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241章 沈家庄谋划(3)

离开暗阁,朱槿吩咐蒋瓛亲自带人送王敏敏与沈珍珠回王府,自己则慢悠悠踱回小院,在石桌旁坐下。

桌上早已备好一壶热茶、一碟点心,他提起茶壶,将温热的茶水缓缓注入杯中 —— 茶汤澄澈,茶叶在水中舒展如雀舌,袅袅茶香裹着水汽漫上来,光是闻着,就觉心头舒畅。

轻啜一口,茶汤先在舌尖泛起微甘,而后鲜爽的滋味顺着喉间滑下,连带着浑身的疲惫都散了几分。

朱槿放下茶杯,指尖摩挲着杯沿,不由心想:果然还是泡茶合心意,像捧着一汪茶叶的精华水,清透不腻,每一口都能尝出春日新茶独有的鲜活 “个性”—— 是雨前茶的清甜,还是雨后茶的醇厚,一尝便知。

反观点茶,虽有茶汤绵密如乳的厚重感,却要先将茶叶蒸压成 “龙团凤饼”,再细细研磨成末,还要用银壶煮水、竹筅击拂,一套流程下来,少则半个时辰,多则近一个时辰,不仅费功夫,更要配着官窑烧制的盏、鎏金的勺,处处透着奢靡气。

他指尖一顿,想起老爹朱元璋平日里的模样 —— 穿的常是洗得发白的素色常服,吃的多是糙米饭配两碟青菜一碟牛肉,连王府里的宫灯,都不许用镶金嵌玉的款式。

老爹出身濠州农家,元末时见过太多百姓流离失所、啃树皮填肚子的惨状,如今虽要登基掌权,可 “苦日子不能忘” 的念头,早刻进了骨子里。

他常说:“天下刚定,百姓连肚子都没填饱,当官的若是先学起宋人的浮华,这江山如何坐得稳?”

点茶这东西,本就是宋代士大夫们闲出来的 “雅致”—— 彼时天下太平久了,文人官员们没事就比谁的 “龙团凤饼” 更珍稀(有的饼茶甚至要掺上龙脑香、麝香),比谁的 “分茶” 技艺更精妙(用茶汤在盏中画出山水花鸟),一套点茶的器具,够寻常百姓过半年好日子。

可如今呢?元末战乱刚过,中原大地到处是荒田,流民还在四处乞讨,老爹推行的 “休养生息”,第一步就是让百姓能吃饱、穿暖,让官员们守着 “节俭” 二字办公。点茶这种既费钱、又费时间,还没半点实用价值的 “享乐事”,老爹见了定会皱眉 —— 他最恨的就是 “虚耗民力”,点茶要的茶饼、茶具,都得匠人耗费大量工时去做,这些人力物力,本该用在开垦荒地、修复水利上,哪能浪费在 “喝茶” 这种小事上?

再说散茶,就实在多了。

不用蒸压、不用研磨,摘下的茶叶晒干就能存着,喝的时候抓一把放进壶里,冲上热水就行 —— 百姓家里的粗瓷碗能泡,官员办公的粗陶壶也能泡,既省了做茶饼的功夫,又省了买精致茶具的钱。

对百姓来说,散茶便宜,能解乏;对官员来说,冲泡便捷,不耽误处理公务;对老爹来说,散茶不挑器具、不费民力,正好契合他 “重实用、去虚浮” 的治国调子。

他定会下令废除 “龙团凤饼” 的贡茶制度,让各地官员不得再向朝廷进献点茶器具,久而久之,士大夫们没了官方支持,也没了攀比的由头,自然会跟着用散茶。

到时候,散茶冲泡取代点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朱槿又喝了一口茶,茶香在唇齿间散开,思绪也跟着飘到沈万三身上:交代他的事,不知进展如何?近来没收到蒋瓛的情报,想来是一切顺利。距离老爹登基还有段时日,这段时间倒能稍作放松,做点轻松事消遣消遣。

正当他出神时,一个糯唧唧的声音突然打断了思绪:“哥哥,这个点心…… 囡囡能吃一块么?”

朱槿抬头,只见石桌旁站着个小女孩。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浅布衣裙,布料上还打着两个细细的补丁,头发却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红绳扎成两个小小的垂髫,垂在脸颊两侧,风一吹,鬓边的碎发轻轻晃着。

她的眼睛圆圆的,像浸了水的黑葡萄,带着几分怯意,却又忍不住盯着桌上的点心碟,小手悄悄攥着衣角,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公子恕罪!” 沈重匆匆跑过来,脸上满是歉意,脚步都有些乱,他连忙抱起小女孩,力道轻得怕碰疼了她,“这是老奴的小孙女,没看住让她跑过来了,不懂事叨扰了公子,老奴这就带她走!”

“沈叔不必多礼。” 朱槿笑着摆了摆手,语气温和得像春日的风,“孩子年纪小,好奇点心是常事,没什么打扰的,放她下来吧,别吓着她。”

沈重迟疑了一下,看了看怀里怯生生的孙女,又看了看朱槿温和的神色,才轻轻将小女孩放在地上,还悄悄给她递了个 “别乱说话” 的眼神。

朱槿俯身,与小女孩平视,柔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女孩抬起头,看了看朱槿,又飞快地低下头,攥着衣角的手紧了紧,小声回答:“哥哥,我叫沈囡囡。”

声音软软的,像。“囡囡真乖。” 朱槿拿起桌上的点心碟,碟子里放着沈珍珠从城里老字号买的桂花糕,还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他将碟子递到囡囡面前,“这些点心是城里来的,你拿出去吃吧,要是不够,等会儿还能来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罢,他轻轻摸了摸囡囡的头,指尖触到柔软的发丝,带着孩童特有的温热,还能闻到一点皂角的清香。

沈囡囡眼睛一亮,黑葡萄似的眸子瞬间亮了起来,她小心翼翼地接过点心碟,两只小手紧紧抱着,脆生生地说了句 “谢谢哥哥”,说完,还对着朱槿鞠了个小小的躬,然后抱着碟子,小步跑了出去 —— 浅布裙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像只快活的小蝴蝶,跑远了还回头看了朱槿一眼,露出个甜甜的笑。

朱槿看着她的背影,嘴角的笑意更浓了,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只觉得今日的茶汤,似乎比往常更清甜了些。

朱槿眼中含着笑意,对沈重道:“沈叔,未曾想您竟已抱上孙女了。”

沈重忙躬身回话,语气带着几分乡野人家的质朴:“回禀公子,乡下人家不比京中贵胄,婚娶本就偏早。老奴当年十六岁时,便已娶妻生子,也算早早就成了家。”

他顿了顿,脸上添了几分感激,又道:“说来还要感念沈老爷(沈万三)恩德,老奴的媳妇,正是当年沈老爷亲自为老奴寻的,不仅知根知底,性子也温顺,这些年操持家务、照顾儿女,从无半句怨言。”

朱槿听沈重提及婚事由沈万三所促成,心中不由暗忖:这世道的婚嫁,本就不是男女自行能做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八个字,早刻进了天下人的骨子里。

一来是因纲常伦理使然。自孔孟传下礼教,“孝” 便是立身根本,子女的婚嫁被视作 “家族大事” 而非个人私事 —— 父母养育子女成人,自然要为其终身归宿把关,若子女擅自定亲,便是 “违逆父母”,会被斥为 “不孝”,不仅遭宗族非议,更难容于乡邻。就像沈叔,沈老爷既是他的主家,也如半个长辈,由沈老爷为他寻妻,既合 “长辈做主” 的规矩,也让他得了体面。

二来是为了家族安稳与门第匹配。这年月婚嫁,从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户人家的联结。媒妁的作用,便是奔走于两家之间,查探对方的家世、品行、家底,确保 “门当户对”—— 若嫁女到破败人家,恐女儿受苦;若娶媳身家不清,怕惹来是非。沈老爷为沈叔寻妻时 “知根知底” 的考量,正是如此:只有摸清对方的家世品行,才能保证婚事安稳,不致给自家或主家添麻烦。

再者,这规矩也是为了避嫌。古时男女授受不亲,未婚男女若私下相见、谈及婚嫁,会被视作 “失德”,不仅坏了女子名节,也让两家蒙羞。有父母做主、媒妁牵线,便隔着一层 “礼” 的屏障,既保了男女清白,也让婚嫁之事名正言顺。就像大户人家的女儿,多是足不出户,婚事全凭父母与媒人商议,连未来夫君的模样,往往要到成婚掀盖头时才得见 —— 这看似刻板,却是当时护着男女名节、让婚事合乎礼教的唯一法子。

朱槿想着,又瞥了眼沈叔脸上的感激,更觉这规矩虽束缚,却也藏着几分现实考量:在这乱世刚定、人心尚需规矩约束的年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就像一根准绳,牵着家家户户的婚嫁,也维系着世道的伦理秩序,容不得半分逾越。

朱槿指尖仍摩挲着茶杯冰凉的釉面,听沈重说起婚事,心中思绪翻涌:《明会典》明载 “祖制,皇嫡子正储位,众子封王爵,必十五岁选婚,出居京邸”,皇家子弟到了年纪便由长辈择定姻缘,哪有自己挑拣的余地?像自己这般,想凭着心意寻未来媳妇的,且还是未来要封王的身份,放眼天下,怕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了。

他又念及大哥朱标 —— 前世大哥本是洪武四年与常遇春之女常婉静完婚,偏因洪武二年常遇春病逝,常氏需守孝三年,婚事才一拖再拖。可这一世有自己在,早为常遇春避开了前世的劫数,他断不会早早离世,既无守孝的牵绊,大哥与那位性子爽朗、私下被人戏称作 “河东狮” 的常婉静,说不定能早些定下婚事?

想到这,朱槿嘴角不自觉弯起,眼底漾开几分期待:若大哥能提前成婚,或许自己的婚事也能跟着松快些,不用再等那按部就班的规矩?他望着不远处沈囡囡抱着点心碟、蹦跳着与同伴分享的模样,心头又掠过一丝柔软:真盼着能早些有个软糯可爱的闺女,像囡囡这般,仰着小脸甜甜喊自己一声 “爹爹”,那才是真的圆满。

思绪稍定,朱槿抬眼看向沈重,温声问道:“沈叔,方才见囡囡乖巧,想来令郎教女有方。不知令郎如今在何处营生?”

沈重闻言,身子微微一欠,恭声回禀:“回公子的话,承蒙沈老爷(沈万三)不弃,看重老奴几分忠心,已将犬子唤到身边,如今正跟着沈老爷往北方去了,一来帮衬打理商事,二来也让他多见见世面。”

“北方?” 朱槿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如今北方虽渐趋安稳,可北元残部仍在边境游荡,战事风险未绝。令郎随沈老爷去北方行商,一路山高水远,且涉边境之地,你怎能放心得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重听了这话,先是沉默片刻,随即眼中泛起感激的泪光,声音也添了几分哽咽:“公子有所不知,老奴本是乡下泥腿子,父母早逝,早年孤苦无依,连糊口都难,更别提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若不是沈老爷当年可怜老奴,不仅给了老奴活计,还亲自为老奴寻了媳妇,又提拔犬子在身边做事,老奴哪有今日这般,能看着孙女绕膝、阖家安稳的日子?”

他顿了顿,挺直了微驼的脊背,语气变得坚定:“沈老爷于老奴而言,是再生父母。如今他要往北方去,犬子能在旁伺候,是我沈家的福气。别说北方只是有几分风险,就算真有不测,为了报答沈老爷的恩德,就算这条老命交代出去,老奴也绝无半分怨言!”

朱槿抬手从怀中取出一锭沉甸甸的赤金,金锭泛着温润的光泽,入手便知分量十足。他将金锭递向沈重,语气温和却不容推辞:“沈叔,这锭金子你收下,权当给囡囡的见面礼。回头融了,给她打个长命锁或是首饰,也算图个吉利。”

沈重见那金锭足有二两重,连忙摆手,脸上满是惶恐:“公子使不得!这金锭太过贵重,囡囡不过是个乡下丫头,哪当得起这般厚赠,还请公子收回!”

“沈叔不必推辞。” 朱槿将金锭轻轻按在沈重手中,目光诚恳,“您也清楚,沈家庄于我而言,是筹备诸多事务的根基之地,日后庄中大小事宜,还需您多费心照看。这点心意,既是给囡囡的,也是我谢您操劳的一点念想,务必收下。”

沈重望着朱槿坚决的神色,又捏了捏手中冰凉却厚重的金锭,心中又感激又惶恐。

他不再推辞,双手捧着金锭,深深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老奴…… 老奴多谢公子厚爱!此番便斗胆替孙女囡囡收下这份厚礼,日后定当尽心竭力照看沈家庄,绝不辜负公子所托!”

朱槿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随意的温和:“好了沈叔,不必多礼。你且带着囡囡下去歇息,这几日我都会在庄中居住,庄里日常照旧便是。”

沈重捧着金锭,闻言连忙躬身应下:“是,老奴省得。公子若有任何需用,只管差人唤老奴便是。” 说罢,他又轻轻唤过不远处正摆弄点心碟的沈囡囡,牵着她的手,再次向朱槿躬身一礼,才缓缓退下。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