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60章 分而化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第60章 分而化之

作者:荻雪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10 11:55:2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洪熙七年初冬,北风裹挟着砂砾拍打着紫禁城的朱红宫墙。

朱高炽握着奏报的手指微微发白,当确认张武已成功将张悦、陈通两名贪腐总兵缉拿归案后,他立即召来襄城伯李隆,目光如炬地吩咐道:"宣府乃京畿门户,如今群龙无首,你即刻启程,定要让戍边将士知晓,朝廷绝不会亏待浴血之人!"

李隆领命后,马不停蹄地奔赴宣府。抵达当日,朔风呼啸,城墙下堆积的枯叶被卷上半空。他顾不上整顿行囊,径直前往粮仓。当厚重的仓门缓缓开启,新米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李隆亲自登上粮垛,抓起一把米粒仔细查验,确认颗粒饱满后,方才下令开仓放粮。为防克扣,他的亲兵们站在粮仓门口,手持秤杆,逐一监督每一袋粮食的称重。

宣府的士兵们排着长队,眼中满是期待与不安。当他们接过印着「洪熙御赐」烫金字样的粮袋时,不少人眼眶泛红。

一位满脸风霜的老兵颤抖着双手,轻轻抚摸着布袋上的字迹,声音哽咽:"陛下圣明!戍边二十年,头一回领到如此足的口粮!"此起彼伏的山呼声中,李隆看到许多士卒偷偷擦拭眼角的泪水。

然而,稳定军心不仅需要恩,更需要威。李隆暗中走访军营,收集士兵们的状纸。

三日后,辕门前竖起三丈高的木杆。三名平日里贪赃枉法、欺压士卒的千户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当刽子手的鬼头刀落下,鲜血溅在冰冷的青砖上,围观的军民爆发出震天的叫好声。李隆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刀:"凡有贪墨不法者,不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不贷!"

紧接着,来自京师三大营的运饷车队浩浩荡荡驶入宣府。李隆命人在校场搭建起临时银库,亲自核对每一笔账目。

新铸的银锭在烛火映照下泛着温润光泽,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依次领取拖欠已久的饷银。当最后一名士卒接过沉甸甸的银锭时,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悄然流逝。

此时的宣府,炊烟重新袅袅升起,操练场上的喊杀声也重新雄壮有力。

与此同时的蓟州,赵理正面对堆积如山的账本眉头紧锁。这位追随朱高炽十余年的心腹将领深知,稳定军心的关键在于公平与信任。他将蓟州驻军按营编制,逐人核对欠饷记录,更是立下规矩:"凡入伍超过三年,且被陈通克扣者,双倍补偿!"

发饷那日,蓟州校场人头攒动。一位头发泛白的老兵挤到台前,双手颤抖着递上泛黄的军籍册:"小人入伍二十八年,被那陈通克扣了足足十九个月饷银……"

话音未落,六两白银已稳稳地放在他掌心。老兵呆愣片刻,突然扑通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砖地上,泪水混着血水在地面晕开:"谢大人!谢皇上开恩!"这一幕,让在场的将士们无不动容。

赵理的果断举措补足了欠饷,让蓟州重新恢复往日的生机,但在此之际,蒙古鞑靼部却误判了局势。一支千余人的骑兵趁着夜色犯边,企图在新帅立足未稳时劫掠一番。

晨雾弥漫的黎明,蓟州城头烽火冲天。

赵理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立于城头,高声喊道:"将士们!朝廷已还你们公道,今日便是你们用热血回报的时候!"

随着一声令下,吃得饱、拿得足的明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阳光下,雪亮的刀光与飞溅的鲜血交织,有人为了补发的饷银奋勇拼杀,有人为了家人的安稳舍生忘死。鞑靼骑兵被冲得七零八落,丢下遍地尸首,狼狈逃窜。

捷报传回京城时,朱高炽正在文华殿批阅奏折。当看到"斩首六百,余敌溃散"的战报,他激动得猛地起身,手中的朱砂笔在龙袍上划出长长的红痕也浑然不觉。他大笑着转向群臣:"诸位可看见了?只要军心凝聚,何愁边疆不固!"

自此,朝堂上对整顿边关的质疑声彻底消散。而在大明北疆,宣府与蓟州这两座京畿门户,如两尊巍峨的铜墙铁壁,重新焕发活力,牢牢守护着京师的安宁。城墙上猎猎作响的军旗,仿佛在向天下宣告:大明的边疆,坚不可摧。

初夏,紫禁城的石榴花开得如火如荼,火红的花朵缀满枝头,却难掩乾清宫内凝重压抑的氛围。

朱高炽手中紧攥着甘肃总兵沈逸的案卷,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案几上的青瓷茶盏被震得轻轻作响,发出细微的叮当声。

"贪墨军饷证据确凿,但修缮边关亦有大功,如此错综复杂之局,卿等可有破解良策?"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凝重,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杨士奇、杨荣、夏元吉三位重臣齐刷刷跪地叩首。

夏元吉率先抬起头来,这位执掌户部多年、铁面无私的尚书大人,官服上的仙鹤补子随着急促的呼吸微微起伏,眼中满是坚定与不容置疑:"陛下!律法如山,沈逸纵然有万般理由,克扣军饷便是触犯国法,若不从严惩处,如何能服众?如何能维护朝廷纲纪?"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字字如重锤,敲击着殿内每个人的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夏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杨士奇轻抚着花白的长须,语气虽和缓,却暗藏锋芒,"嘉峪关地处西北边陲,常年受风沙侵蚀,永乐二十一年那场罕见的沙暴,生生将西城墙啃去十丈有余。沈将军的账簿里明明白白记录着'耗银三千两'用于修缮,敢问——这些年户部可曾给边关拨过哪怕一两银子的城墙修缮专款?"

夏元吉的脸色瞬间涨得通红,脖颈处青筋暴起:"本官从未收到过甘肃方面的修缮奏报!如此大事,沈逸为何不及时上报?"

"怕是夏大人的手下,早就将边关的文书压在了箱底吧。"杨荣适时开口,手中折扇轻轻点着案卷,"诸位不妨想想,若沈将军不挪用饷银,如今的嘉峪关恐怕早已是断壁残垣。一旦蒙古骑兵趁虚而入,这丢失边关的罪责,又该由谁来承担?"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切中问题的要害。

朱高炽闭上眼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东厂密探传回的画面在脑海中清晰浮现:年逾六旬的沈逸佝偻着背,在漫天黄沙中亲自搬砖运瓦,粗糙的双手布满血泡,却仍在大声指挥士卒夯筑城墙;深夜的总兵府内,老人就着昏暗的油灯,仔细记录着每一笔用于修城的银两。那画面与账册上密密麻麻的修缮记录重叠,让他心中五味杂陈,难以抉择。

经过激烈的争论与反复的权衡,最终,一道圣旨以明黄绫缎装裱,快马加鞭送往甘肃。

"着沈逸限期补足所扣军饷,不足部分由朝廷拨付"的字句映入眼帘,让这位征战半生、见惯了血雨腥风的老将,眼眶瞬间湿润。

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调任令——免去甘肃总兵之职,转任南京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看似平级调动,实则意味着他将永远离开守护了大半辈子的西北边关。

交接的那天,嘉峪关下哭声震天。数千名士卒自发组成长长的队伍,默默跟在沈逸的马车后面,将老将军送出十余里地。白发苍苍的边民们捧着一块精心雕刻的"固关石",石头上暗红的纹路仿佛浸染着无数戍边人的血汗与忠诚。沈逸伸手抚摸着石碑,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二十年前初到甘肃时,这里同样是黄沙漫天,关隘残破;如今,在他的努力下,嘉峪关城墙高耸,固若金汤,而他却要在此刻离去。

抵达南京后,沈逸每日准时前往都督府点卯,然而却无人给他分派任何具体事务。

正当他满心疑惑时,南直隶巡抚亲自登门,道出了真相:"沈公,陛下有旨,您只需安心在金陵颐养天年即可。"

半月之后,一艘艘官船缓缓停靠在秦淮河畔,船上载着他的妻儿老小。当看到鬓角斑白的夫人牵着孙儿的小手走下船舱,这位历经无数生死的老将军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模糊了双眼。

月圆之夜,沈府的庭院中,沈逸带着全家面向北方,齐刷刷跪地。青砖地面沁着夜露,寒意透骨,却比不上他心中涌动的阵阵暖意。他重重地叩首,额头紧贴着冰凉的地面,久久不愿抬起,仿佛这样就能将自己满腔的感激与忠诚,传递到千里之外的紫禁城。而此刻,在遥远的北京,朱高炽正在乾清宫内批阅奏章,烛火摇曳间,他的目光停留在舆图上嘉峪关的标识,轻轻叹了口气——这,或许就是他能给予这位有功有过的老将军,最好的结局与慰藉。

深秋,随着宣府、蓟州等地贪腐总兵相继伏法,朝堂之上却突然陷入诡异的沉寂。朱高炽收起雷霆手段,既未对九边余孽穷追猛打,也未下达新的整肃旨意。紫禁城的宫墙依旧庄严肃穆,唯有檐角铜铃在秋风中叮咚作响,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帝王的深谋远虑。

这份平静持续了整整十个月。从冰封的寒冬到燥热的盛夏,边关再无波澜。

固原总兵邱镇洋与榆林总兵徐靖起初如惊弓之鸟,每日枕戈待旦,生怕下一个被清算的就是自己。然而随着时日推移,眼见朝廷毫无动作,二人逐渐放松警惕。邱镇洋甚至在给亲信的密信中写道:"固原地处边陲,非京畿要冲,陛下想必已将我等遗忘。"

直到洪熙八年初秋,成国公朱勇突然奉旨"代天巡边"。这位身经百战的勋贵,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从宣府开始,一路向北。消息传来,邱镇洋顿时如临大敌,他连夜召集心腹将领,将精锐士卒布防于城池各处,火药武器悉数搬上城头,甚至暗中联络周边部族,做好了负隅顽抗的准备。

然而,朱勇的举动却大出意料。在宣府,他亲切慰问戍边将士,亲手将御赐的美酒佳肴分发给士兵;在大同,他与总兵郑亨把酒言欢,对边关防务赞不绝口。每到一处,都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探子们传回的消息让邱镇洋彻底放下心来,他望着城楼上飘扬的旌旗,仰天大笑:"果然是我多心了!"

十月初九,秋高气爽。朱勇的队伍浩浩荡荡抵达固原城外。邱镇洋率百名亲兵出城五里相迎,他身着崭新的蟒袍,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远远便高声喊道:"末将恭迎国公大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话音未落,只听朱勇一声断喝:"拿下通敌者!"

刹那间,四周杀声四起。隐藏在山丘后的伏兵如潮水般涌出,寒光闪闪的长枪瞬间将邱镇洋等人团团围住。还未等他反应过来,冰冷的锁链已锁住脖颈。在总兵府的密室中,一本本泛黄的账本铁证如山,朱勇当即下令将邱镇洋斩首示众。

鲜血染红固原城门,高悬的首级下,榜文随风飘动,"通敌者戒"四个大字刺目惊心。

而在榆林,朱勇则使出另一番计策。他命人将邱镇洋家中的部分财物装车,对外宣称是朝廷拨给榆林的赈灾物资。彼时榆林正遭遇罕见的大雪灾,徐靖听闻此讯,大喜过望,毫无防备地率领亲卫出城迎接。当他掀开粮车的篷布时,隐藏其中的锦衣卫一拥而上,将他死死按住。

在徐靖奢华的府邸中,官兵们搜出十多名艳妆舞姬,以及堆满金银珠宝的密室。

朱勇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徐靖枭首示众,并将其尸体曝于城墙之下三日三夜。

抄没的家产很快被清点造册,换成白花花的银子分发给榆林将士。当士兵们看到银箱上"洪熙皇帝念边军苦寒"的封条时,无不感动落泪。一个满脸冻疮的老兵颤抖着双手捧起银子,声音哽咽:"有了这些银子,今年冬天,咱们就能买棉衣,不用再冻死在边关了!"

寒风呼啸,长城蜿蜒如龙。成国公朱勇的巡边队伍继续向北行进,而他身后的固原、榆林,早已换了一番天地。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贪腐总兵,如今只剩累累白骨;而大明的边关,在鲜血与雷霆的洗礼下,正逐渐铸就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