着。再耗下去,不等汉人动手,咱们自己就得先散伙——昨天夜里,又有十几个小子带着战马跑了,说是要去投奔鞑靼。"

也先的胸膛剧烈起伏,手按在腰间的弯刀上,刀鞘上镶嵌的绿松石硌得手心生疼。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都是实话?可就这么灰溜溜地退回漠北,他这个"草原之主"的脸面往哪搁?那些早就看他不顺眼的鞑靼首领,怕是要连夜带着骑兵抄他的后路。他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孤注一掷的狠厉:"不能退!但可以绕!"

他俯身从地上捡起半块碎木片,在湿漉漉的毡毯上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弧线,直指地图上"太原"的位置:"赛罕王!"

帐外的雨幕里,也先的弟弟赛罕王闻声掀帘而入。他的甲胄上还沾着晨露,显然是刚巡营回来。

"你带一万骑兵,绕到山西去。"也先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太原是汉人的粮道枢纽,你去把它断了!能抢多少粮食就抢多少,抢不走的就一把火烧干净!得手后别走来时的路,从鞑靼的地盘绕回漠北,让汉人追都追不上!"

赛罕王的脸色"唰"地白了。他比谁都清楚山西的地形——那里沟壑纵横,明军的卫所像星子一样撒在各处,别说断粮道,能不能活着摸到太原城根都是未知数。可看着兄长眼里的血丝,他张了张嘴,终究只吐出三个字:“臣弟遵令。”

临行前夜,也先屏退左右,悄悄塞给赛罕王一包沉甸甸的东西。赛罕王捏了捏,是金箔的触感,薄如蝉翼,却重得压手。“若是事不成……”也先的声音低得像耳语,“就用这个买通鞑靼的首领,哪怕割让一片草场,也要借道回来。记住,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赛罕王攥着那包金箔,指缝里渗出冷汗。天刚蒙蒙亮,他点齐一万骑兵拔营出发。队伍刚走出三里地,雨突然下得急了,豆大的雨点砸在头盔上,发出沉闷的响声。赛罕王猛地勒住马,伏在马背上,肩膀剧烈地颤抖起来。

"王爷?"身边的副将慌忙凑近,以为他中了箭。

“此去……怕是要死无葬身之所!”赛罕王的哭声混着雨声炸开,像头受伤的孤狼在荒原上哀嚎。他想起那些在黄河边啃树皮的战马,想起亲卫们用鲜牛肉换明军面粉的模样,突然觉得这一万骑兵,不过是兄长用来挽回颜面的祭品——汉人怎么可能不防备粮道?太原城的守军怕是早就等着他们自投罗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瓦剌士卒们看着主帅哭得撕心裂肺,个个面面相觑,心里的恐慌像野草般疯长。有人悄悄勒住马,望着来路的方向,眼里满是犹豫;有人握紧了弯刀,却不是为了杀敌,而是想着万一遇袭,该往哪片林子钻;连最前面的探马都放慢了速度,手里的马鞭有气无力地垂着。

队伍越走越慢,马蹄踩在泥泞里,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像在为这场注定徒劳的奔袭伴奏。雨幕中,他们的旗帜被淋得耷拉下来,狼头图腾的眼睛被雨水糊住,活像条丧家犬的尾巴。

也先站在高坡上,看着弟弟的队伍消失在雨雾里,心里掠过一丝说不清的不安,却很快被"断粮道"的执念压了下去。他转身回营,帐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营寨的栅栏,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像在为这场战争的终章,奏响悲凉的序曲。

明军大帐内的烛火彻夜不熄,与帐外的秋雨形成奇妙的呼应。地图上的黄河像条蜿蜒的赤练,而将领们的手指在纸面划过的轨迹,比战场上的刀光还要纷乱——关于瓦剌人的下一步动作,两种截然不同的推测正激烈碰撞。

英国公张辅的手指重重落在太原以西的山谷,朱砂笔在那里圈出个醒目的红圈。这位鬓角染霜的老将已年过七旬,铠甲的肩甲被岁月磨得发亮,声音却依旧沉稳如钟:“瓦剌人若想翻盘,必袭太原粮道。”他提起案上的《三国》,翻到官渡之战的篇章,“当年曹操烧乌巢,靠的就是出其不意断粮道。也先熟读汉家兵书,定会效仿此计。”

“老将军此言差矣。”朱勇上前一步,甲胄上的铜钉在烛火下闪着光,“瓦剌的优势在骑兵机动性,蓟州方向才是要害。他们若攻蓟州,黄河主力必驰援,届时在半路设伏,正能利用我军骑兵折损过半的弱点。”他的话引来一片附和,几位年轻将领纷纷点头——毕竟瓦剌骑兵来去如风的特性,早已在战场上给明军留下深刻印象。

帐内的争论声渐起,烛火被气流搅得摇曳。朱瞻基坐在帅案后,手指轻叩桌面,目光在地图上的“太原”与“蓟州”间游移。明军的兵力本就吃紧,八万主力折损近三成,后勤更是被秋雨拖得举步维艰,根本不可能同时兼顾两个方向。

“诸位静一静。”朱瞻基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所有议论。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指尖点在太原的位置:“蓟州有总兵数万精兵驻守,城防坚固,瓦剌若去,必是久攻不下。而太原的粮道,是我军命脉,一旦有失,前线十万将士便成无米之炊。”他顿了顿,看向张辅,“老将军说得对,也先熟读兵书,定会学曹操——他没有太多时间耗下去,必须用最快的方式逼我们让步。”

决定既下,帐内立刻响起行动的指令。朱瞻基调派前线三万精锐,再加上山西都司的两万兵马,共五万人马交由张辅统领,星夜赶赴太原布防。

秋雨泥泞中,明军的脚步却毫不迟缓。张辅果然是百战老将,抵达太原后第一件事,便是命士兵砍伐太行山脉的硬木,制作拒马枪——枪头被特意涂上野猪血,既能防腐,又透着一股狰狞的杀气,密密麻麻地排在粮道两侧的山谷里,像一片沉默的丛林。

“从雁门关到太原城西,每隔五十里设一个暗哨。”张辅拄着铁杖,站在山巅望着蜿蜒的官道,“哨所用青石搭建,只留一个了望口,平日藏在树丛里,发现敌情就放响箭,三短一长为号。”

暗卫们领命而去,很快便消失在密林深处。这些士兵都是从边军里挑出的老手,擅长潜伏伪装,连炊火都用无烟的炭火,灶膛藏在巨石后,排烟口朝着逆风方向。

与此同时,太原城的粮仓也做了周密部署。张辅命人将外围的粮草悄悄转移到内城,外围只留少量“诱饵”,周围埋上土雷——这些土雷是火器营赶制的,用陶罐装着火药与铁砂,引线藏在草皮下,只待马蹄踏过便会引爆。

一切布置妥当后,明军便如蛰伏的猛兽,隐入太行山脉的褶皱里。山谷间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偶有樵夫路过,也只看到空荡荡的官道,浑然不知密林深处正藏着数万双警惕的眼睛。

张辅每日都登上山巅观察,铁杖拄在岩石上,留下深深的刻痕。他知道,也先的奇兵随时可能出现,这场无声的较量,比正面厮杀更考验耐心。而黄河岸边的朱瞻基,也在大营里望着北方,他相信老将军的判断,更相信那些藏在山谷里的拒马与暗哨,会给瓦剌人一个永生难忘的“惊喜”。

秋雨还在下,洗得山间的青石愈发冷硬。明军将士们裹紧蓑衣,握紧兵器,在寂静中等待着——等待那支试图复刻“乌巢之火”的瓦剌奇兵,自投罗网。

赛罕王的一万骑兵在秋雨泥泞中跋涉,马蹄踩过山西腹地的黄土路,溅起的泥浆混着枯草,像一串拖在身后的灰色锁链。他勒着马缰走在队伍中间,貂裘早已被雨水泡透,贴在背上沉甸甸的,像驮着整个草原的绝望。“兄长这是把我往死路上推啊……”他望着灰蒙蒙的天,喉结滚动着,却没敢让这句话溢出唇齿——身后的士卒们已经够消沉了,他这个主帅若是露了怯,队伍怕是顷刻间就会散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军南下的第五天,前锋突然传来骚动。“王爷!前面有粮草车!”探马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亢奋,赛罕王策马赶上前,只见官道旁歪歪扭扭停着三辆马车,帆布被扯得稀烂,露出里面鼓鼓囊囊的米袋,有个袋子口敞开着,白花花的米粒撒在泥地里,在阴沉的天色下泛着诱人的光。

“是汉人的粮车!”有个年轻士卒尖叫着扑过去,不顾泥水跪倒在地,抓起一把米粒就往嘴里塞。饿疯了的瓦剌兵像闻到血腥味的野狗,瞬间围了上去,刀鞘敲打着车板,争抢着撕裂米袋——他们已经三天没正经吃过东西了,怀里的干肉早就啃光,连战马都在啃树皮,此刻白米的香气,比战场上的血腥味更让人心颤。

“住手!”赛罕王的怒吼劈空而来,他挥起马鞭抽在最前面的士兵背上,“汉人多诈!这是陷阱!”可他的声音被哄抢的嘈杂淹没,连带队的先锋官都红着眼冲上去,抓起半袋米就往怀里塞,嘴里嘟囔着:“就算是毒米,也比饿死强!”

赛罕王气得浑身发抖,却拦不住这群饿疯了的属下。最终,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士卒抢到了米,找了处背风的山坳,用头盔当锅,煮起了稀粥。

赛罕王站在山坳外,看着这副景象,心里像被塞进了冰块。他知道汉人不会这么好心,可看着士卒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又说不出劝阻的话——总不能真让他们饿死在路上。

入夜后,报应来了。先是几个抢米最凶的士卒捂着肚子满地打滚,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对劲,帐篷里此起彼伏响起“咚咚”的声响,有人来不及跑出去,直接拉在了裤裆里,山坳里很快弥漫起一股恶臭。

“是米里的东西!”有个老兵捂着肚子,指着锅底残留的黑色颗粒,“这是铁砂!汉人在米里掺了铁砂!”

赛罕王冲过去一看,果然,锅底沉着一层细小的铁砂,边缘还沾着没煮烂的米粒。他眼前一黑,差点从马背上栽下来——这些铁砂混在米里,煮熟后根本看不出来,吃进肚子里,不折腾出人命才怪!

“王爷,怎么办啊?”副将捂着肚子跑过来,脸色惨白如纸。

赛罕王望着帐篷里蜷缩呻吟的士兵,看着那些被铁砂折腾得站都站不稳的属下,突然觉得喉咙发腥。他拔剑想砍点什么,却发现连举剑的力气都快没了——这仗还没打,就先被一袋掺了铁砂的米打垮了,说出去怕是要被草原上的人笑掉大牙。

更让他绝望的是,大军已经深入山西腹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退回去要走七天七夜,沿途都是明军的卫所,怕是没等回到漠北,就被人家一勺烩了;往前走,太原城还在几十里外,谁知道前面等着他们的,是更多的铁砂,还是明晃晃的刀枪?

“走……继续走。”赛罕王咬着牙下令,声音嘶哑得像破锣,“就算爬,也要爬到太原!”

队伍重新上路时,景象愈发凄惨。能骑马的不到一半,剩下的要么互相搀扶着蹒跚,要么被同伴绑在马背上,一路走一路掉,像串在绳上的蚂蚱。秋雨落在他们身上,没人再喊冷,只有压抑的呻吟和粗重的喘息。

赛罕王勒马走在最前面,望着前路被雨水模糊的轮廓,突然觉得这支队伍不是在走向太原,而是在走向一个无底的深渊。路边的树木张牙舞爪,像无数只伸向他们的鬼手;远处的山峦隐在雾里,像蹲伏的巨兽,正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没人知道前面有什么,也没人敢问。古怪的悲凉像秋雨一样浸透了每个人的骨头,他们低着头,一步步往前挪,马蹄和脚步踩在泥泞里,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像在为自己敲着丧钟。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