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304章 糖堆儿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第304章 糖堆儿

作者:兽兽欧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0:15: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两辆乌木马车在应天府的街道上缓缓前行,与街边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商铺伙计热情的招呼声、行人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鲜活的市井乐曲,将这座都城的烟火气满满地铺展开来。

朱槿抬手掀开马车车窗一角,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应天府上,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

这是他穿越而来,第一次如此缓慢地、静下心来好好打量这座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城池 ,自己好像真的从未有过这样的闲情,细细感受它的变化。

记忆突然像潮水般翻涌而上,他想起小时候。

那时天下未定,烽烟四起,元军与义军的战火不断蔓延,印象里的应天城残破得让人心疼:高大的城墙多处坍塌,露出里面斑驳的夯土,城砖散落一地,有的还沾着暗红色的痕迹;街道上长满了枯草与碎石,走起来磕磕绊绊,几乎看不到半个行人,偶尔能见到几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蜷缩在断壁残垣的墙角,眼神空洞得没有一丝光彩,像失去了灵魂的木偶,空气中弥漫着萧瑟、绝望,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腐朽气息,让人喘不过气。

哪像如今,街道被修整得宽阔平整,青石板铺得严丝合缝,足够三辆马车并排行驶,连车轮碾过的声响都透着规整;往来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 有挑着担子、吆喝着 “新鲜蔬菜” 的货郎;有手摇折扇的富商,身后跟着小厮,脚步从容;有牵着孩子的妇人,孩子手里拿着风车,蹦蹦跳跳地往前跑,妇人笑着在后面追赶;还有背着书箱的书生,步履匆匆,大概是要去书肆寻书。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生气,连脚步都透着匆忙与活力,仿佛连空气都跟着鲜活起来。

作为老爹朱元璋定都的城池,应天府如今已是王朝的统治核心,更是这个时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朱槿看着眼前 “商贾云集、百业兴旺” 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 —— 从战火纷飞的残破小城,到如今的繁华都城,这其中藏着多少人的心血与汗水。

街道两侧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紧密得没有一丝空隙,门楣上的匾额各式各样,有黑漆描金的,有竹篾编织的,还有木质雕刻的,旁边的广告牌更是数不胜数,将市井的热闹烘托得淋漓尽致。

他的目光饶有兴致地扫过那些广告牌,仔细观察起来:一家布庄门口,挂着一匹鲜艳的石榴红绸缎,下方坠着块巴掌大的小木牌,用浓黑的墨笔工工整整写着 “张记布庄”,字体虽不华丽,却清晰好认;

旁边的药铺更显务实,门口摆着四个粗陶罐子,罐身贴着泛黄的纸条,用毛笔分别写着 “当归”“党参”“甘草”“陈皮”,字迹有些模糊,却透着岁月的沉淀,旁边立着块稍大的木牌,“仁心药堂” 的字样格外醒目,偶尔有老人在药铺门口驻足,与伙计低声交谈;

不远处的吃食铺子最是热闹,门口立着根碗口粗的木杆,杆顶挂着个用粗布缝制成的包子形状幌子,染成淡黄色,下面坠着的小木牌写着 “李记包子”,热气从铺子门缝里源源不断地飘出来,带着浓郁的麦香与肉馅的香气,引得路人频频侧目,不少人停下脚步,掀开门帘走进铺子里。

看着看着,朱槿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 视线移到街道中段,秦淮河畔最繁华的地段,几家熟悉的店铺赫然映入眼帘。

“醉仙楼” 的匾额大气磅礴,用的是上好的紫檀木,上面刻着烫金的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口车水马龙,伙计穿着干净的青布褂子,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时不时能听到楼里传来的谈笑声与酒杯碰撞声,显然生意火爆得很;

不远处的 “新华书肆” 则透着文雅气息,木质门楣上刻着精致的卷草纹,书肆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 “新刊《三国演义》《水浒传》,平价售卖,童叟无欺”,不少穿着长衫的文人墨客进进出出,手里捧着刚买的书卷,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还有 “翠光阁”,这是他特意交给沈家打理、专门售卖琉璃饰品的店铺,门口挂着一串精致的琉璃挂件当幌子,有淡绿色的、淡蓝色的,阳光一照,折射出五彩的光芒,吸引着不少穿着华丽的贵妇驻足,隔着车窗都能看到她们与伙计低声交谈,挑选着心仪的饰品。

这些都是他的产业,如今在应天府落地生根,蓬勃发展,不仅为他带来了财富,也成了这座城市繁华的一部分,想到这里,朱槿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成就感。

就在这时,马车旁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吆喝声:“酸甜糖堆儿,现蘸现卖 —— 甜滋滋,酸溜溜,解腻又爽口哟!” 吆喝声带着几分江南的软糯腔调,在嘈杂的市井声中格外醒目。

声音刚落,身旁李贞怀中的李景隆突然 “唔” 了一声,缓缓睁开了眼睛。

小家伙原本睡得香甜,小脸红扑扑的。

此刻李景隆得小脑袋从李贞的怀里慢慢探出来,一双圆溜溜的黑葡萄似的小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李贞,小手还轻轻拽了拽李贞的衣襟,奶声奶气地喊:“爷爷……” 声音软乎乎的,像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贞低头看向孙子,眼中瞬间盛满了慈爱,他小心翼翼地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孙子靠得更舒服些,声音放得又轻又柔:“九江醒啦?是不是外面太吵,把你吵醒了?”

李景隆摇了摇头,小手指了指马车外,眼睛亮晶晶的,声音带着几分期待与急切:“爷爷,果果…… 甜果果……” 他一边说,一边还咽了咽口水,小眼神里满是渴望,像只盼着主人投喂的小奶猫,让人根本不忍心拒绝。

朱槿顺着李景隆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街边不远处,一棵老槐树下,摆着个简陋的糖堆儿摊子。摊子是用两块半人高的木凳当支架,上面搭着一块略显陈旧的木板,木板擦得干干净净;

木板左侧摆着个粗陶盆,里面盛着熬好的琥珀色糖汁,糖汁表面还冒着淡淡的热气,散发出甜甜的香气;右侧放着一筐新鲜的山楂,红彤彤的,个个饱满,上面还沾着水珠,看着就新鲜;

木板中间则放着一个竹编托盘,托盘里 “堆” 着十几个已经做好的糖堆儿,整整齐齐地码放着。

摊主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汉子,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胳膊,他正一边吆喝着,一边用一根细细的竹签扎起一个山楂,小心翼翼地往糖汁里蘸裹,动作熟练又麻利,显然做这行有些年头了。

朱槿仔细打量着那些糖堆儿 —— 每个都是单个的大个山楂,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琥珀色糖衣,糖衣不算太厚,表面还带着点粗糙的质感,不像后世的冰糖葫芦那样晶莹剔透、均匀光滑,也没有用竹签串成串,就那样一个个圆滚滚地堆在托盘里,透着一股古朴又实在的模样。

他心里暗暗思忖:这就是最早的冰糖葫芦吧,原来在这个时候,它是叫 “糖堆儿”,还是单个售卖的形态,和后世串成串、糖衣脆爽的冰糖葫芦差别还真大。

不过也难怪这吆喝声能让李景隆睡意全无,小孩子对这种酸甜的甜食,天生就没有抵抗力,自己小时候不也总缠着大人买吗?

李贞自然明白孙子的心思,他无奈又宠溺地笑了笑,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叠得整整齐齐的蓝布包。

布包的边角有些磨损,显然用了有些日子,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层又一层,一共翻了三层,里面才露出带着体温的铜板,还有一小块用油纸包着的碎银。

他从里面捏出十个铜板,轻轻放在李景隆的小手里,温柔地说:“去吧,买果果吃吧。记得给你表叔也买一个,别光顾着自己吃。”

在李贞眼里,朱槿就算再能干,也终究还是个孩子。

朱槿听了,心中瞬间涌上一股暖流,他没有推辞,只是对着李贞笑了笑。他虽然如今富可敌国,吃过无数山珍海味、精致点心,但这种被长辈当作孩子看待的感觉,却让他觉得格外亲切温暖。

李景隆接过铜板,小手紧紧攥着,小脸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睛弯成了月牙儿,还兴奋地挥舞着另一只小手,嘴里含糊地喊着:“知道啦,爷爷!”

一旁的蒋瓛见状,连忙从车夫的位置上下来,动作轻柔地抱起李景隆,朝着糖堆儿摊子而去。

........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