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644章 贤婿就是儿子,儿子帮他做事,不是应该的吗

“一路向西……”李自成嘀咕了一句,似乎并不明白那是让他做什么。

更不理解为什么一路向西会让他成为青史留名的人。

“对,沿着草原以及极北一路向西,直到到达一个叫做乌拉尔山的山脉,方可以停下脚步。

一路上或许你会遇到很多人,或许他们是敌人,或许不是,但你经过哪里,哪里就要成为普天之下。

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张世康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同时又提出了疑问。

“这……若遇到敌人,杀了他们便是。

只是,卑职从未听说过有叫做乌拉尔的山脉。”

张世康的话,他只明白了一半,比如那普天之下,当然是莫非王土了,这是让他去征服。

对于杀人这块,李自成驾轻就熟,从此前关内的流窜,到草原的流窜,他对游击战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懂得递进我退敌疲我打,就是懂了这里的生存逻辑。

“看来你根本不明白,没关系,此事待本帅回去,会与陛下以及内阁商议。

我信里告诉你,是希望你提前做好准备,告知你那些弟兄,此后你们要做的事,以及可能遇到的强敌。

哦,这些强敌里头,注定有个叫罗刹的国家。

他们如今正在一路向东。”

多的张世康也没说,因为说了李自成也不会明白。

在大明现在的传统观念里,压根缺乏对殖民的认识,儒家的文化更讲究的是内圣,而非外王。

天朝上国的思想,使他们看不上贫瘠的土地。

基于以上原因,使得这时候大多数无人居住的土地被欧罗巴人占据。

去年年底的时候,负责海外的锦衣卫人员回京述职时,曾提到罗刹国的拓荒者已经抵达了叶尼塞河河畔,并且仍在继续向东拓荒。

叶尼塞河位于大明的正北方,距离大明已经很近,反而距离罗刹国的首都莫斯科很远。

他们带着少量的人到达这里,插上旗子,让当地的人种植土豆,然后这里便成了罗刹国的土地。

当然,遇到的抵抗也有,只是这群拓荒者十分的聪明。

起初,他们只是靠着北极没有人的地方插旗子,遇到人数众多的草原部落也会绕道。

但随着本国国力的提升,以及火器的普及,游牧民族的劣势越来越大,最终完全沦为了罗刹国的附庸。

罗刹国一路向东的拓荒行动持续了两百年左右,他们称呼距离他们最远的地区为远东。

中间部分为中东,靠近欧洲的则称呼为近东。

在启蒙主义和民主主义觉醒并逐渐被所有人接受之后,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增加国土,就要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

一场战争不仅要遭到很多人的谴责和制裁,甚至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最终一块弹丸之地都得不到。

可是在目前这个还处于封建主义的时代里,一切都还处于萌芽阶段。

国与国之间没有界碑,更没有人耗费巨资拉铁丝网做边境墙,各国之间仅仅有的只是模糊的界限。

而在更多的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走到哪里就是他们的家,或者说打到哪里,哪里就是国界。

这是多么美妙的时代呀。

他张世康身为大明王朝的大元帅兼内阁大学士,倘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多为子孙后代获得土地,日后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名字他都取好了,以秋海棠叶为界,一路往西可称呼为近西、中西和远西。

这些地区大部分人迹罕至鸟不拉屎,对于国家而言,似乎没有什么价值。

可这只是基于现在,张世康心里是清楚这些地方蕴藏着多少矿藏的。

坦白的说,倘若不是地底下有如此多的宝藏,后世罗刹国早就在撒克逊人的制裁下破产亡国了。

关于殖民和拓荒,与张世康联合大明勋贵搞的和联胜,以及制造总局研制的诸多项目,以上的所有,都是相辅相成的。

张世康溜达的时候或许很闲,但其实一直在思考某些东西。

他是懒,自己也承认自己懒,但既然坐上了这个位子,就必须去负一些责任。

当儒学不能与时俱进的时候,就该改一改,天朝上国,也需要海外的朝贡国呀!

……

崇祯十四年六月十二黄昏,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皇帝处置完了最后一道奏疏,望着窗外透过的夕阳余晖在发呆。

他的桌案上放着一碗煮好的燕窝粥,热气氤氲,但崇祯皇帝却丝毫没有兴致。

张世康离开京城已经一整个月了,他又挂念那小子了。

乾清宫太冷清了,相比于此,还是菜园子更能让他提起兴致。

那小子在的时候,总是埋汰他堂堂天子竟然喜欢种地,有次还开玩笑说,民间百姓都说皇帝是用金锄头锄地的,以此来调侃他。

更可恶的是,这小子后来还真送了他一把金锄头。

当然,是镀金的,倒不是张世康用不起,而是他担心崇祯老哥用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搅屎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习惯了张世康的胡咧咧之后,崇祯皇帝也乐得身边有个能随时说心里话的人,他现在还真就用着那把金锄头来着。

可是崇祯皇帝最近心里总是很不安生,张世康离开京城越久,这种感觉便愈发的强烈。

他当然不会告诉身边的人,他现在已经如此依赖一个臣子。

但其实崇祯皇帝懒得解释,他现在并不认为那小子是臣子了,或许用不了多久,就变成自己的贤婿了。

贤婿就是儿子,儿子替他做些事,那不是应该的吗?

唉,这小子已然半个月没有消息了,也不知道现在战事如何了,崇祯皇帝略微有些烦闷的想。

一旁守着的王承恩见状,哪里还看不出自家皇爷是在想什么,笑意盈盈的小声道:

“皇爷是挂念镇国公了吧?不过老奴觉得,镇国公什么都吃,但就是不肯吃亏。

皇爷放心吧,镇国公一定安稳无虞的。”

崇祯皇帝并不领情,诸如这种好听话他早已免疫,便皱眉道:

“哼,你执掌着东厂,难道就没外头的消息渠道吗?

何以竟半个月没个音信?”

王承恩有些委屈的解释道:

“回皇爷,东厂主要负责关内各地消息的收集、整理以及舆论宣传,关外是锦衣卫负责的呀,这是公爷与皇爷您商议好了的。”

崇祯皇帝当然没有真的生气,只不过是平时敲打人习惯了而已。

这阵子几乎每隔一天,崇祯皇帝就会着人将锦衣卫的人召进来询问战事,但得到的总是那边没传消息过来。

这也是崇祯皇帝烦躁的最重要原因,虽然很可能仍旧是这个结果,但崇祯皇帝还是让王承恩去召锦衣卫的人过来问话。

只是这一次,王承恩还没走出大殿来,便有人前来传话,说锦衣卫指挥同知刘文耀请求召见,说是有重要军情。

崇祯皇帝当即紧张起来,立刻让刘文耀觐见。

当一身飞鱼服的刘文耀刚走进大殿,还未来得及行礼,便被崇祯皇帝打断了。

“刘卿免礼,你得了什么消息?关外战况究竟如何?”崇祯皇帝皱着眉头满脸的认真。

“回禀陛下,臣……臣也不知,信是从虎贲军都督府出来的,有……有蜡封,只能陛下您来看。”

刘文耀看起来有点紧张,说话也磕磕巴巴的。

“那还愣着作甚?快将书信呈上来。”

刘文耀这才从怀里掏出信来,只不过一下子掏出来两封。

那信封上甚至还标注了序号,崇祯皇帝不假思索的就打开了序号为一的信封。

信的内容很短,甚至只有几行,可崇祯皇帝只扫视了一眼,便顿觉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但见信上只写着:

“兵马元帅被建奴十数万精锐围困官山……”

……

喜欢大明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大明第一搅屎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