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36章 洪熙新政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第36章 洪熙新政

作者:荻雪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10 11:55:2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洪熙元年正月,残冬尚未褪尽,紫禁城檐角的冰棱却已折射出新朝气象。

在朱高炽有条不紊的调令下,内阁与京畿要员的任免尘埃落定,昔日永乐末年积压成山的文牍悄然清空,六科廊下奔走的小吏们步履生风——这股自皇城根蔓延开的肃然之气,恰如檐角初融的春雪,预示着新政的暖意即将浸透大明肌理。

乾清宫东暖阁内,朱高炽正与杨士奇摊开舆图商议漕运改道。当值太监轻手轻脚更换茶盏,瞥见御笔亲批的奏疏上“节用爱人”四字力透纸背。

“陛下将裁汰宫闱作为新政发端,着实可贵。”杨士奇抚须轻叹。

朱高炽闻言搁下御笔,指节叩了叩舆图:“永乐年间耗银甚巨,朕若不先从自家库里‘挤水分’,如何堵住言官的嘴?就从郭贵妃宫里开始。”

永寿宫内,鎏金熏炉里的龙涎香正袅袅飘散,郭贵妃却“啪”地将心爱的翡翠梳子掼在青砖上。那梳原是永乐朝贡品,断齿迸溅间,倒像极了她骤然断裂的好兴致。

“反了天了!”郭贵妃蹬着绣鞋直跺脚,珠翠满头的发髻都晃得乱了,“前儿个还说给本宫绣鸾鸟帕子的丫头,转眼就被弄没了?当本宫是傻子不成!”

廊下传来年轻太监清朗的唱喏,王淮穿一身青色贴里袍疾步进来,墨色鬓发梳得一丝不苟——这内侍自永乐朝便跟了朱高炽,虽才三十出头,行事却比同龄人沉稳几分。他垂手立在丹墀下,袖中抖出黄绢文书:“正月初六便着人送了文书来,娘娘且看这朱批——宫女年二十五放归,着户部支赏银三十两。尚宫局前日刚遣散三百二十七人,您宫里这两天还得再出三人呢。”

“赏银?”郭贵妃忽然抓起妆台上的鎏金唾盂作势要砸,珠玉镶嵌的盂身在烛火下晃出刺目光斑,“是不是那个姓夏的老匹夫撺掇的?他一个管国家钱的,倒管起本宫房里的丫头了!”

郭贵妃越说越气,坐在镜台前绞着绣金的帕子直掉泪,头上赤金点翠步摇随身子乱颤,叮当作响。

王淮垂眸盯着青砖缝里的浮尘,等她哭嚷声稍歇才低声道:“这是陛下的旨意,奴才们只是照办。孙秀秀领了银子,昨儿就在顺城门买了间铺面预备开绣坊。”

傍晚时分,朱高炽披着玄色斗篷踏雪来到永寿宫偏殿。王淮正候在廊下,见皇帝鞋尖沾着碎冰,忙上前接过斗篷。

殿内忽然传来瓷器碎裂声,伴着郭贵妃拔高的嗓音:“明日就去把那两个丫头给本宫追回来!不然……”

王淮下意识要进门,却被朱高炽抬手止住。皇帝隔着窗棂听了会儿,见内侍们都缩着脖子不敢作声,便从袖中摸出个油纸包:“御膳房新做的梅花酥,你拿去给她。”

“陛下不生气?”王淮接过油纸包,见皇帝鬓角落着片未化的雪花。

朱高炽望着宫墙外沉沉的夜色,指尖在窗沿上轻轻敲击:“她跟着朕从燕王府到紫禁城,连靖难打仗时都敢抱着药箱往城楼上冲。如今不过是摔了把梳子,嚷嚷了几句。”

朱高炽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掏出块暖玉塞进王淮手里:“去告诉她,宫里例银虽减,但是等南直隶的桑蚕收了,朕亲自给她挑最好的云锦料子。”

王淮看皇帝在两个小太监簇拥下离开,这才忽然想起郭贵妃今天还在月红来的时候。雪粒子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王淮捧着暖玉和梅花酥进门。

“陛下说,这是特意带给娘娘的。”王淮语气平静如水,“还说等桑蚕收了,要亲自给您挑云锦。”

郭贵妃捏着梅花酥的手顿了顿,碎屑落在膝头的石榴红裙上。她忽然“哼”了一声,把酥饼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算他还有良心……明日早膳,让御膳房做栗子糕送来。”

洪熙元年正月过半,最后一批遣散的宫女太监背着简单的行囊走出午门。

内廷的月支账目不过减少了几千两白银,这在偌大的王朝财政中本是微不足道的数字,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顺天府的大街小巷荡开了层层涟漪。

街头巷尾的说书人敲着醒木,唾沫横飞地讲述着“新君熔银器充国库”的轶事;就连国子监的监生们也在策论中挥毫疾书,盛赞“陛下裁后宫以明志,此乃革新之决心”。

这股从皇城根蔓延开的"简省"之风,恰似檐角初融的春雪,无声地预示着新政的暖意即将浸透大明王朝的肌理。

令朱高炽啼笑皆非的是,尽管宫闱中少了数百名宫女太监的身影,紫禁城的晨昏定省、膳食起居却丝毫未显紊乱。

往日里需要三人伺候穿衣的妃嫔,如今不过是减少了些繁复妆奁;曾因排场而时常铺张的御膳,此刻也悄然减去了两道珍馐。当值的小太监们抱着一摞摞精简后的用度清单走过长廊时,发现那些闲置的金器银皿虽被收库,却换来了更利落的宫务运转——这井然有序的景象非但没有让朱高炽感到苛责,反而更坚定了他推行新政的决心:内廷以“示俭”明志,恰是为了让天下看到革新的决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正月十六清晨,晨光穿透窗棂,永寿宫内郭贵妃正对着铜镜梳妆,指尖划过一支赤金点翠步摇。

侍女递来的素纱襦裙虽无绣纹,却是杭绸新制,只是按规制多浣濯了一次水。

“这料子倒也柔软。”郭贵妃的语气带着几分挑剔,"只是少了些颜色。"

她忽然瞥见廊下小太监张贴的告示:"常服之衣,浣濯三次。一日三餐,不过六道。"

郭贵妃柳眉微蹙,指尖轻叩妆台:"淮西郭家出来的女儿,何曾这般拘谨?"

"娘娘,御膳房送膳了。"侍女捧着食盒进来,六道菜色摆开——清蒸鲈鱼配时蔬、油焖春笋、芙蓉豆腐,外加三道精致小菜,青瓷碗碟擦得锃亮。郭贵妃用银箸拨了拨豆腐,忽然哼道:"虽说是六道,倒也都是本宫爱吃的。只是这餐具……往日里不是该用缠枝莲纹的么?"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脚步声,朱高炽身着洁净常服进来,手里提着个锦盒:"听说你嫌餐具素净?"

锦盒打开,里面是两支温润的玉簪。"这是朕让尚宝监寻的旧物,"朱高炽拿起一支羊脂玉簪插在她发间,"比金钗轻便,也合如今的规制。"

夜色渐深,坤宁宫内烛火通明。朱瞻基捧着内廷用度清单,忍不住对母亲感慨:"爹爹这出示俭的戏码,演得可真像。”

张妍替儿子拢了拢衣襟,低声道:“你爹爹心里清楚,内廷省的那点银子杯水车薪,可这姿态一摆出来,那些观望的勋贵和言官就明白了——皇上连自家人都动真格,何况是外头的积弊?"

"爹爹可真是天生的演戏高手,"朱瞻基抿了口茶,眼里闪着光,"为了让外朝大臣看到变革决心,只能先让自家人做个样子。不过看郭贵妃白天那模样,怕是早就看穿了吧?”

张妍望着窗外沉沉的宫墙,轻轻点头:"淮西郭家的女儿,哪有不精明的?只是这戏得接着演下去——等南直隶的桑蚕收了,你爹爹自会赏她最好的云锦,只不过眼下,得让天下人先信了这勤俭节约的决心。"

烛火跳跃间,朱瞻基看着母亲鬓边那支素银步摇——那是张皇后主动换下金钗的“戏服”。他忽然明白,父亲这场从内廷开始的“表演”,从来不是真的苛待家人,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传递信号:新君励精图治的决心,从不会停留在口头上。

当郭贵妃次日穿着“浣濯三次”却浆洗得洁净挺括的常服出现在各宫时,她鬓边的玉簪在晨光中温润发亮——这既是淮西勋贵的体面,也是新朝革新的注脚,更是朱高炽用“自示俭朴”的巧思,为洪熙新政落下的第一枚关键棋子。

洪熙元年正月底,残冬的寒风仍在紫禁城的檐角呼啸。当各宫烛火相继熄灭,唯有乾清宫的明黄窗纸映着彻夜不歇的灯影。值夜的小太监抱着鎏金手炉路过丹墀,听见殿内传来低低的议论声——新设立的内府银册在紫檀案上摊开,朱红印泥尚未干透,“内府监王淮”五个字在烛火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朱高炽裹着玄色羊毛毯斜倚龙椅,案头堆着南直隶送来的织造局改制图。自设立内府将国库与私库分立后,这位新君便将江南织造局的总管太监换成了心腹,此刻正用象牙镇纸敲着图上的苏州府标记:“记住了,从今往后织造局的缂丝、云锦,除了上供的份例,多出的都走内府商道。每六个月结算时,账目直接呈给朕,不许过户部的手。"

王淮垂手立在御座下,青布贴里袍的下摆扫过金砖上的龙纹。他自永乐朝做太子伴读时便跟了朱高炽,此刻望着案头“手工工场”的草图,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牙牌:"主子说的矿场雇工,可是像永平府那些淘沙金的流民?"他曾在巡视皇庄时见过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此刻想起竟有些心惊。

"正是此意。"朱高炽坐直身子,毯子在不经意间滑落,"北直隶有铁矿,山东有煤矿,你挑些伶俐太监去管,雇那些没地种的农民做工,按月给工钱。"

朱高炽忽然抓起一支狼毫,在宣纸上画出个四方院落,"再把尚宝监的铜器、尚衣监的布匹分些活计给民间,让太监带着图样去收成品,再拿去顺天府的市集上卖。"

烛花“噼啪”爆开,王淮望着御笔勾勒的“工场”轮廓,忽然想起去年在通州见过的粮商囤粮场景:"主子,若让那些商人来办,怕是能赚得更多。他们在扬州开盐场,雇人干活可麻利了。"

这话出口王淮便觉失言,他慌忙低下了头颅。

朱高却没有动怒,反而放下笔叹了口气,望着见这位跟了自己二十年的太监:"你不懂,商人重利就会苛待雇工,文人重名就会骂朕与民争利。"

皇帝走到窗前,望着漫天风雪中巡夜侍卫的火把,"让太监去办,赚了钱归内府,至少能让做工的百姓多拿两成工钱。你瞧江南织造局那些织工,以前被提督克扣,如今直接归内府管,每个月能多领不少米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淮忽然想起,自己幼时在家乡见过的一座座染坊。那些染匠双手被颜料浸得发蓝,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奴才明白了,"王淮忽然抬头,眼里闪着光,"就像主子让宫里裁汰宫女,看着是省银子,实则是让她们拿赏银去开绣坊。这手工工场,也是让没地的百姓有条活路。"

朱高炽闻言大笑,从窗边大步流星地走到书案前,在“手工工场”四字旁画了个圆圈:"算你聪明。明日就让内官监去通州选块地,先试办个铁器坊。记住了,工钱要按时发,不许克扣——要是让朕知道有太监欺压雇工,就把他发去孝陵种菜!"

殿外的更漏敲过四更,王淮捧着盖了玉玺的内府文书退出乾清宫,雪地上留着两行清晰的脚印。他想起皇帝方才说的“与民分利”,忽然觉得袖中那份织造局的新章程格外沉重——这不仅是充盈内府的账本,更是新君用太监做棋子,在王朝的棋盘上落下的关键一子:既要让国库与私库泾渭分明,又要在士农工商的固有秩序里,为那些无地的百姓辟出一条求生之路。

清晨,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内官监的小太监们已按照王淮的指示,顶着风雪出发,他们要去北直隶的村落里宣读招工告示。

而乾清宫的御案上,“开源”二字的朱批还在散发着墨香,恰似这洪熙新政的初雪,终将融化成为滋养大地的一汪春水。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