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119章 潼关收复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第119章 潼关收复

作者:兽兽欧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0:15: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潼关城头的北风卷着沙尘,将贺宗哲的披风鼓得猎猎作响。

他攥着城垛的指节早已发白,望着南方天际那团经久不散的黑烟 —— 三日前华阴城破的火光,此刻仍在他瞳孔里灼烧。

三日前的黄昏,贺宗哲亲率残部退守潼关。那时华阴城外杀声震天,常遇春的骑兵像黑色潮水漫过城墙,他在乱军中瞥见李思齐踉跄着向北逃窜,盔缨歪斜,身后还拖着半截染血的披风。

而王保保的帅旗,早就消失在蒲津关方向,只留下四大军阀在城中互相推诿。

“将军!张良弼和孔兴被常遇春截杀了!” 副将浑身浴血撞进营帐,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血水,“他们的首级... 被挑在枪头示众!” 贺宗哲手中的茶盏应声而碎,滚烫的茶水泼在羊皮地图上,晕开大片深色水痕,恰好盖住了标注华阴的朱砂红。

此刻站在潼关城楼上,贺宗哲望着黄河对岸绵延三十里的明军营帐,火把如赤色长龙盘踞在邙山脚下。一名斥候跌跌撞撞奔来,膝盖重重磕在青砖上:“报... 脱列伯的残部刚过渭水,李思齐往凤翔方向逃了!” 贺宗哲喉结滚动,忽然想起半月前在华阴议事时,王保保拍案而起的豪言壮语,如今都化作城头呜咽的风声。

副将握紧腰间断刃,声音发颤:“将军,咱们... 还守吗?”

贺宗哲望向暮色中巍峨的潼关城墙,这道曾让蒙古铁骑折戟的天险,此刻在他眼中却如同牢笼。当亲兵呈上徐达的劝降信时,贺宗哲展开信纸,狼毫字迹力透纸背:

潼关虽险,难挡百万雄师;元朝气数,已如残烛飘摇。观天下大势,山东、河南尽归大明,华阴四将两死两逃,王保保弃袍而遁,此皆天命所归。将军若执意困守孤城,不过徒增生灵涂炭,更负麾下将士性命。

今吾主朱元璋奉天承运,仁德广布。若将军开城归降,必以国士相待:麾下士卒编入吴军,各安其位;将军可领三品武职,世袭罔替。昔者关羽降曹,不失忠义;李陵附匈,终留遗恨。望将军审时度势,莫效愚忠,勿做困兽。明日辰时,吾将亲至城下相迎。若逾时未决,大军踏破潼关之日,便是将军殒命之时。

吴军征虏大将军 徐达 顿首。”

信笺上的字迹仿佛化作常遇春的刀锋,寒光掠过华阴城头的烽火,又变成王保保远去时扬起的漫天黄沙。贺宗哲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信纸边角被烛火燎出焦黑的痕迹,如同他摇摇欲坠的信念。最后一丝抵抗的意志,在这字字如刀的劝降书中,彻底土崩瓦解。

次日辰时,晨雾如轻纱笼罩潼关。贺宗哲换上一身素白长袍,解下腰间象征元将身份的虎头金符,任由它坠落在青砖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他望着铜镜中自己熬红的双眼,伸手抚平鬓角新添的白发,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随察罕帖木儿(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兼养子。)征战时,那面染血的元军战旗也是这般在风中猎猎作响。

“开城!” 贺宗哲的声音在寂静的城楼回荡。

随着绞盘转动,吊桥缓缓落下,铁链摩擦声在空荡的河谷中回响。贺宗哲跨上战马,身后跟着二十名亲兵,他们手中的白旗在风中翻卷,像是投降的白鸽。

城门缓缓开启,吱呀声撕裂了紧张的空气。

贺宗哲看见徐达身披玄铁甲,骑着高头大马立于阵前,身后三十万吴军阵列整齐,长枪如林,旌旗蔽日。

徐达身旁,一匹枣红马静静伫立,马上端坐一位少年。贺宗哲目光触及少年的瞬间,心中猛地一震。这少年面容虽显稚嫩,可周身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劲儿,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如鹰。

贺宗哲不禁暗自思忖,如此年轻,竟能伴于徐达身后,绝非等闲之辈。

刹那间,王保保的粮草计划如闪电般划过贺宗哲的脑海。王保保曾谋划借粮草之计,试图擒获吴王二子,以此扭转战局。而眼前这少年,出现在此等关键场合,又被徐达这般重视…… 莫非,他就是吴王二子朱槿?

念及此,贺宗哲的目光再也无法从少年身上移开,眼神中满是惊讶与探究。

朱槿似有所感,迎着贺宗哲的目光,毫无惧色地回望,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人心。贺宗哲心中愈发笃定,这少年年纪轻轻,却已在这乱世中搅弄风云,令王保保那般老谋深算之人的计谋都化为泡影,着实令人惊叹。

当两匹马相距十步时,贺宗哲不再犹豫,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额头重重贴地,高声喊道:“末将贺宗哲,率潼关军民归降,望大帅接纳!” 声音在空旷之地回荡,带着几分决然,几分无奈。

徐达下马,亲手将他扶起,目光扫过城楼上降下的元旗,又落在贺宗哲肩头微微颤抖的身躯:“贺将军深明大义,潼关百姓幸甚。”

话音未落,城墙上的 “元” 字大旗轰然坠落,取而代之的是绣着日月的赤色战旗,猎猎飞扬在潼关城头,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这样,潼关这座 “畿内首险”,在未经历一场血战的情况下,归入了吴军麾下。此役,吴军不费一兵一卒,俘获元军将士两万三千余人,收缴粮草十万石、战马五千匹、精良甲胄万余副。

中军大帐内,徐达将染血的手指重重按在羊皮地图上,自东向西划过黄河:“从山东半岛到潼关天险,咱们已攥住元朝半壁江山!” 他指尖所过之处,青州、济南、开封、洛阳等重镇皆插上明军战旗,如今随着华阴、潼关的归降,整个河南全境、山东大部以及关中东部,都已纳入吴军势力范围。

华阴与潼关的接连拿下,如同在元朝的防线撕开了巨大缺口。从战略全局来看,它们是直取大都的重要跳板 —— 控制华阴潼关,等于掐住了关中与中原的咽喉要道,切断了大都与西部元军的联系,让大都成为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为后续大军顺利攻打大都减少了后顾之忧。

而对于西进战略而言,华阴潼关更是不可或缺的桥头堡。

至此,吴军不仅掌控了关中平原的东大门,还为西进甘肃、北上大漠开辟了多条战略通道。

如今,徐达麾下三十万大军进可直捣元军腹地,退可凭险据守,攻守自如,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人才与军心层面,潼关守将的主动投诚意义非凡。这不仅让吴军不费一兵一卒获得关隘,更向天下昭示元朝气数已尽。此消息传开,其他摇摆不定的元军将领纷纷心动,为后续更多元军归降埋下伏笔。

而常遇春阵斩张良弼、孔兴,更是让吴军士气达到顶点。将士们高呼常遇春的名字,眼神中满是骄傲与自信,他们相信在这样勇猛的将领带领下,在徐达的英明指挥下,无论是拿下大都,还是西进荡平元军残余势力,都将无往而不胜。

“传令下去!” 徐达猛地转身,目光扫过帐中众将,“全军在潼关休整七日,清点辎重、安抚百姓!”

话音刚落,常遇春便跨前一步,虎目圆睁:“大帅!末将愿率骑兵先行,趁元军惊魂未定,直扑大都!”

徐达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转向邓愈:“邓将军留十万精锐驻守潼关,修缮城防、开仓赈济,务必让关中百姓知吴王仁德!”

邓愈抱拳行礼,沉声道:“末将定不负所托!只是潼关新降,人心未稳,还需大帅调拨些能吏协助。”

徐达点头应允:“冯胜,你速从随军文吏中挑选干练者,明日便到邓将军帐下听令。”

冯胜拱手领命,却又试探着问:“大帅,王保保虽败,但主力尚存,北上途中若遇伏击......”

“正是因此才要休整!” 徐达打断道,“养精蓄锐,方能万无一失!”

随后,徐达锐利的目光转向一旁正愣神的朱槿,语气瞬间变得冷峻:“朱指挥使,如今潼关收复,你私自行动的事情,是不是该清算一下了?”

朱槿心里 “咯噔” 一下,瞬间回神,下意识挺直了腰杆,脸上浮现出一丝紧张。

帐内的气氛陡然变得压抑,众将的目光也都齐刷刷地落在朱槿身上。

朱槿张了张嘴,想要解释,却又被徐达凌厉的眼神给逼了回去。

徐达向前迈了一步,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朱指挥使,行军打仗,军令如山。你身为吴王之子,更应以身作则,却擅自行动,险些坏了大事。若不惩处,如何服众?”

常遇春见状,上前求情:“大帅,朱指挥使年少气盛,此次虽莽撞了些,但念在他也立有战功,且未曾造成大祸,还望大帅从轻发落。”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恳请徐达网开一面。

徐达面色凝重,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看在诸位将军的面上,如今攻克大都在即,此次便饶你这一回。但你需清楚,再有下次,军法无情,即便你是吴王之子,我也绝不姑息!若真到那时,便是赔上我这条命,也定要严惩你,以明军纪!”

朱槿满脸羞愧,单膝跪地,高声道:“末将谨遵大帅教诲,往后定严守军令,绝不再犯!”

可他心里却暗自庆幸,多亏了徐达不知道自己还放走了王保保,不然今日不死也要脱层皮。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