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10章 一统天下刘伯温

时光荏苒,自朱槿被娘亲马秀英打了那顿戒尺之后,在大本堂里,朱槿虽不再顶撞宋濂,却在课堂上走出了另一条“蹊径”

每日朱槿都会准时带着老三朱樉跟随大哥朱标端坐大本堂,但是却总在宋濂开讲时趴在桌案上呼呼大睡。

朱槿小身子蜷在明黄缎面的椅垫里,口水浸湿身下《论语》的纸张,每每看到这些,直叫站在讲台上的宋濂哭笑不得。

起初,宋濂总要敲着戒尺将朱槿唤醒,故意挑最难的章句提问:“‘克己复礼为仁’,作何解?”

却见朱槿揉着眼睛起身,先是看了朱标一眼,然后回答到。

“夫子,“克己”是修身的起点,通过自我约束,使言行符合“礼”的要求(如尊敬长辈、信守承诺、遵守秩序等),从而实现对“仁”的实践。”

宋濂听到朱槿完美的答案,只能让他继续睡觉。

某日,宋濂有意存心刁难,让朱槿当堂背诵《尚书?盘庚篇》,满以为能难住这贪睡的二公子,却见朱槿负手而立,抑扬顿挫地从头背到尾,连生僻的“恪谨天命,共敕乃辟”都一字不差。

“此子……”宋濂捋着胡须望向窗外,春日的阳光穿过雕花窗棂,在朱槿发顶洒下光芒。

只见朱槿再次趴到课桌之上呼呼大睡。

“罢了。”宋濂轻叹一声,将戒尺轻轻放回讲案。

于是,大本堂里便有了这般奇景:国公大公子朱标正襟危坐,笔下流淌出工整的八股文;二公子朱槿伏在桌案上鼾声轻匀。

每当宋濂的目光扫过,总能看见朱标无奈地替弟弟掩好滑落的披风,而窗外的老槐树上,常有小雀儿停在朱槿常爬的枝桠间,仿佛在替这贪睡的孩童望风。

只是可怜了三弟朱樉,作为“学渣”的朱槿,每次被宋夫子提问之后,手心都会落下重重的戒尺。

这天,时间刚到中午,宋濂合书下课的话音未落,朱槿已腾地起身冲向大本堂外。

酷暑蒸腾,廊下竹帘被热风卷得簌簌作响,朱槿哪愿多在憋闷的堂内滞留?谁知朱槿刚刚跨出门槛时,冷不防撞上进门探望的朱元璋。

“好你个兔崽子!又想逃学?!”朱元璋虎目一瞪,抬手作势要拍。

朱槿随即身形一闪,像只灵猴般从父亲臂弯下钻过,顺带撞得廊柱上的鹦鹉惊飞。

朱标见状忙上前阻拦:“父亲且慢,宋夫子刚散学,二弟并非逃课。”

朱元璋抬眼望向宋濂,见夫子颔首,便转向陪读的孩童们:“既已下课,都早些回家去。咱有事与自家孩儿说。”

康铎等孩童忙不迭行礼,如蒙大赦般四散跑开——朱元璋周身裹挟的沙场戾气,对这些幼童而言实在可怖。

朱槿听闻脚步声,抬眸望去,只见朱元璋身后跟着一位老者。此人鹤发童颜,一袭灰袍,双眸仿若藏着无尽智慧,周身散发着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气场。

“标儿、槿儿、樉儿,过来。”朱元璋招手,向着三人介绍到身后老者。

“这是咱三顾茅庐请来的刘基,刘伯温先生,还不拜见?”

朱标率先端肃行礼:“刘先生安好。”

朱樉亦步亦趋,有样学样地躬身向着刘基问好。

朱槿则悄悄往旁挪了挪,与朱元璋保持距离,才对着刘基揖了揖手。

“伯温啊,”朱元璋望着三子,脸上的笑意藏不住,“你给咱瞧瞧,咱这几个儿子如何?”

朱槿抬眼,正撞见刘基若有所思的目光。

朱槿深知眼前这位老者的厉害,后世传言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他既是谋略奇才,又精于风水命理,这般人物,寻常人见了都要敬畏三分。

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询问刘伯温大明的国运。刘伯温占卜后,郑重写下 “遇顺则止” 四字。多年后,李自成在西安建立 “大顺” 政权,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就此覆灭,恰恰应验了刘伯温的预言。

这样的奇人,此刻竟站在自己面前,还直直地打量着自己,朱槿只觉心底发怵,好似被人看穿了灵魂。

刘基先是看向朱标,他缓缓抬起手,宽大的衣袖随之轻轻摆动。只见他五指轻屈,大拇指依次轻点其余四指的指节,动作看似随意,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沉吟半刻,随后平静的说道:“大公子儒学精深,又承主公龙脉之气,有真龙之象。”

转而望向朱樉:“三公子面生福泽,当得富贵安稳。”

最后目光落在朱槿身上,瞳孔微缩——这孩子分明生着“早夭之相”,本该活不过三岁,如今却已五岁,且周身真龙之气翻涌,竟比朱标更盛?

“二公子……”刘伯温沉吟,“骨骼清奇,根骨极佳,异日必在武道上大放异彩。敢问主公,二公子三岁时可曾有过奇遇?”

朱元璋正为朱标“真龙之象”的赞语暗自欣喜,闻言接口:“槿儿三岁时不慎落水,昏迷不醒,幸得张三丰,张真人所救,后来还有幸拜了张真人为师。确是奇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伯温恍然——原来如此!道家真人以无上道法扭转天命,才改了这孩子的命格。

朱槿瞧着刘伯温眼底的异色,心中暗惊:这老者竟真看出了端倪?莫非传言中“通神”之能非虚?改日倒要寻个由头试探一番,看他究竟窥破了多少天机。

“主公,三位公子都是极好的命格,日后定是主公守护这片山河。”

朱元璋听闻大喜,对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说道:“现在前线战事吃紧,往后伯温先生有空便会来教导你们。都给咱听好了——”他目光扫过三子,最后钉在朱槿身上,“尤其是你这混小子!再敢冲撞师长,看咱不扒了你的皮!”

“好了,都别耗在这儿!今日难得得空,都随咱去你们娘那儿吃饭!”朱元璋大手一挥,长臂一伸竟将朱标抱了起来,刘基、朱樉忙不迭跟上,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大厅去。

饭桌上,朱元璋居中而坐,马秀英携三子侧陪,刘伯温在下首执盏。

朱元璋端起酒碗,红光满面地冲马秀英道:“妹子!伯温说咱标儿有真龙之象!今日咱得与先生痛饮一番!”

马秀英则望着长子朱标斯文用餐的模样,眼底尽是温柔,又忍不住瞥向狼吞虎咽的朱槿、朱樉,轻声叮嘱:“慢些吃,没人与你们抢。”

朱元璋又将刘基对朱槿、朱樉的评语复述一遍,马秀英这才给丈夫斟了杯酒,含笑道:“刘先生是文臣,不比你这武夫酒量,少喝些。”

酒过三巡,朱元璋已有醉意,被马秀英扶着往卧房去。她回头对刘伯温道:“刘先生见笑了,重八今日高兴,多贪了几杯。我让下人送先生出府吧。”

此时朱标已回房读书,朱樉早不知溜去了何处。朱槿见状,忙上前道:“娘,就让孩儿送刘先生出府吧。”

马秀英欣慰点头:“也好,莫要怠慢了先生。”

二人行至花园,朱槿忽然驻足,目光灼灼望向刘伯温:“先生方才说大哥有真龙之象,我看先生言语之间有所隐瞒,不知先生可否将卦象全部告知于我?”

刘基心中暗叹,这孩子果然敏锐,但是还是将手放到自己耳朵边上。

朱槿瞬间明了。:“先生不必担忧,我已探查过,此处周围十丈内都无旁人。”

刘基也四下探查一番,过了片刻,刘基目光重新落在朱槿身上,语气沉重却又透着几分无奈:“二公子,大公子确有真龙之象,此乃天命所归。然其命数,仅至三十八载。这是天数,恐难以更改。”

朱槿瞳孔微缩——与后世记载丝毫不差!

却听刘伯温又道:“二公子,三公子的虽然会富贵一生,但是也怕不会善终。”

朱槿默不作声,指尖却悄悄抚过腰间太极玉牌。

“这个刘伯温居然真的卦能通神!居然算的如此准确。”

“先生,你也知道,我师承张真人,对于占卜命理也有一定研究,但是我更为相信的是人定胜天。”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然劳者可破局。”

“今日多谢先生坦诚相告。”朱槿朝刘基郑重一揖,目光灼灼如寒星,“望先生日后尽心辅佐父亲成就大业。今日感谢刘先生如实告知于我,算小子欠先生一个人情。”

换作旁人——尤其是个五岁幼童——说出这话,刘基定会一笑置之。

但此刻望着眼前少年,他想起方才朱槿那番“人定胜天”的惊世之语,心中忽然涌起一丝郑重。这孩子周身萦绕的气机,分明暗合道家“变数”之妙,其人情债,或许真能在天命诡谲处埋下转机。

刘基抚须凝视朱槿,忽觉眼前雾气渐散,隐约可见一条金龙与青鸾缠绕盘旋,竟在这少年周身织就一片混沌天命。他心中剧震,当即整衣正冠,对着朱槿深深一揖——这一礼,不是给五岁孩童,而是给未来那一线可能改写的天命。

“二公子之言,老夫铭记于心。”刘伯温转身时,袖中罗盘终于停止躁动,指针稳稳指向“吉”位。他踏出国公府门槛时,暮色正浓,回首望去,朱槿仍立在荷塘边,腰间玉牌在暮色中泛起微光,恍若夜空中一颗新升的将星。

这一揖,是谋士与天命的默契;这一眼,是历史与变数的照面。刘伯温忽然轻笑——他算尽天下,却算不到,这五岁孩童竟成了他卦象中最锋利的变数之剑。

夜风裹着荷香掠过街巷,刘基摸出袖中铜钱,却发现三枚钱币上竟凝着薄薄一层水汽,宛如被人握出过汗。他望着掌心“泰”卦的纹路,忽然低笑出声——原来真有“逆天改命”的机缘,不在天,不在卦,而在这敢与天命叫板的少年身上。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