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312章 三寸金莲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第312章 三寸金莲

作者:兽兽欧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0:15: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朱镜静听见二哥的话,眼睛瞬间亮得像浸了晨露的星子,原本攥着衣角的小手猛地收紧,小脸上的怯懦被雀跃冲得一干二净,连呼吸都快了几分。

可这份欢喜只撑了眨眼的功夫,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脚步顿了顿,小心翼翼地转头看向马秀英,小碎步挪到跟前时,裙摆还轻轻扫过地面的青砖。

她双手背在身后,手指不安地绞着裙摆的刺绣纹样,声音软得像刚蒸好的棉花糕,带着几分试探:“母后…… 那、那我能去学堂读书吗?”

马秀英垂眸看着女儿,见她仰着小脸,睫毛像小扇子似的忽闪,眼底满是亮晶晶的期盼,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泛起一阵酸涩。

她虽被朱槿的话打动,也暗自盘算着找机会跟朱元璋提开办女学馆的事,可眼下朱元璋尚未点头,这事儿终究没有定论,她身为未登基的 “主母”,哪敢擅自应下?

只能伸出温热的手,轻轻摸了摸朱镜静的头顶,指腹蹭过她柔软的发髻,温声安抚:“静儿乖,此事还要等你父王定夺,母后先把你的心愿记在心里,好不好?”

朱镜静闻言,眼底的光像是被风吹灭的烛火,瞬间暗了下去。她抿了抿下唇,原本微微上扬的嘴角垮了下来,小脑袋轻轻点了点,委屈地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哦…… 好。”

垂落的发丝遮住了她的眉眼,只能看见她肩膀微微耷拉着,模样看得人心里发疼。

朱槿站在一旁,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里更不是滋味。

他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语气比先前更恳切了几分,对马秀英说:“娘,您看静儿这模样,就知道她多盼着能读书。可如今这天下,像静儿这个年纪的女童,十有**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啊。

您想想,底层农户家的女儿,打小就要跟着娘下田插秧、在家纺线织布,太阳没出来就起身,月亮挂上了还没歇着,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连账本上的数字都认不全;商户家的女儿就算运气好些,能跟着账房先生识几个字,也只能闷在家里帮着记流水账,连去集市上看看都要被说‘抛头露面’,哪有出门见世面的权利?”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沉重,目光望向殿外,像是能透过青砖灰瓦,看到天下无数被困在内宅的女子:“就算是勋贵家的女儿,看似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可除了每天对着绣绷学女红、跟着嬷嬷学礼仪,再无其他出路。她们一辈子都困在深宅大院里,婚前靠父亲,婚后靠丈夫,丈夫没了靠儿子,连自己的命运都做不了主。她们不懂道理,不是因为愚笨,而是因为从出生起就没机会拿起书本;她们只能顺从,不是因为甘愿,而是因为没有学识、没有能力,连为自己说句话的底气都没有啊。”

说着,朱槿上前一步,双手轻轻握住马秀英的手。

马秀英的手还带着茶盏的余温,指腹有些薄茧,那是常年操持内宅、缝补衣物留下的痕迹。

朱槿眼神坚定,语气里满是期盼:“娘,将来您要母仪天下,是天下所有女子的表率啊。儿知道,想彻底改变这世道的规矩很难,大势或许真的不可为,可咱们总能为天下女子谋取一点恩惠,为她们推开一条小缝吧?

让她们能进学堂读书,识些字、懂些道理,将来嫁了人,在夫家能看懂账本、能教孩子读书,便能多些话语权,不再一味地忍气吞声;让她们知道,女子并非只能困于内宅,并非只能围着灶台转,也能靠自己的本事活得体面、活得有尊严。”

马秀英听着朱槿的话,过往的记忆像翻涌的潮水般涌来。

她想起幼时,父亲马公不顾街坊四邻的非议,执意请了先生教自己读书识字,那时总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说 “女子读书没用”,可父亲却说 “多读书,将来才能明事理”;

想起跟着朱元璋征战四方时,她靠着读过的史书,帮朱元璋分析局势,帮着安抚将士家眷,那些学识让她在乱世里站稳了脚跟;

想起这些年见过的无数女子,有的在贫困里挣扎,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有的在礼教的束缚下,连哭都不敢大声哭……

她放在膝上的手缓缓握紧,指节微微泛白,像是做出了天大的决定,眼中闪过一丝从未有过的决绝,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好!咱就做主了!”

她抬眼看向殿外,清了清嗓子,高声唤道:“金桔!”

殿外的宫女金桔听见传唤,连忙快步进来,裙摆随着脚步轻轻摆动。她走到殿中,双膝微微弯曲,躬身行礼,声音恭敬:“奴婢在。”

马秀英缓缓坐直身子,原本温和的神色多了几分庄重,她目光扫过殿内,一字一句地吩咐,每个字都清晰有力:“你即刻去书房拟一道旨意,以我的名义昭告天下。

其一,在应天城内选一处宽敞宅院,设立‘淑贤女学馆’,皇家宗室女子、应天府各级官员家中女眷,不论年岁,皆可入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二,令各地勋泽庄主事,同步在庄内兴建女学馆,庄内女童无论出身农户还是商户,均可免费入学,学费由庄内统筹;

其三,在旨意中申明,吾自幼年起便为天足,多年来辅佐君王、打理内宅,从未因双足不便误事,此后宗室、官员家中女子,不得强制缠足,若有违背,由礼部约谈其家主;

其四,凡民间女子,若不缠足且贤良持家、孝顺公婆,经邻里举荐、地方官核查属实后,可上报朝廷,朝廷将为其颁发‘贤淑匾额’,并赏赐绸缎二匹,以示嘉奖。”

金桔听得心头一震,她抬起头,眼中满是惊讶,却不敢多问,连忙应声:“奴婢遵旨!这就去书房拟写,定不会出错!”

说罢,她再次躬身行礼,才转身快步离去,裙摆扫过地面,留下一阵轻微的声响。

马秀英看着金桔离去的背影,缓缓吐出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些。

她知道,这道旨意传出去,定然会引来不少非议,那些守旧的官员、士绅或许会说她 “逾矩”“违背礼教”,可她更清楚,这是为天下女子走出的第一步。

或许这道旨意暂时无法改变所有女子的命运,或许缠足的陋习还要许多年才能慢慢去除,但至少,她为她们推开了一扇窗,让她们能透过这扇窗,看到书本里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而这,也正是她作为未来的皇后,能为天下女子做的,最实在的一件事。

朱槿听闻马秀英决意传旨兴女学、倡天足,当下便双目一亮,连忙上前一步,对着马秀英深深作揖,腰弯得极恭,语气里满是敬佩:“娘此举,真是心怀天下女子!儿打心底里佩服您的魄力!”

他直起身时,眼中仍难掩激动,心中更是感慨万千:果然还得是自己娘亲,比我那老爹强多了!

老爹虽有雄才大略,却总受限于时代观念,对这些关乎女子的陋习鲜少关注,可娘亲竟能看透缠足的危害,还敢主动提出去除这一恶习,这份远见与勇气,实在难得。

朱槿早已知晓缠足的渊源,此刻过往了解的史料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据《墨庄漫录》《道山新闻》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令宫嫔窅娘用布帛缠足,使其足形纤小弯曲如新月,再让她于高六尺的金莲台上起舞,舞姿轻盈似凌云,这便是缠足习俗的开端。

那时缠足还只局限于宫廷,不过是供帝王观赏的特殊技艺,尚未流传到民间。

可到了宋代,缠足之风渐渐兴盛,文人墨客对小脚多加夸赞,甚至有人写下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的词句,将畸形的小脚奉为美感,一步步推动了以小脚为美的扭曲审美。

就像那首在士绅间流传甚广的《咏金莲》:“莲瓣纤纤三寸盈,轻移莲步若风生。谁家有女能如此,定是豪门贵府卿。” 字里行间满是对小脚的推崇,却全然不顾这背后女子所受的苦楚。

到了明清时期,缠足更是进入鼎盛阶段,“三寸” 成了对小脚极致小巧的追求,“三寸金莲” 也彻底固定为缠足小脚的专属称谓,还衍生出以脚的大小区分 “金莲”“银莲”“铁莲” 的说法 —— 脚长三寸为金莲,四寸为银莲,五寸及以上便为铁莲,这般细致的划分,进一步固化了这一陋习的审美标准。

朱槿心中清楚,后期的缠足早已脱离了早期 “宫廷娱乐” 的属性,彻底沦为封建父权制下的阶级标识、畸形审美与女性禁锢工具,本质就是通过摧残女性身体来实现 “身份区隔” 与 “秩序维护”。

在上层社会,缠足成了 “特权符号”,女子缠足便意味着 “无需劳作、家境优渥”,与底层女性 “天足劳作” 形成鲜明对比。就连联姻时,“三寸金莲” 都成了衡量女性 “出身尊贵、教养良好” 的重要标准,未缠足的女子几乎难以嫁入高门。

这种择偶导向倒逼无数家庭主动为女儿缠足,形成 “不缠足则无好姻缘” 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巩固了阶级固化。

明清时期的文人墨客更是将 “纤小、弯曲、步态摇曳” 的缠足脚奉为极致之美,创作了大量诗文、绘画追捧 “金莲”,硬生生将女性身体的畸形异化为审美对象。更荒唐的是,还衍生出 “赏莲”“品莲” 等畸形社交行为,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对着女子的小脚评头论足,将其视作观赏、评判的 “器物”,让女性彻底丧失了身体自主权。

而且缠足的标准还愈发极端,从早期 “纤小即可” 发展到 “三寸为尊”,甚至出现 “越小越美” 的疯狂导向。多少女子为了追求 “金莲” 标准,从五六岁起就被迫缠足,布帛紧紧勒住脚掌,骨骼在痛苦中扭曲变形,不少人因此骨骼折断、终身残疾,可这种审美完全脱离了健康与实用,成了封建文化中 “重形式轻人性” 的典型体现。

缠足后的女子,行走艰难、行动受限,被彻底困在内宅,无法参与社会生产、社交,更别提独立生活,只能依附男性生存,完美契合了 “男主外、女主内” 的封建秩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种物理上的禁锢,进一步强化了女性 “被动、顺从” 的角色定位,让她们连反抗的物质基础都不复存在。

更可怕的是精神层面的驯化,缠足从女童时期就开始,长期的身体痛苦与社会规训,让女性潜意识里接受 “自身价值依附于男性审美” 的认知,逐渐丧失独立人格与反抗意识。

社会还将 “忍受缠足之痛” 与 “贤良淑德” 绑定,让女性主动认同这一陋习,沦为封建礼教的 “顺从者” 与 “传承者”。

朱槿上一世曾亲眼见过自己太姥姥的 “三寸金莲”,那双脚趾扭曲、脚掌变形的样子,像极了被强行揉皱的面团,是他儿时挥之不去的噩梦。

他至今都无法想象,太姥姥当年要承受多大的痛楚,才能将原本健康的脚变成那般畸形的模样。

此刻,朱槿看着马秀英端坐殿中,神色坚定地安排后续事宜,心中满是震撼:他从未想过,在这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自己娘亲竟能有如此魄力,直接提出去除缠足这一延续数百年的恶习。

这份胆识,不仅是对天下女子的救赎,更是对旧时代陋习的勇敢挑战!

马秀英话音刚落,便带着几分淮西女子特有的泼辣底气说道:“行了,你爹那边我去说,他要敢不愿意,老娘自有法子收拾他!” 说罢,还故意扬了扬下巴,眼底藏着几分与朱元璋相处多年的熟稔与笃定。

话音未落,殿外就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

“哈哈哈哈哈!咱妹子做的决定,咱怎么会不愿意?”

众人循声抬头,只见朱元璋大步走了进来,一身玄色常服绣着暗纹云纹,虽未穿龙袍,却依旧难掩周身的帝王威严。

他目光扫过殿内,先是落在一旁的李贞身上,笑着拱手,姐夫也在啊,身体可还硬朗!

李贞连忙起身,双手拢在袖中躬身回礼,姿态恭敬却不谄媚:“托上位的福,臣身子还算利索。”

说着,他轻轻推了推身边的李景隆,低声叮嘱道:“九江,快给上位磕头问安。”

李景隆闻言立刻小步上前,跪在冰凉的青砖地上,规规矩矩地磕了三个头,声音脆生生的,像刚剥壳的莲子:“姑父安!”

朱元璋见状,连忙大步上前,伸手将他稳稳抱起,掂量了一下,脸上的笑意更浓,指腹轻轻刮了刮他的小脸蛋:“九江都长这么大了啊,瞧这模样,眉眼间倒有几分保儿的英气,越发精神了。” 说着,还从袖中摸出一块蜜饯,塞进李景隆手里。

朱槿站在一旁,看着这父慈子孝的模样,心中却暗自腹诽:自己这个老爹怎么就这么喜欢偷听?这都多少次了!方才他就察觉到殿外有熟悉的脚步声,还带着侍卫特有的沉稳气息,不用想也知道是朱元璋来了。

可老爹偏偏躲在外面不进来,非要等里面聊得差不多了才现身,还装作刚到的样子,真是让人无奈 —— 这偷听的毛病,怕是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马秀英见朱元璋来了,脸上的笑容柔和了几分,伸手理了理鬓边的碎发,却还是带着一丝担忧问道:“重八,我打算在应天和各地勋泽庄兴办女学馆,还想借着这个机会,倡导女子不缠足。女学馆里除了教《女诫》《列女传》这些礼教典籍,还会教她们识文断字、算术记账,若是农户家的女儿,还能教些纺织、养蚕的法子。”

她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恳切,语气也郑重了几分:“我这么做,可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更不是要让女子抛头露面干预朝政。你想啊,女子识了字,就能帮着家里记账,教孩子读书明理;懂了生计本事,就能为家庭添份收入,减轻男子的负担。说到底,都是为了帮你稳固江山、教化万民,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安稳。”

她清楚,在这个时代,“女子读书” 很容易被贴上 “离经叛道” 的标签,所以特意强调举措的核心是 “为江山社稷”,而非 “女性解放”,就是为了避免被守旧大臣指责 “干预朝政”。

朱元璋听完,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背,掌心的温度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语气坚定得不容置疑:“咱妹子做的决定,能有什么麻烦?你放心去办,若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敢说三道四,出了什么事,咱给你担着!”

话音刚落,他便扬声喊道:“毛骧!”

不过片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便快步走进殿内,一身飞鱼服衬得他身姿挺拔,进门后立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臣在!”

“你即刻去安排两件事。” 朱元璋坐在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第一,传咱旨意,让朱家宗室的女眷,还有军中将领的家眷都作为表率,进入女学馆读书,尤其是静儿和徐达家的妙云,要让她们带头去,给天下女子做个榜样。”

他顿了顿,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像出鞘的利刃,语气也冷了几分:“第二,吩咐锦衣卫严密监察应天府内的各种流言,不管是官员私下议论,还是民间百姓嚼舌根,若是有谁敢对兴办女学馆、倡导不缠足之事说三道四,非议不断,不用上报,直接杀无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句话,尽显一代君王的狠辣与杀伐果断,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肃穆起来,连李景隆都停下了吃蜜饯的动作,乖乖靠在朱元璋怀里。

毛骧心中一凛,高声应道:“臣遵旨!定不辱使命!”

随后,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朱槿身上,带着几分戏谑,嘴角微微上扬:“槿儿啊,咱都这么支持你娘亲了,还帮你压下了那些可能的非议,你就不表示表示?”

他说着,还若有若无地看了眼朱镜静手中握着的糖葫芦 。

朱槿心中一动,立刻明白老爹是在打自己的主意,面上却装作懵懂的样子,摊了摊手,语气带着几分孩子气的无辜:“爹,我就是一个孩子,能表示什么呀?”

就在毛骧转身离开的时候,蒋瓛也悄悄跟了上去。朱槿眼角的余光瞥见这一幕,心中暗暗点头 —— 蒋瓛是他特意提点过的人,如今主动去协助毛骧监察流言,定能将那些对娘亲不利的言论掐灭在萌芽状态,绝不能让娘亲因为这事坏了名声。

朱元璋像是没听出朱槿的推脱,话锋一转,皱着眉头,语气带着几分为难:“如今刚经历战乱,国库空虚,各地都在休养生息,这个女学馆的建造费用、师资俸禄…… 怕是有些紧张啊。”

朱槿一听,心里顿时冒出一句 “草泥马”:你一个一国之主,坐拥天下财富,建个女学馆都要抠到自己儿子头上,也太不像话了!明明知道自己生意做得大,家底丰厚,这分明是故意 “哭穷” 要让自己出钱。

不等朱槿开口,马秀英便笑着说道:“建造女学馆的费用不用从国库出,由我私库来出。槿儿,各地勋泽庄的女学馆,我也一并包揽了,你不用操心。”

谁都知道,马秀英如今可是富可敌国。朱槿打理生意,赚来的银钱大头都交给了她,她的私库不仅充盈,甚至比国库还要富庶几分 —— 毕竟国库要兼顾军政、民生,而她的私库只需满足自己与宗室的用度,剩下的都能自由支配。

朱槿看着朱元璋那瞬间有些僵硬的脸色,像是被人堵住了话头,心里暗暗发笑,随即开口说道:“娘,还是我来吧。您的银钱留着自己用。建女学馆的费用,就当我给爹的生辰礼物了,也算是我为朝廷尽一份力。”

马秀英听完,顿时笑得眉眼弯弯,伸手摸了摸朱槿的头,满眼欣慰:“好,好,还是我的槿儿孝顺,既懂事又有担当。”

而朱元璋的脸色,却变得十分难看,像是吃了黄连一般,明明心里不情愿,偏偏又不好发作 —— 自己主动 “哭穷”,本想让儿子出钱,却没想到儿子把 “功劳” 算在了给自己送生辰礼物上,堵得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硬生生憋着,那模样让朱槿越发觉得好笑。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