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好王爷 > 第302章 保命符

大明好王爷 第302章 保命符

作者:一身都是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6 10:00:01 来源:全本小说网

从表面上看,这场科考舞弊案似乎并无特别之处,甚至刘三吾等人是否真的存在包庇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证实。然而,正是由于特定的时间背景和环境因素,使得整个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考官刘三吾来自湖南茶陵,而此次考中的前三名并非来自同一地区。因此,如果说刘三吾因偏袒同乡而作弊,实在难以令人信服。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再次下令重新审查考卷,并明确表示希望增加录取一些北方学子。

负责主审的张信在重审后,将北方学子的考卷呈现给朱元璋,但这些考卷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不仅文采欠佳,还包含许多触犯忌讳的词句。此时,坊间传闻四起,称刘三吾等人故意让张信呈上原本就存在问题的考卷,以激怒朱元璋。这些传言传入宫中,最终引发了朱元璋的愤怒。

然而,所有这些都只是街头巷尾的传言和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刘三吾等人偏袒南方考生。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愤怒,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自从后晋皇帝石敬瑭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以来,历经两宋、蒙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一直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这种分裂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地理上,更深刻地反映在了文化和教育领域。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并派遣徐达收复了北方失地,时间也仅仅过去了不到三十年。尽管过去五次科举考试中北方学子人数较少,但他们仍然积极参与,尽管中榜的比例是每四个南方学子中榜只有一个北方学子中榜,但至少还有北方学子中榜。然而,这次科举竟然出现了一个北方学子都没有中榜的情况,这究竟是因为北方学子真的才学不足,还是有人故意为之,试图让朝廷由南方人主导,从而再次破坏好不容易实现的统一局面呢,朱元璋对此深感忧虑。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深知如果不采取措施,北方地区可能会陷入动荡不安。于是,他果断下令重新审查考卷,并增加录取北方学子的名额。他明白,如果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到明朝的统治和社会稳定。

然而,张信等主考官却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图。他们坚持认为,即使经过重新审查,北方学子的答卷质量依然无法令人满意,因此他们拒绝增加北方考生的录取人数。张信等人的固执态度让朱元璋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这才导致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发火,决定严惩主考官以及春榜及第的那几位南方学子,以此平息北方学子的不满情绪。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南方士族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不要试图通过结党营私来控制朝政,否则后果自负。

朱元璋的举动不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是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深知,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南北矛盾,明朝的统治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因此,他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手段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朱楩此刻身处遥远的思明府,对于朝廷正在发生的这场重大案件,他心知肚明。然而,他却选择了置身事外,并不愿参与其中。确切的说,他不愿意去改变这场对后世考试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案件。因为自这场案件之后,分地取士才真正开始形成。这一举措,无疑给了那些地处偏远、教育资源匮乏的学子们一个难得的出头机会,让他们有了实现梦想的可能。

而考官刘三吾与白信蹈等人到底有没有包庇同乡,及第的那些南方学子到底有没有舞弊,朱楩对此表示怀疑,他更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巧合。然而,这些人确实很冤枉,因为他们成为了朱元璋稳固南北统一大局观的牺牲品。因此,朱楩一直没有发出战报,尽管每次战局有重大突破时他都可以发送,但他还是选择将其压到现在才发出。实际上,这份战报对于那些被冤枉的人们来说,就像是一张保命符。朱楩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至于朱元璋最终是否会处决他们,他也无法控制。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无法干预朝廷的决策。

京城昭狱之中,气氛凝重而压抑。年过八旬的刘三吾和他的一家老小被关押在一间狭小的牢房里,周围的几间牢房里则是白信蹈、张信等一众考官以及他们的家人。

“刘公啊,我等确实是被冤枉的呀!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处置我们呢?只希望能放过我的家人啊!”张信一脸痛苦地向刘三吾哭诉着。作为洪武二十七年科举的状元,张信对此次案件完全是秉持公正的态度处理的。这可是他进入仕途后的第一桩大事,自然格外用心。然而,由于初入官场,不懂得揣摩上司的心意,张信过于耿直地处理了这件事情,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自从被关进这里以来,他一直在向刘三吾诉苦,认为凭借刘三吾的威望应该能够保住一家人的性命。

刘三吾虽然已经年逾八十,但头脑依然清醒。他缓缓说道:“这件事,不能说你做错了什么,当然,陛下的考虑也并无过错。问题在于,我们秉持公正却无法圆满解决这个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好王爷请大家收藏:()大明好王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信神情黯然“我寒窗十年,一朝中榜,本想以所学报效朝堂,没想却落得如此下场,实乃我之命也。”

白信蹈自嘲的笑了一下“我等之命也不过就是用来稳固和平的基石罢了,只不过史书不会如此记,上面只会有我等包庇寻私,终是死了还得受尽后世子孙唾骂。”

刘三吾骂道“休得胡言!如今陛下不杀我等已是皇恩浩荡,你们切莫再说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白信蹈紧闭着嘴巴不发一言,张信也紧紧地抱住自己的妻女,止住了哭泣声,他们两人似乎都被刘三吾的气势和话语所震慑住,毕竟在文人的世界里,大家都以先贤为尊崇对象,而刘三吾无疑可以算作其中之一。

"如果不是因为岷王在安南取得大捷的那封战报,我们这些人现在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哪里还有机会让你们在这昭狱中抱怨和怨恨呢?所以,还是一切听天由命吧。"刘三吾说完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闭上眼睛,不再多说什么,整个昭狱也立刻变得安静起来。

奉天殿内,朱允炆将刘三吾等人下狱的事与新开殿试的时间都一一向朱元璋做了汇报,如今也至七月中,所以时间也不能再拖,否则没中的学子还需要赶回去秋收呢,不能耽搁了

殿试安排在了后日,算是比较匆忙,而放榜更是在殿试后只有五日时间,朱元璋亲自策问,亲自钦点,便让这本来看上去就不太正式的放榜变得正式不少,皇帝亲自钦点,谁还敢说这次殿选的水分大。

“就这么办吧。”朱元璋淡淡说道,声音明显已经没有以前那办有力了,更多的是一种沧桑的感觉,头发花白,脸上也没了多少精神,但是给人的威压却是丝毫不减。

朱允炆点头“是,那皇爷爷您先歇着,其他的事,孙儿去办。”

朱允炆正准备离开时,老朱却突然问了句“老四他今年过年还回来吗?”

老四自然指的是朱棣,而朱允炆则是一脸不知怎么回话的模样,也不做声,就这么等着。

喜欢大明好王爷请大家收藏:()大明好王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