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 第389章 内阁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第389章 内阁

作者:春风卷碧云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07 05:21:3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朱雄英说这话的意思,实际上是想组建内阁。自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以来,皇权逐渐达到了巅峰。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政务,什么大事儿小事儿,都最终等皇帝来拍板,现在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多达几百件儿。

可想而知,皇帝的事务有多繁重。遇上勤政的皇帝还好,要是遇上懒的,不愿意批改这么多的,自然权利就要外放,就要滋生很多权臣。

所以,既然如此,就早日制定出完美的内阁,并让内阁的权利严格限制,让其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却又不会影响皇权的绝对权威。

这件事儿朱雄英很早就在思考,如今已经有了些许眉目,所以说出来,看看老朱的态度如何。

可老朱听完朱雄英的话之后,表现的有些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这还叫问题吗?

皇帝的工作量激增,这是皇权至上最生动的证明,要是啥事儿都不找皇帝了,那这皇帝干起来也就没劲了。

他好不容易将丞相制度给取消了,为的什么?不就是为的大权小权都独揽吗?

这事儿还能想办法?嗯?原来大孙已经发现了,这群官员办事儿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原本能一百个字就能说完的事儿,非要写一千。大大的增加了咱的工作量啊,怪不得咱老是感觉近些年批奏折越来越累了呢。

奏折过于冗余,办事儿拖沓,分明是故意的!

于是他说道:“大孙,你说的对,这群官员办事儿效率简直是效率太低了,咱这就下旨,谁以后奏折超过二百字,就打回去重写!也不能什么事儿,都递到咱们这儿!什么事儿,都值得长篇大论!”

朱雄英心想,我倒不是这个意思。现在官员的奏章已经很简洁了好吗!

于是他进一步的解释道:“皇爷爷,孙儿的意思是,可以组建内阁!”

“内阁?”朱元璋皱眉,他虽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是,也从字面意思上知道,这应该不是个好东西。

“没错!”

朱雄英进一步的解释道:“内阁就是一种政治辅助机构,其职能就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阅读奏章,草拟初步意见,皇帝最终决策的一个机构,作为皇帝和八部之间的中间部门!可以理解为升级版的殿阁大学士。”

“不可!”朱元璋的脸色都变了,说道:“此事绝对不可,咱就是累死,也不能搞这么一套,这和中间有个丞相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执政,其实是有一个底层逻辑的,那就是对官僚集团极度警惕,不允许有权力外流,在他看来,皇权至高无上且不可共享。

他经历的时代,丞相就没一个好东西,而且他读过的史书之中,丞相有能力又忠心的可不多,大部分都是为自已盈利的奸臣。

而这个内阁,哪怕仅仅只是顾问、草拟意见,这也意味着皇帝需要依赖文官的意见,这会削弱皇帝的“绝对决策权”。

若是进一步发展,内阁的这些人被组织起来,出现了只有一个声音,则会直接架空皇帝的行政权。

这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也是他将不可立相这个制度,写进皇明祖训里,让后世子孙按照他定下的框架走,就不必受到文官的摆布了。

他自认自己的制度可以使得大明兴盛数百年,可大明才建立了多少年,他大孙子竟然就要改?

“大孙,这事儿是谁建议你的,咱比较赏识他的才华,想见见!”朱元璋微微一笑,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可一旁的朱标和朱雄英都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杀意。

不管是谁,蛊惑咱的大孙,旁敲侧击的想要恢复相权,那就一定要严惩。

朱雄英一看这样,心道,坏了,这是不是挑动了老朱的敏感神经了,于是他连忙说道:“皇爷爷,此事是孙儿所想,内阁和丞相制度可是天差万别,不可混为一谈的。”

“你确定没人跟你提?”朱元璋询问道。

朱雄英强调道:“皇爷爷,孙儿怎么会骗您呢。”

“大孙啊,你说的这个内阁,说是能协助咱和你爹处理政务。但这些文官的花花肠子可多去了,咱与这些狗官斗了大半辈子,深知他们的心思。这丞相制度废除之后,咱才真正把大权握在了手里。谁能保证那些文官不会抱团?他们抱团了,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多要些权利,一旦有那一代的皇帝能力差点儿,就还是有被架空的风险。

大孙,你还年轻,有些事情你看得还不够透彻。这皇权的稳固,容不得半点闪失。咱知道你心是好的,可这法子不行。咱们还是得从官员的办事效率上想办法!”

朱雄英见老朱没有喊打喊杀,觉得这倒是一个好的开始,于是便准备详细说一说,他问道:“皇爷爷,您这几天当政,可计算过每天要处理多少政务?”

朱元璋心中盘算一下,说道:“大概有几百件儿?四百件儿差不多了吧!”

朱雄英看了看朱标,又看向老朱,说道:“爹,皇爷爷,你们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政务,要比前几年的时候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我朱雄英来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标想了想,以前没这么对比过,但是这样仔细一想,好像现在确实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政务越来越多了,于是朱标说道:“确实多了很多,主要是因为大明多了很多部门,比如宝司、市舶司、农部、海军,还多了三个布政使司,这事物确实多了不少啊!”

朱元璋这么在心中一想,张了张嘴,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朱标说的对,近几年的事务确实多了很多。

“皇爷爷,现在大明的制度,远超历朝历代,可经济发展,还没有到达王朝巅峰,等大明的人口达到上亿的时候,数十位藩王去到海外的时候,每天所需要处理的事务,将会是海量的。”

朱雄英循循善诱,继续劝说道:“这些政务可能是来自新秦、新赵、新吴,也可能来自某个县里马夫的粮草调集,更有可能是某个地方的税收问题。”

“而这些问题呢,全部都需要皇帝亲自处理,皇帝可能能处理四百件,甚至是八百件,可等后世之君当朝的时候,可能就是一千件,两千件,到了那个时候,后世之君该怎么办呢?难不成后世之君各个勤政,若每天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这身体还能好吗!”

他说完这句话,顿了顿,目光在朱标的身上转了两圈儿,其中蕴含什么意思,老朱和中朱都明白。

“孙儿认为,要么,这个皇帝干脆就成了昏君,国家大事儿没人处理。要么,这个皇帝就需要把事务分给臣子去做,可无论分给谁,就都有权利流逝的风险,所以,就需要有一个,既能大幅度分担皇帝压力的一群人,同时,这群人,又不能威胁到皇帝的绝对权威!”

听到这话,朱元璋觉得,确实是有这个可能,可历朝历代的丞相其中多有奸臣,若是找这么一群人来代替丞相,这事儿是好是坏呢!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椅子扶手上轻轻敲击着。

朱雄英见状,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触动了老朱的内心,于是趁热打铁继续说道:“皇爷爷,内阁与丞相制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内阁成员只是皇帝的顾问和助手,他们无权自主决策,并且权利分散在多人手中,皇帝可直接对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人进行罢免!”

朱标自从做了皇帝以来,是深知这是多么繁重的工作量,就是吃饭的时候,也得批阅奏折,他可没有老朱那副铁打的身板儿,看样子自家大儿也不会有,于是也在一旁帮腔道:

“爹,雄英说的确实有道理。如今大明日益昌盛,事务繁多是必然趋势。若能有一群不分钱的人,来分担一些基础政务,也能让您和我多些精力去处理要紧大事。”

朱元璋缓缓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朱雄英,说道:“大孙,你说的这些听起来倒是有些道理。但这世间人心难测,你如何保证内阁成员不会结党营私,妄图夺取权力呢?”

朱雄英早有准备,立刻回答道:“皇爷爷,孙儿已经想好了对策。内阁成员的选拔将由皇帝亲自决定,并且定期进行考核和轮换。同时,这些人不能结党,不能成为座师。可以从八部侍郎、地方督抚、翰林院学士等中层官僚中推荐。”

“而这些推荐者,可以给亲王、八部尚书、监察官、武将勋贵等人,避免从‘名门进士’或‘单一派系’中选拔!”

“阁臣任期3年,期满后需要重新考核,皇帝可续任或罢免!最长任期不得超过6年!”

“内阁需要严格遵循‘三不原则’。不掌握决策权,内阁只负责日常政务,比如赋税征收、官员考核,礼仪等提出方案,特定事物还需要皇帝批准;不掌握人事权,内阁无权任免三品以上的高官,三品以下提出推荐意见;不掌握军财权,国库支出、军费、军事调动,需将由五军都督府提出方案,经过皇帝批准后执行!”

“内阁严禁设立首辅等内阁首脑,阁臣相互之间地位平等,阁臣单独无法提出方案,必须达成半数以上共识,方可呈交给皇帝。”

“保留六部部分独立行政权力,规定某些事项可直接向皇帝汇报负责...”

“皇帝可以随时解散内阁,并重新组织...”

朱雄英滔滔不绝,将内阁这个机构,从内到外全部说了一遍,基本上可以避免内阁专权的情况出现,内阁在此的作用,是作为皇帝的辅助秘书机构出现的,从开始时候,就严格限制他们的权利。

只要后世之君,按照这个大框架去做,就算不是英明神武,也可以维持帝国正常运转。

朱元璋微微点头,他不得不承认朱雄英考虑得很周全。但他心中仍然有所顾虑,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制度,他担心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大孙,此事事关重大,容咱再好好想想。你先把内阁的具体制度和运行规则详细地写下来给咱好好看看。”

朱雄英一听有戏,于是连忙点头称是:“皇爷爷放心,孙儿这就去写,一定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周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我朱雄英来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元璋站起身来,背着手在房间里踱步,说道:“大孙,你有这样的想法和远见,咱很欣慰。但咱也希望你明白,皇权的稳固是最重要的。任何制度的设立都不能以牺牲皇权为代价。”

朱雄英恭敬地说道:“皇爷爷教诲,孙儿铭记在心。孙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让皇权更加稳固。内阁的设立只是为了更好地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不是削弱皇权。”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了一些。他知道这个大孙子自小聪明睿智,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或许这个内阁制度真的可以尝试一下。

“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思索片刻后说道:“爹,雄英考虑得极为周全,这内阁制度既能分担政务压力,又对权力有诸多限制,不会威胁到皇权。如今大明发展迅速,事务增多,若有这样一个辅助机构,对朝廷运转有益。依我看,等雄英将具体事项卸下来之后,若是可以,不妨试行一下。”

看到朱标也对此事呈赞同态度,朱元璋并没有再表现出抗拒了。他现在已经老了,江山已经交给了儿孙,他就想尽量少管事儿了。

就算是此刻他进行强烈反对,等他百年之后,这些问题还会出现,制度还会改变,与其如此,不如自己参与进去,还可以让这个制度没有纰漏。

近十年以来,大明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也让他的思想变化了很多,可以去接受新事物,可以去尝试新事物了,不得不说,这对于大明来说是个好事儿。

就在这祖孙三人商量大事儿的时候,江西的白莲教的日子可不算好!

喜欢大明:我朱雄英来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